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陵川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生态优势是陵川县最大的优势之一,将生态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既是市委、市政府对陵川县产业功能定位的要求,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面对转型跨越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快陵川县旅游产业发展,笔者谈几点粗浅的意见和建议。一、发展现状
陵川县旅游产业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总结过去的十年,既有经验可取,也有教训可记;既有兴奋之点,也有遗憾之处,从十年旅游产业推进发展的历程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首开了外地投资商开发旅游的先河。陵川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长期以来“锁在深闺无人识”,“端着金碗讨饭吃”,自己开发力不从心,别人开发议论纷纷。正是因为有了外地投资商的介入,极大地缓解了陵川县资金不足的难题,旅游事业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
2、初步确立了发展旅游的新理念。从县委、县政府到各级各部门,从领导干部到社会各阶层,对发展旅游的认识明显提高,陵川县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价值被人们所热议,县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三大战略中,生态立县处于首位,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把旅游作为一个独立部分来安排来部署,陵川需要大力发展旅游的理念已经初步形成。
3、旅游基础设施有了新改善。陵川县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财政实力非常有限,但是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迎难而上,集中人力财力,新建或改建了陵夺公路、陵马公路、陵礼公路、石掌到棋子山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高新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枢纽辐射各景区的旅游公路网,进入景区的通达程度明显提高。
4、宣传促销的力度得到新加强。早在1997年就举办了首届金秋红叶节,此后先后举办了围棋段位赛,围棋回家活动,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王莽岭休闲避暑节等节庆活动。通过广泛征集,提出了“领秀太行、清凉陵川”、“围棋源地、中国陵川”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最近又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晋善晋美”旅游宣传广告,毛泽东主席的秘书李锐和省委书记袁纯清的诗词,尤为振奋人心,所有这些,让陵川走出了大山,让世人更加了解陵川,陵川旅游的知名度在省内外也小有名气。
5、农旅结合呈现新气象。凤凰村率先在全县第一家开展了农家接待,此后的锡崖沟、昆山、武家湾等村先后发展了许多农家乐,据初步统计全县农家乐达到500余家,虽然在整体布局和规范管理上还有不少欠缺,但毕竟迈出农旅结合可喜的一步。与此同时,在凤凰建成了采摘园,在黄围建成了干果园,在锡崖沟建成了百草园,在营盘建成了花果园,实现了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的有机结合。通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旅游接待人数从最初2003年的5万人次,门票收入60万元,旅游总收入300万元,达到2011年的60万人次,门票收入1850万元,旅游总收入2.86亿元,旅游产业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
当前陵川县旅游产业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处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说前十年处在打基础促发展的阶段,那么“十二五”乃至“十三五”的今后十年将是陵川县旅游业提速提质的重要阶段。可以肯定地说,陵川县十年旅游产业发展,倾注了历届领导的大量心血,凝聚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力量,成绩应该肯定。但是,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制约着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急需认真改进。
**** Hidden Message *****
三、发展对策
如何充分发挥陵川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享誉全国的旅游知名品牌,真正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需要我们在更高的层面来谋划旅游,从更高的目标来定位旅游,以更大的举措来推进旅游,重点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严格执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定位陵川县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稳步推进景区建设,是确保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要紧紧围绕市政府将陵川县建设成“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的产业定位要求,加紧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充分吸收国土、交通、水务、林业、农业、环保等专项规划的成果,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统筹性,以高端权威规划来引领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产业发展。要严格执行旅游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都要围绕总体规划来编制实施,定期对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价,切实维护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在创新管理体制上大胆突破。能否在创新管理体制上有所建树,决定着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的速度。要从长远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组建旅游管理委员会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以此来加大旅游协调指导工作力度,形成全县旅游一盘棋的管理格局。可在古郊、夺火、马圪当等重点乡镇划出若干个村,从现行体制中剥离出来,归旅管委直管;组建的旅管委要有人事任免权和经济管理权,干部问题由旅管委决定,报组织部备案,经济管理核定基数,由县政府直接支付到旅管委,由旅管委下拨到村。要积极申报争取拟组建的管委会上副处或正处规格,在申报未获批之前,可人员高配,先行运作。
