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发表于 2012-7-22 23:33:26

江苏宿迁市加强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基层党建的实践与创新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镇东罾村怎么也不会想到,远在200多公里外的宿迁市宿豫区蔡集镇张油坊村正将自己作为赶超目标,并且列出了详细的赶超计划。2011年张油坊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8元,增幅达到14%。张油坊村将东罾村选为赶超对象,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两村基本情况相似。社会人口及人均耕地都差不多,传统农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较小。二是主要指标差距有追赶的空间,如果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具有赶超的可能性。三是集体经济收入较高,农业专业合作社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四是交通便捷,与中心城市进一步融合,发展民营经济的信息灵通。
    张油坊村委认为他们与东罾村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1年东罾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 1152万元,张油坊村为 102万元,两村之间差距为1050万元。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东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4298元,而张油坊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8元,相差3640元。三是民营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缺少龙头项目带动。四是村干部上项目少,而且规模小。五是部分党员缺乏主动创业意识,且创业的规模不大。
    因此,张油坊村定下了分步追赶的目标。并于 2012年就要求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都要有创业项目,班子其他成员创业比例不低于90%,45岁以下的党员有创业项目的不低于95%;产业结构优化、特色明显,村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增幅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达12300元;党群关系融洽,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这就是宿迁市在全市农村实施千村对标竞赛活动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宿豫区的张油坊村主动将盐城市的东罾村作为赶超对象,查找差距,制定追赶方案,分步实施。张油坊村委书记刘宝华在谈到追赶目标时充满信心。他说,张油坊村与东罾村虽然存在差距,但是张油坊村更有冲劲,有了目标,就有追赶动力。刘书记引导我们走进张油坊村委办公楼,办公楼三层陈列着规范化的便民服务设施,图书馆、健身房、四点半学校、党代表工作室、村民议事室、棋牌室、多媒体放映室、社会矛盾调解室等等一应俱全。
    顺河镇雨露社区锦绣江南小区的网格化管理已精确延伸到户,每一层楼党员分布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管理者将社会管理的触角最大程度地向下延伸。
    近年来,宿迁市强化基层党组织责任意识,大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充实党建内涵,推进农村、城市社区以及非公企业基层党建迈向新台阶。
    千村对标 竞相发展发掘农村党建引领潜力   
    2011年3月,宿迁在全市启动“千村创先争优对标”竞赛活动,在涉农的 1438个村(居)中,开展对照标准标杆创先争优竞赛,进一步推动村级组织创先进、党员干部争优秀,力争通过 3—5年的努力,使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水平有较大提升。通过内立标准,外选标杆,每个村在市内外选定工作基础可比、思路方法可学、发展水平可追的标杆进行比学赶超。宿豫区蔡集镇张油坊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滨海县滨淮镇东罾村作为对标赶超对象,开展比学赶超竞赛。
    在竞赛内容上,宿迁市按照“千村争百强、百强争十优、十优争最佳”的要求,结合宿迁农村基层党组织实际,制定了具体可行的竞赛标准。
    赛创业富民,争创科学发展示范村
    要求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年经营性收入不少于 50万元。群众生活富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不低于20%。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好,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都有创业项目,班子其他成员有创业项目的不低于80%,45岁以下的党员有创业项目的不低于60%。村域经济活跃,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不少于 15个,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不少于20户。产业结构优化、特色明显。
    赛固本强基,争创党建工作示范村
    要求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有较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书记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群众广泛认可。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正常有序,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突出,党员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组织运行规范高效,民主建设制度机制健全并得到落实。组织活动阵地功能完善,综合服务作用发挥好。
    赛幸福和谐,争创群众满意示范村
    要求村容整洁,村风文明,老有所养,难有所助,党群关系和谐,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高。
    从这三个“赛争”着手,宿迁市进而又制定了对标竞赛的考核标准,具体细化到 20条标准上,使得所有村居都动起来、赛起来、强起来,进一步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活力、实力和引领力。千村对标竞赛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大大激发了村级党组织的活力,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前所未有。
    对标创争,充分激发村居活力
    一是明确竞赛主题。突出赛创业富民、争创科学发展示范村,赛固本强基、争创党建工作示范村,赛幸福和谐、争创群众满意示范村的“三赛三争”主题,将竞赛内容细分为村域经济发展、村级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20个项目,明确标准、量化分值,让村居有目标、好对照,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投身竞赛活动。
    二是选对比学标杆。市、县、乡三级联动,指导全市 1438个村居立足自身实际,围绕“三赛三争”,着眼更高定位,选取合适标杆,对标先进、比学赶超。选对标杆情况及追赶举措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
    三是开展分档竞赛。宿迁将全市涉农村(居)分为好、中、一般三个档次,分档开展竞赛。各县(区)、各乡镇按照村情相近、实力相当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分档标准,并通过定期组织观摩交流、考核评比等深化推进竞赛活动。泗阳县王集镇刘湾村原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村“两委”围绕晋升全市一档村目标,一心一意谋发展、上项目、办实事,去年年底一举进入全市百强村,名列第 89位,村党组织凝聚力、感召力不断提升。
    破解难题,持续增强村居实力
    一是建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宿迁在市级层面择优示范培训8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县区分类全员培训,提升了村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政策,村党组织书记月平均基本报酬提高到1000元以上,并全部办理养老保险。加强政治激励,2011年以来全市定向选拔了22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14名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对60余名实绩突出的奖励专项事业编制或乡镇副职干部工资待遇。
    二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宿迁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乡村经济的 12项推进措施及扶持政策。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原则,引导推动村居积极发展代建经济、房东经济、土地经济、服务经济、商贸经济、招商经济等适合村居实际的“六型经济”。2011年,全市339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
