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秘 发表于 2012-6-7 13:51:02

如何保守隐秘?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来形容保守个人隐秘之难。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自己以前做过的、在其他环境下做过的,一直处于“保守”状态中的隐秘事,却被当前环境的人所知道。

那墙是如何透风的呢?主要有二种途径。

常见的、可以理解的一种途径是间接传递,即虽然自己不说,但当初做这件事时涉及的相关人员会向外说,听到的人再向外传,传来传去,即使你已经摆脱了以前做这件事时的生活环境,但除非是物理隔绝,否则通过间接传递,这件事的相关信息还是会传递到你现在的生活环境中。也就是说,被你现在所处的环境中的人知道。

或许你会想,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是你认为“可靠”的人,是不会“出卖”你的,而且你也一再要求他们保密,而且他们也答应给你保密,那为什么还会传出去呢?

这涉及到人的本性。因为要想保守的“隐秘”的事通常都不是“正常”的事,而“不正常”的事在正常情况下都会引起人们心理与情感上的兴奋与快感,而这种兴奋与快感只有通过与人交流、分享才能实现。那些你认为可靠的人当然是可靠的,因此他们不会把你的事告诉与你利益冲突的人,或是在你所处的环境中传播。但是当他们处于一个自认为与你无关的环境中,遇到他们认为也是可靠的人的时候,就会把你的事拿出来交流与分享,以获得心理与情感上的兴奋与快感。而听者由于与你无关,但是又掌握了一些可以使自己获得心理与情感兴奋与快感的材料,加之没有保守隐秘的承诺,因此就会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里与无论是否可靠的人去交流与分享,而那些听者就会更加无所顾及地再去交流与分享,传来传去就很可能间接传递到你所处的环境里,为众人所了解。

另一种途径就比较难以理解了,即你一个人做的事,或者做这件事时相关的人都不存在了,而且你一直在保守这个隐秘,但还是被现在环境里的人知道了?

首先你长期掩饰的神情与举动在客观上起到了“刺激”其他人产生强烈的窥探欲望的效果。而人的一种本性就是好奇,去窥探他人的隐秘,因此其他人就会围绕你的相关情况展开无尽的想象、揣测,并在一定范围内互相交流并论证这些想象与揣测的可能性。

其次你所做的事都是“人做的事”,即大家无尽想象与揣测出的很多种可能性一定会涵盖你所做的事,也就是说你虽然只做了一件事,但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道听途说的故事、小说里的情节去无尽想象与揣测出所有的可能性,而你所做的事必然会被包括在这所有的可能里,即你所做的事“逃”不出大家的想象与揣测。

第三你必然会对与你所做的事,或你意图掩饰的事相关的信息表现出强烈的敏感与反应。大家在无尽想象与揣测你的隐秘后并不会罢手,而是会用多种或直接或间接、或强烈或温和的方式,把很多种想象与揣测对你进行试探,这也是人的本性。而你只会对某一种或某几种相关性强的试探表现出强烈反应,这其实就是一种筛选,使大家排除了很多不相关的想象与揣测,而聚焦到你反应强烈的某些可能性上,并进行进一步的想象与揣测,并再次试探并观察你的反应,如此几轮下来,大家就可以确信你做了什么事或你试图掩饰的是什么事了。比如说你只做了1件事,但大家想象与揣测出了包括这1件事在内的10件事,但是不能确定你到底做的是哪件事,就用含沙射影、旁敲侧击、指桑骂槐的方法去试探你,而你通常只会对与你有关的某类事表现出强烈的敏感与反应,大家自然会通过你的眼神、表情、举止了解到这些信息,于是聚焦于这一方向再次进行无尽的想象与揣测,并再次试探,其结果是大家不仅知道你做了什么,而且知道得比你还详细,程度还深刻,这当然是演绎出来的,但是对你的影响与危害却也更大。

总括地说,其中逻辑就是你做了某些你认为需要保密的事,你对此进行了掩饰,你的掩饰,其他人产生了奶多种可能性的揣测并进行相互交流、试探,你对其中你做过的某种可能性表现出敏感或强烈反应,经过多轮的试探、反应,与你做过的事相类同的信息被保留下来,其他则被排除,从而大家都知道你做的事了。

上述二种途径就是“墙”“透风”的原理,那知道了“墙”如何“透风”,怎样才能做到不透风呢?

首先在原则上,一是做事之前要考虑长远,要从自己一生的发展去考虑,不要做那些当下可以获益,但会让自己长期被动的、不宜为人知的、损人利已的、没有道义的事。

二是已经做了怎么办,那就要多做好事,用好事来“稀释”坏事,这样一旦“东窗事发”,也会有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力量来抵御与消除可能的风险,扭转局势。

其次在技术上,一是养成做完就忘掉的习惯。不要把什么事都记在心上,这样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你不当回事,这个事就不具备隐秘的特质了,也就不会引起其他人的强烈兴趣了。

二是在神情与举止上不能表现出“掩饰”的痕迹。因为你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掩饰的神情与举止,会刺激他人去窥探你到底想要掩饰什么。千万要记住,保守隐秘的最佳方式不是“打死我也不说”,而是让别人根本就没有兴趣知道。

三是要“设计”出几个不相干的敏感点并做出反应。即不能让别人发现你对什么样的事情过于担心或敏感。当别人有了想象与揣测进而来试探你的时候,最佳的方式不是装作若无其事,因为这对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对专业演员来说也是很难装得像的。最佳的方式是“把水搅混”,即设计与选定几种不相关的事情, 但是表现出强烈的反应与敏感,这样就使对方无从判断了,因为你显然不会这些事都干过。

四是要多说一些自己的“鸡毛蒜皮”的事,以消减与抑制别人窥探的欲望与积极性。“藏着掖着”的方式会刺激他人的好奇心,因此要反其道行之,把95%无关紧要、鸡毛蒜皮、无关痛痒,不涉及核心隐秘的事主动、广泛、经常性的说出去,“广而告之”,甚至“强迫”别人听,这就会在心理上消减与抑制他人对你产生好奇心。这样你5%的核心隐秘,就基本不会被人知道了。

第三在策略上,可以借鉴美国政客参加选举的做法。美国政客在参加政治选举时,身家底细往往会被媒体与竞争对手刨得一清二楚,这时就会有二种相对应的包装策略,一种是有把握刨不出什么劣迹丑闻的政治家,会采取“神父”策略,即以道德标杆的面目出现,即可以自身的高超道德来吸引选票,又可以在道德上攻击竞选对手。另一种是没把握或知道肯定会被刨出劣迹丑闻来,就会采取“花花公子”策略,即在竞选之前就通过各种媒体抛出自己的“不堪”历史,并做出当初“年少无知”其后“奋发图强”等合理解释,并塑造一个成功励志的形象。这样媒体与对手再刨出劣迹丑闻就无从发力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他在1994年出版的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中写道,“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在恣意放纵中度过了少年时代。经常逃学,游荡在夏威夷海滩和印尼的街头,尝试用大麻和酒精麻醉自己。”但其原因是“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以及“深深困惑于自己的身份。”“烟酒、大麻……我希望这些东西能够驱散困扰我的那些问题,把那些过于锋利的记忆磨到模糊。我发现我了解两个世界,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

但这段“街头混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其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国际关系。大学毕业后,奥巴马到芝加哥的一个穷人社区做起了社区工作者,年薪只有1.3万美元。但是3年社区工作者的经历让奥巴马决心要从事公共事业,为下层民众争取权益。正是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奥巴马投身政界为民众服务。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可以得到很多启发。aaaaaaaaaaaaaaaaaa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保守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