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列区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建设探析
近年来,梅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和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以下简称“双网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建立“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网格化社会管理,确保社区服务管理联系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服务无遗漏、安全无隐患、和谐有保障,走出一条社区“双网化”建设的新路子,切实让每一位居民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享受网络化“贴身式”服务。一、具体做法与成效
针对社区服务管理中存在的社区管理权限区划不明晰、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管理职责不到位、社区居民办事不够便捷,以及社区还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我老秘网区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要求,大力推行社区服务管理“双网化”建设,即:“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坚持合理配置资源、化小管理单元的原则,根据社区人口、面积、房屋等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网格,配齐网格责任人;“社区网络化服务”就是坚持信息互通共享,服务快捷优质的原则,强化信息应用,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全面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目前,全区26个社区实施“双网化”建设工作已全面铺开。
1、社区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风格、统一基本服务功能和社区“六有”(有社区综合服务大厅、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电子阅览室、有社区图书室、有宣传文化长栏、有心理咨询室)建设的规划化要求,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每个社区办公场所面积基本达200平方米以上。先后投入265万元,完成了7个社区“双网化”建设试点工作,建成了东乾社区的居民展馆、少儿之家及颐养馆等3个服务社区居民的场所。同时,为每个社区配备了电脑、电视、电话、电子公告牌和触摸查询台等硬件设施,在市、区电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为每个社区建立“社区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省、市、区、街道和社区五级政务和民生信息网络传输。
2、社区基础工作更加优化。社区“双网化”建设达到“六个一”(每个社区一张网格图、每个网格一张卡、一个信息化平台、一套网格资源信息、一支综合服务队伍、一个网络管理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建设要求,社区“三项基础性工作”(建网格、搭平台、采信息)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一是建网格合理科学。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原则,将全区3个街道、26个社区划分为145个社会管理网格。根据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基本情况,以网格为单位,围绕社会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逐人、逐地、逐事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做到精确定位、精准定责、精选定人,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无缝隙。二是搭平台扎实有效。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进行分类整合,保证系统的“大脑”在任何时候都正常高效运转,实现社会事件和部件信息得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角度的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社区网格管理员和每位居民只要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了解社区发展动态,居民与网格管理员对话、留言,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办事。三是采信息全面准确。始终把信息采集作为一项实施社区“双网化”建设的最基础工作,通过入户调查摸底,全面摸清各类人员的详细情况,建立好各类人员信息的档案资料,并且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动态化更新,以便准确掌握网格情况。
3、社区网格管理更加到位。按照将社会管理重心前移、下移的总体要求,对现有社区社会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搭建“三级平台(即区、街道、社区三级行政体系)、四级服务管理(即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工作体系)”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七项工作机制”,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取得实效。一是党建工作机制引领。在推行社区“135”党建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明确党组织服务网格工作目标,根据党员的不同特长,设立不同责任岗位,服务网格居民,利用党员“IPTV”远程教育系统、社区老秘网等信息手段,开展党员远程学习教育活动,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二是环境卫生机制有效。全区3个街道各设立1个环卫网格片区,各社区建立卫生管理网格图,将社区干部、环卫工人、单位卫生管理员等统一纳入网格,负责网格区域内各项环境卫生工作,每个街道有2-5名专职卫生监督巡视员,负责网格环境卫生督查。区城管办负责制定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建立“月考评”机制;街道、社区将环境卫生检查考评情况,及时在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上通报。三是计生服务机制到位。建立“属地成网、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服务到家”的计生“网格化”管理机制,将网格内的住户分成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单位管理、流出人员等几大类,并登记造册,落实“以房管人”、“以证管人”制度,建立定期随访服务制度,网格管理员针对育龄妇女不同的个性化需要,提供分类服务。四是保障救助机制惠民。建立各类困难群体基本网格信息库,开展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救助工作,使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文化教育机制面广。整合社区文化教育资源,将辖区范围内的社区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选出来,充实到我老秘网区开展“邻里文化”、“广场文化”和“节日文化”等三项重大文化活动的网格中,细化社区的文化功能,从文化角度彰显出各网格文化特色;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市民学校、技能培训学校、青少年校外课堂等专项教育的优势,挖掘各社区网格内有教育专长的志愿者,面向三大群体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六是群防群治机制联动。