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色比较优势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特色、区位和民本经济,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加快漳平县域经济发展要立足当地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特色比较优势,聚整为零,聚分为合,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一、联系实际抓突破,明晰县域经济目标。漳平要凭借区位、生态、产业等实际优势,持续“解放思想争上游、狠抓项目促跨越”一个工作主题,突出“县域经济、统筹城乡”两大发展重点,主攻“大工业、大交通、大城区”三大主导方向,着力“文化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民生保障、对台交流合作”四大水平提升,全力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闽西对接闽南的“桥头堡”、海峡西岸经济区宜居宜业的生态工贸城市。2011年度被授予闽西经济实力最强县(市),未来将融入闽南1.5小时经济圈,要力争进入龙岩经济较发达县行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翻一番以上,人均GDP突破10万元,地方级一般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民幸福指数呈跳跃式增长。
二、围绕产业调结构,夯实县域经济基础。按照“优结构、抓领军、铸链条”发展思路,围绕“433”产业体系,着力完善“2+4”产业园区,加快推进“6+1”产业基地建设。一是主攻大工业,增强县域经济支撑力。巩固提升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机械、轻纺、矿冶等支柱产业。全力打造特钢铸造、超纤革无纺布等基地,力争钢铁、轻纺两个产业产值均突破百亿,争创国家级海西台商(漳平)投资区。争取设立现代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聚力招商引资,增强县域经济外张力。坚持“招大引强”不动摇,采取“三维”招商、赴台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力争突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一软(轻纺)一硬(钢铁)”两大产业及其配套招商、总部经济招商。坚持主攻项目落地不懈怠,加强要素集聚,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用工、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破“招工难”制约瓶颈,实施“回归工程”,提高工业园区企业留工率;突破土地制约瓶颈,为大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突破资金制约瓶颈,做大做强国投、路桥、天台等六大投融资公司,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发挥海峡银行、村镇银行等杠杆作用;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开市场、放活政策,放宽民营经济主体市场准入门槛,采取BOT、BT等多渠道融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最大限度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县域经济推动力。持续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壮大“闽台缘”高山茶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木、竹、花、茶、特种养殖等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一批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力促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对台交流合作走在全国创业园前列。四是壮大文化旅游业,增强县域经济软实力。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提升“中国画乡”-新桥农民画、网络创意(海西兔)、电子动漫等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融入“海峡旅游”大格局,重点推进“五镇十村”建设,着力打响“大陆阿里山”、“九鹏溪”、“香寮百家姓古村”等3个精品景区品牌,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运动为一体的海西绿色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五是培育现代物流业,增强县域经济牵引力。建立健全现代物流业,推进和完善“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把漳平打造成为闽东南沿海连接闽赣内陆腹地的重要物流通道,成为海西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三、突出项目打战役,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按照“快、重、准、实”的要求,继续打好“五大战役”。一是继续打好重点项目强攻战。全力抓好“23555”项目工程,积极策应“双永”、“漳永”高速公路、“南三龙”高速铁路建设,加快形成轻纺产业基地、特钢铸造基地、中国硅化物基地。二是继续打好“跑项争资”攻坚战。重点做好“四个对接”,力争实现“四个突破”,即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在新的产业构成上取得突破;对接台湾,在新型制造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对接闽南,在传统产业提升上取得突破;对接海西交通网,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同时,对新上项目设置“防火墙”,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谋划产业带动型、科技型项目。三是继续打好城市建设优化战。全面提升规划品质,明确小城镇特色主题,挖掘地域要素,拉开大城区整体构架,推进城北新区、西园新区、南学堂新区三个城市综合体建设。主攻大城区建设,构建“一江、两岸、三区、四站”格局,重点抓好“三园、三路、三桥、三中心”建设,实施“绿、亮、美”工程,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四是继续打好对台交流升级战。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大陆阿里山”品牌,借助漳平台商联谊会等民间组织,加快海西(漳平)台商投资区建设,扩大与台湾机械、光电、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及旅游、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对接。五是继续打好民生改善决胜战。加快演艺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福利中心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市医院异地迁建、集镇防洪堤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城市文化中心、南学堂大桥及连接线、东坑口危桥加固、榉仔洲公园扩建提升等十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带动水利、交通、环境、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
