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网络治庸
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是不甘平庸的,想干事、想作为,并且会干事、有作为的干事创业之风日盛。但在领导干部队伍中也有少数人在其位不谋其政,庸碌无为,出现了一些怠政、懈政、懒政的庸官。庸医害人,庸官误党误国。一些不作为、不会作为、胡乱作为的庸官,直接影响了党中央、国务院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影响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如何治理庸官、杜绝庸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治庸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样的官员才是庸官。庸官跟贪官不一样,贪官是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抓贪官讲的是证据。庸官的特点是不做事,不犯事,因此界限模糊,很难界定。群众眼中的庸官大致有以下几种:眼睛只向上看,领导往东他不往西;工作不会干,却很会“玩”,打牌搓麻、吃喝游样样精通;无过也无功,明哲保身,永远做老好人;办事拖拉,工作没有效率,主要精力用于平衡关系,而不是用于为老百姓做实事上。从理论上分析,庸官有三种类型。第一,不作为。有能力,不干。第二,不会作为。的确没能力,占着位置什么事也干不了。第三,胡乱作为。有能力,但不按制度和规律办事,随心所欲。这种胡乱作为有时比不作为和不会作为的危害还要大。庸官不干事、不会干事,却很会为自己的私利搞小圈子,笼络人缘,因此往往是常常被评为先进,屡屡得到晋升,业务不咋的,职称却还比别人高。对于庸官,邓小平同志有一个十分经典的痛批:“这样的领导干部,索性请他好好休息,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
治庸不仅是个问题,而且是个难题,关键是用什么办法最有效地让领导干部面对群众监督。早在2005年,甘肃省兰州市就推行了一项“治庸计划”,并为此配套推出了“一把手”上电视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被专家和媒体称作“治政理事的兰州模式”。自去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以“问题为抓手”,在全市掀起一场“治庸问责”风暴。对治政理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实行承诺整改,其兑现情况以“电视问政”形式交由百姓说了算,解决了“出了问题打不到板子”的现象。
兰州和武汉的治庸是旨在提升执行力和执政能力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机关文化,目的是解决领导干部“不作为,不会作为,胡乱作为”以及“会干的不能干,能干的不会干”的职责错位现象。治庸可以较好地落实人民群众的“三个权利”即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把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众目睽睽之下,庸官自然也就无处藏身。
兰州和武汉治庸主要是依靠媒体的力量。当初,兰州为什么会选择“一把手”上电视的办法来治庸?因为那时互联网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和成熟。我们高兴地看到,武汉的治庸已经有了网络的参与。当下“网络问政”已经成为考量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治庸平台。贪官“见光死”,庸官怕“见光”。网络的监督更彻底、更透明、更简单。一个官员干事不干事,作为不作为,有没有能力,会不会讲话,甚至干净不干净等等,在网上晒一晒便知。如果我们把“电视治庸”模式演进为“网络治庸”,将会更加事半功倍,成效卓显。作者:程冠军 来源:学习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