依托社区综治信访维稳1+N工作站,开展矛盾纠纷、治安隐患、安全事故隐患、重点人员排查管理,建立以综治协管员与平安中心户长为骨干、治安巡防队为主体的治安联防工作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职责,公示片区民警联系电话,吸收律师、医师、教师、团员等各界人士组成“平安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平安联防电话服务,将楼上楼下、亲戚朋友组成群组。七是服务优质机制便捷。利用社区资源,以无偿、低偿、有偿等形式,开展为民、便民、安民、乐民的“四民”服务,利用社区老秘网广泛招募社区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根据志愿者的不同特长,组建法律咨询、文艺培训、心灵辅导、助老服务等志愿者服务队,进一步改善小区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4、社区网络服务更加显现。一是服务对象的底子和情况“清晰了”。社区每个网格管理员心中都有一本对服务对象了如指掌的“账”,通过借助网格化信息系统管理,及时有效地了解情况、掌握动态、解决问题,真正保证了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通过向社区居民“亮家底”,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点工程和重大活动等,都要在社区居民面前公开“晒一晒”,真正还社区居民一个“明白”。二是网络服务的力量和成效“突出了”。“网格化”已成为社区服务管理的“新单元”,“上面千条线”汇聚到“基层一张网”,做到“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理,每一户居民都有人服务”,真正实现了急事、难事、烦心事,事事有人管;热线、热心、热面孔,真情温暖百姓;大网、小网、无形网,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老百姓需要随时都可以“触网”,真正让每一位社区居民享受各种公共服务。三是重点人群的服务和管理“有效了”。通过以网格为基础,动态掌握各类特殊重点人群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管理措施,确保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工作科学化。四是服务管理的重点与难点“解决了”。社区“双网化”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使社区服务管理领域形成专群结合、条块结合、社群结合的管理格局;另一方面,也使社区管理工作由重管理轻服务向服务与管理并重转变,从运动式管理向常态化管理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政府一元管理向公众多元参与转变。五是治安更加“稳定”、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了”。通过实行社区“信访代理制”等办法,强化网格基础作用,强化源头预防,强化排查调处,各类信访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信访总量、集体访量均实现较大幅度下降;通过探索网格化警务模式,推动警力下沉,群众“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大幅提升。六是服务供给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通过把创新社会管理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确保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在改善民生中进一步得到加强。
二、几点思考与启示
要使社区“双网化”建设真正成为社区管理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社会管理工作实际,努力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以解决。
1、始终加强组织领导。社区“双网化”建设模式在行政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搭建了“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管理”的组织体系,科学界定区、街道、社区、网格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职责任务,系统再造政府各部门社会服务管理的工作流程。为此,要健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职责体系,形成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机制,不断强化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同时,要把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有效手段,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切实摆上当前全区工作的突出位置。同时,还要加强对社会资源的动员、协调和调动,团结凝聚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针对社会安全稳定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施策。特别是街道、社区的党政“一把手”要牵头抓总,区直各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社区“双网化”管理的指导、协调与督查,通过经常性的查访、“解剖麻雀”、创新载体等方法,全力推进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2、始终形成推进合力。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密切协作,形成推进社区“双网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重点任务,要坚决打破部门界限,坚持信息互通、工作协同,互相补台、无缝对接,心无旁骛、合力攻坚,整体推进工作。要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好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积极力量。民政局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社区开展“双网化”工作,及时协助各镇、街道和社区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法部门要做好社会稳定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宣传部门要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及时总结推进过程中的亮点工作与感人事例;党委、政府督查部门要组成督查小组,适时实地督查并定期通报有关社区“双网化”建设的推进进度。
3、始终争取社会协同。社区“双网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为此,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社区“双网化”建设中各项工作机制,始终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管理”的工作体系,将人、地、事、物、情、组织等社会各种要素问题作为社区“双网化”建设的工作对象,着力整合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力量,认真落实责任、宣传发动、隐患排查、问题化解等问题,努力服务整个社区,实现社区建设优化完善,促进社区社会和谐稳定、充满活力。
