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明创建内涵 努力提升工作水平
当前,全市掀起了“三城同创”的热潮。作为创建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和主力军之一,蜀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管齐下,创新创建举措,深化创建内涵,努力提升工作水平,迅速掀起了共建美好家园的高潮。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城市文明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三城同创”的旗帜和灵魂。蜀山区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重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努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坚持开展“我们的节日”、“讲文明、树新风”、“爱国歌曲大家唱”等系列活动,扎实开展道德模范事迹、文明礼仪知识宣讲活动。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提名奖26名,23人被列为各类“中国好人”候选人。在“三城同创”工作中,蜀山区着力培养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民主法制意识、科学和人文素养,建设学习型城区;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活动,推动市民行为规范和礼仪建设创新,培养市民的文明礼貌行为;引导市民提升科学、技术、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修养,形成全社会浓郁的审美氛围,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品位的社会成员。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长期以来,蜀山区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家庭教育为支撑点,以社区教育为侧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和熏陶学生的行为习惯为重点,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各种教育资源,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形成了全区上下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局面。在学校积极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经典诵读等主题实践活动;在社区开展“四点半学校”抓好未成年人课外教育活动;组织家长参与未成年人教育讲座;组织各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学校,送书籍送文具,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大中专院校志愿者定期到乡村学校为农村孩子开展各种服务,让农村孩子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阵地建设,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在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活动中,蜀山区全面开展法制教育、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教育、防灾避险教育、意外伤害自救自护训练、犯罪预警能力和临界防卫及实用技能训练,强化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采取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联合行动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社会文化环境的净化、优化,着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突出现代人文关怀,拓展志愿活动领域。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多年来,蜀山区坚持突出人文关怀,以学习雷锋、奉献爱心为主题,引导辖区志愿者积极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排忧解难,大力倡导团结互助、见义勇为的精神,推动形成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社会氛围。组织辖区大中专院校学生开展文明交通宣传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摒弃交通陋习,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营造良好的文明交通环境。下一步,蜀山区将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普及文明风尚的志愿服务,提升蜀山区的城区文明形象;着眼于城乡基层,组织开展社会治安、保护生态环境和便民利民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惠及广大基层群众。
做实民生民心工程,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文明创建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近年来,蜀山区投入上千万元资金陆续对老旧居民小区进行全面改造和综合整治,硬化路面、强化安防、美化环境,配发多种健身器材;加强市民“菜篮子”建设,投入1400万元对全区23个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指标大多是民生指标,需要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广大老百姓十分关注的。因此,蜀山区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民生工程、当前全区的中心工作和各项工作的龙头来抓。结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进一步完善考评督查机制,加大对民生问题的解决力度,对群众最关心、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限期解决,让广大市民在文明创建过程中享受一个环境优美、舒适便捷、安全放心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和谐合肥建设。科学化的城市管理是实现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目标的基本保证。随着建设发展进程的加快,合肥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蜀山区近年来在全省率先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提高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今后,蜀山区将以社区管理创新为突破口,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探索现代化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促进政府转变“全能型”管理模式,更好地着眼于城市的宏观管理和社会服务;同时调动城市居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业,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性,促进基层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统筹社会管理职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管理主体多元、服务方式多样、运行机制协调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社会治安预警机制,营造安定和谐的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经济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实施创建品牌工程,绽放城市文明之花。近年来,蜀山区坚持重心下移,着力夯实基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打造出一批群众性文明创建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一是打造文明社区品牌。积极开展“四进社区”、楼道文化、社区文化体育等活动,深入推进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目前全区已有各级文明社区33个,其中,竹荫里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二是打造文明行业品牌。积极开展文明单位、“百城万店无假货”等创建活动,深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长江西路成为“百城万店无假货”一条街;全区已有各级各类文明单位202家。三是打造文明村镇品牌。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进村入户”、“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蜀山区将继续实施三大文明创建品牌工程,深入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的感召力、渗透力和影响力,让基层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作者系蜀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天斌)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动实践,是加快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进十强”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需要、提高幸福指数的价值追求。