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少地和失地农民的调研报告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一批批企业、交通等项目的相继上马,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少地(指人均耕地0.4亩以下)农民逐步形成一个较大的群体,其生活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少地和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关系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安定稳定,需要各级政府支持并积极帮助他们寻求生活出路。洛水镇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因征地产生的各种问题也相伴而生。针对这一情况,本人通过上门走访,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对少地和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保障作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洛水镇位于什邡市西北部,距城区18公里,地理位置较优越(既是进出什邡山区的门户,又是周边七镇连界的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2460人,有耕地面积19550亩,山地面积15600亩,人均耕地面积0.48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镇,是国家建设部和四川省小城镇建设的试点,驰名于省内外主产优质大蒜地区和什邡市建工建材、磷化工生产的主要基地。2006年,镇国内生产总值达35392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2322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420元,镇内现有各类企业100余家,总产值6.6亿元。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土地被企业、交通、城镇扩建等项目所占用,使失地和少地农民人数不断增加,成为一个较大群体。现镇内人均土地不足0.4亩的有6个行政村(分别是菜蔬村、洛城村、朱家桥村、家安村、南元村、玉林村),共计人口5813人,约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18%。菜蔬村、南元村、洛城村3个行政村在集镇规划区域内,总人口2396人。其中,菜蔬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87人,全村人均土地0.23亩,除五组以外,一、二、三、四组人均土地0.175亩,最少的四组人均只有0.12亩。此次广青公路扩建征地后,四组的人均土地仅有0.08亩。
二、少地和失地农民形成的主要原因
**** Hidden Message *****
四、建议及对策
土地是农民参与社会发展、分享经济成果、规避各种社会风险的唯一途径和最后一道安全网。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家庭保障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经济基础。如何让少地和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是当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消除贫困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摆在市、镇两级党委、政府面前必须尽快加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本人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一)提高征地拆迁补偿水平。在对土地进行补偿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土地财产性质及其经济属性,按照被征用土地的用途进行补偿。除了按现行市场价格对土地进行评估外,还要考虑土地的潜在收益、未来土地增值以及农民因失去土地的其它各项间接损失(如就业、住宅、基本生活及养老保障等的丧失)。建议通过增加补偿内容来提高补偿水平,其补偿标准中,要包括自谋职业补助、养老和医疗保险补偿等内容,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改变对少地和失地农民补偿偏低的状况。
(二)在农用土地流转上寻求突破。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积极探索农用土地有序流转,通过组织和引导农村户口迁移等措施,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农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寻求突破,使区域性人均农业土地资源水平相对接近。具体操作办法是:将人均土地不足0.4亩的少地农民,年龄在55周岁(女),60周岁(男)的老年人,用3-5年时间由本人提出申请转为非农业人口,并将转为非农业人口的土地置换出来,按照相关规定和法定程序,进行土地再分配。
(三)建立少地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应积极采取与农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保障措施。一是建议由市政府出台政策,积极引导少地和失地农民参加社保,采用三级负担的方式,建议本人出资50%,村组负担15%,市上补助35%,与社保局协商分年分期交纳社保资金,为自愿参加社保的村民购买社保。二是遵循“低进低出”的原则,降低社保门槛,可否考虑设计一种“少缴费、少得益”的新制度,使农民所缴纳的参保费用在不至于影响其目前生活的情况下,使参保者的得益足以满足其将来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要把自愿转入非农人口的那部分农民纳入城镇低保管理体系,对符合条件的纳入城镇低保,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使他们在失地“转非”入社区后,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这也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组织就业培训与劳务输出。少地和失地农民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就业能力弱的问题,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建议把少地和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列入劳动与保障部门的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将少地和失地农民转移就业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点。以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需要确定培训项目,实行“菜单式”和“订单式”培训。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少地和失地农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调动其积极性。洛水镇积极协调镇内的企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与镇内瑞特服装厂签订用工协议,解决了部分少地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此外,对自主创业的少地和失地农民,在就业方面享受与下岗失业人员一样的优惠政策,如免交相关税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
(五)引导少地和失地农民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只有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效益,提高农村集约化经营水平,才能使农民在较少的土地资源中实现创收。因此,必须改变农户单打独干、分散经营带来的无序竞争和效益低下的现状。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少地农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力度,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引导农民积极引进、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严格按绿色无公害农业标准组织生产,申请无公害蔬菜商标,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打造无公害蔬菜产品“名牌”。同时,引导支持少地农民成立专业协会和经营中介组织等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规模化销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六)建议市上加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为使少地和失地农民的生活有保障、确保农村安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积极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建议市政府尽快研究出台少地和失地农民的相关配套政策,为解决少地和失地农民问题提供政策支持和执行依据。
,共计人口5813人,约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18%。菜蔬村、南元村、洛城村3个行政村在集镇规划区域内,总人口2396人。其中,菜蔬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87人,全村人均土地0.23亩,除五组以外,一、二、三、四组人均土地0.175亩,最少的四组人均只有0.12亩。此次广青公路扩建征地后,四组的人均土地仅有0.08亩。 地理位置较优越(既是进出什邡山区的门户,又是周边七镇连界的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2460人,有耕地面积19550亩,山地面积15600亩,人均耕地面积0.48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镇,是国家建设部和四川省小城镇建设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土地被企业、交通、城镇扩建等项目所占用,使失地和少地农民人数不断增加,成为一个较大群体。现镇内人均土地不足0.4亩的有6个行政村 城镇化建设,企业进驻乡镇,公路铁路过境,土地被征用 调研报告写的很真实,值得学习!谢谢分享!!! kfks f slk fs fs kf slk fslk fs f s 谢谢楼主的无私分享啊,支持依稀 {:soso_e100:} 学习了!! 好!!!真不错!!!谢谢分享!辛苦了! 好!!!真不错!!!谢谢分享!辛苦了! 感谢楼主分享,好文章!谢谢了! 需要这方面的材料,认真学习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