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作文是可以倒过来写呢?
对于很多的申论考试来说,申论作文是可以倒过来写呢?现在华图教育来辅导你,是绝对可以实现的。平时调查时,有不少的学生问到如何进行作文的立意,但是,告诉他如何立意的方法(我们在《2011年4.24公务员联考申论作文写作立意》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他忽然意识到他需要的不只是作文立意,而是关于作文如何成文。
在我们模拟考试中,考生往往提交很多作文,但是据调查以后,真的很令人头疼。因为很多学生,根本就不会写作文,而且从小写作水平就不高,而且可以称之为写作水平极差。所以可以负责人的告诉这样的考生,他需要的是成文而不是在练习的一开始就要成就什么样的文章。
可是,后来才发现,就连成文都是非常困难的。现在我们不妨进行一个大胆的尝试,既然不知道最后要写到什么方向才叫高度适宜,那么,至少在一个既定的高度如何回归起点应该不是一件难的事情吧。" u7 P3 M5 R4 a& _5 ]8 `1 r2 x% w
"
于是,开始了一个倒过来写作文的新方法。因为,很多考生需要的不是展开,而是收回。比如,在一个写作范围为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下,尝试着逼自己把字数写满。
这样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首先,在作文要求的字数范围内开始了倒推,也就是你可能或者可以写出来一个倒过来的结尾,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题目以“人与自然”为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统筹人与自然的科学发展、走一条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就成了比较不错的作文结尾。
然后倒过来写万能八条,就成了下一步的内容,而往往学生写万能八条是非常顺手的,很快就完成了第二阶段,然后,顺次往上推导就非常容易的写出与对策相对应的问题与原因。然后,通过结合材料的一些事例,很快的完成了整个议论文的“论证——论据——论点”的过程。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样会写出文章,而顺次往下写会憋住。我也常有这样的质疑,难道是文章可以倒着写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多学生考生,特别是那些不擅长写作的考生,他们最恐惧的就是写作,一听说1000字就更不知道如何写了。反过来,给你一个结果,就相当于告诉你结局就是这样的,你不必担心高度了,前面的东西写到这个程度正合适。在写作中更不用担心超高和跑题,这就像是刘翔跨栏,终点订好了,你的任务就是对这终点跑。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倒着写的机制设计,自然也不用担心问题写出来之后对策跟不上,因此,呼应的问题也解决了。在作文训练的初级阶段,对于考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写,所以要一直要求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写出来,当然,这种倒过来写的写法也给考生一个福音,这非常重要,并切实可行。
不要忘记,毕竟,很多时候,有的考生作文最后的5行写的是什么早就忘记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写的很差,也不想记住。而倒过来写,写到开头的时候,其实,论点的要求只需要提出,而不要多高的升华,比结尾的要求难度系数要低,所以,很容易写作成功。
作文的立意是什么?学生可能都高呼知道!那么,在平时调查中所反馈的作文立意是什么呢?往往是这样两种答案:一种是“高大全实精”;一种是“避免假大空”。
2 ^$ r" M, v4 B- B+ h$ |
会高、大、全、实、精、避免假、大、空就可以写出好的作文?怎么可能?!因为立意的方法是存在本质差异的,而上述的两种回答只是一种写作的原则。这就如同一群没有技术的工人,你只告诉他原则性的东西而不教他们如何盖楼就等于没有告诉,由于没有工资赚,最后一定会去做一些旁门左道的事情。
所以,学生们的作品往往就变成了东一句、西一句最后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东西,甚至交了申论试卷就等于获得了解放,管你阅卷人怎么看,反正我不用再看了,然后只能回去烧香拜佛祷告了。$ a( O9 H2 l7 e
" f5 j) w3 a! j8 ~( S
作文的立意不要想得那么难,他本没有固定僵化的套路,非得开头怎么样、中间怎么样、结尾怎么样。一个好的申论大作文,之所以称之为好,就在于其思维的广度大,要敢想,同时发散的立意又要引人入胜,同时在一个边界的范围之内。4 @7 ~& \U% L, m5 x
对于作文的立意,说不清楚能怎么样和不能怎么样。因为,一篇优秀的申论大作文没有固定的章法,只要言之有物、说之有理就可以成为非常棒的作品。过去培训界一直强调写东西就一定要政府视角,关键是现在的考试,已经不再那么教条。如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写黄河精神难道还要从政府视角写政府要弘扬黄河精神再写一个万能的什么模型么?