    三是抓好后进村整顿转化。结合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即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活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后进村制度,公推公派154名机关干部到后进村任职,帮助理清思路、抓好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化解经济薄弱村债务,截至去年年底,全市25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1.01亿元债务全部得到化解,促进了经济薄弱村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考核激励,进一步强化村居责任
    一是示范引路。注重发现培育典型,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先后培育 26个村级组织建设示范点,组织3次集中观摩,以点上经验带动面上工作提升。
    二是考核问效。组织专项考核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抽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千村对标竞赛进行专项考核、量化打分,并排定村居位次,让工作开展好的有荣誉,工作开展差的有压力。一些村居党组织书记说,这样的排名逼着我们向前冲、朝前赶,否则排名靠后不仅丢脸、在村民面前抬不起头,还可能被村民罢免。
    三是表彰激励。2012年年初,对千村对标竞赛活动成效突出的乡镇、村(居)进行集中表彰。其中,对于综合排名前十、前一百的村居,授予宿迁市“十佳村”、“百强村”称号;对竞赛活动进步明显的村,授予“赶超奖”;对组织推动有力、竞赛成绩显著的乡镇,授予“优胜奖”,在全市进一步形成了“千村争百强、百强创十佳”的浓厚氛围。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三化六联”提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中,宿迁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水平、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形成党建引领、服务优先、管理有序、和谐共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具体模式上,采取以“领导体制扁平化、组织设置网格化、运行机制科学化”为基础,以“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为平台的“三化六联”模式,社区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创新管理方式,推进社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扁平化
    宿迁市坚持以理顺职责关系、提高管理效能、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为重点,构建了“一纵三横”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在县(区)层面,健全完善新经济社会组织、社区工委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工作力量,强化对新经济社会组织、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在街道(乡镇)层面,建立新经济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负责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党委书记一般由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担任。在城市社区层面,实行“大党委制”,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党委委员,提高社区共驻共建的组织化程度。
    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一组”模式,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服务站、综治办和社区在职党员活动联络组为平台,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在职党员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社区党委一般设成员 5—7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一般不超过 9名,并提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鼓励社区干部交叉任职。一般每300—500户设社工1名,推行社区干部兼职社工,有计划地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专职社工。联络组组长一般由本社区有一定影响的在职党员或社区党委书记兼任。在居民小区按照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架构,组织三方联建,扩大交叉兼职,实现协作联动。
    优化组织体系,推进社区党组织设置网格化
    区别城市社区、村转社区、商业社区、产业社区等不同类型,根据社区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将每个社区合理划分为居民小区、商圈、产业园区等若干片区组织网格,以片区组织网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党支部,根据党员地缘、业缘、趣缘等特点设置党小组。在片区组织网格内,按照300—500户的规模划分成若干管理服务网格,由社区工作者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区党组织运行机制科学化
    一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组织社区包片干部、专职社工等经常深入服务管理网格,走访了解社情民意。依托社区管理服务站,建立社区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完善民意诉求平台,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社区党委定期召开社情民意建言会,组织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围绕社区建设与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在街道(乡镇)、社区设立党代表工作室,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健全协商议事制度。街道(乡镇)党(工)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以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为重点,定期召开驻区单位、新经济社会组织、社区协商议事会议,推动各方共商解决事关社区建设的重大问题。社区党委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召开驻区单位兼职委员协商议事会议,商定共建内容、明确共建责任、细化共建举措、破解共建难题。居民小区党支部主动发挥服务协调作用,定期召开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协商议事会议,会商会办小区管理、治安、公益活动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事项,协调各方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完善自我管理。
    三是落实监督评议措施。坚持党务、居务、站务、财务公开,增强社区日常工作的透明度。实行重要工作通报制度,对协商议定事项和群众关心关注问题的办理结果,及时向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通报,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对社区“委、居、站、办”及社区干部进行公开评议,评议结果作为社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定期组织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对共驻共建单位服务社区建设情况进行公开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衡量评价共建成效的重要依据。
    通过社区党建在领导体制、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的优化调整,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高效科学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以此为基础,宿迁市积极深化共驻共建,构建了“六联”为民服务平台。
