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众 发表于 2012-8-19 09:08:10

大同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更是促进我老秘网市转型跨越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市差距的关键所在。认真研究县域经济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寻找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是当前亟需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发展现状
(一)概况
大同市辖7县4区,总人口3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3.5万人;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540万亩。除城区、矿区外其余9个均为涉农县区。其中,阳高、天镇、浑源、灵丘、广灵5县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资源优势与产业特点:南郊区、左云县、新荣区为重点产煤县区,煤炭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浑源县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世界石材极品黑色花岗岩、“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煤炭、花岗岩、旅游为三大支柱产业;灵丘县各种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30多种,其中铜、银、锰、铁矿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作为支柱产业的冶金工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4%,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2%;阳高、天镇、广灵、大同县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城区、矿区地理位置特殊,商贸服务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
经济总量及收入状况:近年来,各县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项目支撑力度,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呈现出“总量增加,活力增强,结构改善,特色鲜明”的良好态势。11个县区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60.59亿元增加为2010年的380.95亿元,增长了137.2%;财政收入由27.03亿元增长到173.8亿元,增长了542.9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5.72亿元增加到18.99亿元,增长了231.99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64元增加到4063元,增长了65%。(见下表)
各 县 区 主 要 经 济 指 标
县 区        GDP(亿元)        财政总收入(亿元)        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005年        2010年        2005年        2010年        2005年        2010年        2005年        2010年
城区        8        99.84        2.74        21.04        0.72        2.07               
矿区        5.14        13.04        1.38        14.28        0.28        0.99               
南郊        65.16        120.12        7.16        62.81        1.47        5.12        4060        6774
新荣        11.29        15.92        3.05        52.4        0.44        1.74        2860        4675
阳高        7.48        15.61        0.91        1.38        0.22        0.6        1981        3421
天镇        5.57        11.83        0.35        0.84        0.13        0.37        1780        3059
大同县        9.45        14.90        2.3        2.82        0.34        1.13        2636        4361
浑源        12.55        26        0.82        4.06        0.26        1.52        1986        3062
灵丘        12.08        25.97        2.05        5.12        0.45        2.1        1995        3505
广灵        6.35        11.89        0.58        1.05        0.15        0.39        1956        3299
左云        17.52        25.83        5.69        8        1.26        2.96        3301        5425
合计        160.59        380.95        27.03        173.8        5.72        18.99        2464        4063