3、确保政府监管职能行使到位。强化旅游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开发商投资目标监管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完不成当年或三年投资的,景区建设不达目标要求的,政府要介入,实行问责制,并允许其他项目主体进入,否则退出,通过建立退出机制,增强约束力,确保景区建设稳步上档升级。要建立景区单体项目招商机制,突破开发企业圈地有余、开发不足的困扰,引进有实力的投资商,至少形成两个以上项目开发主体,共同参与景区开发建设。要建立财政配套资金扶持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陵川旅游大格局,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当前要紧紧抓住旅游循环公路、接待服务设施和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三个关键环节。要加快推进南太行旅游循环公路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尽早打通古郊到黄围山和凤凰欢乐谷的循环公路,突破瓶颈制约,形成互联互通。要加大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在农家乐建设上,政府要定规划,定基调,定色调,要强化规范管理,提高综合效益;要提高县城接待服务能力,加快星级宾馆建设,完善县城服务功能,提升窗口示范作用。要从发展大旅游着眼,全面规划逐步实施,抓好县城旅游集散地建设,修建陵川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以此来辐射周边景区。
5、全面营造旅游发展良好氛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要进一步强化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谋划旅游、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的能力和意识。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坚持捆绑促销,叫响“领秀太行、清凉陵川”品牌,打造陵川旅游新形象。要在注重生态旅游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宝贵的文化资源,增加旅游文化内涵,形成生态和文化相融合的特色旅游。
6、加大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陵川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注重生态植被的保护,景区建设除了修建步道和其它必要的设施外,坚决不搞大的挖方填方工程,避免人为破坏景区生态资源,尽量保持旅游景区的原生态风貌。要以对生态资源负责的态度,加大景区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力度,确保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张江龙
一、解放思想,在创新理念上聚焦发力
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率先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示范区”的目标,“四区联创”一定要做到“四区联动”。就旅游业而言,必须推动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实现旅游发展的观念变革、思维变革、经营变革和管理变革。
一要坚持多管齐下,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旅游产业的发展从空间、业态、产品到管理、服务、营销无不依赖于创新。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的新态势,充分借助全域旅游、旅游扶贫、厕所革命等新动能,促进旅游业全方位创新。区域创新上要立足县市、乡镇不同的主题文化和自然资源促进旅游差异化发展;产品创新上要加大特色主题线路、冬春季旅游产品和体验性、娱乐性、互动性旅游产品供给;营销创新上要推动旅游服务和产品实现线上线下预订、销售;体制创新上要推进旅发委、综合执法局、景区管委会、旅游开发公司改革。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当前,我州旅游产业正处在由粗放向精细、由分散向集约、由景点向全域过渡的蜕变期,面临着基础设施功能不全、景区景点缺乏内涵、旅游产品简单粗放、市场运作模式单一、资源开发参差不齐、市场监管疲软乏力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综合因素导致形成的,只能以综合施策的方法来解决。必须统筹协调好供给需求平衡、城乡旅游同步、景区内外共建、相关产业关联、软件硬件配套、规模质量并重等六个方面的关系,促进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
三要坚持转变方式,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绿色生态是甘南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我州实现绿色崛起、决胜未来的最大法宝。我们要充分利用甘南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光辉灿烂的人文生态,依托“大生态”、发展“大旅游”,构筑“大屏障”,始终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既要科学分析研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又要在绿色发展中让生态红利得到有效释放,坚决守住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夯实甘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积极探索旅游反哺生态的长效机制,通过发展旅游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建立形成保护绿色生态与推动旅游经济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开拓甘南绿色崛起新境界。
四要坚持全域开发,在开放发展上下功夫。旅游是促进开放、传播文明的最好方式,是促进交流交往交融最活跃、最有效的渠道,是实现区域开放的窗口和桥梁。全域旅游将全州作为功能完整的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实现景区内外一体化、周边旅游通达化、旅游格局国际化,是我州最有效的开放手段。我们首先要围绕“对接大九寨、融入大兰州,东西联动、南北拓展”的布局,积极推动向东和向西双向开放,打造新的开放平台,培育新的开放热点。其次要构建全域旅游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和各种制约发展的边界,促进区域内外各种要素的开放整合。再次要借助旅游发展吸引外来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使旅游成为甘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开发的引擎。
五要坚持服务民生,在共享发展上下功夫。旅游既是一个经济产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不仅具有经济属性,同时具有社会属性,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物质文明动力和精神文明推手。要积极带动就业,发挥旅游就业容量大、门槛低、层次多、方式灵活的优势,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大众创业。要带动增加收入,利用旅游经济目标准、成本低、见效快、受益面广、受益期长的特点,助力精准扶贫脱贫,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要促进旅游消费,让广大群众走出家门、走出甘南,实现“行有车,住有房,还有余钱去旅游”,实实在在分享旅游业发展成果,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二、高位谋划,在做大格局上聚焦发力
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项目”的发展思路和“全州一盘棋”的思想,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局,构建甘南旅游发展大格局。
一要做到规划先行。规划是建设的依据和蓝图。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和综合角度,科学编制《甘南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继续完善《甘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旅游单一规划向全域旅游规划转变,实现与国民经济、城乡、国土、文化、交通、农业、环保等规划的有效衔接,做到多规融合和无缝对接,提高操作性和针对性,使各类规划真正成为开展工作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实现全域旅游“一张蓝图”发展。旅游名镇和旅游专业村从今年开始也要积极着手规划的编制,突出特色化、区域化、一体化,做到与全州整体规划相统一、相协调、相衔接。
