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2-8-9 04:06:40

发挥政协文史委员主观能动性推动三明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三明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十二个县(市、区)地域辽阔,历史上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村落氏族文化之间的交流相对闭塞,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使三明区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村落氏族文化,这种文化的差异影响了某个区域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并继而演变成了各具特质的物质和非物质样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化遗产有的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保护历史,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政协文史资料学习委员会,其职责就是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挖掘、整理、抢救、保护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即是工作也是责任。而在存史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文史专委会委员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为政府建献良策,在新形势下为推动三明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一份力,是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就此谈几点思考,请教各路方家。
  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深入了解我老秘网市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名文史专委会的政协委员,必须努力成为文史方面的行家。在我多年参与的文史专委会工作中,就发现有一些政协委员根本不了解历史文化,更没有深入现场进行考察,缺乏切身的感受,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说的都是套话和官话。而如果身为政协文史专委会的委员,没有足够的知识准备,不了解甚至没有深入到具体的区域,那么,难免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次,无法真正尽职尽责地履职,甚至还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1、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正是这样,某个区域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是这个区域民系赖以生存发展的血脉,挖掘和保护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当代人的职责。对此,我们必须从思想提高认识。
  2、对分布三明区域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努力成为文史方面的行家。
通过广泛涉略大量现存的文史资料及报刊杂志的新闻报道,深入了解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我老秘网市历史文化遗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如果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某种历史文化遗迹,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否则,就无法站在宏观的角度和历史的高度来关照这些区域性的文化结晶。因此,作为文史委政协委员要广泛涉猎当地的文史资料,力求从宏观上把握本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它们的历史渊源、分布的位置及由此产生的人文景观,找到彼此间若隐若现的内在联系,使一个区域分散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有利于对它的宣传、保护、挖掘和开发。
  3、积极参与专题视察和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文化的特质。由于历史上三明地处山区且交流不便的原因,绝大多数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都散落在偏僻山乡,作为文史委政协委员要想从感性上真正了解这些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就必须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相关视察活动,并在工作之余尽可能地深入实地,从它的形成历史渊源、特色及与当地民俗文化的联系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力求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同时,在视察调研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某个孤立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全市甚至全省、全国的视野探究其潜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共性和个性之间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为政府相关部门保护、挖掘和开发这个历史文化遗产建言献策。
  二、围绕当前最紧迫的工作来履行文史委员的职责。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的,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两个方面,涵盖“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式。所谓的“物质”就是有形的文化遗产,诸如古民居、廊桥、土堡、古墓等,这种有形的文化遗产在一个区域里较能显现文化的价值。而易被人们忽视的“非物质”则是一个区域无形的文化遗产,这包括最能代表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区域语言、民风民俗,还有诸如地方戏、民歌、传说等等。因为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侵蚀,很多散落在三明乡间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我们首要的就是抢救那些濒临消亡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当前,在进一步推动三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身为文史委的政协委员除了要关注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之外,主要应围绕着我老秘网市现阶段最紧迫的中心工作土堡的保护、开发进行履职。
  1、开展更深入的土堡调研,充分认识土堡作为三明独特的一种民居方式所潜在的文化价值。2007年,当时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董琦先生在观看了三明土堡之后这么评价说:“‘先有客家人,后有客家土堡;先有客家土堡,后有福建土楼’。从隋末唐初巫罗俊‘筑堡自卫’起,正是客家土堡历经了千年的演变,孕育产生了‘福建土堡’。”这是权威学者第一次站在历史大背景下肯定土堡的文化价值。三明土堡具有:最集中、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三最”和防御为主的唯一性、形式多样的原创性、区别于江西土围和福建土楼及广东围拢屋的独特性之“三性”。毫无疑问,三明土堡作为福建土堡的最杰出代表,无愧于“土楼之母”之称,它作为三明区域一种不可多得的独特古民居式样,其存在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在建筑上,随着时间推移,它早已成为对一个民系和一地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特殊文化形态,其潜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如果能把三明土堡这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章做好,对于推动三明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并对三明整个区域的文化开发生产走向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因此,作为文史委的政协委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深入土堡调研,而不是走马观花人云亦云。只在这样,才能为土堡的保护提出建设性的良策。
  2、关注现存保护尚好的每一座土堡保护工作,相应提出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尽可能促进土堡保护和文化旅游的联姻。如今,三明土堡这种独特的民居样式已逐渐掀开了神秘的面纱走进人们的视野,我老秘网市相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力争将三明土堡申遗。然而,无须讳言,很多土堡由于年代久远和无人管理正面临一天天破败的命运,因此,我们作为文史委的政协委员可以围绕着这个当前的重点深入细致地开展相关的视察调研,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以为,在申遗还没有成功的情形下,要真正做到有效地保护现存的土堡不再破败,可以先行进行保护基础上的开发,充分利用土堡的文化价值,促进土堡和文化旅游的联姻。就此,以安贞堡和大田广平土堡群为例谈几点想法。
  安贞堡有幸较早就为世人所熟识,1991年3月就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安贞堡又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安贞堡目前开发利用的旅游价值与其本身所拥有的文化历史地位并不相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槐南乡地处闽中腹地,交通不便利,更由于安贞堡周围并没有形成一个旅游带,周边没有更多的旅游景点,而这种旅游的“孤岛效应”妨碍了其旅游价值的进一步提高,这对于安贞堡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来说是非常可惜的。
  同时,地处大田广平镇的古建筑群落资源丰富,保存尚好、有一定规模、布局精美的土堡和古民居有20余处。据统计广平镇是大田土堡群比较集中的地方,如今保存较好的有广平鸿禧堡、万宅绍恢堡、万筹光裕堡、丰庄的延庆堡等。此外,广平镇所在地的木制结构的古民居大都建于清朝至民国这段时期,现在广平村就有保留较好的深源堂、东阳堂、燕喜堂、步武堂、善继堂、培元堂六座结构布局庞大的古民居。长期以来,广平的土堡和古民居群落“藏在深山人未识”而默默地破败着,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更谈不上进行合理的修复和保护性的开发。因此,纵观永安槐南安贞堡和大田广平古建筑群落的现状,我认为二者之前进行联合的旅游开发保护是很有必要的,是一个潜在的有巨大经济价值的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在两地的文化旅游开发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后,开发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必然可以反过来反哺文物的进一步保护,在开发利用文物给人民群众带来确确实实的实惠之后,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各地政府的保护才不会变成无源之水。
  总之,打造一个区域的文化建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市人民艰辛的长期努力,而挖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可以说是这座文化建筑的基础。如此,我以为身为文史专委会政协委员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就可以有所作为,也应能有所作为,为进一步推动三明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林域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挥政协文史委员主观能动性推动三明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