(二)产业发展状况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市9个涉农县区结合各自的地理位置、土壤条件、气候特征和种养传统,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299.3亿元,比2005年增加99.8亿元,增长50%;粮食产量稳定在7亿公斤左右,2010年达到8.35亿公斤;设施农业由1万亩增加到8万多亩,各类温棚达到6.65万栋,是2005年的5.32倍;建起以畜牧、蔬菜、杂粮、特色农业四大产业为发展方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7个,标准化养殖小区350个,其中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5个;农业龙头企业135户,比2005年增加55户。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92户,列入我省农产品加工“513”工程的省级梯队4户,市级梯队15户,县级梯队37户。龙头企业投资规模25亿元,是2005年的4.32倍。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各县区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结合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特点,不断优化结构,延伸产业链,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10年,11个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89家,占全市总数的88%;工业增加值实现161.78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75%。规划建设了7个重点工业园区,包括:南郊区塔山工业园区、阳高县龙泉化工园区、大同装备制造园区、医药园区、左云煤化工园区、浑源县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灵丘县冶金工业园区。南郊区塔山工业园区是全省十大示范工业园区之一,现有9个重点工业项目入驻,总投资126亿元,初步形成了煤炭生产洗选加工及发运、煤电、新型材料、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镁合金加工铸造、煤化工六大产业体系。2010年底,实现产值87亿元,上缴税收24.5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39%,成为支撑南郊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基地。
——第三产业呈上升态势。交通运输、餐饮、商贸服务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快速推进。南郊、城区、矿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占GDP比重分别为49%、75%和87%;阳高、天镇、广灵、大同县第三产业比重都超过了一产、二产。
(三)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各县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资金、政策、环境多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使民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县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新的税收增长点。灵丘、浑源、天镇、矿区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都达到70%以上。2010年,灵丘县有规模以上民营冶金企业22家,其中总资产亿元以上的9家,上缴税费亿元以上的2家、千万元以上的10家,民营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91%。南郊区培育出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30多家,形成了一大批税收超500万元的民营企业群体。截至2010年底,全区民营企业发展到846户,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历史性突破了10亿元大关,达到14.8亿元,占到区本级财政总收入的45%,成为全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四)城镇建设情况
我老秘网市有33个建制镇,66个乡级镇。各县区结合区域特点、产业布局、资源优势、文化遗存等实际,以县城为核心、重点乡镇为中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发展,辐射周边,形成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重点镇 3个:南郊区古店镇、灵丘县武灵镇、浑源县永安镇;省级重点镇 5个:南郊区云冈镇、大同县西坪镇、左云县云兴镇、广灵县壶泉镇、阳高县龙泉镇;市级重点镇9个:天镇县卅里铺乡、新荣区上深涧乡、大同县杜庄乡、左云县小京庄乡、广灵县作疃乡、阳高县王官屯镇、灵丘县 落水河乡、浑源县 沙圪坨镇、浑源县西坊城乡。2011年,有11个小城镇被列入省级百镇建设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纵观全市11个县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十一五”时期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与转型发展,再造一个新大同的总体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各县区发展不平衡,经济整体实力不强
从经济总量看,2010年,我老秘网市11个县区平均GDP为34.93亿元,总量在20亿元以上的只有5个县区,不到总数的一半。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只有南郊、城区,分别为120.12亿元和99.84亿元,经济总量较低的天镇、广灵每县仅为11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1.5%。而全省119个县区平均GDP为72.2亿元,我老秘网市只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8%,9个涉农县区平均仅为27亿元,是全省县均(60亿元)规模的45%。11个县区中只有南郊、城区GDP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排在全省第23位、第30位。天镇、广灵只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 %。从县域人均GDP看,全省为21000元,我老秘网市为11700元,比全省人均低了9300元。人均最高的南郊区(25700元)和最低的阳高县(5433元)相差高达2万元。
与其它市相比,我老秘网市11个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2%;按省县域经济统计口径看,9个涉农县区仅占全市GDP的36%,而我省的长治市、晋中市县域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5%和80%。
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看,2010年,11个县区一般预算收入合计为18.34亿元,占全市55.2亿元的 33 %,9个涉农县区一般预算收入合计为15.9亿元,只占全市的28%。长治市、晋中市分别占到55%和66%。2010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县均约8.1亿元,我老秘网市县均仅1.7亿元,仅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0%,而且没有一个县区达到全省平均水平。9个县区一般预算收入只有南郊、灵丘、左云3个县区超过2亿元,天镇、广灵2个县一般预算收入不到4000万元。可见县区的可用财力十分有限,仅仅限于吃饭财政,根本谈不上全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从农民收入水平看,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736.3元,我老秘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06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73元,比全国低1856元。我老秘网市9个县区中只有南郊收入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其他8个县区远远低于全省、全国水平。
(二)结构调整步伐不大,产业层次不高
9个涉农县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效果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二产业发展畸形,第三产业虚高的问题。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县域经济较弱的天镇、广灵、阳高都是以农业为主,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均超过了30%,都比二产比重大。特别是阳高县,二产只占16%,天镇县、大同县也仅占22%和23%(见下表)。