    一是条块联动。一方面,社区党组织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沟通联系,提供便利服务,为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驻区单位强化“驻在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责任,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同时,深化机关党建进社区,选派机关干部到社区轮岗服务,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二是组织联建。广泛开展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之间的结对联建活动,加强互动交流,丰富组织生活,共同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坚持党建带群建,统筹推进党群组织建设,注重培育社团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三是党员联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工作单位党组织与居住地党组织“双重管理”,建立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反馈卡制度,依托社区在职党员活动联络组,落实报到登记、选岗服务、表现情况反馈等措施,推动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引导无职党员结合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认领公益岗位,展示先进形象。对流动党员加强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配合的协同管理,引导流动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建立社区离退休党支部,发挥离退休党员余热,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四是活动联办。充分利用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驻区单位培训阵地等,为党员群众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推动社区和驻区单位开展“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共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文体设施,开展广场文化、周末文化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举办邻里节、书画摄影展等特色活动和各类公益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幸福和谐的社区氛围。
    五是资源联用。推进服务设施共享共用,社区向驻区单位开放活动阵地,驻区单位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开放服务设施。充分发挥驻区单位人才优势,挖掘社区各类人才资源,分类建立人才库,创设有效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法律咨询、科技普及等服务。驻区单位利用政策、资金及其他资源优势,积极为社区办实事、为居民办好事。
    六是服务联做。组织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矛盾调解、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进社区、入小区,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本着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部门组团服务、社区“一站式”窗口服务。社区记好居民“急、难、愁”、弱势群体和服务资源三本账,开通服务热线电话,发放服务一卡通,为居民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服务。加强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党员志愿者注册登记、认岗服务、考核激励等制度,推动党员志愿者服务奉献在社区,引领带动社区群众参与志愿服务。
    为保证社区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宿迁市注重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在实践中,突出社会管理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双强”标准,采取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选、上级党组织委派等方式,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注重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机关干部中选派社区党组织书记。加大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每年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县(区)以上培训累计不少于 7天,并择优选送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高端或境外培训。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机制,每年拿出一定数量街道(乡镇)机关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用于定向招录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有计划地选拔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街道(乡镇)领导班子,稳步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经济待遇。目前,所有社区党组织书记月平均薪酬不低于1500元。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进社区党务工作者专职化建设,建立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教育培养、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机制。
    这些机制和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城市社区党组织的机制建设和活动开展,有效地加强了城市社区的社会管理与服务。
    全面覆盖 有效管理推进非公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2010年5月,宿迁在全市范围实施“千企党组织组建计划”,切实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1年年底,宿迁全市5345家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数为4939个,总体组建率达到92.4%。
    在具体操作上,宿迁探索建立健全“一张企业分布图、一张组建计划表、一张联动工作网”的“三个一”工作法,扩大了党组织的有效覆盖。“一张企业分布图”,即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绘好一张非公有制企业分布图,标明区域内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党员数量等情况,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动态化、信息化管理;“一张组建计划表”,即建立一张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及党员发展计划表,明确时间安排、方法措施和工作责任,并动态跟踪推进、督查问效;“一张联动工作网”,即建立一张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活动网,借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片划区管理的做法,在工商部门片区监管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负责具体联系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形成由点及面、广泛覆盖的工作网络。同时,宿迁市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建立“三个一”上下联网、信息共享的工作平台。并加强业务指导和跟踪督促,明确组建流程,落实好挂图作战、组建销号等措施,确保应建已建率动态保持100%。
    通过深入实施“千企党组织组建计划”,宿迁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明显提高,综合党组织新覆盖非公企业数也大幅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总体组建率实现较大突破。
    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宿迁市把 4月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宣传月,会同宣传、工商、商务、人社、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通过开设宣传专栏、编发宣传手册、开展宣讲培训、组织党员职工招聘等“十个一”系列活动,深入宣传贯彻全国会议精神,促进企业出资人理解支持、党组织书记积极作为、党员职工自觉参与,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为不断提升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宿迁市深入实施以千名党员源头拓展、千名“红领”助企、千企党组织组建、千名党组织书记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四千”计划,不断深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影响力工程,有力提升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宿迁市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农村、城市社区以及非公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扩大覆盖,基层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得到彰显。这种扎实有效的创新实践,给经济社会建设带来巨大活力,因此也是一种“生产力”!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地方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调研组 王伟 陈小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宿迁市加强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基层党建的实践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