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秘书 发表于 2012-8-26 12:52:11

办实事 抓落实 为加快建设“两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办实事 抓落实 为加快建设“两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株洲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株洲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株洲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我老秘网市胜利走过60年辉煌历程,站在“十二五” 新的发展起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过去,科学谋划未来,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和市纪委领导班子,动员全市上下办实事、抓落实,为加快建设“两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株洲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认真贯彻省委“一化三基”和“四化两型”战略,紧扣“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目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

    过去五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紧扣第一要务,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四个翻番”:GDP由2006年604.9亿增加到2010年1275.4亿,增长1.1倍;财政收入由52.5亿增加到130.9亿,增长1.5倍,近3年就翻了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8.5亿增加到426.7亿,增长1倍多;固定资产投资由203.2亿增加到808.5亿,增长3倍。株洲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二,中部非省会城市排名由第8位上升到第1位,全国城市排名由73位上升到64位。五年来,不仅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发展质量、发展后劲全面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12.5:51.1:36.4调整为9.5:54.5:36。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保持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1.4%。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4.7%。醴陵、攸县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十强县”,醴陵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部“十强”,其他县市区都有较快增长。全市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引进外资项目299个14.93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1137个546.9亿元,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职教大学城、华强文化产业基地等百亿工程有力推进,北汽株洲基地20万辆整车项目正式出车,二期30万辆整车项目已经启动,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发动机、风电产业、攸县煤电一体化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全面启动。

    “5115”工程强力推进,近三年年销售收入过100亿、过50亿的企业分别由1家增加到3家和4 家。唐人神、天桥起重、旗滨集团三家企业成功上市。轨道交通、服饰、汽车、陶瓷产业集群年产值分别超过400亿、300亿、200亿、200亿。

    过去五年,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四创四化”让我们这座工业城市更优美、更靓丽。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今年还有望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大力实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改造城市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179条,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5.5万,城市化率达到56%,高于全省10.3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大栽树、栽大树,新增改造绿化面积1689公顷,城市绿化率达到50%,提高14.2个百分点。加快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成治安防控、智能交通、数字城管“三大平台”。狠抓节能减排,推进城乡环境同治,万元GDP能耗下降21.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0.8%,主要污染物排放超额完成减排任务。突出湘江污染综合治理,投资7个亿建设9家生活污水处理厂,投资5个亿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湘江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国家标准。拆除烟囱320根,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7.7%。炎陵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入选“中国十佳绿色城市”;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经验在全省推广;涌现云田、松西子、仙庾等一批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

    过去五年,社会事业显著进步。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第7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成功筹建湖南工业大学,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规划展览馆和体育中心、广电中心投入使用,神农大剧院明年可投入使用,圆满承办省十运会和省艺术节、省旅游节。人口与计生工作稳步推进,成为全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连续5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着力推进“两型”示范建设,行政管理、土地管理、投融资、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云龙、天易、清水塘3个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成功创建2个国家4A景区、5个国家3A景区,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分别增长1.4倍和1.5倍。

    过去五年,民生民利显著改善。集中财力,办好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0%。群众生活更加宽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43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58元,年均增长15.1%。就业更加充分,新增城镇就业25.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保障更加有力,在全省率先实施城区城乡低保统筹,保障线标准由2007年的170元提高到330元,五险七项参保人数达320万人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72%。新建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1.96万套102.1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5076户25.6万平方米,建成农村安居房5812栋,完成农村安居房改造6476栋。就学更加方便,市区新建学校16所,新增学位1.35万个,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152所,创建合格学校326所。就医更加实惠,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价格零差率,就诊药品费用下降48%,投资近9亿元的市中心医院年底前可建成使用。出行更加便利,武广高铁和长株、醴潭、衡炎高速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着力推进通畅、通达工程,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建成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公交票价全部由2元降至1元;在全省率先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成为在全国做得最好的试点城市。