9个涉农县区产业结构与人均GDP情况表

县区        三次产业结构比        人均GDP(元/人)        人均GDP排名
南郊        5: 46: 49        25700        1
新荣        15: 59: 26        15061        3
阳高        39: 16: 45        5433        9
天镇        31: 22: 47        5472        8
大同县        38: 23: 39        8250        5
浑源        27: 40: 33        7263        6
灵丘        9: 58: 33        10821        4
广灵        31: 31: 38        6308        7
左云        8: 41: 51        17336        2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情况是:连续三年位居第一的江苏省江阴市,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2:61.61:36.98,位居第九届第11位的山东龙口市为4.9:63.6:31.8。从目前来看,发达县(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都很小,县域经济主要靠二产拉动。而我老秘网市9个县区除南郊、左云、灵丘外,其它县区一产所占比重普遍较高,这也是我老秘网市县域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产业内部来看,第一产业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起点不高,往往只在调整面积上做文章,没有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传统农业所占比重还很大,常规农业耕作模式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零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从业人员多,产值低,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在第二产业中,剔除矿产资源的因素,县域工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工业经济强的县区主要依赖资源开采和初加工,基本都是资源型经济。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抵御风险的能力弱。而且各县区重复建设与产业趋同化严重,“小而全”现象普遍,没有融入全市的经济圈,专业协作意识淡薄,产业一体化程度不高;第三产业主要局限于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行业,保险、金融、信息、旅游、现代物流等发展滞后。除城区、矿区外,9个涉农县区中,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的县区经济都不发达。11个县区中,除南郊、左云、城区外,其余8个县区的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呈反比,第三产业比重高的县,人均GDP水平反而较低。按照经济学理论和发达国家的经验,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经济越发达,然而我老秘网市却出现了与产业结构发展理论相反的结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县区资源较为贫乏,一、二基础产业缺少支撑。矿区由于区域的特殊性,“有天没地”,缺乏引进大项目的基本条件,二产落后,形成了三产虚高的现状。其它县由于财政的转移支付及对教育、卫生、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形成了第三产业比一、二产业增长快的现象,实际上,并不是第三产业发达,而是第二产业太弱。
(三)工业规模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2010年,11个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89家,9个涉农县区159家,占全市总数的74%。虽然单位个数比重大,但主要经济指标所占份额小。2010年,县域规模以上企业共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4亿元,实现增加值72.8亿元,实现利税27.2 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0.6%、25.5%和25.4%,份额不及全市的三分之一。县域工业创造的增加值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仅为27%。究其原因:
一是缺少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9个涉农县区的1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有57 户,占总数的38%;销售收入1000-5000万元的有60户,占38%;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有42户,占26%,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29户,仅占全市的13 %。很明显,我老秘网市缺少规模大的工业企业。长治、晋中县域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市的比例分别为79%和73%,从占比上看与我老秘网市相差不大,但从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来看明显多于我老秘网市,分别为123家和117家。我老秘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只有47家,而且多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远远不够。特别是工业不发达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总量小,对县域经济拉动作用更小。
二是缺少结构合理、支撑力强、多元化的后续接替产业。近年来,各县区虽然在努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多元化的后续接替产业,但是效果仍不尽人意。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县区,仍然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开采的问题,深加工程度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产品链条短。事实上单纯依靠能源型产业不仅很难带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分析各县区数字指标,我们发现一些县区2008、2009、2010三年的工业增加值都比2007年下降了一定的数量,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到全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关闭的影响。从三年的情况看,煤矿关闭的影响因素更大。从这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结构性矛盾还未从根本上得以扭转,产业支撑还比较单一,新型化、多元化的后续接替产业薄弱,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格局没有形成。
(四)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由于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我老秘网市农业多年来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近年来,虽然在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设施农业、现代特色农业、现代养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10年,9个涉农县区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只有5%,增加值平均规模为3.5亿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6%,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处于很弱的地位。
——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不强。相对于工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风险大,因而许多企业家不愿投入。特别是煤炭企业整合、重组以前,多数资金流入煤炭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数量少。近几年虽然情况有所好转,数量上增加比较快,但是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加工粗浅,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对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大,所谓的龙头企业并没有起到“龙头”的作用。
——特色产业规模小,优势不明显。近年来,各县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方面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总体看,由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缺位,农业生产基本还处于农户自主经营的状况,农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低循环状态,离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还有相当的差距,特色优势产业群体尚未形成,农业的特色没有真正显示出来。
**** Hidden Message *****
   (三)抓好“四项工作”,增添发展动力和活力,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1、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金融支持问题。建立健全适应县域经济特色的信贷管理体系,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探索实行综合授信制度,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可适度发放信用贷款,对负债率低、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管理规范的企业适当放宽对抵押或担保的要求,切实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其次,是财政投入问题。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第三,是土地供应问题。坚持“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对各县区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集群和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扩产扩建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用地,给予重点倾斜,对长期闲置土地要通过收购、租赁、参股等形式重新启用,以缓解建设用地与土地紧张的矛盾。
    2、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应用,努力提高科技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如说,在农业上推进日光节能温室及新优品种蔬菜生产技术推广普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牛羊舍饲圈养技术培训。提高县域居民的科普意识,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力度,同时,还要争取每户培养一名科技“明白人”,引导农民靠市场增收,靠科技致富。市里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也要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服务,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体系。
3、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大同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加大对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力度。要把考评结果纳入干部的考察内容,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对于县区位次前移的,给予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对于县区位次后退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于位次后退幅度较大的,适时调整领导班子。特别是对连续两年县域发展排位靠后的县区,经组织考核属工作不力的,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   
4、营造发展县域经济的良好环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县域经济工作上,纳入目标管理,跟踪问效,督促检查,真正担负起发展县域经济的领导责任。今后,除关系基本国策、国计民生、安全生产以及中央、省统一部署而开展的检查评比外,市直单位未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不得自行对县区开展检查评比。不同执法部门对同一事项的检查实行联合检查、信息共享,做到一家为主、多家认可。市直有关部门要公开承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要采取民主评议的办法,对有关部门进行评议,对违反要求并经核实的,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各县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支持探索和创新,保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课题组组长:任建刚
课题组成员:周 勇    陈玉田(执笔)    梁晓东
马淑珍 刘晓玲(执笔)薛 斌 徐振东
张 丽 宋益璋 要 进 王志海 董百金

