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y 发表于 2012-7-12 12:00:40

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振兴
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王珉
(2011年10月1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作报告。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中央关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辽宁发展史上续写了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我们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扎实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2010年底,全省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超过6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比2005年增加两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们把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作为重大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优势日益明显,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增速加快,城区经济活力释放,消费市场繁荣。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辽河治理保护取得成效。充满生机活力的辽宁正昂首前行。
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全面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突破辽西北三年见成效目标全面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极大激发了区域发展活力和潜能。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实效。辽宁的整体形象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辽宁,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棚户区改造、零就业家庭援助等重点民生工程成效明显。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业日趋壮大。体育事业成绩斐然。人口等工作有较大进展。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平安辽宁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辽宁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普遍增强。
改革开放步伐显著加快。我们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有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财政金融等改革向纵深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利用外资跃居全国第二位,参与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合作不断加强。辽宁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配套改革先行区和投资兴业的热土。
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显著加强。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普遍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市县乡党委换届顺利完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有效落实。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fubai斗争,惩治和预防fubai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省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行使权力,支持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加强对政法工作领导,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卓有成效开展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全省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促振兴的生动局面。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从辽宁实际出发创造性工作,在全面振兴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当前发展与长远目标相统一,既立足现实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相统一,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必须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与激发内生活力相统一,更加注重提高投资的质量效益,更加注重增加经济的科技含量;必须坚持增量带动与存量优化相统一,既依靠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优化存量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统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对于这些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过去五年,勤劳智慧的辽宁人民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省委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辽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辽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三次产业、轻重工业、投资消费以及城乡、区域之间还不够协调;自主创新与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源环境约束日渐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长期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发展软环境有待改善。在社会民生方面,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居民住房、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司法执法等领域,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少数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不够扎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尚未有效遏制,违纪违法案件在个别地方和领域仍呈多发趋势,消极fubai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克服和解决。
二、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今后五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决胜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坚持走具有辽宁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文化改革繁荣,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努力奋斗。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必须为之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力争到2016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再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持续提高,诚信建设成效明显,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完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安定和谐,共创共享幸福生活。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全面振兴的基础上,向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突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这是在未来发展中激活新引擎、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和谐发展为保障,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新突破。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社会管理。
这是确保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切实把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到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切实把社会管理方式转换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轨道。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发展保民生。这是紧密结合辽宁实际,加快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导向。坚持依托增量扩大总量,为优化结构拓展空间;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保障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竭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和文明水平,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是民心所向、使命所系。只要我们鼓足前进动力,保持蓬勃活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赢得美好未来!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辽宁加快振兴发展的重大任务。要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立足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拓展新兴服务消费,为更多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发挥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和区域结构优化,提高生产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提高民间投资比重,遏制低端产能扩张和重复建设。完善能源、交通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为全省新一轮发展提供支撑。
提高产业丰厚度,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眼产业完善和产业创新,提高产业丰厚度,拉长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骨干行业中坚作用,巩固重化工业优势,积极发展轻型工业。以提高重大装备制造成套能力和关键部件配套能力为重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方向建设高加工度原材料基地,增强就地转化原材料能力。继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方向、突出特色,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抢占先机、率先突破,尽快成为支柱性产业。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升,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工业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实施产业集群化、品牌化战略,培育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牵动力大的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工业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实施粮食丰产和科学储粮工程,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村屯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深入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大连为龙头高水平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把沿海经济带作为增量调结构的重点区域,着力建设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以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以沈抚同城为重点的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步伐,加快先进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群。实施更加优惠政策,强力支持突破辽西北,加强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和生态建设,使其尽快成为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发挥沈大经济带的战略轴线功能,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要素整合,实现三大区域良性互动发展。创新区域经济组织方式,推进区划调整。落实扶持城区发展政策,做大做强城区经济。积极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支持阜新等市争创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坚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并进,积极稳妥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搞好老城区改造特别是地下管网改造和建设,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和承载力。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定居创造条件。
加强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能源,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强化节约用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严厉整治乱占耕地现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抓好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严格控制重金属、工业污水等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创造宜居宜业优美环境。积极创建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学利用和保护自然岸线。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水资源保护区扶持机制,实施青山绿水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资源,加强辽河、凌河等江河治理保护,打造沿河生态带、旅游带和城镇带。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四、全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增进人民福祉
社会建设与管理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着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积极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促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稳定就业。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投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价格调控与监管。落实好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及管理的政府责任,缓解部分群众住房困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财政投入,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普通高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营造和谐安定发展环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积极创建柔性服务、精细管理、常态治理、民主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高全社会的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党政主导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涉及民生、关系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主动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做好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司法调解等工作,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深化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利用和依法管理互联网,确保网络健康发展。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解决煤矿、交通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等问题为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五、坚持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
在新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动力之源。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体制转型攻坚力度,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切实搞好绥中、昌图扩权强县等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重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推动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继续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扶持力度。鼓励重点园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突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培育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优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上市,努力把大连商品交易所建成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积极推进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鼓励先行先试,率先形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示范。
充分发挥沿海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及沿海港口群建设,促进港口、临港工业和城市联动发展,把我省建成东北亚经贸枢纽和功能服务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设立长兴岛自由贸易园区和营口保税港区。积极推进黄金坪、威化岛境外经济区合作开发,加快沿边开放和兴边富民步伐,提升北黄海对外开放层次。以引进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大项目为重点,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让有限的资本和土地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外需,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优化进口结构,积极引进高技术产品和先进装备。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务实推进“走出去”战略,鼓励各类企业开展跨国投资经营,积极收购科技型企业和引进研发团队。大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参与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经济合作,促进环渤海以及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交流,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做好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工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辽宁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大学科技城”、“生态科技创新城”、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区为载体,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依托骨干企业和重大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潜力,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动科技人力资本股份化,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资源、市场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贡献率。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要继续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促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宣传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等模范人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先进文化塑造一代新人。搞好重大主题宣传,扩大思想文化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普及科学知识。
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坚持以发展群众文化为基础,以正确鲜明的文艺批评为导向,大力培育具有辽宁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推动文化成果共享。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快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步伐。
壮大文化产业,增强辽宁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以重点文化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出版印刷、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等主导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企业,带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广电网络资源整合与“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信息化、产业化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全面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整体改革和资源整合。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引领时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
全力承办好第十二届全运会,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七、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关键在党。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重大考验,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fubai的危险,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辽宁实现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以理论武装为先导,提高全省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
教育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排头兵”工程,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论创新,以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引领行动上的锐意进取,以思想上的坚定统一保证工作中的步调一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措施和领导发展的能力。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着力选好配强市县党政正职,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持续开展干部系列培训,提高干部素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重大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良好的环境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进一步关心关爱老干部。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铭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做到防懈怠、防平庸、防脱离群众、防贪腐。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力戒浮躁、浮夸、弄虚作假。要讲真话、办实事,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重在干事创业抓落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禁铺张浪费、奢靡享乐,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落实地方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员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完善惩治和预防fubai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fubai斗争。坚决惩处和有效预防fubai,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教育和监督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深入推进“五大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紧紧抓住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规范以及公民道德和诚信建设,推进覆盖全社会的惩防体系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fubai的高压态势。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与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局面。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立法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支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职能,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对台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增强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同志们,肩负光荣使命责任重大,展望光明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中,更加满怀激情,更加奋发有为,为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而努力奋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