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难点与对策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在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担负着重要和直接责任,目前乡镇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制约因素: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欠账较大,标准不一,难以整齐划一。由于历史原因,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加上农村干部对改善农村环境认识不足,导致多数村进村路、村内街道、街道便道硬化不全,村内亮化、绿化、娱乐设施基本没有,村民垃圾乱扔、杂物乱放,破旧房屋、空闲宅基地无人管;个别村甚至硬化基本没有,更谈不上其他设施。同时,环境落后村大都是基层组织建设较差村、农村集体收入较少村,短期内让所有农村都达到一个标准难以实现。
思想观念方面,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干部的思想观念问题。一些干部认识不到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不用兴师动众;一些干部认为农村环境几十年没有清理过,农民生活习惯上百年没有改变过,短期内彻底改变农村环境问题很难,因而对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存有畏难情绪;一些干部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存有一种应付思想,上级督查、检查时就临时安排一下,坚持长效不够。另一方面是农民的思想观念问题。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期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村内街道,不同程度地出现垃圾乱扔、乱倒问题,这使已经取得的整治成效又出现了反弹倒退。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缺少公共意识和环保意识,二是长期以来农民形成了不讲究的生活方式,比如垃圾随意丢弃和堆积、生活污水随便排放等不良习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资金保障方面,普遍面临经费不足问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无论是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危房,对村内街道进行硬化、绿化、净化、美化,还是进行其他公益建设,都离不开资金保障。然而对多数农村而言,没有或仅有很少的集体收入,日常开支都靠上级转移支付,对村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基本没有投入。经费普遍不足成为目前制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主要因素。
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克服这些因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育农民。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教育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调动他们改变生活习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和阳镇除连续召开镇全体干部、村双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和县直单位“回村工作队”队长参加的动员大会外,还积极组织各村通过有线广播、悬挂标语、制作板报、文艺表演等形式,大力度、全方位做好宣传工作,让“清洁光荣、脏乱可耻”的观念深入民心,使“清洁城乡、生活安康”的理念家喻户晓,努力发动群众改变生活习惯,积极投身到“清洁城乡”活动中来。
施压干部。针对个别干部认识不到位问题,和阳镇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与包村干部、村干部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进一步增强了镇、村干部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具体工作中按照镇分片、片管村、村划区管理机制,实行镇领导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做到事有人做,责有人负。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奖惩结合,即在督查核实的基础上,将各片、村“清洁城乡”工作情况全镇通报,对先进和落后的片、村从经济和荣誉两方面分别给予适当的奖罚;二是与评文明村、园林村、卫生村相联系,与村干部浮动工资相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后的,一票否决该村的评先评优资格;三是与评选文明户、卫生户、优秀党员挂钩,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村民代表结合。通过“三个结合”,进一步调动了镇、村干部及广大农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多方筹资。为弥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不足,南和县实行了县、乡、村、户四级投入机制。县财政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对各村按农村人口统一补贴,统一购置了保洁设施,按人口比例发放到各村,对按比例配备的保洁人员工资进行了补贴,对评出的先进村进行了以奖代补;和阳镇拿出资金,统一定制了废旧电池回收设施,对基础较差村进行了支持,对按比例配备的保洁人员工资进行了补贴;村级是筹资的主体,在压缩其他开支的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农户筹资上,和阳镇积极鼓励各村企业、门店、县直单位回乡工作队和在外成功人士捐款,特别是为调动每一个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全镇统一指导标准,收取了每家每户的卫生费,不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筹措难题,而且调动了农村居民改变生活陋习、参与环境整治、监督整治效果的积极性。
科学规划。按照全省提出的“四清四化”(即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危房,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处理方式)要求,逐村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和目标,并根据各村现有的基础和筹资情况,逐村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明确每一项标准和目标的完成时限。和阳镇35个村逐村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狠抓规划实施,短期内实现了村村大变化,环境大改变。同时,针对目前各项整治标准较低,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阳镇不断提出力度要加大,标准要提高,确保将清洁工作深入到每一条小巷,确保自内而外整齐干净,没有杂物,不留死角。
挖掘内涵。每个村庄都有历史,有些村庄还保留有记载村庄文化的符号,比如古建筑、古树、古石、碑文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是把每个村庄都进行同质化改造,也不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割裂。为此,和阳镇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注意挖掘村庄文化内涵,体现村庄特色,对发现的古木古石,做到古木用砖石砌起保护墙,认真加以维护;古石系个人所有,优先让所有人妥为保存,所有人不愿保存和无主的,由镇统一收集保存,决不能因“清洁”让文化受损,使文明缺失。同时,对各村的历史传说和记载,如东韩村的赵州桥姊妹桥——澧水石桥、冀屯村的手工织布梭、杨牌村的马头纸制造等进行调查和挖掘,在各村制成文化一条街或文化墙,进一步让村民记住历史,提升自豪感和荣誉感。
坚持长效。即从制度上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果并长期坚持。和阳镇建立了三项机制,一是组织管理机制。镇、村建立了领导组织,聘请责任心强、威望高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卫生监督员,积极组织环境整治志愿者,义务开展服务活动,统一按比例配备了保洁员,实现了农村环境整治有人干、有人管。二是群众自我约束机制。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35个村经村民充分讨论酝酿,都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操作性强的环境整治村规民约,明确了村民在环境整治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使村民维护村容村貌整洁和参与村庄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三是监督督查机制。和阳镇实行了三级自查自纠制度,即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党员任村环境卫生监督员,每天全村巡视,立查立纠;包村干部每天到村,首先看村容村貌还存在哪些问题,安排各村限期治理;镇主要领导和包片领导不定期巡查,在全体会上视频播放曝光,分析问题,推进工作。■ 杨文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