冰河乐宇 发表于 2017-2-21 10:29:41

关于加快将乐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将乐县课题组

  将乐要先行,关键是产业要先行;产业要先行,关键是工业要先行。工业是将乐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实力所在、希望所在,没有工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将乐的地位和未来。因此,将乐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工业、提升工业,使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挑大梁、打头阵、急行军、快提升,真正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一、将乐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总量持续扩大。2005年以来,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项工业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上升。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31.85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39.1%。
  (二)效益持续提升。2005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2008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2.42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33.14%;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34.3%,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09.83%,比2005年提高19.7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53亿元,是2005年的2.37倍。工业对财政贡献率达75%,比重比2005年提高27个百分点。年纳税100万以上企业由2005年22家增长到2008年34家。
  (三)后劲持续增强。2008年工业项目投资13.62亿元,比增56.7%,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45.18%。2008年工业项目投资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66.1%。实施工业投资项目36项,比2005年增加19项(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27项,比2005年增加14项)。三年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新增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7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家;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家;新增过千万的企业62家。
  (四)重点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08年,矿产、林产、电力、机械、电子等五大重点产业完成总产值29.32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39%。重点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2.06%,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0.22%,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五)用电量持续突破。2008年全县用电量3.95亿千瓦时,比2005年净增2.15亿千瓦时,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29.9%。其中,工业用电量3.2亿千瓦时,是2005年的2.27倍,年均增长31.43%;人均耗电量2311千瓦时, 是2005年的2.16倍,年均增长29.3%,工业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二、将乐工业经济发展优势
  (一)交通优势。福银高速公路贯穿全县并设有两个互通口,与京福高速、沪昆高速、泉三高速相连,形成快速便捷交通网络。正在建设中的向莆铁路,在将乐设有客货两用车站,距离规划建设中的三明机场仅40分钟车程。将乐在连接沿海地区和内陆腹地上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要素优势。一是土地。福建将乐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近年来,将乐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福建将乐经济开发区建设。经过努力,经济开发区建设已取得重大实效,目前已投入资金近3亿元,平整工业用地5000多亩,供电、供水、道路、中小项目集中区、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开发区空气质量好,水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交通极为便利,工业经济科学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具备。目前,中瑞合资瑞奥麦特轻合金、温州春晓工业园、新型易思特发动机、新达保温材料公司聚氨脂多元醇、矿山机械等项目已经落地建设,以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为主导的开发区工业格局已经初显,经过5-10年的努力,将逐步建成现代工业新城,成为将乐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展特色工业的重要平台。二是电力。220千伏玉华变电站已经建成,110千伏积善变电站正抓紧实施,风电等一系列事关将乐今后发展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基础性工作正在顺利推进,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不断提高。三是人力。人力资源丰富,每年可为企业培训输送各类专业技术工人4000多人。四是金融。近年来,消化了大量的金融不良资产,由集典当、担保、投资咨询、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拍卖“六位一体”的柏傲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组成的担保体系建立健全,金融环境明显改善,重点项目金融信贷力度加大,工业贷款逐年增加,金森林业等企业上市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为资金运作提供广阔平台。
  (三)资源优势。将乐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83.1%,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中国毛竹之乡。境内山川秀丽,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玉华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阶山,是福建“绿三角”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36种,可开发利用矿种16个,其中石灰石远景储量10多亿吨,原煤储量1400多万吨。