庐阳区作为省会核心城区,正举全区之力,汇万众之心,围绕打造“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努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理应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树标杆、做表率,理应在全市“三城同创”中有新作为、新贡献。为此,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三城同创”既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今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更是提升庐阳区作为全省首善之区和辐射源建设品质的内在要求。作为以老城区为主的庐阳区,近年来,虽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交通较为拥挤,停车难、行路难等依然严重,尤其是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等基础设施不配套,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等任务量大;城市管理中,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等群众反映的问题屡禁不止;政务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市民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与全国一些先进城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能否实现创建目标,是对全区上下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全区广大党员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次严格考验。因此,我们把“三城同创”与全区当前开展的“脱胎换骨转变观念、勇当全省领头羊,学上海、找差距、抓细节、提品质”思想大讨论结合起来,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创建的具体实践上来,跳出传统思维抓创建,把创建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的重要抓手、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创新创建工作的理念、方法和载体,统筹推动城乡文明共同发展。
进一步突出重点环节。“三城同创”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大展示、大评比、大检阅。市里对各个城区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当前,抓落实的关键,就是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突破。
抓主体。“三城同创”根基在群众、动力在群众,群众既是创建工作的参与者、支持者,也是创建成果的受益者。 我们按照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通过报纸、电视、政府网等不同载体,精心策划和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富有实效、为群众所接受的活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同时,把“为群众解难、让群众方便、使群众得益”作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使活动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引起群众共鸣,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把创建工作当作一种自觉行动,兴起群众性“三城同创”热潮。
抓根本。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之本。我们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深化全社会诚信教育,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打造“诚信庐阳”品牌。一是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从市民基本素养、基本行为、基本规范抓起,使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关爱意识、卫生意识深入人心。二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切实提高机关干部服务意识、勤政廉政意识,在创建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充分利用好学校这个平台,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培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自律意识、文明意识、创新意识。四是加强对各行各业特别是窗口服务单位和工商业主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合法经营、文明经营。
抓细节。细节决定成败。针对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形象的突出问题,一条一条严整改,一项一项抓落实。结合城市管理创新,坚持管理重心下移,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结合项目建设,加快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步伐,推进老旧小区和“三无”小区整治,实施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加大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女人街等一批特色亮点街区。结合城市环境优化,加强对建筑工地、待建地块、城中村、背街小巷的“脏、乱、差”和乱涂、乱写、乱贴等城市“牛皮癣”的整治,加强行人闯红灯、机动车违章行驶、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的教育劝导。结合市场环境整治,加大店招店牌等整治力度;采取整治与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在条件许可的部位定时、定点布局临时性市场,规范西瓜销售、夜市烧烤等摊点设置,切实解决群众需求。结合“平安庐阳”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治安防控网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抓基础。“三城同创”最基础的工作在基层,必须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团体的作用。以争创文明社区为抓手,深化街居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抓好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使创建活动延伸到小区楼院、居民家庭。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不断丰富部门、单位与社区、企业等结对共建内涵,夯实创建工作基层组织基础。充分利用老城区人文、资源优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各类志愿者队伍、各类文体组织的作用,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大力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通过特色文化的弘扬与创建工作的有效融合,不断提升城市的品位。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三城同创”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实现长效管理,关键在于健全良好的工作机制。以区经济建设、城市管理、群众工作三大中心为平台,进一步建立完善创建长效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谁牵头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各单位各部门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细化,明确工作目标、时间要求、具体措施和负责人员,做到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建立督查考核制。把督查考核工作贯穿于创建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之中。区创建指挥部办公室把面上督查和重点督办相结合,及时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全区26条重点路段建立“路段长”制,及时掌握重点路段存在的问题,限期督促整改;同时,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市民义务督导员、新闻单位等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大力宣传争创典型,反映创建成果,曝光存在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群众反映强烈、给创建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确保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开展“三城同创”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文明创建工作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当前,瑶海区上下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扎实有效的工作,吹响集结号,打好攻坚战,全面掀起“三城同创”工作新高潮。
