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y63 发表于 2012-9-24 14:33:25

旅游:向支柱产业逼近

旅游:向支柱产业逼近
——做大做强我省优势产业系列调研之一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省旅游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专项旅游的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体系和一定的产业规模,已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九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94.29万人次,相当于“八五”期间的3.15倍,年均增长27.75%;旅游外汇收入累计6.19亿美元, 相当于“八五” 期间的4.61倍, 年均增长25.54%;2000年旅游入境人数和创汇在全国排名分别由“八五”末的第19位和第21位前移至第12位和第14位。接待国内旅游者累计1.1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累计413.08亿元。200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136.89亿元,占GDP的4.2%,比“八五”末上升2.5个百分点。
但总体上看,我省旅游业仍处于成长阶段初期,“纵向比发展很快,横向比差距较大”,旅游业总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与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要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必须树立大旅游观和旅游产业观,把旅游业摆上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谋大战略、绘大蓝图、下大力气、求大发展。
一、明确定位,把旅游业作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把旅游业作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是21世纪振兴龙江经济的必然选择。
1、作为“朝阳产业”,旅游业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助推力。旅游业投入产出率高、关联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对经济发展具有乘数效应。作为现代文明的载体,旅游业兼具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四大功能,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融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使人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助于提高城市和人们的文化品味,提高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这一独特的优势,使旅游业成为21世纪创造就业机会与保护环境的先导产业。随着国际经济中心的东移,旅游的中心也在东移,世界旅游的“亚太世纪”正在悄然到来,我国包括我省旅游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发展空间。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切斯科.弗朗吉亚利预言,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年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37亿人次。旅游这一“无烟工业”将带给我们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竞争无疑也将更加激烈,全国已有24个省市区将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纳入“十五”规划中。形势逼人,时不我待,谁能抓住机遇,率先把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水平,谁就能抢占制高点、获得主动权。
2、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省旅游业已具备成为支柱产业的基本条件。在一些传统产业面临较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一般来说,一个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就可以说是支柱产业,我省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达4.2%,正在向支柱产业逼近。目前唯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石化产业。2000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石化产业为26.4%,食品、机械分别仅为1.9%和1.8%。受统计资料限制,全口径增加值的分行业构成无法得到准确数字,但据推算,食品和机械行业全口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仅能达到2.5%和2.4%。当然,以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同食品、机械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相比,存在统计口径上的差异,但依照国际惯例,并考虑到旅游业统计范围上的局限及旅游业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这一比较仍具有可信度和参考价值。依据这一判断,将旅游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3、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温饱思旅游”。按照一般规律,人们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就会产生近距离旅游的动机,达到小康之后,则会产生远距离旅游的动机。旅游,作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将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国外统计资料显示,人均收入500-800美元是旅游消费的急剧扩张期。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已达到500美元左右,有的城市已超过1000美元, 200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3元,合590美元,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抢抓机遇,牢固确立旅游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尽快将其培育壮大、做大做强。
