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长腿 发表于 2012-10-15 01:19:43

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报告

对新平村委会开展“四群”教育活动
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
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市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幸福乡村” 建设工程的部署和有关要求,中共昆明市委政法委派驻“两区”管委会倘甸镇新平村委会的“四群”工作队队员,在深入学习、全面领会省委、市委关于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邑飞、副市长李喜在“四群”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全面学习掌握党的支农利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实地深入新平村委会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家中,采取实地观察、民情恳谈、一同劳动和接待材夜思、查看计划总结、统计报表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了解了群众的一些诉求,并虚心听取了村干部和部分致富带头人的建议和意见,在当好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员的同时,努力做好政法委派驻挂钩扶贫村联络员的工作,为各级、各部门制定新平村扶贫攻坚、新农村发展规划,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收集了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与此同时,“四群”工作队队员在与群众和村干部的同吃、同住、同劳动中,积极开展民情体验,做到了识民情、懂民俗、说民话、知民苦、解民忧。也认真查找到了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为下一步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使各项工作更加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奠定了基础。
一、新平村委会基本情况及经济来源参数统计
新平村委会位于倘甸镇西部,距昆明120公里,距轿子山风景区6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4.5公里,西靠禄劝县九龙镇,南接碑庄村委会,北临海子村,辖区国土面积16.4平方公里。村委会管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90户,总人口4544人,其中汉族4390人,彝族154人,是一个汉彝杂居的村委会。全村委会总耕地面积7730亩,其中水田2122亩,旱地5208亩,人均耕地1.61亩,土壤属中性红壤土。全年无霜期219天,霜期146天,全年平均气温13.6度,最高气温28度,最低气温1度。村委会所在地海拔2085米,有坝区村民小组7个、山区村民小组2个,是一个聚坝区、山区、半山区为一体的村委会。
根据“两区”管委会和倘甸镇的统一规划,未来的新平村将是生态旅游和水源保护区、特色农业种(养)殖区。当前,新平村委会辖区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境内高山、中低山和盆地依次排列,景色各异,风姿绰约。倘甸地区的主要河流----新平小河,沿李家箐水库沟渠贯穿境内,在养育了4000多淳朴厚道、勤劳乐观的新平儿女的同时,也为这里孕育了灿烂多姿的乡土文化。“倘甸寺”的传说将新平村委会内的赵家村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2011年新平村被评为昆明市市级“生态村”,特色农产品“小春早洋芋”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有机和无公害食品”认证。烤烟、玉米和小春早洋芋成为了支撑村民经济来源的特色产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越南、缅甸等国家。
主要农产品参数统计表
        品种        产量(吨)        品种        产量(吨)        品种        产量(吨)