  (四)观念优势。随着近年来工业经济的发展,以金牛水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从外引进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学习,发展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通过“清华大学总裁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企业家的发展观念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各个部门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服务企业、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责任不断增强,支持工业发展的共识逐步形成,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五)基础优势。将乐工业在山区县是有一定基础的,是福建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是福建省规划建设的五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金牛水泥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省水泥行业领军企业,三农碳酸钙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同类产品龙头企业,腾荣达制浆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以杉木为原料生产机械绒毛浆的企业,瑞奥麦特轻合金有限公司是全世界首家采用金属半固态快速成型技术的企业, 三华轴瓦、庆航机床等知名老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拥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潜力。同时,近年来,将乐县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实施了以东门新区开发、七星街改造、“城市建设十项工程”为重点的一批城市建设项目,一个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宜居、宜商、创业、休闲的“生态山水城市”正在加快形成,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城市配套功能不断完善。
三、将乐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规模偏小,产业聚集尚未形成,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偏少,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和主导作用的大企业、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
  (二)人才力量不足,尤其是工业经济专业技术人才偏少,高端创新型人才短缺,严重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制约将乐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工业经济的发展氛围仍然不够浓厚,个别部门和领导干部服务发展的意识不够强,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心不够大。
  (四)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部分企业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五)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企业获取金融资本能力较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资金链。
  四、加快将乐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加快将乐工业经济发展,必须按照展工书记提出的“攻坚克难,工业当先;破解难题,工业当先;保证增长,工业当先”的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逆境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壮大,使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工作中挑大梁、打头阵、急行军、快提升,真正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一)全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创造工业科学发展环境。
坚持立足将乐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各类工业平台建设,使各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不断优化工业科学发展环境。
  1、持续加快建设经济开发区平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追求卓越”的理念,把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成为“三地两区”(要素聚集的宝地、政府服务的高地、投资兴业的福地、对外开放的先导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大力营造工业科学发展环境。一要加快建设。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路网、电网、自来水网、下水道网和通讯网络,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开发区集中,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为现有入区企业和引进新企业创造良好条件。二要完善配套。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配套功能设施,逐步在开发区内设立金融服务、商贸中心、职工住房、文教卫体、公共交通等设施以及治安机构,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培训体系,改善开发区企业和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三要政策扶持。进一步修订完善《福建将乐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措施》,着力细化专业园区和大项目的扶持引导政策,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吸引外来企业入驻开发区。四要科学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产业规划,加强产业研究,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实现开发区持续开发、科学发展。
  2、打造要素平台。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调度,统筹解决各种生产要素的供需问题,确保要素资源配置合理。一是煤。坚持安全生产、有序开发、总量控制,以建设骨干矿井为主线,扶持重点煤炭企业,形成合理保护、强化节约、规范有序的资源开发秩序和监管体系,为将乐工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大力发展原煤深加工项目,扩大黑石精洗煤公司的产能,进一步提高煤炭洗选比例,提高商品煤质量。在抓好煤炭生产的同时,抓好煤炭的市场流通,确保重点企业用煤。二是电。抓好电力调度,科学合理制定和实施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按照有保有限的原则,引导企业避峰、错峰用电,保障有序用电。三是运。加快将乐物流园区建设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把物流园区建设成集物流仓储、商业服务、汽车服务维修、轻加工业为一体的物流服务中心。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与工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强化成品油调度,加强对成品油购销存储情况的监测和预警工作,确保成品油市场供应稳定。