二要做靓景区景点。景点是旅游开发的细胞和核心。要按照到2018年将拉卜楞、冶力关大景区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倒排进度,全力推进2个大景区创建。按照“一个县市重点打造一个核心景区”的思路,推进拉卜楞、冶力关、拉尕山、大峪沟、扎尕那、当周草原、天下黄河第一弯、郎木寺等县域核心景区提质增效,美仁大草原2017年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把三个大景区为代表的旅游景点做靓,给游客一个非来不可的理由,让游客在心理、情感、审美等方面得到满足,最后达到“没有来的想来,来了的不想走,走了的还想来”的效果。
三要做美黄金线路。线路是旅游开发的骨骼和脉络。要大力培育宗教文化、民俗风情、草原峡谷、红色旅游4条主题品牌线路和白龙江、洮河、大夏河、黄河“一江三河”风情线,深度开发“最美213国道”、“最美民族风情线”、“洛克之路”等精品自驾游线路,重点建设土门关至郎木寺、王格尔塘至夏河至阿木去乎、合作至岷县西寨、郎木寺至两河口4条绿色旅游走廊和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倾力打造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甘南旅游黄金线路。
四要做大旅游板块。板块是全域旅游的平台和基础。要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开发模式,依托资源和地缘优势,全力打造合作夏河藏传佛教草原风情游、碌曲玛曲草原生态游、临潭卓尼民俗风情生态游、迭部舟曲峡谷森林游、迭部卓尼临潭红色游、舟曲“地质灾害”缅怀与教育六大旅游板块。抓住国家从战略层面统筹三省四州交界地区协调发展的机遇,共同打造“黄河上游大草原”“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加大与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和周边市州的信息、资源、客源和利益共享,努力把甘南打造成“兰州—甘南—九寨”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中转点。
三、深化改革,在注入动力上聚焦发力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必须盯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改革、求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动力活力。
一要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强权增责,建立与全域旅游创建相适应的旅**政管理和区域治理体系。省、州相继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目的就是强化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指导监督,破除旅游发展中多头管理的体制障碍。各县市也要顺应全域旅游创建大局势,加快县市旅游机构改革步伐,在年内完成县级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组建任务。州旅游综合执法局组建以来,在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旅游市场整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各县市要参照州上做法,组建相应机构,形成旅游执法快速联动反应机制,消除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监管缺失的体制弊端。
二要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州文旅交建集团要在资源整合、市场融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每年为旅游项目融资3—5亿元,努力打破融资难的瓶颈制约。要积极与州内外投融资机构建立金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动与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对接,努力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支持。探索推进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
三要推进景区管理改革。深化大景区改革,有利于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是我州发展全域旅游的一项核心改革任务,必须作为攻坚战来打,作为硬骨头来啃,务必在今年按期见效。要按照省上批复的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1月底前完成冶力关大景区资源整合移交工作,3月底前完成拉卜楞、冶力关大景区管委会组建工作,4月底前依法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对两个大景区实施市场化运营。
四要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是指挥棒,评价是风向标,要充分运用好这两大工具。今年旅游发展绩效考核,更侧重于综合性和统筹性,更明晰了全域旅游的指向,考核内容与往年相比有新的变化,增加了复合性指标的权重,涵盖了组织领导、资金保障、基础建设、联合执法、整合宣传、服务提升、产业融合等内容,体现了我们抓全域旅游的鲜明导向和坚定决心。绩效评价必须坚持科学性,要把立足点放在全方位的统计监测上,把我州基础旅游数据尽快纳入国家和省上数据库,加大旅游数据研判分析,逐步建立全域旅游统计目录库,制定产品质量、服务品质、产业贡献、改革创新、市场监管、资源保护等评价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四、强化基础,在完善设施上聚焦发力
创建全域旅游,必须瞄准旅游业发展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这几个关键,按照“抓项目、强基础、补短板”的思路,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域旅游蓄积后劲。
一要全面加快项目落地。州委、州政府确定今后每年发改渠道投资的25%的用于涉旅项目,2017年投资额达到40亿元以上。各级各部门必须增强项目意识,全力保障项目落地,3月底前要完成旅游新建项目可研、申报等各项前期工作,确保从4月份开工建设,5月底前必须全部完成2015年已下达的21个中央预算内藏区专项旅游项目。水利、交通、林业、农牧、住建等重点建设项目要按照景观化要求打造。各级各部门要深度研究国家产业导向,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和藏区专项规划,完善州县市旅游项目库,谋划、申报、储备一批涉及产业开发、设施配套、遗迹保护、互联互通等方面的项目。
二要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把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全域旅游的前置条件,不断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旅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下功夫解决游客“进不来、走不动、出不去”的问题。航空旅游要在拓展上做文章,积极争取开辟夏河—太原—北京、昆明—夏河—嘉峪关等重要客源地航线航班,新增天津、杭州等东部地区通航点,支持发展旅游包机业务。公路运输要在提速上做文章,开工建设合作至尕秀、赛尔龙至郎木寺2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卓尼至合作、王格尔塘至桑科、郎木寺至迭部至九寨沟3条省级高速公路,打通出口路、断头路、联网路。景区通达要在环线上做文章,全面建成和提升冶力关、大峪沟、拉尕山、则岔石林、阿万仓、扎尕那、俄界、赛尔布、巴寨沟等多条通景道路,实现与国省道主干线相连接,构建旅游交通大环线。
