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 发表于 2012-6-3 22:37:06

什么才是优秀传统

    中国历史上,士大夫及其延伸——士绅是文明的主导,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的主要传承与维系一直由他们担当。在朝的士大夫以传统治理国家;在乡的士绅以传统负责地方教化和公益,其门风泽及一方,影响桑梓。灾年要出面“民赈”,内忧外患时要“团练”,或出外打仗,或维持一方稳定。在兵荒马乱、土匪猖獗之际,出头纳钱纳粮,应付兵匪的骚扰,地方士绅也是义不容辞。当然,就像欧洲有糟糕的贵族一样,士大夫和士绅中也有很差的人,可能是劣绅,可能是贪官,也可能是豪强,但其他阶层照样不乏地痞、流氓、小人及奸猾者,这与一个阶层的整体担当无关。
    从清末开始,士大夫逐渐退出了社会权力的历史舞台,但在百多年的历史中,每次社会变革和转型,担当重要责任的人依然与他们密切关联。有的就是过去的士大夫,有的出身士大夫家庭,其出类拔萃的人物前者如蔡元培、张謇、张元济等人,后者更是不计其数。当大众尚未接受最基本的教育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替代士大夫和士绅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主导。
    士大夫与士绅在近代转型中,其文化传统和道德主导的身份肯定会被逐渐替代,往后的主要继承者既可以是从他们或他们的子弟中脱胎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也可以是在教育普及后的任何一个公民。其间需要一个长久的转变、培育过程。可惜,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的最后一批主导,以及新旧交替之际刚刚演变出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通过暴力和强制,在一个时代内被彻底消灭或是“重新做人”。当他们所背负的传统被全盘否定后,传统也就丧失了延续的载体和环境。当大众的教育程度和认知水平仍处于蒙昧状态时,却将大众推上建设新时代的舞台,并且强行成为主导,结果旧的被摧毁,新的根本无法确立,整个社会面临文化与伦理失范的境地。
    近年大量的数字统计和新闻报道显示,乡村道德沦丧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尤其是孝道的无存简直触目惊心。
    作为管控单位的人民公社废除后,农村人口的道德取向已经沦于无所适从的境地。旧的伦理规范荡然无存,作为引领一方精神风向的士绅人家不复存在,主持家族公道的族长或长辈早在几十年前就丧失了原有身份,新任的书记、队长、组长也从来不是伦理的楷模、文明的典范。新伦理、新文明未能扎根,在法律管辖之外的任何事情也就失去了道德依托和处世准则。剩下的一些风俗习惯尽管还在维持,但已无力与物质利益抗衡。
    向风慕义、师道尊严、重然诺、讲敬谦、求内敛,这些最值得今人继承的民族传统,还有没有延续的可能呢?政治运动中的自我表现、市场经济中的广告意识,都与“内敛”反其道而行之,夸张无度、自吹自擂正在成为风气和时尚;长期没大没小的揭发批判和简单划一的平等思想,使“敬谦”成为不可能,否则“我府上”就不会遍及各类场合;运动逼迫下的假话、空话的畅行和政治斗争的翻云覆雨,让“然诺”不能不遭到灭顶之灾,重“然诺”的人多半会被众人暗中甚至公然耻笑,以为是弱智;老师已不复为人师表,人品的滑落致使“师道”无尊严可讲,表面的尊严不过是暂时的利益关联而已;在一个物欲横流、不讲真话的环境里,“向风慕”向的恐怕也是虚华之风,慕的也只是拜金主义罢了。
    (2011年第9期《同舟共进》顾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才是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