  3、构筑人才平台。人才工作是关系工业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一要大力培养、造就和引进专业人才。立足将乐产业发展、项目布局等方面的需求,突出市场开拓、经营管理、资本运营等重点,抓紧培养一批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发挥政府在人才引进方面的作用,引进一批掌握重点产业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的要求,依托县职业中专和省、市有关学校,大力培养工业发展所需的专门人才。二要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网络,提高用人单位招聘与劳动者求职的匹配效果。加强劳动力培训,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三要加强各类人才发展软环境建设。指导企业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劳动条件,改变不合时宜的用工观念和用工标准,创造优良就业环境。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强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形成创业促就业的良性机制。
  4、完善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带动战略,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工业运行服务保障。一要加强工业运行分析监测。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加大力度监测分析各重点产业、企业的运行动态,落实好经济运行月调度制度,及时掌握、分析和研究工业经济运行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做到反应灵敏,应对快速,措施准确,工作踏实,成效显著。二要加大挂勾帮扶力度。各挂钩企业的县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深入重点企业现场办公,“一企一策”研究制定帮扶措施,积极推动政银企对接、企业与市场对接、生产要素供给与企业需求对接、产品销售与信息平台对接,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三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加强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继续对15个重点部门、38个重要岗位实行民主评议、管理,不断提升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四个不让”的要求,不断强化县直部门、服务窗口、公共事业单位效能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行政服务中心运作,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高效政府、阳光政务、廉洁政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用好招商平台。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经济重中之重的工作,依托“5·18”、“6·18”、“9·8”、“11·6”等各类招商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推介开发区,不断提高开发区的吸引力、知名度、影响力,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一要强化“四定”工作机制。定人员。调整充实8个招商引资工作组,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确保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定任务。全县要引进30项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落户开发区,各乡镇、各招商组至少引进1项投资1000万元,或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入驻开发区。定经费。各招商引资工作组每组由县财政拨给工作经费10万元,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定奖惩。进一步修改完善奖惩措施,对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实行重奖重惩。二要明确招商重点。既要瞄准国资央属、省属大企业,瞄准上市大企业,瞄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下大力气引进大型、特大型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推动大发展;又要注重引进聚财生财见效快、扩大就业效果好的“短平快”中小项目;还要力争把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引回家乡投资创业,力促工业项目在数量、质量和效益上都有一个大的飞跃。三要用心用劲落实项目。强化“资金到位才算招商结束,投产见效才算合作成功”的意识,按照“四个一(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部门、一跟到底)”、“五个促(在谈促意向、意向促合同、合同促开工、开工促投产、投产促成效)”的要求,加大项目工作协调力度,加快在建、在谈项目工作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二)培育领军企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培育产业集群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加快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乐县围绕矿产、林产、机械制造及金属深加工、电力、电子等重点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培育,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
  1、培育矿产业集群。一是煤碳产品。整合现有煤矿企业,规范采矿。以黑石精洗煤公司为龙头,提升科技含量,形成年精选100万吨原煤项目,提高煤炭质量。二是金属矿产品。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构建有色金属矿深加工体系,提高铅锌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整合小型矿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形成集约化经营管理。三是新型干法水泥产品。采取“压小上大”原则,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机立窑及其他落后的生产能力,重点扶持以金牛水泥公司为龙头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企业,加快金牛三线建设,力争早日投产,形成年产700万吨高标号水泥生产规模。四是钙系列产品。以三农碳酸钙、东南矿业、榕禹矿业等公司为龙头企业,生产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氧化钙、活性石灰等系列产品, 早日形成包括纳米碳酸钙在内的年10万吨钙品生产能力,打造福建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质量最好的专业钙系列产品(碳酸钙、氧化钙)生产企业。