三要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坚持处处为游客着想,围绕精细化服务,加快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景区景点要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全州27处A级旅游景区停车场、游客中心、导览标识、木栈道、观景台、旅游厕所等基础服务设施。年内在国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分别建设1—2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停车场。游客服务设中心要立足提供全程服务,已建成的16座游客服务中心5月底前必须启用,合作市游客集散中心要尽早开工建设,各县市要在重点旅游乡镇、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旅游咨询中心,年内实现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全覆盖。要不断完善国家景区各类标识系统,在旅游道路沿线、景区景点设置“藏、汉、英”3种文字的旅游标识牌及温馨提示,让游客看得见、看得懂、便于游。要启动当周等8个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建设,为自驾游提供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维护保养等服务。新建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道路观景台24处。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旅游厕所84座,逐步解决旅游旺季“如厕难”问题。
四要加快特色城镇建设。坚持把地域、文化、资源特色有机结合,打造具有丰富内涵、独特亮点的旅游城镇。各县市要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推动景城一体化建设,完善县城旅游服务功能,合作市率先创建旅游文化名城。各县市要在城区建设1—2条美食街、旅游商品购物街、民俗文化体验街等特色街区。按照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设标准,创建冶力关、新城、扎古录、木耳、腊子口、峰迭、桑科、阿木去乎、郎木寺、阿万仓10个旅游名镇。合作市要加快东四路旅游文化一条街改造建设,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临潭县冶力关景区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花期长、观赏性强、经济价值高的花卉作物种植面积,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全面提升景区档次。新城景区要积极与宋城集团对接,依托洮州卫城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打造一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实景演出剧目。
五、多业并举,在融合发展上聚焦发力
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强大联动作用,跳出旅游看旅游、抓旅游,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农牧、商贸融合发展,年内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亿元。
一要深化文旅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找准旅游和文化高度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深度挖掘民俗、宗教、红色、“非遗”等各类文化资源,发展藏歌、藏戏、藏舞等民俗文化演艺,逐步推出“道得尔”佛殿音乐实景化演出。开发民族服饰展示、唐卡绘制、洮砚制作、青稞酒酿造工艺等民俗文化产品。依托俄界会址、苏维埃旧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等遗址遗迹,弘扬革命传统,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举办甘青川三省藏区文艺汇演、草原音乐节、民间艺人大赛等特色文艺活动,州县文艺院团在州内剧院和重点景区开展定期驻场演出,州大剧院年内演出在100场次以上。旅游名镇和旅游示范村要组建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县市文艺院团要指导创排锅庄、秧歌、花儿等地域特色鲜明、民俗风情浓郁、参与性广、互动性强的群众性文艺节目,增加旅游的文化元素。
二要推进体旅融合。发展时尚健康旅游和户外旅游,集中打造一批户外运动基地和系列户外体育运动产品。举办“全国露营大会”、“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山地穿越挑战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开发大夏河、洮河、白龙江动感漂流项目,在扎尕那、大峪沟等景区推出徒步穿越、驴友在途等休闲体育产品,开发当周草原、甘加草原滑雪滑草等休闲娱乐项目,在合作太子山、夏河白石崖等景区开发登山攀岩等极限运动项目。
三要加大农旅融合。依托广袤草原、绿色田园、乡土文化、游牧生活等资源,大力培育和扶持休闲度假、民俗展演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在旅游专业村、农家乐聚集区开发农业观光、牧业生产、林果采摘等旅游产品,向游客提供传统手工艺制作、骑马、放牧等互动性、参与性较强的体验式活动,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传统,回归自然。加快桑科、阿木去乎、尕海、阿万仓等草原帐篷城和演艺城建设,全力打造一批农牧生活体验、民族歌舞观赏等旅游新产品。
四要促进商旅融合。我州商贸自古发达,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和茶马互市的客商集散地,商业旅游资源富集。要加大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推出以唐卡、洮砚、锦带为代表的“甘南礼物”。举办旅游商品展销大会和设计大赛,每个县市开发名优商品5种以上,各旅游景区至少开发1个标志性旅游商品。在合作市、夏河县和冶力关镇发展旅游商品购物街,在重点旅游城区和景区设立旅游商品专营店和专卖店,力争到年底,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达到15%。挖掘传统藏餐文化,保持食材天然绿色、技艺传统神秘,推出蕨麻米饭、酥油糌粑、藏包等特色美食,打造“舌尖上的甘南”。
五要发展养生保健旅游。依托藏医药养生保健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开发藏医保健、藏医美容、藏食养生、藏医药浴、温泉疗养等系列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在碌曲、夏河和州藏医院开发藏医药文化体验、藏医药保健体验、藏医药产品体验等康体旅游活动。在冶力关、大峪沟、腊子口等景区开发温泉养生、森林浴养生等旅游产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开办中藏医康体保健基地。
六、促进共享,在旅游扶贫上聚焦发力
本帖隐藏的内容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号工程,旅游业是我州的首位产业,旅游业发展要主动融入全州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旅游扶贫生力军作用,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成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一要改善乡村旅游环境。结合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着力改善乡村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等服务设施。在建档立卡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店、旅游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实现垃圾净化、村容绿化、环境美化,切实改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条件和综合承载服务能力。