**** Hidden Message *****
五、优化环境重统筹,增强县域经济后劲。用市场经济手段做好经营城市文章。一是统筹区域发展实现新跨越。科学统筹城乡、产业、居住、生态布局,构建“中心城市(漳平市区)-小城镇(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以大带小、以强扶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抱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结合乡镇间基础条件、资源特色、发展路径,推行乡镇科学发展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力促二类乡镇位序前移,一类乡镇赶超发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永福镇、“生态乡镇”-赤水镇、“省级生态村”-西山村、岭兜村等走出一条特色引领、强乡富民的发展路子。二是统筹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坚持教育优先,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和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着力扩大就业渠道,重点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巩固提升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体育事业,增加全民健身投入。以深化“平安漳平”建设为抓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者:赖招源
二、围绕产业调结构,夯实县域经济基础。按照“优结构、抓领军、铸链条”发展思路,围绕“433”产业体系,着力完善“2+4”产业园区,加快推进“6+1”产业基地建设。一是主攻大工业,增强县域经济支撑力。巩固提升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机械、轻纺、矿冶等支柱产业。全力打造特钢铸造、超纤革无纺布等基地,力争钢铁、轻纺两个产业产值均突破百亿,争创国家级海西台商(漳平)投资区。争取设立现代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聚力招商引资,增强县域经济外张力。坚持“招大引强”不动摇,采取“三维”招商、赴台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力争突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一软(轻纺)一硬(钢铁)”两大产业及其配套招商、总部经济招商。坚持主攻项目落地不懈怠,加强要素集聚,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用工、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破“招工难”制约瓶颈,实施“回归工程”,提高工业园区企业留工率;突破土地制约瓶颈,为大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突破资金制约瓶颈,做大做强国投、路桥、天台等六大投融资公司,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发挥海峡银行、村镇银行等杠杆作用;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开市场、放活政策,放宽民营经济主体市场准入门槛,采取BOT、BT等多渠道融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最大限度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县域经济推动力。持续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壮大“闽台缘”高山茶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木、竹、花、茶、特种养殖等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一批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力促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对台交流合作走在全国创业园前列。四是壮大文化旅游业,增强县域经济软实力。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提升“中国画乡”-新桥农民画、网络创意(海西兔)、电子动漫等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融入“海峡旅游”大格局,重点推进“五镇十村”建设,着力打响“大陆阿里山”、“九鹏溪”、“香寮百家姓古村”等3个精品景区品牌,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运动为一体的海西绿色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五是培育现代物流业,增强县域经济牵引力。建立健全现代物流业,推进和完善“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把漳平打造成为闽东南沿海连接闽赣内陆腹地的重要物流通道,成为海西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三、突出项目打战役,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按照“快、重、准、实”的要求,继续打好“五大战役”。一是继续打好重点项目强攻战。全力抓好“23555”项目工程,积极策应“双永”、“漳永”高速公路、“南三龙”高速铁路建设,加快形成轻纺产业基地、特钢铸造基地、中国硅化物基地。二是继续打好“跑项争资”攻坚战。重点做好“四个对接”,力争实现“四个突破”,即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在新的产业构成上取得突破;对接台湾,在新型制造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对接闽南,在传统产业提升上取得突破;对接海西交通网,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同时,对新上项目设置“防火墙”,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谋划产业带动型、科技型项目。三是继续打好城市建设优化战。全面提升规划品质,明确小城镇特色主题,挖掘地域要素,拉开大城区整体构架,推进城北新区、西园新区、南学堂新区三个城市综合体建设。主攻大城区建设,构建“一江、两岸、三区、四站”格局,重点抓好“三园、三路、三桥、三中心”建设,实施“绿、亮、美”工程,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四是继续打好对台交流升级战。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大陆阿里山”品牌,借助漳平台商联谊会等民间组织,加快海西(漳平)台商投资区建设,扩大与台湾机械、光电、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及旅游、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对接。五是继续打好民生改善决胜战。加快演艺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福利中心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市医院异地迁建、集镇防洪堤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城市文化中心、南学堂大桥及连接线、东坑口危桥加固、榉仔洲公园扩建提升等十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带动水利、交通、环境、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