  2、培育林产业集群。一是出口小家具生产系列。以长禾竹业、华田竹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生产竹胶板、竹滑板、竹衣架、竹鞋架、竹调味罐产品等系列出口产品,形成以城区及黄潭、南口为主,覆盖全县各乡镇的出口小家具产业集群,实现竹制品加工企业年产值2亿元。以恒鑫木业为龙头,生产CD架、折椅、餐车、货架、折桌等各类木制小家具产品,带动全县小家具加工企业整合重组,组建集团公司,努力建成闽西北最大的出口小家具生产基地。二是鞋楦生产系列。以三福木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生产木制鞋撑、塑料鞋撑等系列出口产品,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鞋撑产品的品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打造闽西北鞋楦生产基地。三是体育器材生产系列。以万顺体育器材厂为龙头,引导县内体育器材企业组建松散型集团公司,引进新技术生产终端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效益。四是绒毛浆生产系列。以腾荣达制浆有限公司为龙头,利用杉木制浆和采用BCTMP工艺生产新型高吸水机械绒毛浆产品,形成较大制浆生产能力和15万吨文化用纸生产能力。五是木制品深加工系列。以大森林木业、宝丰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杉木为基材,生产UV高级装饰板、出口儿童滑梯、户外电喷内墙板、工业缝纫机台板等多元化木制品,形成40万立方米杉木涂装板、装饰板、标准指接板生产能力。
  3、培育机械制造及金属深加工业集群。一是汽摩产业。以新型中清能发动机有限公司为龙头,生产新型蚌线发动机,努力打造1万吨/年铝合金铸造能力的铸造基地、35万台/年发动机配套关键件的机密加工基地、35万台/年发动机装配组装基地。以庆航机床、罗伯特机械公司为主体,生产汽配行业加工活塞镗孔、油孔油槽专用机床、汽车摩托车活塞和活塞环,提升将乐机械制造产业规模和实力。二是金属深加工业。重点建设瑞奥麦特轻合金项目,确保年内投产,利用世界最先进金属半固态快速成型技术,生产汽车、电子及其他民用产品的轻合金部件,形成3万吨各类轻合金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利税3.5亿元。投资建设轻金属熔炼炉开发项目,研究新型高效节能连续式铝合金加入熔炼炉、高质量轻合金三维一次性成型新工艺研究、高效率节能热处理炉科研课题。三是轴瓦产业。以三华轴瓦有限公司为主体,依托现有市级技术中心和完整轴瓦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生产覆盖汽车、农机、工程机械、船舶四大系列各种材质和品种规格轴瓦,形成2000万片轴瓦年生产能力;研发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无铅真空溅镀轴瓦,提高产品抗疲劳强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四是电源和电气设备产业。以神威电源为主体,生产绿色节能的各类电动车电池、电池极板、自行车整车及其零配件产品,形成年产25万只电池生产能力、10万辆电动自行车生产规模。
  4、培育电子产业集群。实施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提升电子企业产品产量、科技含量,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群。着重抓好长兴、乐兴、联发、港乐等现有电子企业的发展壮大,拉长晶片生产、切片、研磨、高频基座、高低频石英谐振器产业链,形成水晶、石英晶体片、低频石英谐振器为主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微电子深加工组装产品,开发生产新产品,增强承接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部分零部件加工功能。引导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发挥规模效应,做大电子产业,增强电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到明年内全县电子元件产量达6亿只,建设海峡西岸最大的石英谐振器生产基地和全省有一定规模的压电晶体生产基地。
  5、提升电力产业集群。一是充分发挥现有水电资源作用。发挥金溪流域现已建成五级中型电站作用,加快电网建设,满足经济开发区及企业用电需求。二是做好重点项目服务工作。举全县之力,进一步抓好特大项目的前期服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促使项目尽快落地。继续做好风电项目前期服务工作,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建立新型能源支柱。
  (三)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业科学发展水平。
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1、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电子、机械制造、木竹加工、水泥等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促进长兴电子、三华轴瓦、腾荣达、金牛水泥等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一批技改项目、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不断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升质量,提高效益,推进传统产业跟新换代、结构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激活企业的创新机能,全力推进瑞奥麦特轻合金科研所建设,促进瑞奥麦特轻合金半固态快速成型技术生产线年底投产。加快新达植物多元醇聚氨酯硬泡、腾荣达15万吨文化用纸、三农碳酸钙系列产品创新等项目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中心,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加快“金牛牌”水泥、长兴石英晶体谐振器等省级品牌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企业的培育,力争在国家品牌上实现零的突破。加强县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专利战略研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持续能力。鼓励企业之间形成战略联盟,积极筹建行业协会,有效减轻各企业所承担的创新投入的压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共享自主创新的成果。
  3、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金属半固态快速成型技术和瑞奥麦特轻金属熔炼炉开发项目建设,加强清华大学南方孵化中心(福建)产学研项目跟踪落实,扩大产学研合作面,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资本、产业资本和人才资本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产学研机制在技术引进、技术研发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密切政银企关系,改善融资环境。
  加快将乐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项目是载体,金融是“血脉”。正确把握金融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提升企业运用金融资本的