    过去五年,党的建设显著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涌现了兰才干等一批先进典型。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强市,在中组部选人用人公信度民调测评中,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fubai体系建设,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反腐倡廉成效明显。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权力,人大代表切实履行职责,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贯彻党委决策,突出第一要务,坚持依法行政,狠抓工作落实,取得显著成效。人民政协积极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促进了社会和谐。各民主党派与市委同心同德,肝胆相照,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驻株部队大力支持地方建设,国防教育、党管武装和人防、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连续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政法综治部门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夺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三连冠”、全国综治工作“四连冠”,连续两次获得“长安杯”。宣传工作唱响主旋律,服务全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统战工作致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助推发展,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五年的发展变化,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株洲最大的变化是观念的变化,最大的转变是干部作风的转变,最大的改善是民生的改善,最大的认同是群众的认同。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很好基础,得益于市几套班子的精诚团结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十届市委,向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我们地处内陆,没有被内陆意识束缚;地处中部,没有甘居中游。我们鲜明提出“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鲜明提出“五个敢于”的发展理念,敢于负债搞建设、敢于放权活体制、敢于让利促开放、敢于创新谋发展、敢于大胆用干部,把解放思想贯穿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实践证明,跳出陈旧教条的狭隘观念,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

    跳出四平八稳的守成心态,就会带来思想观念的大变革,带来城乡环境的大提升,带来科学发展的大跨越。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发展,就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几年,我们坚持群众收入、财政收入、社会事业与GDP同步增长,确保工人、农民、机关干部、老干部收入年年都有提升;大力加强以全民社保、城乡低保、城乡环保和就业、就学、就医“三保三就”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连着民心,民生激发民力。只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更好地集聚民心,集中民智,集合民力,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真抓实干。工作过硬,说到底是作风过硬;发展成效好,归根结底靠干部作风好。这些年,我们大力弘扬“火车头”精神,大胆选用“推土机”式的干部,深入开展治懒、治散、治玩、治浮“四治”作风整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转变方式上科学巧干,在项目建设上埋头苦干,在社会管理上敢抓敢干,在改善民生上真抓实干,始终做到一以贯之、一往无前、一抓到底。作风决定作为,实干创造实绩。正因为我们坚持决策后就动手,动手后不松手,不干成不放手,才办成了一批实事,干成了一批大事,解决了一批难事。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事业兴旺,核心在党。株洲之所以有今天的成效,最关键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驾驭全局、统揽各方、领导发展的核心作用。我们始终把出发点放在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落脚点放在办实事、求实效上,把着力点放在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市几套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凝聚了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是我们无往不胜的宝贵财富。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四个不够”:第一,经济实力还不够强。虽然我老秘网市综合实力在省内仅次于长沙,但经济总量还是不够大,株洲最大的压力仍然是发展不足。实力决定一切,必须加快发展,做大蛋糕,壮大总量。第二,产业结构还不够优。突出表现为三产业不强,目前我老秘网市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只有36%,而发达国家标志性比例为70%。现在株洲的消费大量往外地流,实质上流失的是就业、是税收。这几年,我们下大气力建设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职教大学城、华强文化产业基地、物流产业城等重点项目,就是为了吸引消费、留住消费、扩大消费,提高三产业水平迫在眉睫。第三,统筹水平还不够高。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仍然不够协调。尤其是城乡差距仍然较大,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有待努力加强。第四,干部作风还不够实。少数干部思想观念保守,群众感情淡薄,工作缺乏激情,导致有些群众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利益得不到应有保障,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也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还需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把成绩看淡一点,把问题看重一点,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形势任务

    发展任重道远,但关键只有几步。今后五年,是株洲加快发展速度的关键时期,是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时期。

    从全国的大势看,转变方式是主线,对我们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当前,新一轮竞争正围绕着转型发展全面展开。谁能及时转型、成功转型,谁就能掌握发展主动权,抢占发展制高点。转方式,既是大势所趋,又是“倒逼机制”。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推动转变,就能抢抓历史机遇,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从全省的战略看,“四化两型”是基调,对我们既是压力,更是动力。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部署,就是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总纲领,是实现富民强省、科学跨越的战略举措。推进“四化两型”,任务极为繁重,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不竭动力。株洲作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政策上抢得先机,在区域上占据优势,在推进上先行先试,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完全能够大有作为。

    从株洲的实际看,科学跨越是共识,对我们既是优势,更是重任。当前,株洲即将跨入人均GDP 6000-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发展规律表明,这是发展的中高速增长期,是高位增长的上升通道。从发展特征看,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镇化的加速期,为株洲提供了一个稳定增长的内需市场;从投资潜力看,今后几年投资增长的势头不会变,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趋势不会变;从消费需求看,由生存型向生活质量型提升,汽车、住房、旅游和文化娱乐将成为消费热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只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

