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使命与作为
编者按:为增强研究生的诚信意识和学术规范意识,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于3月20日至4月20日在在研究生中开展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在活动期间,邀请了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门洪华教授做了题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使命与作为”的报告,本版摘编该报告的部分内容,希望对读者尤其是党校的青年学子有所启迪。什么是知识分子?社会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是什么?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下,如何成长为一个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知识分子,如何守护我们的知识殿堂和精神家园?
知识分子主要是以脑力劳动的形式,从事各项工作和事业,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知识分子崇尚的精神是自由的、独立的、批评的,因为他们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承载着所属时代的社会理想,所以我们说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浮躁,社会可能出现平庸。但是追求卓越,这就是对知识分子的要求。
一般而言,知识分子应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并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关注社会的发展潮流,且明辨是非、激清扬浊。中国知识分子素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传统,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我们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分子又有新的要求。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它要求一个知识分子,既要深入地了解世界潮流,就像孙中山先生所讲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顺势而为,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国情,对问题的判断理解,对政策的分析把握,都要基于对国情深入的理解。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既需要有敏锐超前的见解,愿意去引领社会潮流;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去推动社会进步。
当代中国正处于迅速崛起和全面转型的时代,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充满了变革性,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均处于转型时期,前景宏远,而诸多严峻问题亦不可忽视。与此同时,中国成为牵动国际关系变革的核心力量,并位移到国际体系变革的中心,受到了世界积极的关注。无论是美国经济危机还是欧洲的欧债危机,都在期待着中国伸出援手,这样的变化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崛起的强大的冲击力。但同时还需要了解的是,其实世界也在发生变化,这就是世界潮流。
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呢?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我的理解知识分子应该是智者、仁者、勇者,就像孔子所讲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马克思指出,“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就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这是一种大胸怀,是至善、人间大爱。一个合格、成熟、勇于担当的知识分子,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积淀、敏锐的理解能力、宽广的视野,更需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社会良知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包括哪些呢?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历史使命,作为知识分子,知识不仅来源于当前,更要来源于历史积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所贡献,是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第二是学理使命,因为知识分子是进行学理探究,那就要尊重并严肃对待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接续和传承这种文明,将中国的经验智慧贡献于世界,丰富人类文明。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接受外来知识,人类文明的精髓,然后要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第三是以思想的方式和理论的方式来把握社会实践,从中国实践提炼理论问题,以理论批判的方式审视社会现实,引领社会变革、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体现在:第一,理论责任,即为中国社会提供饱含时代精神并延续着人类文明之理想图景的思想、理论模型。当我们构建理论体系时,不仅要关注中国本身,还要关注世界的发展,我们和人类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第二,国家责任,即对国家忠诚,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促成理论认识根植于现实土壤,并对改善现实有所助益。第三,社会责任,即服务于人民,依据现实社会的理想图景,提供进行实践的可行路径,投身实践。第四,个人责任,即维护知识分子的品格,维护思想的尊严与高贵。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体现在:第一,坚守科学精神,信服客观事实、遵从事物的内在逻辑,既不主观臆断也不人云亦云,不贪天之功,实事求是。第二,追求生活真理,承认真理的相对性,践行平等原则。不接受霸权、不接受强权,不管是在我们的国际关系当中,还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平等是人类的基本诉求。第三,体现社会良知,为现实社会实践提供建设性批评与革新。第四,饱含平民情感,以一种平等的现代健康心态、饱含平民情感来体现常人关怀。第五,真正热爱生活,以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怎样才能够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大问题。第一,要提高学习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学习型社会,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首先是要认真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真正的知识分子都是有专长的,但是专长并不意味着我们眼界宽广;不仅要精,还要博,要搭建知识框架,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还要投身实践,掌握社会知识。其次就是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名誉。信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至关重要,一个人能够让自己的信誉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可,那么就有了一个坚守的基础。再次要做到学以知新。用新奇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和理论触觉。世界在发生变化,关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可以让我们的新思想、新成果与世界共享,而它的前提就是我们能够有这样的探索能力。学以润身,要滋润身心,促进人格完善。就像蔡元培先生所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被教育者的人格完善。”还要学以致用。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有改造自己、改造社会的心愿,我们学习知识,目的就是和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追求知行合一、投身实践。
第二,要加强自身修养。唐文治说:“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所以,加强自身修养非常重要。自身修养,有两个方面是大家都应该关注的。一方面是作为人的修养,我们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作为中国公民,我们要涵养公心、公德,担当公共责任;作为世界公民,我们要对世界未来和人类负有公民责任。另外一方面是作为士的修养,也就是中国传统中的士子精神,我们要养浩然正气,担当历史使命。
第三,抱持理想情怀。我们相信,社会国家的大问题绝不是轻而易举能够解决的。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对人类有信心,相信人性之美,相信人类进步,把成为一流人才作为终身的追求。社会可以平庸,但是你自己必须要追求卓越。就像爱因斯坦讲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最近清华大学出了一本书,我觉得年轻人可以读一读,叫《红发安妮》。书中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它说:“想象是人生的翅膀,可以带着我们超越平庸芜杂的物质世界,在心灵的天空歌唱。”
第四,常怀感恩之心。以感恩的心对待生活,无论你得到的是荣耀还是羞辱,无论你是非常幸运还是特别不幸,无论你成功还是失败,无论得失,始终都要以一种感谢生活的态度面对一切,宠辱不惊,淡然恬静。
多年从事学术研究,我个人的感悟,要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就需要:第一,恒心为要。古人云:“有恒产者有恒心”。现在,中国进入到了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对知识分子而言,有恒心者事业丰,事业丰者仓廪实。中国的学术研究缺乏的是职业精神,如能专心研究,则成学术大家。第二,致力于知识框架的建立和完善。当前的学术研究已经进入跨学科阶段,应以个人感兴趣的某一专业为核心,建立起与之相关联的知识体系。第三,从历史中寻求逻辑。中国的学术研究,要成为大家,必专注于史学。中国学术研究的特色,不来自于我们对西方社会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追随,而来自于中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火热的实践。第四,常怀感恩之心。中国处在变革的昂扬时代,堪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为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沛的资源。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亲友的关心、组织的培养。人,要有感恩之心。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报国之事,才能超越自我,从而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真心,保持对人性的善心,保持对自己的信心,保持对社会的热心,抱持感恩平和之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李嘉诚的一段演讲曾深深打动我,他说:“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的准备?当你们有野心做领袖的时候,你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都想有所获得,但我们有没有付出的情操?相信你们都有各种激情,但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爱?”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希望大家在浮躁的社会现实之下,能够潜心学习,观察社会,投身实践,成就人生,成为佼佼上将军。作者:门洪华 来源:学习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