食        水稻        472        洋芋        1129        小麦、大麦、荞麦        85
        玉米        789        豆类        89               
经济
作物        烤烟        136.5        辣椒        67        油菜籽        67
        水果        49        干果        18        蔬菜        660
畜牧        猪        存栏4320(头)出栏8700(头)        牛        存栏1401(头)出栏681(头)        羊        存栏918(只)
出栏220(只)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利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经济稳步发展,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近几年,新平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发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经济持续发展,收入逐年提高。2009年末人均有粮480公斤,人均纯收入1988元;2010年末人均有粮512公斤,人均纯收入2097元;2011年末人均有粮558公斤,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为2237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先后组织实施了行政村道路建设、天保林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和“一池三改”(改厕、改厨、改厩)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全村委会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视,手机无线通讯网覆盖了全部7个自然村,学校、卫生室建设已初具规模,有县级标准化小学1所(1至3年级),实现了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解决了村民日常的卫生保健和常见病的医治问题。医保、低保、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村委会内农村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室、群众活动室等初具规模,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室正在起步建设之中。近年来,村委会不断加大对村民科技培训力度,每年都组织村民参加镇、县、市的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村科技带头人。村民学用新科技的积极性较高,基本科技知识得到广泛普及,科学种田成为了普遍的生产技能。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工作有力
村民具备了基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健全,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共有121位党员。村两委会领导班子配齐配强,年龄结构合适,文化素质适中,领导力和在群众中的威信较为明显。村委会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村民关心的事情得到全部公开,村中重大事项的决策事先都向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当前正在进行“五好支部、党员素质提升、新党员发展”等项目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新平村的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下
当前,影响村民增产增收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受气候、自然灾害等因素制约;二是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连续三年的旱灾,导致水稻、玉米等大幅减产,新平村的特色品种--小春洋芋虽然保住了产量,但由于干旱,全省有多个区、县都以洋芋作为抗旱保收成的替代作物而大量种植,收购商乘机压低收购价格,村民的实际收入受到了较大影响。透过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是新平村农业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是薄弱,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投入不足,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生产方式依然是粗放式的,再加工和深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起步维艰,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二)投入不足,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医疗卫生、科技推广、文化建设、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处于起步阶段,水平普遍偏低。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医保支付少等情况是村民反映较多的问题,村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着致贫、返贫。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自然村缺乏文化活动室,缺少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三)年龄老化,基层组织建设后劲不足
一方面,村民中的党员多为上世纪60、70年代入党的,怀念和留念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岁月,闯市场的勇气和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另一方面,大批优秀青年或考入大学、或当兵入伍、或进城打工,发展新党员的空间和资源受到挤压。
四、对制定发展思路的建议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方针和昆明市《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平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建议可概括为:按规划、强基础、稳收入、扩产业、齐社保。
(一)按规划。就是按照两区管委会和倘甸镇的统一规划,实施新平村的农业产业布局。建议区和镇在制定规划时,要考虑到整个新平村委会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标参数处于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之间,一些指标已经达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应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对条件好的行政村、自然村要高起点进行规划建设,其余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建议村委会要积极争取将整个新平村委会纳入“昆明市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项目。
(二)强基础。根据市《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通六有” 目标要求,重点解决交通、住房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突破制约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瓶颈。今年,力争能够在镇、区、市立项解决三个大的项目:
1.行政村通硬化公路。新平村委会最远的两个村民小组茶山村和打马岭村,目前还有5000米的进村公路属土质简易公路,雨天通行困难,“晴通雨阻”情况突出,交通安全隐患较大,建成后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
2.无房户新建住房和危房改造。新平村委会共有五保户5人,其中3人无住房,需要建设平房6间,预计需投入资金15万。另经统计,新平村委会共有300户村民居住在危房中,需申请政府给予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3.水利建设。一是萝卜地地段的小河常年流水,在此地段建设一个小二型水库,可以灌溉土地面积1500多亩,解决赵家村和小村子两村2600多人的人蓄饮水和生产用水。二是李家箐水库至汤郎村大桥引水沟渠建设。可灌溉土地面积1500亩左右,解决1800人的人蓄饮水问题。
(三)稳收入。按照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的思路,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在解决“米袋子”、“菜篮子”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村民适当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优先发展烤烟、洋芋等比较成熟的特色产品。推广早熟洋芋种植技术,      以时间差赢得价格差;扶持以坝区养猪、山区养羊为主的家庭养殖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务工人员工作技能,增加收入。
(四)扩产业。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着手开展产业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山区、半山区要扩大黑山羊养殖项目、核桃种植项目和药材种植项目。坝区要建成产业化经营示范带动区,准备将李家箐水库至汤郎村大桥范围内1500亩的耕地改造成水浇地,开发为现代农业种植区。拟使用扶贫开发项目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村委会对外进行招商引资,拟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同时带动周边的农户进行订单式的蔬菜生产,预计可保障倘甸镇和轿子山风景区的年蔬菜供应量,解决200户村民的经济增收、劳动力就业问题。这一带也是倘甸地区原有自然风景区,从李家箐水库到“石洞箐”瀑布群5公里范围内自然风光独特,高山流水,景色各异。可依托轿子山的旅游资源,打造沿李家箐水库至“石洞箐”瀑布群的生态和特色农业旅游线,提高沿线村民的经济收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
(五)齐社保。就是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快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速度。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建立更为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也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
五、对做好“四群”工作的计划和建议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全市“四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作为“四群”工作队员中的一名,除了自豪感、荣誉感以外,更多的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看着百业待兴、百事待举的扶贫村现状,心情绝对轻松不起来,压力感每日剧增。这种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看着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但是仅凭个人的能力又根本做不了,“有想法而无办法”的尴尬处境时刻折磨着自己;二是看着其他“四群”工作要么上电视、上新闻,要么被领导表扬和鼓励,时时鞭策着自己。现在算来,满怀热情地奔赴乡镇,驻扎农村已经一月有余了,是到了该展开具体实在有效地工作并见到成效的时候了。
(一)已经做的工作。一是吃透了开展四群工作的文件精神;二是对新平村基本情况、生产生活状况、存在问题和需帮助解决的问题有了初步了解;三是帮助村委会拟定了“幸福乡村”建设项目规划;四是接待了两起群众材夜思,虽然未解决问题,但是做了大量的安慰和稳定工作。参与了一起家庭纠纷的调教,化解了矛盾;五是参与了抗旱挖沟引水工程,解决了283户1138人饮水困难问题,并帮助制定了用水的规章制度;六是正在进行建立“贫困村互助基金会”的筹备工作,帮助拟定规章制度,考察董事会、监事会人选。
(二)准备做的工作。
总体目标是努力配合好村委会开展幸福乡村建设。根据市、区、镇三级幸福乡村建设计划,新平村委会作为市级重点贫困村,建设项目多,任务重,要积极配合好新平村的各类项目的推进,搞好各类建设项目的相互衔接,按照“一通六有”的目标任务,努力把新平村建设成倘甸镇的幸福乡村示范村。
1.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项目立项及资金落实。对协助村委会大胆向上级报送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继续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批性,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规划本子、项目笼子。对获批的上报项目,要跟进落实,积极向区、市、省多跑动、多反映、多申请经费。我想:这批项目是村委会和村小组长都研究同意的,广大村民也是赞同的,虽然需要建设的地方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凭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达成的,但只要自己真情付出了,行动上尽力了,那怕只办了一件,都会得到群众的认可与称赞。
2.协助搞好春播春种,确保今年村民增产增收。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村民的真实现状和真实想法,传授自己懂的各类科技知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协助村党支部做好党员工作,协助村治保、调解主任做好本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调研,对重点人员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本村社会稳定。
(三)提请派出单位帮助解决的问题
正如上面所说,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帮助挂钩扶贫村脱贫致富仅凭个人努力是不够的,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系统工程,需要“娘家”的大力支持。
1.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在派出单位团体中真正形成人人都关心、支持、参与“四群”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在制度设计上要让“四群”队员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靠头,形成人人争当“四群”队员的风尚。
2.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四群”队员跑市里、跑省里的事情会比较多,解决交通工具的问题应提上议事日程。考虑到委里面车辆本来就少,三个“四群”工作队员又散居在三个不同的村委会,最远的相距20多公里,就算解决一辆车也不能完全解决“四群”工作的问题。而“四群”工作队员多数都有私家车,恳请领导考虑是否可以解决合理的燃油补贴。
3.提请各级领导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次到“四群”挂钩村的看望慰问活动(如在“六一”看望困难显示、“七一”前夕看望老党员、“八一”看望老战士等),开展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虽然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才刚刚了解了点皮毛,但已经深深感觉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了,更深深感觉到开展好“四群”教育活动的意义是有多么的重要,这毕竟是一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举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展“四群”教育活动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