作文的立意就是要完成一个气象万千的行文写作,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套路或者一味的以政府视角去写个什么解决问题的东西。其实,按照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的指示,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在前三道题目中进行了考核,最后一篇作文考核的是整体的思维能力,说白了,就是考核考生胸怀天下的能力。所谓胸怀天下,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毕竟,中国的任何一个问题,哪怕是政府管理非常小的一个细节,1000字左右的申论大作文都是解决不了的,考试就是检验,希望考生能够不再高呼高大全实精、避免假大空而是能够认认真真的去思考事情的本质。
以黄河精神的弘扬为例,其实,黄河的拼搏、奉献、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等精神和炎黄子孙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尊重自然规律而取得成功的经验都是宝贵的智慧财富和不朽的探索精神。已经步入十二五新时期的中国,改革需要这样的精神、治国需要这样的精神、实现科学发展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这样的精神。以上述任何一个角度立意,都是一篇不错的视野,为什么还要去高喊高大全实精、避免假大空,然后非要写一个“现状——问题——原因——对策”外加“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那样的套话呢?希望此文,可以给考生一些启发。"
相信2011年4.24公务员联考的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都会发现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那就是难于把握申论材料的内在逻辑性,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将申论材料越读越乱,摸不着头脑,被浩如烟海的材料给打败了。在这里,我们首先归纳一下同学一般会遇到地一些问题。+ L;
第一、无法归纳出段落大意,或者说无法把握每段材料的大意。这个问题不是大家的主要问题,因为一般同学都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不过如何能更好的完成这个任务呢?
第二、在把握了每段材料的大致内容后,我们无法将这些大意,进行一个总结。因为,如果单纯地将申论材料的大意归纳出来的话,我们会明显地看到,其实这些段落大意很多貌似都没有什么明显地逻辑关系。那么,我们如何应付这个问题呢?!
1、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如何能更好地归纳出每段材料的大意。其实,在这里可以给大家介绍阅读材料的六大原则。这六个原则是:领导讲话原则、专家讲话原则、政府行为、首尾句原则、关联词原则、观点性词原则。这些原则一定要把握,只要在材料中找到这些性质的材料,每段材料中的最重要的核心信息点就可以把握了。
2、第二个问题是大家疑惑的问题。学生们都会问我们老师一个问题,我们都将每段的大意找了出来,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信息点安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也就是说按什么逻辑将它统领起来。一般说来,现在归纳申论材料的方法是本着问题、原因、对策这样三个模式来定义的。这个模式对于有些考生来说有点抽象,难于掌握。在实际的复习中,如果我们按材料的性质分,可能会更直接一些。什么叫按性质分类呢,就是单纯地将材料按好坏进行分类。因为,申论材料中大部分的材料都会出现好的材料和坏的材料,而且这个安排始终贯彻材料的始终。那么,找出好坏之后我们该怎么办呢?这里有一个诀窍就是,坏的材料都是讲问题的,好的材料都是讲对策的。因此,申论材料里总得有材料引出问题,那么什么材料才会引出问题,当然是坏材料,那么什么会对这个坏事提出一个对策,那一般都是材料中的好做法,所以,我们只要把握住了这样的性质的区分,问题和对策我们就可以把握了。
综上所述,要像理顺申论的关系必须要靠一个内在的逻辑,一般说来,申论的内在逻辑是原因、对策、问题。那么,我们依靠什么方法来更好地把握它,就靠材料当中的材料性质的分类,这样可以更加利于同学们的理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