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城市色彩规划
建设精致大气之城,应该统筹规划好城市的色彩规划问题,这是体现精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城市色彩规划的研究和应用应当作为重要的战略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城市发展的重要议程,获取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据悉,目前全省至今还没有一座城市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整体规划。铜陵作为具有深厚铜文化底蕴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完全可以率先一步,将城市建筑色彩规划作为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凸显精致大气的破题之举,通过色彩的合理化搭配,构造出“宜商宜居宜游生态新铜陵”的空间色彩环境,形成其他城市不可抗衡的独特优势,进而扩大对外影响力,产生新的投资吸引力。目前,实施城市色彩规划条件有利、时机成熟:一是青铜文化底蕴深厚。铜陵是千年古铜都,青铜文化发祥地,深厚的铜文化底蕴,为实施城市色彩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文脉支撑。二是城市规模相对有利。与省内其他城市尤其是与马鞍山、芜湖、安庆等沿江城市相比,我老秘网市地域面积和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市区功能分区基本确立,这种“小而精”的比较优势,正是实施色彩规划的便捷优势。三是统筹推进正逢其时。近年来,我老秘网市以大建设推动大发展,主城区旧城改造加快推进,西湖新区、东部城区、南部城区等新区框架拉开,在这个阶段同步实施城市色彩规划正当其时,只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新区色彩予以统筹规划,分年度、有步骤地推进,3至5年即可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区域性建筑色彩集群,形成全省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首先,因地制宜拟定打造目标,把握城市色彩“主基调”。铜陵是移民城市,市民的审美观差异性较大,加上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多阶层、多文化、多功能的综合体,城市(建筑)不应当、也不可能采用“穿制服”的模式统一风格和色彩,“多样和谐”是我老秘网市(建筑)色彩的必然走向。因此,在多元的色彩中,因地制宜地寻求获得绝大多数人认同的色调是最科学地解决途径。要实现我老秘网市建筑色彩由目前的“多元穿插”向最终的“多样和谐”有序转变,必须首先结合铜陵特点,根据“生态山水铜都”的风貌定位,襟江含湖的亲水特征,明确整体形象的打造目标。在此基础上,从市民差异化、多样化的审美观中提炼出大多数人相对认同的主色调(城市主色调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一定明度、纯度范围内的色系),通过主色调的使用和引导,在宏观上避免城市建筑色彩不和谐、不统一。我老秘网市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特点,决定了主色调不可过明、过暗。同时,铜陵属重工业城市,也不宜过多使用灰、黑色系,以免形成整体晦暗压抑的形象。因此,适合我老秘网市建筑主色调应当是比较明亮的中性色系。
其次,依据功能定位色彩分区,培育区域色彩“集聚带”。以符合城市主色调为要求,按新区、商业区、旅游区和居民区等主要功能区域的不同分类来合理划定色彩分区,在保障划分区域色彩整体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将色彩分区内的风貌区、景观控制轴线和主要节点作为用色控制的重点,对区域内建筑所在的具体位置、具体地段、具体色调和风格进行科学定位,营造出一个个区域色彩组团,培育色彩“集聚带”。比如:在文化旅游区用色上,应采用与核心文化或文物建筑、旅游建筑一致的色调。以环天井湖旅游休闲区为例,环湖区域的建筑用色要契合江南文化旅游特色,应充分借鉴杭州西湖建筑色彩经验,采取以环湖的灰色、暗色建筑色系为核心,逐步向外围亮色扩展的办法,打造环天井湖城市建筑色彩风景。可依托江南文化园的暗灰色为基本模本,在新建的环湖建筑上逐步运用,逐步形成整体用色气候,打造我老秘网市文化旅游的新王牌。在单体标志性建筑(雕塑)用色上,必须要重点突出千年古铜都的铜特色,用色上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青铜色,以体现铜风貌。
第三,契合发展步调分区操作,再造高品位的“新铜都”。实施色彩规划必须紧密契合我老秘网市城市建设的发展步调,把握实施节点,分区分步操作。在主城区建设上,鉴于市区建筑用色基本定型,可通过对市区内新建或改造建筑(如:城中村、棚户区、步行街改造)用色的控制把关,来逐步实现市区色彩的“整体换妆”。同时,对户外广告用色,夜景照明工程也应强调科学性和艺术性,避免出现色彩污染。在新区建设上,可在西湖新区、东部城区、南部城区先行试点,对建筑用色面积、尤其是建筑外墙用色材质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定,采取规划控制与政府资金奖励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构建一个体现城市个性、凸显铜都文脉的和谐色彩体系,再造一个高品位的新铜都。
第四,规范研究操作程序,实现城市色彩规划“制度化”。城市色彩规划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规范程序、合理安排、严格操作。首先,要委托专业机构,对铜陵的自然、地理、气候、历史文化、城市规模及发展方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市民的审美观进行综合了解,结合铜陵实际提出色彩规划初步建议。其次,就初步建议在全市范围广泛征求民意,吸纳方方面面的合理化建议,形成基本规划。最后,召开专家论证会等相关层面会议,对基本规划方案予以完善、敲定并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建筑色彩的审批程序、公示办法、专家会审和审查等制度,严格把关,杜绝随意,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确保色彩规划在实施中不走样、不落空。(作者:□李军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