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政府报告中“让我们”的句式
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政府要向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供人民代表进行审议。这个报告不仅内容应该体现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尊重,对人民代表的敬意,而且措辞乃至语气都应该体现这点。然而,目前许多政府报告的一些措辞和语气往往没能做到这点,需要引起注意。工作报告按照体例都有结束语部分,这部分内容及其意义,是向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代表表示对工作的态度。在互联网上粗略搜索,发现政府报告有95%以上在这部分都使用“各位代表,让我们”如何如何的句式。在语言交流中,通常这种特定祈使句的意义,都是向话语受众发号召、提要求,带有明显的领导者和教导者语气,它一般是地位较高的人,例如领导者、团体带头人或师长等使用。政府在向人民代表大会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这种句式,显然不妥。
首先,这不符合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人大的执行机关,它对人大负责,接受监督。人民群众通过人大制度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通过行使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政治权利,选择能够体现自己意愿、维护自己利益的政府人员,并约束和督促政府做好服务社会的工作。政府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代表审议,正是政府以人大的执行机关和被监督者身份,接受监督的现实过程和形式。政府不是人大的领导,也不是人民代表的领导,在报告工作中使用“让我们”如何的句式,不符合政府与人大的关系。
第二,这不符合政府首长的角色。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首长的角色不是领导者,不具有提出要求发号施令的职权。尽管各级政府首长同时兼任同级或上级党组织的领导职务,但在向人大报告工作这一特定活动、特别任务中,他的身份仅是政府首长,仅是代表政府做工作报告,党内职务在此不起作用。“让我们”如何的句式,出现在党的领导者讲话中可能适宜,但出现在向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与政府首长的角色不符。相比较而言,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向人大所作报告,其报告的语气掌握得就好,均是用“各位代表,我们要”如何如何的句式。两院之所以能准确把握角色定位,恐怕与两院领导不是同级地区党委的领导,没有形成向社会公众发号召作指示的习惯有关。
第三,这不符合全社会增强民主精神的需要。政府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报告工作使用“让我们”句式,作出不当表述而不自觉,表面上是语言不得体的礼貌问题,但深层次实质性问题在于,政府民主政治意识薄弱,对自身地位缺乏正确认识,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领导者的惯性思维。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和摆正政府与人民、政府与人大的关系,会使政府落实执政为民宗旨的行动打折扣,不能保证时时事事处处做到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文明行政。政府负有以身作则引导社会树立和弘扬民主精神的责任,政府的行动具有强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反观有人大代表对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以“学习”对之的事实,说明全社会对政治民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亟需提高,而政府也以领导者自居,对增强社会民主意识水平,推进民主建设不利。
分析政府报告的句式问题,并非是咬文嚼字,更不是吹毛求疵、小题大做。何况对一些细节问题也不应忽视,细节往往包含深刻道理。民主政治建设固然涉及许多重大内容,但通过完善民主形式,对促进转变观念,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可以收到直接有益的效果。政府报告改用得体的措辞,正是这样,可以彰显民主精神,惠而不费,何乐而不为?
综上,我们的各级政府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值得称赞,也得到社会好评。但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政府仍需努力,更要谦虚谨慎。所以,各级政府在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时,不要再对代表们说“让我们”如何,而应用“我们要”如何的语式表达。这样才能体现出,政府对自身宪法定位的清醒认识,以及认真接受人大监督的明确态度。有一些地方政府正是这样做的,例如,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在2008年人代会上所做工作报告就这样表述:“各位代表,做好2008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政府机关如果都能这样处处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定位,肯定会更加增强政府威信,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更大的拥护和支持。(方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原题:“让我们”不如“我们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