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轩 发表于 2012-10-10 13:04:59

领导干部如何管好特殊人物

   在中国社会,大部分人都有从众心理。用民间土话说,就是见样学样。因此,对于领导者而言,只要管好了几个特殊人群,就能形成正确的导向,把特殊人群的表现转化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为。这也是管理学上常说的示范带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国时期,各路诸侯在特殊人群的管理上,留下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参考借鉴。
    群体一:领导身边的人关键词:严管
    对身边人的管理,最能反映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和领导艺术。在古代,领导身边的人多指家族势力和宠臣,在现代多指秘书、司机等服务人员。
    在曹魏集团,曹操喜欢表扬人,也喜欢批评人。只是,曹操表扬的多是外姓人,比如说荀彧是“吾之张良”,说典韦是“吾之樊哙”。而批评的多是曹仁、曹洪、夏侯悖、夏侯渊这样的家族势力,以及许褚这样的贴身保镖。
    其实,曹仁、曹洪、夏侯悖、夏侯渊、许褚这些人在曹魏集团战功最显赫。曹仁跟随曹操出生入死,后来成长为三军主将。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曹操贸然出击惨遭失败,曹洪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自己徒步杀敌,才保住了曹操一条性命,可谓曹操的救命恩人。许褚堪称曹操的第一猛将,每次单挑的任务都落在他身上,而且他也多次救过曹操性命。按常理,如果曹操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就不该对这些人下狠手。可是,每次战后总结会上,其他人的错误或许可以豁免,唯独他们不能。对他们的管理,曹操体现的是“严”字当头。曹仁在新野不敌刘备的军师徐庶,曹操设计诱使徐庶前来相投。曹操对曹仁的处罚竟然是让曹仁在城门楼前迎接徐庶,曹仁就以立正的姿势在城门楼前等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腰酸背痛却又心服口服。曹洪在潼关城下不敌马超,曹操就立马把曹洪贬为士卒。许褚的牛脾气上来,一刀砍了居功自傲、泼妇骂街的许攸,曹操对许褚的处罚是将其贬为马夫,同时禁酒三个月。这些处罚手段,起初让人很不解。许褚就曾找荀彧向曹操求情,被荀彧一口拒绝。荀彧说,丞相罚你是假,爱你才是真,让你当马夫、让你禁酒,就是为了磨掉你的性子,把你培养成为三军主将。荀彧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才是曹操对身边人严管的真谛——罚是表,爱是本。
    领导身边的人与领导接触最多,他们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领导的理念和水平,进而影响整个队伍的风气,所以必须严管。同时,领导身边的人又有向领导学习的最便利的条件,如果教育得当,进步可能就很快。依此来看,曹操对身边人的管理就很有艺术性,其处罚体现得严,但其五花八门的处罚手段都是高超的教育方法。处罚总是在人前,杀鸡儆猴,正了军威;处罚之后,又会在私下鼓励,使其不至于丧失信心。正是曹操这种高明的方法,不仅让这些人迅速成长,成为曹魏集团的中流砥柱,也使整个队伍军纪严明,战无不胜。
    与曹操相比,刘备对身边人的管理就欠妥。关羽、张飞既能干又忠诚,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不过,两人的缺点也很明显,张飞粗暴,关羽狂傲。征讨袁术前,刘备派张飞镇守徐州,立下三条军令:不可饮酒至醉,不可任性暴怒,不可鞭打士卒。没想到,刘备前脚刚走,张飞后脚就聚众饮酒,一次狂欢犯了三条军纪,致使吕布夜袭成功,丧失了根据地。镇守荆州之时,关羽不顾诸葛亮定下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在没有任何军令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出兵南郡,并且与曹操、孙权两面为敌,使吕蒙成功率江东军士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这两兄弟,一个丢了徐州,让刘备的霸业至少晚了十年;一个丢了荆州,让刘备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可能。其实,对两人的缺点,刘备心知肚明。遗憾的是,刘备貌似严厉的批评下,没有任何教育改进的措施,对他们放任自流,才导致他们最后的结局。
    至于袁绍、刘表之流,就更不足为人所道了。他们任由几个儿子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由内乱导致外患,被曹操剿灭就再正常不过了。
    群体二:有威望的人关键词:尊重
    对领导者而言,有威望的人最难管理。三国时期,有威望的人多是当时的名士,他们有的出仕,在各路诸侯那里任职;有的不出仕,终老山野。但是,不管出仕还是不出仕,他们都有深厚的人脉关系,能左右社会舆论,其能量不亚于一个郡守刺史。或者说,他们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退休老干部和一些社会活动家。其实,有威望的人与一般人相比较,多了一层价值需求,就是被人尊重,而这正是对有威望的人的管理秘诀。