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描绘全省旅游业发展蓝图
我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世界公认的森林、海洋、冰雪三大旅游资源,我省即有其二。依托资源优势,近年来我省相继开发了冰雪风光、避暑休闲、边境跨国、狩猎、观鸟、蒸汽机车观赏、民俗风情、界江风光、生态环保、漂流垂钓和森林漫步等30多种特种专项旅游项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从大的角度看,能真正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项目并不多。如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塑造和推出我省旅游业的总体形象,需要业内人士、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1、找准主要客源圈定位。旅游的客源一般以近距离为主,国外的说法是乘飞机两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的地域,远距离旅游的游客一般较少,除非具有独占性的景观和项目。我省既没有故宫、长城、秦兵马俑等令世界赞叹的文化遗迹,缺少黄山、九寨沟等举世闻名的自然风光,也没有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民俗村等大型人造景观,在全国能够打响的唯有冰雪和边境游。因此,主要客源市场的定位应是冰雪和边境游面向全国,其他项目侧重于省内和吉林、辽宁两省,以休闲和度假为主。确立这样的定位,既可以突出重点,集中攻坚,降低投入和促销成本,又可以避免项目开发上的盲目性。当前,这只是一个宏观的考虑,具体的旅游客源市场定位,还需要旅游主管部门加强研究、分析、预测,进一步明晰市场开拓的重点,并在全省旅游总体规划中予以充分体现。
2、推出特色旅游线路。线路是旅游业发展中最基本的因素。目前我省旅游业之所以存在规模不大、收入不高特别是游客人均消费过低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旅游业分散经营问题突出,点没有连成线。由于这一原因,导致游客经常是怎么去的,又怎么回来,交通成本翻倍、在旅游总成本中的比例增加,而这正是发展旅游上的大忌。一些游客经常发出“下次再也不来了”的感叹,大部分原因也在这里。因此,必须组织力量,立即着手精选和推出我省的特色旅游线路,为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基本的载体。
途径之一:围绕把优势做大来开发线路。比如冰雪旅游,绝不能再仅仅局限在哈尔滨,应分别围绕冰和雪,在其它地市再选择若干景点,连接形成环形线路;边境旅游,也不能总是局限于到哪个口岸去,又从哪个口岸走,应加强各口岸间的合作,推出多口岸联手运作的系列旅游线路。当然,这需要有一条沿江高等级公路作前提。
途径之二:围绕把特色做精来开发线路。比如在疗养度假旅游方面,可以开辟哈尔滨——林甸(温泉浴)——伊春(森林浴)——五大连池(冷泉、药泉浴)——大兴安岭(森林浴)游;在边境风光游方面,可以开辟哈尔滨——兴凯湖(界湖)——松阿察河(界河)——乌苏里江(界江)——黑龙江(界江)游;在森林生态游方面,可以开辟哈尔滨——伊春——大兴安岭旅游线路;在科学考察游方面,可以开辟哈尔滨——镜泊湖(高山偃塞湖)——火山口森林公园——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博物馆)——大庆(石油地质博物馆)游。漂流旅游、民俗风情游、狩猎游等特色旅游,都可以采取这种办法,搞好线路开发。
途径之三:围绕把距离做长来开发线路。比如在边境旅游方面,黑河等口岸近几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旅游线路向俄罗斯腹地延伸,相继开辟了至贝加尔湖、北极等地的旅游线路,受到游客好评,收到较好效果。在国内旅游线路开发上,同样应借鉴这种做法,开辟黑河(绥芬河)——哈尔滨——大连——烟台——青岛——海南,黑河(绥芬河)——哈尔滨——北京——上海——厦门——珠海——深圳,黑河(绥芬河)——哈尔滨——北京——曲阜——洛阳——开封——南京(西安)等分别以海洋风光、现代都市、历史文化为特点的旅游长线,为俄罗斯等国外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
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设想,上述三种方法可以相互连接、随意组合,从而形成内容更多、距离更长的线路。在旅游线路规划和开发上,可做的文章很多,需要业内人士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论证。
3、做足冰雪旅游大文章。冰雪已成为我省的优势项目,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亚布力的滑雪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但其带动和辐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吉林甚至河北等地的一些城市冰雪旅游正在兴起,并有后来居上之势,抢占和分割了相当一部分市场。如何把冰雪文章做足,成为其它省市不可替代的独有优势,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思考之一:今年1月10-13日,亚布力承办了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届年会,这是以中国诚通集团为主筹办的全国性论坛,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每年举办一次。亚布力将作为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的永久性会址。我省应以此为契机,政府主动参与,对外以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名义,把论坛办成全国知名论坛之一,提升亚布力和我省的知名度,使亚布力成为中国的“达沃斯”,成为其他省无法匹敌的冰雪旅游胜地,带动全省冰雪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思考之二:发挥我们冰雪的技术、人才等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其它省市的冰雪项目开发,打造黑龙江冰雪品牌。
思考之三:在哈尔滨建造冰雪艺术馆,使游客一年四季都能领略到独特的冰雪艺术魅力。
思考之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自己,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做大冰雪旅游,一方面要找准特色,让外省无法比拟,又要着眼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吉林等相邻省份的合作,开辟大线路、做好大文章、谋求大发展。
