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需要更多有担当敢负责干部
处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需非常之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纷繁复杂的矛盾问题、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需要大批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需要那些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领导干部。历史地看,我国每个封建王朝的官员群体都呈现正态分布,即无论是清官直臣还是贪官奸臣都处于正态分布图的两边,只是官员群体的少数,而庸官太平官处于分布图的中间,是官员中的大多数。历朝历代庸官太平官都势力庞大,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不但碌碌无为、不思进取、阻挠改革,且常常在利益上倒向贪官奸臣。有学者指出,许多王朝的灭亡主要是亡于庸官而不是贪官,是有一定道理的。
实际上,庸官太平官最缺的可能不是干事的能力,而是担当的意识、负责的精神。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要么善于“打太极”、“推皮球”,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信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出头的椽子先烂”等为官哲学,凡事“多磕头少说话”。总之,就是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愿不干事,唯求不出事。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做出了艰辛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应该说,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数是能够按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但其中也不乏庸官太平官的思想传人,且在新时代有所“发扬光大”。此类干部在工作中并不难识别,他们凡事一推二托三闭口,常常表现为:决策讨论不表态,推动工作不碰硬,有了困难不担当,出了问题不负责,时常对敢作敢为的干部冷嘲热讽,对勇于任事的同事泼凉水,乃至对他人的工作暗中使绊。显然,这种干部多了,单位就会了无生机,工作就会停滞不前,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最终矛盾击鼓传花,小问题演变成大事件,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总结近年来有的部门工作不落实、执行不力的问题,有的地方小冲突演变成群体性事件的问题,一个共同的教训就是有些干部平时工作不积极不努力,出了问题不负责不敢管。我们要深刻地引以为戒。
历史一再证明,任何时候要干成事,推动事业向前发展,都既需要科学决策的能力,多谋善断的人才,更需要狠抓落实的本领,敢担当勇负责的干部。这种干部的特点是,看准了的事情,咬定青山不放松,雷厉风行地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敢于动真碰硬,善始善终地努力践行。各级领导干部都既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到那些矛盾集中、环境复杂的地方推动工作、打开局面。对于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坚决治理;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恶势力,坚决铲除;对于长远有利于大多数群众的事情,坚决办成。总之,就是要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义正词严,行动果决,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被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外部力量所左右。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干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是严格在法律党纪的框架内,有理有力有利有节地推动工作步步落实。
但不可否认,推动工作很难十全十美,很难兼顾所有人的利益。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真正干事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总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有时候遇到的阻力可能非常大,有时候短期内甚至可能不被大部分人所理解,导致开展工作的干部进退失据。这个时候,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要明辨是非,顶住压力,为他们背书,给他们站台,不让他们辛苦又清苦,流汗又流泪。一般说来,敢担当勇负责的干部,或因性格鲜明,或因打破常规,或因不怕得罪人,或因实绩突出,而常常成为有“争议”的干部。对此,我们的党委政府要正确看待,大胆使用,树立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
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敢担当勇负责的干部。实事求是地讲,目前这种干部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为党分忧、为国选才的战略高度,认真地去发现这样的干部,大力培养这样的干部,并把他们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因为,关键时刻,关键岗位上用对一个人,就等于事业成功了一半。这样的干部到了关键岗位上来,就会形成选人用人的“马太效应”,带动、造就更多敢担当勇负责能任事的干部。如此,我们的事业何愁不兴旺发达。作者:史海威 来源:学习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