    曹魏集团,最有威望的人首推荀彧,他也是当时的名士。曹操在对荀彧的管理上,就把“尊重”二字运用到了极致。无论智商还是情商,曹操都堪称一流,他对其他谋士都直呼其名,唯独对荀彧尊称先生。一个小小的称谓,就凸显了荀彧的地位。曹操常说一句话:听荀彧说话,如饮美酒,让人陶醉。这话说下去,已经不仅仅是曹操在陶醉,估计连荀彧也一并陶醉了。而在战略战术的研究上,曹操也总是要先听听荀彧的意见。这不仅是对荀彧的尊重,也有效发挥了荀彧的作用。对曹操而言,他对荀彧的定位已经不仅仅是下属,而是战友了。
    曹操对荀彧的管理,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体现尊重。生活中的尊重,抬高了荀彧的地位;工作中的尊重,发挥了荀彧的作用。用“尊重”二字,发挥出有威望的人的价值,正是对这种人的管理之道。异曲同工,刘备对诸葛亮与曹操对荀彧有颇多相似之处。诸葛亮出山,是因为刘备三顾之恩。三顾茅庐不仅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把诸葛亮的地位抬到了天上。诸葛亮出山之后,没有实习经历,直接官至CEO,地位在刘备出生入死的两个拜把子兄弟关羽和张飞之上。而私下里,虽然诸葛亮比刘备年轻了20岁,但刘备依然对诸葛亮以老师相称。且刘备临终前,还让儿子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如此尊重,难怪诸葛亮要为刘氏集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在这一点上,孙权做得也不差。孙吴集团最有威望的有三个人,一是张昭,二是周瑜,三是鲁肃。孙权因三个人的性格特征,对他们三人尊重的体现各不相同。对张昭,孙权把他拜为老师。对鲁肃,每次见面孙权都要亲自出帐相迎,这是极高的礼遇。对周瑜,孙权让他独领军政,从不指手画脚。有一次,孙权视察军营,又悄悄离开。鲁肃问起缘由,孙权说,在这里,我不方便,公瑾也不方便。简单一句话,道出了对周瑜的无限尊重和信任。
    群体三:意见不一的人关键词:包容
    在任何集体,都会出现意见不一的情况,包容意见不一的人,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气度。
    曹操为解除后顾之忧,曾听从郭嘉建议,冒险出兵乌桓。其实,当时并不具备征伐乌桓的充分条件,很多人都提出反对意见。而郭嘉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军事奇才,最终,曹操按照他的方略险中求胜。凯旋后,曹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给他提不同意见的人的名单,一时间人人自危。而曹操拿到名单后,却对这些人一一奖励。曹操说,这一仗其实胜得侥幸,大家的建议才是最安全的方针,以后有什么建议还是只管提。以后曹操都是这样,只要是合理的建议,不管与自己的思路是否一致,不管自己是否采纳,都会予以嘉奖。因此在曹魏集团,除了一些敏感的政治话题外,皆言论自由,大家都积极主动提建议,这使得曹魏集团的决策也更加合理。
    反观袁绍的做法,则非常可笑。他虽然外表宽厚,内心却小肚鸡肠,容不得有人比他聪明。每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袁绍要么说其是通敌卖国,要么说其是有损军威。田丰、沮授这些忠心耿耿的人,都因刚直犯上而被砍头的砍头、坐牢的坐牢。许攸、郭图这些有道德瑕疵的人,每次给袁绍提意见,也要先拍一通马屁。而更可悲的是,一旦有人意见错误,袁绍就杀头。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人人自危,相互钩心斗角,残酷的内部斗争让谋士们的个人能力完全无从发挥。许攸就是因为感觉到继续待在袁绍军营,可能连性命都难以保证,才投靠曹操,泄露袁绍军事机密,一下扭转了官渡之战的局势。
    群体四:经常捣乱的人关键词:调教
    几乎每个单位都会遇到捣乱的人,只是捣乱的原因和类型不同。有的是性格使然,有的是泄私愤,有的则别有用心,要区别对待。
    因为曹操坚持在乱世要唯才是举,就算有道德瑕疵和性格缺陷的人才也要合理使用,所以在曹魏集团,这几种捣乱的人都曾批量出现过。
**** Hidden Message *****

   在这个问题上,境界最高的是孙权。虽然孙权主持朝政时只有18岁,但他以高超的艺术和人性化的管理,在其当政期间,竟然始终没有出现捣乱破坏的人,这才是一个领导者应该追求的境界。
(摘自《领导科学》)

塞北老秘 发表于 2012-10-10 14:24:02

这个太牛了吧

沉淀 发表于 2012-10-10 16:38:24

好好学习,发现有些东西很实用

王楠 发表于 2012-11-20 21:23:36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拜读

云信 发表于 2017-6-20 19:07:45

写的很有意思,很想知道隐藏部分的内容

在线咨询 发表于 2017-11-21 10:50:27

领导干部如何管好特殊人物

平地起 发表于 2017-11-22 16:25:53

广聚英才,因人施策,方为领导艺术的精髓。

xiuwuren 发表于 2020-6-5 08:34:54

宋代欧阳修曾说:“夫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才而可成其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领导干部如何管好特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