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潜伏公文中的“余则成”
——谈公文常出现的错误每次会议领导讲话时,秘书们都战战兢兢、汗流浃背,何哉?唯恐印刷的讲话稿出现错别字以及计量单位的错误。错误一旦出现,不但影响领导讲话的兴致,而且会让听众嗤之以鼻,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笑话和始料不及的重大政治错误,秘书们辛勤汗水会凝结的文字会因为错误的出现而付之东流,或许变成了一堆废纸,说不定就被领导炒鱿鱼了。
军营无戏言,文字无小事。文字一旦变成白纸黑字,就意味着秘书要担负起重大责任,无法赖账啊。讲话文稿中最易出现的文字错误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错别字出现会让人瞧不起。我们已告别手写时代,也基本告别了错字时代,不会因多写少写一“点”而致错。特别是现在我们用拼音或者五笔打字,能够有效避免错字出现。但受方言的影响,特别是普通话较差的同志,用拼音打字极易出错字;五笔打字以产生别字。如:纪委计委,即使既是,不学无术不学武术,务必勿必,现代汉语中大致有200多字(词)容易“变节叛变”,牢牢记住它们的形体,并在写作和校对时“高看一眼”,就能有效纠错。
数字和计量单位之错导致“一字暴富或赤贫”。大概从事办公室的同志对函数、微积分等数学高深知识都不咋样,但起码的一二三、千万亿、元美元等小学数学概念如雷贯耳。但往往越是低级的知识越容易犯低级的错误,惰性惯性使然,必须改正低级错误。如美元与人民币元的比例为1:6.82,公文中利用外资、进出口总值常用美元结算,可不能让人民币充当美元啊。公顷、亩、平方米如何折算,也要略知一二,否则谬之千里。小数点虽小,但不能乱点。光年与年的区别,可不能脱口而出,不是一类单位啊。文字工作无小事,数字更是错不得,写错一个数、一个计量单位,相差万里,后果很严重!当然,如果你欠我钱1万元,我倒是乐意你在欠条中写成“欠李志华10000万元”的,一字暴富,就不用上班了,干脆当包租公好了。
地名之错导致南辕北辙。我最近读了民国三十年代中原冯阎李与蒋大战之逸事,饶有趣味,三个军阀大战蒋光头,双方投入100多万兵力。联军预定在河南北部沁阳会师,准备一举歼灭驻河南的蒋军。没料想冯玉祥的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将“沁”写成“泌”,凑巧的是,河南南部确有一个叫“泌阳”的地方,与沁阳相隔数百里,战机一晃而过,最终惨败。这是事实,当然冯阎李的最终失败是张跑跑在东北观望看到胜利倾斜蒋先生后,迅速进入关内的结果。无论如何,这些地名的细节给我们从事办公室的同志敲响了警钟,给以文辅政、参谋服务的秘书们扭紧了螺丝。特别是中国地名重名、同音的特多,容不得半点马虎。如浙江绍兴有会稽山,咱日照也有这个山;山东省内有临沂和临邑;辽宁有东港市,日照有东港区、日照港还有东港区;开发区有大李、小李、东南李、北李、李家庄几个李家村。搞错了,南辕北辙,贻笑大方,这无妨,但耽误工作、降低效率,是办公室所不齿的。
人名之错产生政治错误。人名是一个人的独有的标识符号,姓名是父母所授,代代相传,万不可因为我们粗心而让人改姓换名,我们也没有做人家爹娘的资格。特别是公文中出现的人名往往是历史名人、当代领导,一旦写错,会酿成笑话和政治错误。当然,我们倒不怕得罪历史人物,因为它们在地下无法惩罚我们,但会让人家说我们“数典忘祖”、“胸无点墨”、“不学无术”;致命的是把领导名字搞错了,我们就要背上“不讲政治”的帽子,一旦印刷成稿,后果不堪设想。常见出错的姓是同音字,有的姓是“唯我独尊”,不可混淆,如:侯候,厉历;有的姓同音不同字,要认真区别,如:李、厉、黎,于、俞、余,徐、许。人的名中由于可以使用字典中所有汉字,同音字特别多,更应小心识别,如:焕涣,峰锋,加家。
**** Hidden Message ***** 人名之错产生政治错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