    基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今后五年全市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四化两型”战略,继续打好“三大战役”,大力实施科教先导、产业转型、城镇带动、民生优先“四大战略”,努力建设“智慧株洲、实力株洲、绿色株洲、幸福株洲”,争当全省转方式、建“两型”的排头兵。总体目标是“两个基本建成、三个翻番”: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两型”社会示范区;实现GDP、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三个翻番。

    市委认为,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光喊口号,关键是“办实事,抓落实”。全市上下务必认识到:办实事、抓落实,就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就是从实质上抓发展。悠悠万事,发展为大;发展大事,重在落实。不办实事,一切蓝图都是空想;不抓落实,一切机遇都会丧失。办实事、抓落实,就是从关键上提能力。工作能力强不强,关键看执行能力强不强。评价一个干部,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看他做得怎么样。提升领导能力,既要体现在管大事、抓宏观上,还要体现在管小事、抓具体上。办实事、抓落实,就是从根本上转作风。办实事,是转作风的最好平台;抓落实,是作风好的具体表现。全市党员干部必须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本事体现到抓落实上,不争论,不懈怠,不折腾,形成“全心抓落实、全面抓落实、全员抓落实、全程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三、实现目标的重要举措

    办实事、抓落实,归根结底,就是要全面落实省委和市委的各项决策,全面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是“五个突出”:

    第一,突出产业转型。紧扣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做强做大。加快由高碳向低碳转变,黑色向绿色转变,制造向创造转变,构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抓大企业。继续推进“5115”工程,支持企业做强做大,确保更多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过50亿、过100亿。坚定不移抓大项目。全力推进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职教大学城、华强文化产业基地、物流产业城等百亿工程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坚定不移抓大集群。打造轨道交通、汽车、服饰、陶瓷、航空航天等5大千亿产业,培育具有更强竞争力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同时,切实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构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做强做大。

    着力调优结构。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改造提升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炼、化工、陶瓷、烟花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要注重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下大气力推进清水塘工业区治理改造,建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继续打好旅游升温战,加快建设炎帝陵、云阳山、酒埠江、荷塘月色、云峰湖国际度假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努力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把清水塘建成枢纽性物流中心,鼓励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提高非公经济发展水平。

    着力推动创新。积极鼓励企业创新。推进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名牌创建,形成大小并重、百舸争流的发展格局。引导重点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支持一批中小企业上市。大力加强技术创新。推进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科技应用成果转化率提高到9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切实加强服务创新。做好市场引导和信息服务,增强金融支撑作用,以扎实有效的措施扶持企业发展。

    第二,突出城镇带动。深入打好城市提质战役,做精做美城市,全面提升城镇带动功能,加快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

    继续完善城镇功能。强化规划引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统一”,加快构建“一体三极”城市发展格局。强化园区支撑。深入打好园区攻坚战役,壮大城镇经济,提升城镇发展支撑力。强化基础设施。拉开城镇框架,加快公共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基地、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增强城镇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到2015年,市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切实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构建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

    继续提升城镇品位。坚持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树立“栽树就是栽人文、栽环境”的理念,深入推进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揽,一创统多创,一创带多创,确保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着力提升株洲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宜居度。

    继续加强城镇管理。按照“运作市场化、管理数字化、作业规范化、考核标准化”的要求,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运作市场化,就是把能够推向市场的项目,全部推向市场;把该由市场解决的问题,全部交给市场解决,最大限度发挥市场配置作用。管理数字化,就是实现数字管理全覆盖,确保建成全国一流水平。作业规范化,就是建立统一、科学、精细的作业标准,把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个地域、每个时段、每个细节。考核标准化,就是完善考评网络,提升考评标准,改进考评手段,强化考评运用,确保责任到位。

    第三,突出改善民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实施收入倍增工程,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增长。加快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打造“零障碍”创业环境,着力提高就业水平,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确保每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大力加强保障救助。坚持财政支出重点投入民生、重点保障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加快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民覆盖。大力加强以城乡低保、社会救助为重点的救助体系建设,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大力推进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发展“普惠型”社会事业。继续推进教育强市,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把株洲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实用技术教育之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推进基本医疗保障普及化、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范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贯彻国土、环保和计生三项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严格抓好食品安全,建立从源头到餐桌的监控体系,让群众吃得更放心,生活更舒心。

    第四,突出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城市与农村、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提高统筹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从根本上抓城乡统筹。要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切实保护耕地,完善农业生产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乡村规划,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实施农村道路、饮水、广电、通信等“村村通”工程,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进程,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着重抓好投融资和金融体制、土地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体制、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小额信贷体系建设,为农村发展增添新动力。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