4、拓展对俄边境游。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其出境旅游市场将会随之快速增长,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俄罗斯将成为世界第八大客源国。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关键是要前瞻性地搞好旅游产品的开发,使俄罗斯游客真正有所观、有所购、有所娱、有所食。面向国内游客,在太阳岛和黑河、绥芬河等口岸城市建造“俄罗斯风情园”、“俄罗斯之窗”一类的大型主题公园,将俄罗斯各类著名景观微缩、集成之中,一圆工薪阶层的“出国”梦。也可举办俄罗斯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工艺品、风光摄影展览等。
5、深挖历史文化底蕴。我省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原始社会的英格里文化、唐代时期的渤海国文化、清代的宁古塔流人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古迹。对此,我们重视、研究、挖掘的很不够,落在了辽宁、吉林等省甚至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后面,这无疑是一大损失。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公园、渤海国、宁古塔如建成旅游带,连片配套开发可望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区。另一方面,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余秋雨的散文《流放者的土地》和《脆弱的城市》等,本身就是价值不菲的无形资产,应很好地加以挖掘、利用。在人文旅游包括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既要立足优势,又要创造优势。美国的迪斯尼乐园、阿拉斯加赌城,深圳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以及我省海林的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和虎林的天下第一虎等,都是人为创造的优秀旅游产品。今后我省在这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同时要搞好天然优势与人造优势的结合。
在描绘全省旅游业发展蓝图时,要有全局性的总体考虑,特别是要尽快编制完成全省和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在市场需求中找准旅游开发的切入点,立足高起点、高品味,规划和建设一批能产生轰动效应的大项目,杜绝“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了景点拍拍照”的乏味项目。要树立旅游规划的权威性,把规划由计划、旅游等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上升为人大的法制行为,一经制定,必须坚决贯彻并持之以恒地抓好实施。
三、深化改革,建立统一的旅游管理体制
旅游业的发展涉及部门众多,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否则,各自为战、相互制掣,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对于这一问题,许多景区反映强烈。由于多头管理,规划无法执行,优势无法发挥,私批滥建现象时有发生,资源破坏严重,旅游部门欲干不能,欲罢不忍。如镜泊湖旅游区,长期的多头管理和私批乱建,使自然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已无法再争创世界自然遗产,令管理局领导和许多国内外专家扼腕叹息。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必须着眼于发挥整体优势,尽快变多元管理、条块分割为一体化的统一管理,以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对此,我省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外省也有好的做法可以借鉴。
模式之一:设立旅游开发区。对镜泊湖、兴凯湖、太阳岛等省重点景区,设立旅游开发区,仿照经济技术开放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和管理模式,独立、封闭运行。
模式之二:设立管理委员会。像五大连池那样,设立独立的管理委员会,赋予相当一级的政府职能,在所辖区域内独立行使职权。
模式之三:建市或区。象安徽将黄山旅游区建成独立的黄山市那样,建立牡丹江市镜泊湖区、黑河市五大连池区、鸡西市兴凯湖区、哈尔滨市太阳岛区等。
模式之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四川省出台了旅游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规定,旅游区的地域所有权不变,但只负责规划与收税,组建独立的集团公司进行开发、经营与管理。这种办法简单易操作,我们完全可以借鉴。
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旅游业发展鸣锣开道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弱质产业,对经济、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靠自身难以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1、打通旅游通道。人群流动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没有人流就没有资金流和物流。而交通是旅游业的命脉。目前我省许多景点的路况很差,受交通条件的制约,景点之间形不成环路,游客旅游费用中的交通成本构成过高,直接影响游客的热情,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我省应把旅游交通建设作为交通建设的重点,纳入重要工作日程。首要的是打通省际、国际通道。目前,我省的大门尚未完全打开。哈尔滨至长春,牡丹江至长白山天池的公路,黑河等重点口岸与对岸城市的公路和铁路桥建设,应优先安排。特别是近期俄罗斯对黑龙江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和铁路大桥建设表现出极大热情,两个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已列入不久后江泽民主席与普京总统会谈的议题之一。我省应抓住这一机遇,尽快做好国家有关部门工作,并加强与俄阿州政府的沟通,力争促成这一项目的开工建设。同时积极帮助黑河市做好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争取将黑河口岸由国家二类旅游口岸升格为国家一类旅游口岸。此外,为了做大边境旅游文章,各口岸间的沿江高等级公路建设也应摆上日程。
