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秘书 发表于 2012-5-28 07:13:07

多一些润滑,就会少一些摩擦

       两年前,我刚进这家公司时,部门经理姓方。但他却不让下属称他“经理”,而是可以直呼他的名字——方宇。
  因为方宇这样要求,而且脸上时常挂着微笑,与人说话也很随和,我便以为他能和下属打成一片,是个容易接近的领导。然而,入职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天,方宇向员工小夏布置工作。小夏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了一点不同看法,方宇的脸色就陡然变得非常难看,跟着硬邦邦扔出一句“你就照我说的干吧。”而倒霉的小夏偏偏不知趣,依然不住嘴地固执己见,结果方宇当时就将手使劲一挥:“好了,明天你可以卷铺盖走人了。”

  事后,我自己琢磨这件事:方宇来公司比较早,技术上是数一数二的大腕,可他的年纪却并不大,是所有部门经理中最年轻的,所以他既有点儿刚愎自用,又特别好面子。小夏敢当众顶撞他,他自然难以容忍,也难怪要采取过激的行动了。
  有了这样一层认识,如果再和方宇打交道,我就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尽管他脸上依然挂着微笑,有时还会主动过来摆龙门阵,可我脑子里总会去联想一个词——笑里藏刀。自己所能做到的,只是尽量躲他远点儿。
  然而事情放在那里,又怎能完全躲得开呢?有一天,方宇过来向我布置工作:“你负责和A公司联系,下周咱去他们那里现场考察。”交待完就转身走了,可我望着他的背影,心里却开始发愁——之前,他曾授权由我联系合作厂家,而我经过一番比较,更加看好的是贵阳的B公司,并且已经与对方口头商定了考察事宜,只是因为刚刚落定,尚未向方宇汇报。
  为稳妥起见,我重新调出A公司的资料,一页一页仔细研究起来。可越是往后翻,对自己的判断就越发坚定:就合作领域而言,B公司的实力,远在A公司之上。
  我不由犯起了小人之心:难道,是A公司私下里找过方宇?当然,我也想到了变通,可A公司是在辽宁沈阳,与贵阳相距遥远,顺路对两家公司一起考察,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这时候,方宇恰好从我的身后经过。片刻间,我很想起身向他汇报,可转念一想,就只好选择了沉默。毕竟,已经有了小夏的前车之鉴,如果方宇不肯接受我的劝告,继而怀疑我与B公司之间存在某种默契,那我必然会为自己据理力争,双方僵持的场面就一定非常难堪,我自然不希望落个百口莫辩,甚至重演小夏悲剧的下场。
  于是,我看着方宇踱步走过,嘴上一句话也没有说。但剩下的时间里,却也没什么心情干活儿了。心里盼望的,就是赶紧下班去火车站——爸爸从老家来了,我要去车站接他回家。
  晚上七点,我与爸爸一同踏进了家门。家中的儿子刚刚三岁,面前突然冒出来一个满头白发、慈眉善目的“爷爷”来,让小家伙很是兴奋。他把自己的玩具摆在客厅中央,一件件玩给爷爷看。等轮到电动小火车,打开开关后,小火车虽然是在向前开动,却始终伴有一种“吱扭、吱扭”的杂音,碰到障碍物应该转向时,也会出现短暂的延迟,那样子显得有些笨拙。
  “机件不灵了,爷爷给宝宝修修吧。”爸爸边对小家伙说,边向我伸出了手,“给我去拿改锥来,缝纫机油你这儿不会有,那就拿点儿香油来吧。”

  爸爸在退休之前,是工厂里赫赫有名的设备工程师,现在遇到机会,正好可以在晚辈面前显摆显摆了。只见他,用改锥将小火车的螺丝一个个拧下来,用手把住车轮转动几下,就发现了故障的原因:齿轮啮合不严。接下来,他用改锥蘸起香油,滴了几滴在轮轴上,再将开关打开一试,果然杂音消失,火车放地上跑起来,也灵活多了。
  儿子在一旁高兴地拍着小巴掌,爸爸则是笑呵呵地责备我:“你就是懒,早给轮轴加点儿油,跑起来摩擦不就小了吗?再这么将就下去,总有一天会别断,到那时想修可就晚了。”

  那天晚上睡觉前,我躺在床上反复回味爸爸的话,突然受了启发,不由从床上一跃而起——我忽然明白,明天自己该怎样做了。
  第二天上班后,我径直去找到方宇。告诉他,自己已经与A公司联系过了,可对方希望我们晚几天再去考察。方宇听后若有所思,接着略显无奈地说是上面催得很紧,问我有没有其它办法。于是我便跑回座位取来资料,向他如实汇报了B公司的实力。
  最终,原本固执己见的方宇,采纳了我的意见,将现场考察的对象,换成了贵阳的B公司。而考察过后双方接下来的合作,也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有次两人闲聊,方宇突然对我说:“其实那次考察的事儿,我知道你是在骗我。”

  **** Hidden Message *****

ckz 发表于 2012-5-28 10:29:14

有道理呀。

ckz 发表于 2012-5-28 10:32:52

英雄所见略同{:soso_e179:}:“有道理,有道理,赶明儿我要去登门拜访老人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一些润滑,就会少一些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