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发表于 2012-10-15 08:22:28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的出现及新媒体不断增长的社会影响力,极大增强了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而且成为公众参政议政、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媒体的民主化与新型公共领域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公众参政议政、进行公共权力监督的意识与能力,对原有执政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领导干部必须适应媒体发展的新形势。
    一、新媒体对执政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要面对新的执政环境的问题,提高与媒体沟通的能力,不能是单纯地提高新闻发布、舆情引导、应对记者的能力,而是要真正地转变政府职能。
    1.政府决策方式面临着挑战。新媒体为民意诉求提供了重要的表达和交流平台,并由此聚合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对政府决策进行干预。民意由此获得了话语权,使得民意在政府决策中得到体现。新媒体民主意志所凸现出的强大决策干预力,将决策民主化推上一个新的进程,政府决策面临着由单纯的精英式决策向与公民协商共同进行决策的模式转化。
    2.社会监督能力加强。新媒体使社会监督更加直接、便捷、广泛和深入,极大提高了社会对于公共权力监督的能力。一方面,新媒体极大地丰富和加快了公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速度,人们能够迅速地在第一时间获得各种来自于一线的新闻信息,可以更多、更快地了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所作所为,而新媒体便捷的互动交流性,极大地提高了公民要求公平、公正,以及保障自身权利不受侵犯的民主意识,增强了对于公共权力监督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性与自觉性。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公众舆论自我议程设置功能,使政府不作为行为、权力滥用行为以及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聚集并放大为强大的社会舆论,给政府施加压力,促使政府进行追究和处理。
    3.政务公开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享有知情权是公众参与决策和对公共权力监督的前提条件,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社会监督能力的提高,政务公开、透明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迫切的要求。但公众认同的政务公开并不是政府官本位地对相关政府文件、政府部门组织分工及职能等的简单公布,而是要求政府必须本着履行服务型政府职责的态度,主动与公众进行沟通与对话,将政府公共权力运行的过程和各项决策(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的投入情况、公共服务的实施情况,公共服务的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和效益指标等)进行公开;对关乎公众利益、涉及公平正义的政府活动,以方便公众获取和解读的方式和形式向社会公开,供公众评议和监督。
    二、新媒体问题的根本性解决途径是政府职能转变
    新媒体问题的实质是新的执政环境问题,新媒体问题的根本性解决途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1.主动与公众合作,让他们参与决策。公众表达机制不健全,公众被排斥在公共事务决策程序之外,是目前由新媒体引发的公共事件与社会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政府的施政措施必须以民意作为依据。因此,政府应与公民进行协商,共同对公共事物做出决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使政府的公共活动取得公民最大限度的认同。因此,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政民沟通交流的互动机制,主动与公众沟通交流,并让他们参与决策,这样就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由新媒体舆论所引发的公共事件和社会事件。
    2.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管理缺位、服务不到位也是容易引发新媒体公共事件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管理缺位、服务不到位会导致一些公众关心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矛盾激化,一些人为了获得政府回应,选择通过新媒体表达自己的诉求、引发社会舆论。这些舆论有时候会迅速演变为社会事件,影响现实社会的秩序和稳定。由管理缺位、服务不到位引发的社会舆论,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而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会反过来会影响和削弱政府的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使原本可以经过协商解决的权益分歧,不得不动用执法机关强制解决,这会进一步加剧和积累公众的不满情绪,成为引发社会事件和过激行为的导火索。政府的重要责任与核心职能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这是政府存在的原因,而要承担起以上的职责,必须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
    3.加强公权力的社会监督。公权力失范和滥用是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新媒体舆论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公权力失范和滥用为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公权力的使用失去控制和制约,成为一些部门和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公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激化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不作为、推诿、塞责,由此导致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缺失,造成社会秩序紊乱。在媒体民主化的环境下,以上问题会不断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成为社会舆论的源头。公众是公共权力监督的主体,政府的一切施政措施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为是否以民意为依据,是否对民意负责,必须接受社会公众的直接监督。因此,应加强公权力的社会监督,使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样才能避免公权力的失范、滥用及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缺失,使公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4.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保障公众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条件。因此,政府职能转变首先要求政务公开。只有政务公开,才可以使社会公众了解公共事务的相关信息,政府处理公共事件的主张、过程及结果。了解政府公共权力使用的情况,才能掌握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和政策制定以及对公共权力行使监督权的充足信息。除此之外,政务公开还可以为政府内部的监督机构及政府各个层级、部门之间提供获取信息的渠道,实现政府内部的自我监督与公共权力使用的自我约束。
    三、运用新媒体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新媒体不仅带来了执政环境的改变和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挑战,同时也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中的作用。
    1.运用新媒体建立常态化的政民互动机制。一方面,通过政府老秘网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政民互动、交流平台,为公众利益诉求表达和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提供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通过政务微博等方式建立即时的政民互动机制,充分了解民意,宣传政策、动员民众,与公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运用新媒体建立政民互动机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运用新媒体建立的政民互动机制,绝不仅仅是建立信息化的运行机制,更重要的是建立实体运行机制,以支撑保障新媒体互动机制的有效运行;第二,政务微博与政府老秘网是政府信息化运作方式的两种不同形式,两者同属于信息化政务活动机制,两者之间是一种协同配合关系。因此,应将两者纳入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之中,这样不仅有利于政务活动的有序开展,政务流程的整合优化,政务活动的统一规划,政务资源的统一配置等,而且有利于政府内部的统一协调管理和风险控制。第三,应从观念上而不是形式上建立政民互动机制,当前大部分政务微博的“听众”众多,而“收听”寥寥无几,难以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2.运用新媒体构建政务公开与社会监督机制。一是将政务流程上的信息(不是经过人工参与整理过的信息)反映在政府老秘网上(或者建立政府老秘网与政务流程数据的链接接口);二是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信息即时地反映到政府老秘网上;三是将民众向政府提出的诉求、意见和建议,以及政府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结果等信息即时地反映在政府老秘网上;四是在政府老秘网上建立公众参与决策和政府监督通道的信息化平台,并将相关信息实时地公开发布到老秘网上;五是建立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和公共权力监督的制度和机制。
    3.重视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增强社会正能量。当今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应重视新媒体在引导舆论、增强社会正能量中的作用。一方面,目前通过网络阅读新闻、发表意见、参与互动讨论的人数不断增长(中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5.38亿,而网络新闻的用户规模达到 3.92亿),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习惯于运用新媒体了解信息(40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80%以上),这些人基本不会主动阅读传统的报刊杂志,所以传统的媒体对他们的影响较小,应充分运用新媒体影响他们。再一方面,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因此没有时间坐在办公室里捧着纸质的报纸看新闻,而是多选择采用手机等工具,利用零散时间获取信息。这已经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习惯和状态。同时,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人们常常不是按照报纸的种类一份份地阅读,并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而是通过互联网、手机搜索引擎按照主题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上都说明新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媒体,应重视新媒体在舆情引导,建立社会正能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解决新媒体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领导干部应重视新媒体日益增长的社会影响力及它在政府职能转变中重要作用。作者:齐冬梅 来源:学习时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新媒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