2、建设良好环境。在硬环境建设上,要突出抓好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省一些全国知名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如五大连池景区,无论是景区道路、接待设施、整体环境等,都十分落后,有的甚至惨不忍睹;再如,全国最大的界湖—兴凯湖,景点和接待设施同样比较匮乏。这些景区自身的投入能力不足,需要省里统一规划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吸取镜泊湖景区的教训,绝不能再破坏景区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特别是参照国家通行做法,接待设施尽量不在景区建设,为今后争创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等创造前提条件。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既可以扩大城市知名度,又可以整体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可谓一举多得。目前全国已有个优秀旅游城市,而我省仅有6个。省里应对各地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对争创城市在投资上给予一定支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
在软环境建设上,要树立“先发展,后回报”的思想,制定出台更为优惠、宽松的政策,鼓励旅游业发展。对从本部门利益出发、拒不执行有关政策、顶着不办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肃查处。另一方面,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如,在调查中了解到,五大连池风景区广大干部群众对省里调整管理体制、成立管委会十分拥护,但省里早已确定的一些政策目前仍未落实。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督办力度。
3、塑造整体形象。我省的旅游优势没有宣传出去,整体形象没有树立起来。许多优秀景点不为外人所知,即使本省人也知之寥寥。除了冰雪之外,到黑龙江游什么,全国人民没有印象、没有概念。因此,在下步工作中,必须把市场营销摆上极其重要的位置,统一组织和集中进行全覆盖、系列化的对外宣传,搞好旅游炒作,把黑龙江的优秀景点炒热,把黑龙江炒热。
建议之一:发挥黑龙江电视台上星的优势,在早、晚黄金时段开辟“黑龙江风光”、“游在黑龙江”、“美丽黑龙江”、“黑龙江生态之旅”之类的专题栏目,根据冬、夏季旅游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循环播放旅游风光片。策划、拍摄可由地市和景区自行解决,省电视台予以无偿播放。
建议之二:精选景点、线路,精心策划,在中央电视台进行“辽宁.鞍山”式的整体形象广告宣传。
建议之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旅游景点宣传片,链接在“黑龙江旅游网”上,诱发人们对黑龙江的向往。
建议之四:采取统一规划、分别投资、集中管理、收入分成的管理机制,在太阳岛建立黑龙江旅游展览馆,全面介绍黑龙江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遗迹等,辅之以相应的微缩景观,利用光、声、电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示黑龙江的旅游名胜。同时,积极探索把壮大旅游业同发展会展经济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建议之五:继续采取一些常规的宣传手段,充分利用火车、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及城市道路、车站、机场、旅游接待宾馆、涉外宾馆等公共场所,采取印发宣传册、旅游线路图及电子广告屏、广告灯箱等形式,大面积宣传优秀景点和重点旅游线路。在机场、车站开设旅游大巴。
4、搞好高层协调。边境游是我省吸引省外乃至国外游客的主要项目,不仅投入少、收益明显、能创汇,而且直接与贸易相结合,拉动经贸发展,对提升我省的知名度和开放度具有特殊作用。目前,在边境游发展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俄方,存在落地签、出城签等政策限制以及查验效率低、接待设施差、中俄游客待遇不平等问题。在国内方面,存在办国际旅行社难、交通部门垄断经营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省领导同俄方及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特别是国家明年将停办旅游护照,改为因私护照,将使边境游遭受致命打击,需尽快研究对策。建议省委、省政府与俄罗斯各边境州、区进行协调,借鉴边境旅游初始时的作法,实行凭通行证过境旅游。从国内看,当前急需解决交通部门垄断经营所导致的不合理收费问题。目前黑河至俄布市不足1公里的旅游往返车、船票高达118元,绥芬河至俄方口岸21公里的火车、汽车票价也高达95元。这一问题增加了旅游经营成本和游客的交通成本,必须加强与中、省直交通部门协调,尽快予以解决。也可采取批准建立地方运输公司、引入竞争机制的办法。
5、提高旅游主管部门地位。旅游业作为政府主导型产业,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部门进行组织领导。但目前,省旅游局和许多旅游大市、大县旅游局都没有纳入政府序列,属于事业编制,协调力度受到很大限制。建议省里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具有旅游业发展优势,特别是已经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市、县,必须在本次机构改革中将旅游局纳入政府序列。此外,省、市、县三级都应由主要领导牵头,成立高层次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织,定期研究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完善机制,发动全社会力量发展旅游产业
旅游业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要牢固树立旅游产业观,把旅游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纳入全省经济发展规划,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旅游业的开发、经营与管理,走出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的路子,逐步形成一个全省支持旅游、发展旅游的高潮。
1、建立集团化运作机制。鼓励、引导旅游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重组,组建不同类型的旅游集团,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类型之一:旅行社层面的集团。如黑河市将全市16家分属于中、省、市、区管理的旅行社组织起来,组建了中植国际旅行社集团公司。这类集团,有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增强在旅游市场的竞争能力,可以有效解决竞相压价、无序竞争问题。同时为争取国家投资和进行社会融资等建立了一个承接的载体。实力壮大后,可逐步向景区景点和接待企业等渗透,最终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企业。
