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秘 发表于 2012-5-24 10:48:58

发展创新型经济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地,综合评价位列全国高新区第12位。

坚持“产业第一”,持续推进“大开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

明确用力方向,形成合力抓产业。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作为主战略,以项目为生命线,树立开放思维,在产业化、规模化上下功夫,积极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产业集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智能家电、新能源、电子信息、公共安全、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作为主攻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着力打造2-3个全国知名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围绕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以项目为抓手,在开放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做大总量。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大工业项目制度,一把手亲自抓,定期进行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责任,细化考核,确保重大项目按序时进度加快推进。

突出企业主体,推进集群发展。实施“重点企业发展计划”,加强高新技术在家电、汽车等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促进龙头企业集聚资源、提升层次,推动重点产业延伸链条、集群发展;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围绕新能源、公共安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创意等产业集群,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把握关键环节,坚持招大引强。紧紧围绕打造新能源、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坚持产业引领,按照“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加强对重点产业的研究和谋划,分专业设置产业招商小组,编制招商规划和路径图;强化龙头项目带动,对真正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和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重大项目,不遗余力,盯紧抓牢,同时,狠抓配套招商,实施重点突破,以“大树效应”带动“枝繁叶茂”,努力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企业扎堆、产业成链的良好局面;立足于“快”和“抢”,针对不同项目落户的关键问题,以更加高效有力的措施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创新招商机制,以“全员招商、专业跟进、主帅出征”的方式,区别项目类别,制定个性化支持方案,引入银行、律师、行业专家、会计事务所等专业化团队参与谈判决策,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建设学习型招商团队;多管齐下,通过会展和赴外举行招商活动、激励中间人或中介机构招商等多种方式开展招商。

狠抓工作落实,聚焦项目建设。做好项目开工前期的服务。成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工作手册,实行动态管理、梯次推进、一日一报,主要领导定期调度,各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开工前期的难题。推动项目快建设早投产。按照“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思路,实施委托代建制和现场服务制,近几年为格力电器、大陆轮胎、赛维LDK等重大招商项目多次提供现场服务,代建厂房约300万平方米。促进项目早日投产达产。指定专人全天候服务重大工业项目,确保水、电、气等配套条件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创新能力,为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建设创新载体,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融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交易、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合肥创新平台(“一中心三基地”),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孵化、加速、产业化高地。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创新平台一期工程,去年建成当年入驻率即达到90%以上,今年4月份将再投资22亿元,开工建设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孵化器、加速器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近1000家,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共毕业企业500多家。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高端研发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了院所、企业共建的公共安全产业研究院、家电工程研究院等实体性产业技术联盟,成立了光伏发电、生物医药、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机构建设,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企业研发中心117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7个。2011年专利申请量2774件,专利授权量2267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达62件,正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健全科技融资体系,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园区。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三板”、科技保险、专利、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等科技金融创新手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目前已发起设立了国安、高科、兴皖、鼎信4支总额13.2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成立担保公司、小贷公司6家,聚集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50余家。14家企业成功上市,募集资金62.17亿元;积极准备登陆“新三板”试点,已有260余家企业具备申报条件,33家企业与券商签订协议。

搭建人才服务平台,集聚人才资源。依托合肥良好的科教资源,建设科技型中高级人才市场;设立人才培训中心,组织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联合培养,与中科院、中科大设立先进技术研究院,在高新区建设产学研基地、工程师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和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鼓励大学生创业。鼓励企业申报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制定政策,重点围绕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海外创业团队。近几年,共引进海归创业团队36个,支持项目资金达1.05亿元。坚持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企业院士增至9人,中电38所、四创电子等13家企业引进外国专家48名,占全市的52%。

持续优化大环境,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保障水平

高起点、高标准、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创新能力强劲、高端产业发达、国际化水平较高、创新人才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强、人居环境优美,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色的现代化科技新城为目标,突出交通先行,水、电、气等市政配套同步跟进,建成较为通畅的路网骨架,提升高新区产业承载力。按照“中心突破、扎堆布局、积聚人气、方便群众”的原则,加快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体、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推动城区功能完善和品位提升。

严格保护环境,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产业发展层面,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型、循环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在城市建设层面,做好“水文章”、“绿文章”,建设“森林园区”。

拓宽融资渠道,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提供充足资金。通过整合、增资,做大做强融资平台。高新集团融资平台总资产达150亿元,现在贷款余额达70亿元。积极开展银行贷款、企业债券、融资租赁、产业基金等融资方式,积极探索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债券募集资金发行方式。发行企业债券两期27亿元。作 者: 李 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展创新型经济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