五、优化环境重统筹,增强县域经济后劲。用市场经济手段做好经营城市文章。一是统筹区域发展实现新跨越。科学统筹城乡、产业、居住、生态布局,构建“中心城市(漳平市区)-小城镇(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以大带小、以强扶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抱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结合乡镇间基础条件、资源特色、发展路径,推行乡镇科学发展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力促二类乡镇位序前移,一类乡镇赶超发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永福镇、“生态乡镇”-赤水镇、“省级生态村”-西山村、岭兜村等走出一条特色引领、强乡富民的发展路子。二是统筹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坚持教育优先,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和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着力扩大就业渠道,重点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巩固提升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体育事业,增加全民健身投入。以深化“平安漳平”建设为抓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者:赖招源
套、以大带小、以强扶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抱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结合乡镇间基础条件、资源特色、发展路径,推行乡镇科学发展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力促二类乡镇位序前移,一类乡镇赶超发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永福镇、“生态乡镇”-赤水镇、“省级生态村”-西山村、岭兜村等走出一条特色引领、强乡富民的发展路子。二是统筹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坚持教育优先,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和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着力扩大就业渠道,重点解 设,实施“绿、亮、美”工程,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四是继续打好对台交流升级战。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大陆阿里山”品牌,借助漳平台商联谊会等民间组织,加快海西(漳平)台商投资区建设,扩大与台湾机械、光电、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及旅游、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对接。五是继续打好民生改善决胜战。加快演艺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福利中心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市医院异地迁建、集镇防洪堤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城市文化中心、南学堂大桥及连接线、东坑口危桥加固、榉仔洲公园 梯次衔接、功能配套、以大带小、以强扶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抱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结合乡镇间基础条件、资源特色、发展路径,推行乡镇科学发展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力促二类乡镇位序前移,一类乡镇赶超发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永福镇、“生态乡镇”-赤水镇、“省级生态村”-西山村、岭兜村等走出一条特色引领、强乡富民的发展路子。二是统筹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坚持教育优先,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增强 优化环境重统筹,增强县域经济后劲。用市场经济手段做好经营城市文章。一是统筹区域发展实现新跨越。科学统筹城乡、产业、居住、生态布局,构建“中心城市(漳平市区)-小城镇(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以大带小、以强扶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抱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结合乡镇间基础条件、资源特色、发展路径,推行乡镇科学发展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力促二类乡镇位序 首先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今年来看,我老秘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逐月放缓态势,主要是由于今年新开工项目和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要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难度非常大。第二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于煤硫、房地产等主要财源行业持续低迷,而新税源尚未完全培植,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在今年难以继续维持高幅度增长,保位压力非常大。 突破土地制约瓶颈,为大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突破资金制约瓶颈,做大做强国投、路桥、天台等六大投融资公司,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发挥海峡银行、村镇银行等杠杆作用;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开市场、放活政策,放宽民营经济主体市场准入门槛,采取BOT、BT等多渠道融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最大限度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居住、生态布局,构建“中心城市(漳平市区)-小城镇(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以大带小、以强扶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抱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结合乡镇间基础条件、资源特色、发展路径,推行乡镇科学发展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力促二类乡镇位序前移,一类乡镇赶超发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永福镇、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好文章
值得深入学习
好好借鉴 写的太好了,拜读很有感触 找篇文章、找个句子不再难,快去体验吧! 好文章,好好学习~~~~~ 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 写的太好了,拜读很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