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升。开展“三城同创”,既是惠民工程,更是理想追求和长远大计。推进“三城同创”,将加速瑶海全面发展、加快崛起。开展“三城同创”,是一项综合性考评,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各个方面,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总抓手。通过“三城同创”,不断丰富和深化创建内涵,助推瑶海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创建新成效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为加快打造转型发展典范区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推进“三城同创”,将促进瑶海和谐稳定、群众幸福。开展“三城同创”,以“让群众得益、使群众满意”作为落脚点和检验成效的标准,既见“物”,又见“人”。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瑶海的下岗工人多、困难群体多、遗留问题多,有效化解矛盾、妥善解决问题,不仅需要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法律环境的支持,而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打造开明开放、求是创新、宜居宜业的良好城市环境,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推进“三城同创”,将优化瑶海发展环境、增强竞争力。城市的文明程度,既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借助“三城同创”这一活动载体,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其所带来的集聚效应,能有效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扩大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更好地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
任务更明确,路径更清晰。开展“三城同创”,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指标多、内容广、要求严,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全覆盖、有重点。结合创建加快改变城区面貌。文明城市是引导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理想范式。近年来,瑶海区坚定不移地强推“一改一建”,力促“一转一变”,全力以赴地推进现代化和再城市化。“十二五”期间,每年计划改造20多个危旧房、棚户区和城中村,每年修建20条左右的道路,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区的旧城改造任务,建立以“6纵6横”的骨干路网为支撑、完善的支路网为补充的现代路网体系。在开展“三城同创”工作中,将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城市的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和实时化管理,推进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让老城区“旧貌换新颜”。结合创建加快改善民计民生。文明创建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定要从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实事、好事、难事抓起,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瑶海区加大财政投入,实施了“22+2”项民生工程。推行“一站式”医疗服务和“一站式”就业服务,建立定期上门服务制度,创新社区服务弱势群体机制,让群众舒心;建立街(镇、开发区)所联动、警企联动、专群联动的治安模式,打造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让群众安心;创新“假日无忧”、“小小和事佬”、“社区大舞台”等服务模式,完善社区“四会”制度,实现社区居民参与向主动型、创新型转变,让群众尽心;组建了100多支、2000多人的群众性文体队伍,在每个社区设立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方便群众参与,让群众开心。结合创建加快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文明城市源于文明市民。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真正把广大市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在参与“三城同创”的实践中加快提升文明素养。一是充分发挥瑶海区在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普法教育和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关心下一代工作等方面的优势,完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让我们的城市拥有文明的习惯和血统。二是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与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建设有机结合,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组织志愿者、招募义工等途径,培养群众“争当文明市民,我带头、我参与”的公德意识,为文明创建活动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三是不断丰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在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中真正发动群众、赢得民心,努力把创建的过程变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责任更严格,措施更具体。开展“三城同创”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制,细化措施,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瑶海区将重点实施五项工程:城市环境优化工程。严格实行路长管理责任制,由区四大班子26位领导担任路长,分别带领1—3个路段长单位,负责1—6条主次干道、1条街巷和1个老旧生活小区的督查,实行“全覆盖、经常化、高标准”的长效管理。全面提升经营性公共场所、农贸市场和“五小”行业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对电子游戏室、网吧和图书报刊市场、音像制品出版物经营场所的管理,坚决扫除文化娱乐场所黄赌毒现象。城市文明交通工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管养和维护,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加大对车辆乱停乱放的整治力度,组织认领文明交通路口,倡导文明交通新风气,优化交通运行秩序。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深化文明礼仪培训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爱护公共设施,方便你我他”等3个主题活动。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平台,让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教育活动的成效。公共服务提升工程。认真梳理排查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城市文明创建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实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提升窗口行业服务水平,推行预约式、一站式、延时式、全程式等服务模式,实行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公示制。和谐社区升级工程。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方便居民办事,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完善社区图书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等功能,实现辖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全力推进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试行社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作者系瑶海区委书记、区人大主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