类型之二:景点层面的集团。由一定区域内的景区景点组建的集团,有利于景点的统一开发、经营与管理。
类型之三:线路层面的集团。按旅游线路组建包括景点和旅行社在内的一体化经营的集团。这类集团可以囊括交通、餐饮、旅店、商店等各种旅游要素,为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以上三种类型可根据地市、景点、线路的不同特点进行运作。就全省而言,为了加强行业协作、强化行业管理,可以借鉴广东等省市的作法,成立松散型的旅行社联合体,统一组织市场营销、客源市场分析、行业协作等,同时开展行业自律,接受游客投诉,改进服务质量,杜绝竞相压价等无序和恶性竞争。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集约化经营,建议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于国际社和国内社分别确定一定的考核标准(包括经营规模、效益情况、纳税情况、游客投诉率等),由省旅游局分年度进行统一考核。对达不到标准的旅行社予以取缔,对经营最好、贡献最大的企业,在资金、政策、客源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尽快壮大成为核心企业,为组建集团创造条件。
2、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发展旅游业需要各方面的完善、配套,投资需求大。除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应以政府为主建设外,景区景点等其它方面建设应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要积极争取国外、海外旅行社来我省设立中外合作、合资旅行社,鼓励和引导国内外企业介入我省旅游业。组建、规范旅游集团,包装上市,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在继续发放全省旅游发展金的基础上,探索设立旅游周转金以及发行旅游债券和旅游彩票的可能性,扩大全社会对旅游业的投入。总结推广宁安县农民办旅游、密山铁西村村办旅游、海林县各部门办旅游的经验,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动员全民大办旅游。要把招商引资继续作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注重实效。河南省在推介本省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时,由研究员、教授和旅行社经理组成宣传和招商团组,收到良好效果。我省目前普遍采取领导带队搞招商的办法,有成效,也有不如人意的时候。应借鉴河南经验,把冰雪艺术专家、历史文化专家等引入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的队伍,通过现场讲解、现场制作,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同时,要继续深入开展“黑龙江人游黑龙江”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务求家喻户晓,以尽快扩大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增加其积累水平,提高行业本身的投入能力。
3、开发富于龙江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旅游商品的开发历来是各旅游区的重头戏。目前我省游客人均消费较低,除景点吸引力小、停留时间短等因素外,旅游商品匮乏、缺少特色是重要原因之一,游客的“钱花不出去”。牡丹江市正在筹建股份制的旅游商品展销中心,统一组织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全省应把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摆上日程,搞好策划、集中攻关,生产出系列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思路之一:围绕自然资源搞开发。在我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中,蕴藏着许多天然的旅游商品原料,如五大连池的火山石、逊克的玛瑙、东北虎、绿色食品、亚麻制品、木制品等,经过创意和加工,即可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特别是在借助冰雪优势,用玻璃、塑料等原料,生产雪雕、冰灯艺术品,让游客把冰雪大世界和冰灯游园会中的精品带回家。
思路之二:围绕文化积淀搞开发。我省的人文历史遗迹虽然不多,但特色突出,如渤海国文化、宁古塔文化、金元文化、抗击沙俄入侵壮举、抗击日寇文化、《林海雪原》、垦荒文化、黑土文化等等,只要进行深入挖掘,就能够开发出全国无二的旅游商品精品。
思路之三:围绕异国风情搞开发。俄罗斯商品特别是艺术品、工艺品等理应成为我们的特色旅游商品,应大力引进。同时,搞好俄罗斯特色商品的二次开发。如俄罗斯的套娃别具一格,市场很好,除单纯仿制外,还可融入我们的文化,开发诸如龙娃、雪娃、虎娃等旅游商品。
4、提高旅游业的科技含量。要实施“科教兴旅”战略、加快推进旅游业的科技进步,特别是着力搞好旅游人才的培养。目前,我省有11所大专院校开办了旅游专业,省旅游局与黑大联合创办了旅游学院,有26所旅游职业学校,哈、齐、牡、佳等城市建立有专门的旅游教育培训机构。但这些院校培养、培训的大都是导游和老秘网管理人员,而创意、策划、规划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寥寥。应充分发挥哈工大的优势,在建筑学院开设旅游规划专业,在管理学院开设旅游创意、策划课程。对于普通导游和老秘网管理人员的培训班,也应不断增加创意、策划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在加快培养人才的同时,要创造条件,充分用好现有人才,对于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开发能力、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旅游”,可适当放宽退休年限。省里组建或委托有关院校、规划设计单位成立旅游科技研究设计机构。构建旅游信息工程,逐步开展旅游电子商务。
综上所述,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有优势、有条件,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只要切实解决好机制、体制、基础设施、宣传促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支持,旅游业就一定能够迅速壮大,成为拉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在实施“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战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旅游:向支柱产业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