4、始终发动群众参与。社区“双网化”建设既强调政府职能部门、政法机关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主责作用,又强调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参与、协同作用。为此,要规范和完善不同形式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建立以社区党委(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为手段,以社区服务站为平台的“一委三会一站”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各具特色、鲜活生动的居民自治形式。要广泛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准确把握民情、回应民意,真诚服务民生、赢得民心,努力营造社会服务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5、始终坚持开拓创新。社区“双网化”建设毕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尝试,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健全的工作体系、完善的工作格局和成熟的工作机制,使之成为我老秘网区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抓手、维护稳定的基础体制和推进社会建设的基础格局。同时,要精心打造和树立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拿得出、传得远的品牌亮点。要不断创造并实施网格化社会面防控体系,促进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化、社会化,探索与推出网格化社会领域统战工作、社会管理综合执法等一系列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确保社会服务管理不断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需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作者为中共梅列区委书记蔡光信)
梅列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新模式
●刘 杰
“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以下简称“双网化”)是近年来社区管理的新模式,意在把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明确管理对象,界定管理幅度,对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和网络化服务为特征的全方位覆盖。近年来,梅列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社会管理和创新,今年更是将社区“双网化”建设作为2012年城市建设管理年的重要抓手,勇于实践,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覆盖各社区全境的网络管理和服务管理,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有力促进了“绿色生态、富民强区、和谐宜居”新梅列建设,主要做法是:
一、探索管理服务新模式。去年5月,列东街道三路社区率先在全市建立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并取得初步成效。今年起,在全区26个社区全面推行“双网化”新模式,力求形成社区服务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格局。一是组织机构“一条线”。年初,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区城市社区“双网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梅列区推行社区“双网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网格化管理问题流转机制和协调机制等制度;各(镇)街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力求各个社区党建网格化、环境卫生网格化、社区文化网格化、服务居民网格化、综治网格化、教育网格化,实现每个社区一个网格图,一举改变过去社区“分片包干”责任制模式,从而达到“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逐步实现社区“双网化”管理。二是硬件设施“一格式”。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风格、统一基本服务功能”的“四统一”要求,两年来,累计投入2400多万元对硬件设施改造升级,逐步实现每个社区“有社区综合服务大厅、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电子阅览室、有社区图书室、有宣传文化长栏、有心理咨询室”的“六有”标准,为推行“双网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三是服务模式“一张网”。按照社区人口、面积房屋等实际情况,以300-500户的标准,将全区26个社区按照划分为145个网格,实行“一格五员”网格化组团式管理,每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网格警务员、网格宣传员、网格信息员、网格服务员,分别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网格居住的老党员、退休干部、各楼院长、低保对象等组成,主要为居民提供社区党建、环境卫生、计划生育、保障救助、文化教育、综治维稳、居民服务等工作,使每个服务项目进网格,每个服务人员进网格,真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管理新格局。
二、打造服务网络新平台。在推进社区“双网化”建设中,以推行“社区信息化平台”作为服务网络建设的着力点,主要采取“搭平台、采信息、推试点”三步骤,力促社区服务信息多样化、管理程序动态化、信息传递实效化、为民服务便捷化。一是“点对点”搭建平台。依托“社区信息化平台”,辖区26个社区纷纷开设社区便民服务老秘网,在居民中推广使用社区便民呼叫中心、社区视频监控、社区平安联防、社区电子公告、社区党员远程教育电视等信息化应用,提高社区办公实效,方便社区和居民之间快捷沟通。二是“户对户”采集信息。按照“一数一源、条块结合、数据共享”原则,建立统一的社区政务数据中心,入户摸底后,将网格楼幢户况、驻区单位、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便民服务资源及低保户、出租户、残疾人、下岗失业、空巢老人等各类人员信息统一录入,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工作重复,居民管理更加便捷。三是“居对居”推广试点。年初,将三路、圳尾、江滨、东安、翁墩、东乾、碧湖等8个社区定为我老秘网区首批“双网化”试点社区,新建了东乾社区居民展馆、少儿之家、户外健身馆及颐养馆等4个服务社区居民的场所,一批社区“四点半学校”、社区绿色网吧、爱心银行、“一号全通”等便民利民的服务项目也相继实施建成;其余17个社区紧跟其后,陆续展开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比学赶超”氛围日益浓厚。
三、展现幸福社区新图景。两年的实践和探索表明,社区“双网化”模式十分有益、十分必要,既延伸了服务触角,又融洽了干群关系,成为迈向幸福社区的有效路径。一是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注重发挥党组织的先进引领作用,在推行社区“135”党建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明确党组织服务网格工作目标,根据党员的不同特长,设立不同责任岗位,服务网格居民,利用党员“IPTV”远程教育系统、社区老秘网等信息手段,开展党员远程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先后组织千名党员志愿者到社区开展为民、便民、安民、乐民的“四民”服务活动,发挥了直管党员模范带头、在职党员“身先士卒”、老年党员“奉献余热”及居民骨干“饮水思源”作用,全面构筑社区立体服务网络。二是社区服务功能更加强大。社区“双网化”管理有效地整合了人力资源,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组织系统;街道干部和社区居民、党员志愿者的加入,壮大了社区服务力量;便民呼叫中心、视频监控、平安联防、电子公告、党员远程教育电视等信息化载体的应用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双网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既拓宽了社区居民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也提升了街、居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使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区。四是干部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实行社区“双网化”建设以后,街道和社区干部都有了自己一份“责任田”,社区工作重心得到下移,服务触角延伸到了网格,居务信息的来源更多,情况掌握得更加全面,更能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有效地避免了管理服务的“盲区”和“真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