二要打造旅游扶贫样板。以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国家旅游局确定的75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整合发改、财政、交通、旅游、扶贫、水利等多个部门的资金和项目,向旅游扶贫试点村倾斜,优先解决试点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扶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土特产加工销售等旅游产业,让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贫困状况,实现稳定脱贫。通过样板打造,在全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扶贫工作经验。各县市在抓好省、州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也要借助现有的旅游市场资源,积极扩大试点,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集中区。
三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按照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的要求,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不断提高贫困户在旅游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对具有较强脱贫能力的贫困户,要鼓励扶持开发民宿酒店、乡村客栈、户外营地、特色餐饮、休闲养生等业态,实现转产增收;对缺乏经营能力的贫困户,要根据自身条件,吸收到旅游企业、旅游项目就业,获得劳务收入。乡镇、村组要积极创造条件,成立乡村旅游公司或合作社,共同经营,增加贫困群众的经营性收入;采取贫困村集体资产、闲置土地房屋共同入股和贫困户土地、林地、草场流转等方式,获得分红、租金,增加贫困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四要开展重点结对帮扶。积极配合国家10部委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万企万村”专项帮扶行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旅游扶贫,助推贫困村、贫困户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和旅游要素优化。组织州内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企业等单位,与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通过技能培训、劳务用工、定点采购等多种方式帮助脱贫。鼓励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村参与旅游创业。
七、整合营销,在宣传推介上聚焦发力
推介营销是占领旅游市场制高点的关键,要紧紧围绕“青藏之窗•户外天堂”的主题形象,打响“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提升甘南旅游品牌知名度、关注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一要依托主流媒体推介。当年整合资金2000万元参加全省旅游整体推介,认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黄金段广告和首都机场LED广告位,在央视《朝闻天下》、甘肃卫视投放甘南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在《中国旅游报》、《读者》、《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全方位开展甘南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邀请知名媒体、旅行社、摄影家协会、户外运动俱乐部等团体开展采风采线、摄影观光,推出一批具有甘南记忆的市场关注热点。
二要借助新型媒体宣传。整合网络资源、移动终端,充分利用知名旅游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开展宣传,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开辟旅游宣传新途径、打造旅游营销新引擎,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宣传叠加效应。加强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在全社会的普及推广,实现“人人都是宣传员”的旅游宣传效应。
三要全力做好精准营销。提升旅游市场营销推广的针对性和精准性,4—5月各县市要到西安、成都、重庆、银川等主要客源地和省内兄弟市州开展推介营销。根据客源地特点、年龄结构、教育程度、职业结构进行市场细分,针对大众市场、高端市场、自驾自助游市场、商务会展市场、研学市场等需求差异,实施分类营销。
四要借力节会提升影响。按照“一县一节会、一县一赛事”的原则,将全州传统节会、旅游活动、体育赛事办成扩大影响的平台。做好“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甘南分会场节庆活动,办好“第十八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香浪节”、“中国拔河公开赛暨洮州拔河节”、“格萨尔赛马大会暨格萨尔文化论坛”、“碌曲锅庄舞大赛”、“舟曲楹联文化暨民族风情旅游艺术节”、“迭部国际大力士中国公开赛暨安多地区则巴邀请赛”等特色节庆赛事活动,持续提升甘南旅游的知名度。
八、搭建平台,在智慧旅游上聚焦发力
智慧旅游的便捷化、人性化、智能化,是全域旅游的必然要求,要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以系统整合旅游信息化平台和信息资源为手段,全面加快智慧旅游建设。
一要完善信息网络基础。加快推进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大巴等重点区域设施宽带、无线网络等信息基础建设,实现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三星级及以上饭店、涉旅场所无线网络免费全覆盖,为智慧旅游提供网络保障。完善信息查询、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电子导航、虚拟旅游等功能,建成旅游政务网、资讯网、英文网,启动甘南旅游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实现旅游与经信、公安、交通、统计、气象、工商、质监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二要加强智慧管理服务。管理上,要依托旅游大数据平台,开发电子政务、游客流量监测、旅游安全监管、导游服务等系统,发布即时信息、完成数据分析,实现旅**业监管从传统被动处置、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实时管理转变。服务上,要建立以手机查找、预订和支付为重点的“一键知甘南、一机游甘南”智慧旅游服务体系,使用甘南旅游“一扫通”, 推广旅游在线购物、租车、订餐、订票、订房等服务模式,做到旅游信息、资讯与游客的“零距离”互动,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服务满意度。
三要普及智慧旅游营销。积极适应“互联网+”对旅游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利用甘南旅游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和景区景点讲解平台,宣传推介旅游资源,分析游客构成、游客行为、产品关注度和兴趣点,为旅游营销提供重要依据。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加强与途牛、携程网等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建设藏宝网、蕃产在线等具有甘南特色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促进旅游信息产业融合,实现精准定位、互动式网络营销。
九、加强监管,在营造环境上聚焦发力
