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干部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
近年来,曲阜市整体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加强、党群关系融洽的可喜局面。但是通过深入调研,我们也发现部分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鉴于此,去年以来曲阜市围绕新形势下如何使党的群众路线具体化、常态化,创新建立了经常性的教育引导机制、常态化的联系服务机制和全覆盖的民意反映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自身岗位,增强群众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其主要主要做法为:一是建立经常性教育引导机制,树立“百姓至上”理念。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分层次建立了经常性的教育引导机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首先,市委常委带头学。通过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专题知识讲座等形式,市委常委带头认真研读经典著作。其次,领导干部普遍学。实施“干部修身计划”,通过印发领导干部学习教育读本、集中教育培训等形式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中普遍开展了“信仰信念信心、为民服务、廉洁自律和个人品德”四项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干部的个人修养,牢固树立“百姓至上”理念。再次,新“三大员”沉下学。在农村新“三大员”即选派到村的第一书记、村助理和一村一警中开展“讲三课三促进三提升”活动即第一书记宣讲党的政策、促进创先争优、提升干部群众综合素质,村助理宣讲科技知识、促进全民创业、提升干部群众致富能力,一村一警宣讲法律法规,促进和谐稳定、提升干部群众法制观念,实现干部和群众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是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践行群众路线。着眼于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创新设计了两个制度载体,使干部人人联系群众有载体、深入群众有平台、服务群众有渠道。首先,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采取“1+1”模式,村村选派副科级以上实职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村选派大学生村官或年轻干部担任村助理,实现了干部驻村“全覆盖、常态化、实质性、负全责”。其次,建立信访局第一局长制度。采取“1+2”模式,选派市级领导干部担任市信访局第一局长,并带领一名部门正职、一名年轻机关干部到市信访局接访室轮流公开接访。第一局长、部门正职、年轻干部严格按照公布的时间、地点全天候参与接访,通过在市人民群众来访服务中心摆放接访公示牌,将工作职责、接访日程、职务、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布,并制成卡片向来访群众发放。通过第一书记或信访第一局长公开大接访、“户户走访百问百晓”、基层组织建设年“村情大调研”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干部与群众零距离交流、面对面谈心,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加深了对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理解,自觉做到与百姓思想相同、感情相通。
三是建立全方位民意反映机制,畅通群众诉求。首先,开通市委书记信箱和网络问政平台。全市74个部门单位一次性上网,积极创新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办理流程,及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处理网民各类诉求,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成为为民办事、了解社情民意、辅助决策的重要平台。其次,构建“马上就办”工作体系。按照“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要求,成立101个“马上就办办公室”,配备40部“马上就办直通车”,开通“4412345马上就办一线通”服务热线,用“马上就办”理念统一干部思想、凝聚服务共识、推动发展共为。再次,深化“平安夜会”制度。利用农民空闲时间,镇街干部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放下架子,深入村头农户,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倾听群众呼声,把百姓的事看得重于自己的事,为百姓排忧解难,彻底扭转了机关的作风和形象。
一年多来,各级干部通过干部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群众、沉到一线,大力践行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了“百姓至上”理念,实现了“发展增动力、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取得的成效为:
一是干部宗旨意识增强了。广大干部变“花架子”为“真把式”,一改过去不敢直面群众、不敢深究问题的浮躁、虚夸作风,少“踩高跷”,多“接地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体察民情,为民解忧,弄清了群众盼什么,听清了群众议什么,摸清了群众缺什么,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接受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再教育,宗旨意识大大增强。在城市旧村拆迁这项“天下第一难”工作中,我们坚持“政府得形象、群众得实惠、企业得利益”的原则,坚持把百姓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推动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群众的满意度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解决群众矛盾,在机关和农村、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服务直通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实在在地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百姓诉求渠道畅通了。干部通过书记信箱、问政平台、参与接访或进村入户,直接听取群众需求,了解群众诉求,面对面征求意见,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化解矛盾,促进了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不仅是新时期群众路线“亲人观”的形象表述,也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衡量标准,更是应对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的最好选择。
一年多来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为:
一是要把树立宗旨意识作为关键。与群众心相连、情相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只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并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实际,体会百姓生活的喜忧,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才能心中有人民、眼里有群众,自觉自愿地服务群众。
二是要把深化为民服务作为核心。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的党,成就了党的伟大事业。各级干部要深化为民服务,把工作重心放在回应民求、解决民难、化解民怨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多做解民忧的好事,勤做暖民心的实事,甘做听民声的小事,切实树立起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是要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保障。开展干部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必须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治本之道来抓。要建立健全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健全办实事、解难题、暖民心的考评激励和督查落实机制,健全结对帮扶促发展长效机制,使活动务实管用、经常有效,真正服务于民、扎根于民作者:李长胜 来源:学习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