    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持续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战略发展项目,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株洲投资兴业。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对接,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人才智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形成互惠互利、协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第五,突出社会建设。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效协调和改善各种社会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坚持管理理念民本化、管理重心前置化、管理手段数字化、管理机制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升社会和谐水平。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平安重于一切”,强化源头治理,强化防控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构建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认真贯彻《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守法意识,加快推进“法治株洲”建设,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司法为民,重点解决妨碍司法公正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建设,深化司法改革,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提高司法效能。强化法律服务,认真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

    构建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大力弘扬“火车头”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科教先导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促进文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高度正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fubai“四个危险”,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点是“五个增强”。

    抓班子,增强领导力。始终把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着重提升三种能力。提升领导发展能力。领导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谋发展、促发展、领导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五个敢于”发展理念,培育国际化视野,强化市场化意识,增强资本运作能力,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水平。提升社会管理能力。领导责任就是管理责任。要多到基层去,多到一线去,多到矛盾问题突出的地方去,以点点滴滴的服务提升管理效能,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让我们坐在“台上”;只有把群众当主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各级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走向基层,走进群众,关注网络信息,关注各类舆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化解群众疾苦。

    抓基层,增强战斗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根基在群众,力量在基层。要真正重视基层。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创新设置形式,继续开展固本强基、先锋示范、素质提升等党建工程,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大力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真心依靠基层。基层党员干部对情况很熟悉,对群众的所想所盼很了解。所有部署,都要贯彻到基层、实施到基层;所有工作,都要基层去推进、去落实。真心依靠基层,就可以获得不竭动力和智慧源泉。要真情关心基层。基层的任务很繁重、环境很艰苦、工作很具体。要坚持从基层培养选用干部,把善于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把敢抓敢管、勇于创新的干部选拔上来,把不图虚名、埋头苦干的干部选拔上来,真正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想头、有奔头、有甜头,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性格局。

    抓团结,增强凝聚力。团结出生产力、出凝聚力、出干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倍加珍惜团结,努力维护团结。讲团结,就要讲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保证和提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不断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讲团结,就要讲纪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讲党性、顾大局、明方向,大力营造“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各尽其能又各得其所”的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主要负责人要能够容人之短、容人之过,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听得进不同声音、接受得了不同意见。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强化团队合力。讲团结,就要讲正气。讲正气,是立身之本,团结之基。正气不树,歪风就会滋长,人心就会涣散。要自觉涵养正气,大力弘扬正气,始终保持大局至上的政治境界、奉献至上的思想境界、事业至上的工作境界、和谐至上的共事境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抓廉政,增强公信力。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fubai体系建设,坚持教育倡廉、监督促廉、制度保廉、惩处警廉,积极推进党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让干部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让群众在阳光下享受服务。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务必守住廉洁底线,保持平常心态。为人处世要平和。不论权力多大、级别多高,都来自百姓,最后还要回归百姓。处事公道、秉公用权,才能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谋事干事要平实。疲疲沓沓办不了事,急功近利干不成事,好大喜功会坏大事,只有以平实态度干事,才会多谋事、少谋人,多一点坦荡、少一点烦恼。名利得失要平淡。人生在世,有得有失,保持好心态,才能经得起考验。既要看重,相信有耕耘才有收获;更要看淡,懂得幸福在于感受而不在于结果。精神境界要平静。要心平气和地对待职位和权力,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抓作风,增强执行力。我们确定“办实事、抓落实”的主题,就是要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效能建设,增进敏捷回应,大力解决作风不优、落实不力的问题。必须下大决心、用硬措施,促使广大干部自觉办实事、抓落实。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三有”导向。即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用什么样的干部,什么样的干部就会多;用好务实的干部,办实事、抓落实的干部就会多。要始终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考察干部,凭群众公认的实绩选用干部。坚持科学考核。建立健全办实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明赏罚,对好的奖,对慢的赶,对差的罚,奖出动力,赶出活力,罚出压力。借鉴城市管理考评经验,坚持考核内容定量化、考核评议社会化、考核操作简便化、考核运用刚性化,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考核更加科学。坚持严格问责。办实事、抓落实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履职必须尽责,失职必须追究。务必紧扣要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对那些不落实、假落实和落实不力的干部,要依法依纪坚决问责,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落实,推动发展。

    同志们,我们身处伟大的时代,肩负神圣的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奋力开创株洲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加快建设“两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办实事 抓落实 为加快建设“两型”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