加快建立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切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不断强化旅游安全保障,全力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一要全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紧紧围绕“闻名全省、领先藏区、叫响全国”的目标要求,以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开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营造全域干净宜人的旅游环境,以城乡环境大转变服务旅游产业大发展。
二要依法整治旅游市场。州县市旅游综合执法机构要加大旅游旺季时段和景区景点、商场超市、酒店宾馆等重点区域的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严管严打欺客宰客、价格欺诈、私自收费等市场乱象。州上要在5月底前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旅游诚信记录和“黑名单”制度,县市要在10月底前全部建立完毕。继续落实好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办法,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对旅行社、宾馆饭店、导游队伍的全程管理,不断提升从业主体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全域旅游创建,进一步加强旅**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并实施停车场、观景台、旅游厕所、自驾车房车营地等地方建设标准,推行景区、旅行社、酒店、导游、农家乐等行业服务标准。3月底前编印甘南州旅游标准化体系汇编,5月底前完成甘南总体旅游形象体系设计。
四要强化旅游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修订完善旅游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救助技能培训,开展旅游包车客运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旅游道路、A级景区、星级饭店的安全质量监管,定期检测客运索道、旅游码头、游乐设施等旅游场所特种设备,确保旅游设施安全、游客出行安全。
同志们,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我州旅游业转型跨越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全域联动、全民共建、全程发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奋力开创全域旅游新局面! 在区域旅游合作联席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共享旅游 共谋发展[复制链接]
59679
第一范文 发表于 2012-5-24 08:06:5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前,区域旅游合作深入推进,正成为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向新时代,本届会议提出了“共享旅游,共谋发展”的鲜明主题。我们两广十市地缘近、语缘通、史缘久、血缘亲,山水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域内旅游合作空间巨大,在“共享旅游、共谋发展”中必定大有可为。与其他九市一样,茂名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近几年,我们重点打造“冼太故里、中国荔乡、滨海度假、山乡揽胜”等旅游品牌,全市旅游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57亿元,接待旅游者428万人次。茂名正在逐步成为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这次联席会议在茂名召开,为我们加强与两广地区兄弟城市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作为本届会议的举办方,我们一定会履行好职责,与大家共同努力,使这次会议成为友谊的盛会、合作的盛会、共谋发展的盛会。
下面,我代表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第十一届联席会议组委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成果
五年前的茂名会议,拉开了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的序幕。五年来,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的指导下,通过两广十市政府和旅游业界的共同努力,区域旅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初步达成了旅游合作的共识。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制度建立以来,先后在各市召开了联席会议,每次会议都就一个合作专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达成了广泛共识,签署了多项协议。如茂名首次会议上的《两广九市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两广九市关于打造无障碍旅游区的合作守则》,北海会议上的《粤西南桂东南旅游精品线路联合推广宣言》,湛江会议上的《两广九市旅游投资合作共同宣言》,阳江会议上的《两广十市自驾车旅游合作协议》,玉林会议上的《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协议》,云浮会议上的《两广十市“和谐城乡游”联合推广行动宣言》,贵港会议上的《两广十市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协议》,来宾会议上的《旅游宣传合作框架协议》。这些协议的签订,是各方协商一致的结果,是不同时期合作的重点内容,是推动合作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初步形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区域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日常信息交流制度、“黄金周”和重大节假日的旅游预警和重大事件通报制度、旅游投诉处理制度。联席会议是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十市轮流主办,到目前已经召开了十届。每次会议都开得很好:政府有专门经费,各市的主要领导、广东省、广西区旅游局的领导都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两省区和各市的新闻媒体、知名老秘网对会议都作了大量宣传报道,个别市还把会议放在重大节庆活动期间来开,大大提升了联席会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联席会议增进了合作各方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也为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开辟了通道。
(三)初步实现了区域旅游市场的一体化。打造区域内无障碍旅游,实现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是首次会议上签订的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的中心内容,也是开展旅游合作的重头戏。在各市政府和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现在,区域内建立了日常的旅游信息沟通渠道,旅游质量监督和投诉处理方便快捷,各市的旅游车辆实现了跨境无障碍通行,旅行社可以在各市设立分支机构,实行区域内自由组接团。一个开放有序的、统一的区域旅游市场初步形成。如湛江市从2004到2008年,共接待九市和向九市输出游客年均超过100万人次;贵港市从2004年到2009年8月,共向其他九市输出游客117.86万人次,接待其他九市游客180.79万人次;据茂名市、防城港市、阳江市、钦州市的统计,2008年,四个市共接待其他九市的游客235万人次,向其他九个市输送游客112万人次。