鄂伦春秘书 发表于 2019-1-13 23:08:22

三)抓好“四项工作”,增添发展动力和活力,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1、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是金融支持问题。建立健全适应县域经济特色的信贷管理体系,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探索实行综合授信制度,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可适度发放信用贷款,对负债率低、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管理规范的企业适当放宽对抵押或担保的要求,切实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其次,是财政投入问题。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第三,是土地供应问题。坚持“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对各县区工业园区建设、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集群和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扩产扩建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用地,给予重点倾斜,对长期闲置土地要通过收购、租赁、参股等形式重新启用,以缓解建设用地与土地紧张的矛盾。

slison 发表于 2019-10-24 17:52:47

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不强。相对于工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风险大,因而许多企业家不愿投入。特别是煤炭企业整合、重组以前,多数资金流入煤炭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数量少。近几年虽然情况有所好转,数量上增加比较快,但是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加工粗浅,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对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大,所谓的龙头企业并没有起到“龙头”的作用。 ——特色产业规模小,优势不明显。近年来,各县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方面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总体看,由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缺位,农业生产基本还处于农户自主经营的状况,农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低循环状态,离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还有相当的差距,特色优势产业群体尚未形成,农业的特色没有真正显示出来。

一路同行 发表于 2023-3-10 10:39:49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各重点县把特色产业工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专门工作机构,建立了严格的项目工程领导负责制。永兴县、资兴市、隆回县、南岳区、永定区所有县级领导都各自联系一个项目,实行领导与项目“一对一”包扶机制,全程跟踪做好服务。县市各单位层层都有任务,特色产业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与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挂钩,确保特色产业项目顺利实施。

春秋 发表于 2016-12-28 11:40:02

带动力不强。相对于工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风险大,因而许多企业家不愿投入。特别是煤炭企业整合、重组以前,多数资金流入煤炭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数量少。近几年虽然情况有所好转,数量上增加比较快,但是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加工粗浅,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对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大,所谓的龙头企业并没有起到“龙头”的作用。
——特色产业规模小,优势不明显。

zhoujie0007 发表于 2019-10-12 11:25:32

力不强。相对于工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风险大,因而许多企业家不愿投入。特别是煤炭企业整合、重组以前,多数资金流入煤炭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数量少。近几年虽然情况有所好转,数量上增加比较快,但是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加工粗浅,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对农民的辐射、带动

黄泉埋骨人 发表于 2023-8-7 11:14:35

带动作用不大,所谓的龙头企业并没有起到“龙头”的作用。
——特色产业规模小,优势不明显。近年来,各县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方面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总体看,由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缺位,农业生产基本还处于农户自主经营的状况,农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低循环状

辽宁营口秘书 发表于 2021-8-30 09:43:58

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不强。相对于工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风险大,因而许多企业家不愿投入。特别是煤炭企业整合、重组以前,多数资金流入煤炭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速度缓慢,数量少。近几年虽然情况有所好

致中和 发表于 2024-7-15 12:51:15

特色产业规模小,优势不明显。近年来,各县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方面有了较快发展。但是总体看,由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缺位,农业生产基本还处于农户自主经营的状况

郑潘恒 发表于 2020-3-30 19:22:13

所好转,数量上增加比较快,但是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加工粗浅,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对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大,所谓的龙头企业并没有起到“龙头”的作用。 ——特色产业规模小,优势不明显。近年

陈雷 发表于 2012-11-9 21:58:22

分析的很透彻,看完之后感悟很深。

贱义永维 发表于 2013-3-19 16:51:56

好文章,收起,谢谢分享!

岩憨 发表于 2013-3-29 09:55:01

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

hnhsez 发表于 2013-4-6 13:51:13

很好的东西,学习了!111

涂蓝 发表于 2013-4-7 10:39:02

很好的东西,学习了!111

赤坎秘书 发表于 2013-4-8 08:33:21

先下了再慢慢看。。。。。。

guanninglou 发表于 2013-5-3 16:00:56

不足部分很写得精辟。

儒家子可教 发表于 2014-7-11 17:19:22

我就是大同的,我得好好看看,多谢了

老平 发表于 2014-8-28 15:40:02

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大同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