(四)初步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两广十市有丰富各异的旅游资源,有自然山水、滨海风光、岩溶地貌、火山遗迹、农业生态、边关风情、民族文化、文物遗址等。在各市的努力下,这些资源得到了整合优化。目前,区域内的北部湾和粤西南国滨海休闲度假游、中越边境探秘游、少数民族风情游、宗教文化游、山地观光游、生态游等旅游产品,已在区域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深受广大游客欢迎,增强了区域旅游产品的影响力。
(五)初步树立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品牌形象。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塑造了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的品牌形象。现在,在老秘网上可以搜索到大量关于“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的信息,十市的旅游老秘网也有“两广十市”旅游合作的网页,而且是互联互通,在其中一个市的旅游网上就可以方便地进入其他九市的旅游网。通过新闻媒体的多次报道,两广十市的旅游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几年来,各市还专门编辑出版了一批两广十市的旅游宣传资料,如旅游地图、旅游指南、风光VCD等,加上各市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均有“两广十市旅游合作”的宣传内容,因此,宣传受众范围十分广泛,初步树立了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的整体形象。
(六)初步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合作的成果最终要看是否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五年来,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的成果是积极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区域内的旅游接待设施配套完善,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已经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据统计,合作实施前,广东每年接待广西的游客稳定在300万人次左右,广东赴广西的游客每年也在500万人次上下。合作实施后,到2008年,广东接待广西的游客达到了600万人次,增长了一倍,广东赴广西的游客也达到了1600万人次,增长了2.2倍,实现了两广往来旅游客源的高增长。
二、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经验
五年的旅游合作过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化合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必须”:
(一)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主导是国内许多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政府在区域旅游合作中起着组织、协调和引导的作用,扮演的是“搭台”的角色。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合作组织,更需要政府的强有力支持。事实上,在两广十市的旅游合作中,政府一直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为合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必须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旅游合作必须要有一个保障机制。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一套制度,包含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交流制度、“黄金周”及重大节假日旅游预警及重大事件通报制度、旅游质量投诉处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有效保证了合作的深入开展。
(三)必须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没有旅游企业的参与,区域旅游合作就仅仅是“口头”上的。区域旅游合作的效果直接表现为旅游企业之间合作的成果。因此要组织和动员区域内的旅游企业主动参与旅游合作,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必须紧紧围绕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旅游合作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加快旅游业发展,以发展扩大合作,以合作促进发展,这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旅游合作要紧紧围绕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来开展。
(五)必须下大力气做好人才工作。旅游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开展旅游合作同样需要人才作保障。随着区域内旅游业的发展,旅**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建立一套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大区域内旅游人才的交流力度,并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建功立业。
三、下一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设想
当前,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面临着诸多良好的机遇。一是区域内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自北部湾开发提升到国家开发战略以来,广西各市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最近,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对粤西的发展作了重新定位,并提出要把粤西地区建成国家级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这个意见的出台,必将大大促进粤西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二是区域内的旅游发展势头很好,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去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此外,各市政府都把旅游业当作重要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逐步出台,为旅游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机遇。三是国内其他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四是两广十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互补性强,旅游产品也各具特色,为开展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五是几年的区域旅游合作为下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取得的合作成果还是很初步的,合作的潜力还很大。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扩大合作,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把两广十市旅游圈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对下一步的区域旅游合作,我代表本届联席会议的主办方,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作用。在首次会议上建立的一些制度,是推动区域旅游合作向前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影响了合作的发展。本届联席会议各方一致通过的“共同宣言”,将会期由一年两次改为一年一次,并提出建立一个日常工作机制的建议,很有必要。要进一步发挥这个机制的作用,发挥旅游部门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推动各项日常合作活动的开展,不断把合作推向深入。
本帖隐藏的内容
(二)进一步加快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是两广十市旅游合作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经过我们的努力,目前制约无障碍旅游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但是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对方垮境设立旅行社分支机构以及非法人分社方面还有一定难度;一些城市在老秘网房价、景点门票上给予对方旅行社的待遇低于本地旅行社,致使对方旅行社组团成本过高;交通管理部门乱查乱罚的情况时有发生;旅游投诉的处理还存在不少难度。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障碍旅游的发展,要协调各市有关部门加以解决。
(三)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两广十市旅游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比较薄弱,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需要作出以下改进:一是加快交通建设尤其是各市联接处公路建设的步伐,加快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解决阻碍旅游发展的交通问题。二是加快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设施建设,为旅游者出行提供方便。三是加快为自驾车旅游者服务的设施建设,推动自驾车游在区域内迅速发展。
(四)进一步加快旅游精品景区建设。两广十市有大量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而且互补性也很强。如广东四市的海滨风光、山地风光、火山遗迹、岩溶地貌、岭南文化等。广西六市的资源也各具特色,由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沿海城市主要景点组成的“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区”,是广西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五大旅游品牌之一。两广十市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区域内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各市要加大旅游投资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旅游精品景区,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提升区域旅游的综合吸引力。
(五)进一步加强联合促销。各市要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利用媒体、网络、展览等手段,联合促销,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一是联合制作一批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宣传促销资料。二是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大型促销活动,以统一的品牌出现,联合策划和推出区域内的精品旅游线路,树立区域旅游的品牌形象。三是积极支持和参加对方举办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增进了解,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四是利用各市的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品牌旅游网、两广十市政府网等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本次会议通过的“共同宣言”,决定设立“旅游发展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在推动两广十市区域旅游合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这项奖励制度的建立,必将大大促进旅游合作的发展。
(六)进一步扩大旅游人才交流。建议建立旅游人才交流机制,加大区域内旅游人才的交流力度,通过短期交叉任职、异地就业等形式,促进人才在区域内合理流动,为区域旅游合作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当前陵川县旅游产业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处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说前十年处在打基础促发展的阶段,那么“十二五”乃至“十三五”的今后十年将是陵川县旅游业提速提质的重要阶段。可以肯定地说,陵川县十年旅游产业发展,倾注了历届领导的大量心血,凝聚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力量,成绩应该肯定。 当前陵川县旅游产业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处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说前十年处在打基础促发展的阶段,那么“十二五”乃至“十三五”的今后十年将是陵川县旅游业提速提质的重要阶段。可以肯定地说,陵川县 如何充分发挥陵川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享誉全国的旅游知名品牌,真正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需要我们在更高的层面来谋划旅游,从更高的目标来定位旅游,以更大的举措来推进旅游,重点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临着严峻的挑战,处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说前十年处在打基础促发展的阶段,那么“十二五”乃至“十三五”的今后十年将是陵川县旅游业提速提质的重要阶段。可以肯定地说,陵川县十年旅游产业发展,倾注了历 当前陵川县旅游产业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处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说前十年处在打基础促发展的阶段,那么“十二五”乃至“十三五”的今后十年将是陵川县旅游业提速提质的重要阶段。 社会各方的广泛力量,成绩应该肯定。但是,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制约着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急需认真改进。 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享誉全国的旅游知名品牌,真正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需要我们在更高的层面 长期以来“锁在深闺无人识”,“端着金碗讨饭吃”,自己开发力不从心,别人开发议论纷纷 不错,学习研究一下。。 旅游产业,一篇大文章啊。 旅游产业,一篇大文章啊。通篇学习一下。 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soso_e182:} 学习先进地区经济做法,促进当地旅游发展 “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