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波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定
中共宁波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定(2011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宁波市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科学总结我老秘网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工作实践,全面分析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并作出如下决定。
一、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深刻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也事关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顺利实施。全市各级党委必须把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谋划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大力推进“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建设,形成了和谐企业创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模式、81890公共服务平台、基层和谐促进工程、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居家养老等一批社会管理创新品牌。去年被列为全国、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后,着力突破重点难点,积极构建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今后我老秘网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了基础。当前,我老秘网市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复杂,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社会治安形势不容忽视,公共安全隐患仍然较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任务繁重,虚拟社会管理亟待加强,公共服务有待完善,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必然选择。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继承和发展我老秘网市在社会管理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我老秘网市社会管理新局面。
(二)正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深化“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建设为载体,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着力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工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
(三)率先建立具有宁波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到2012年,基本完成中央、省委确定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任务,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较为配套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到“十二五”末,努力使社会服务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完善,社会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和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明显加强,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主要刑事案件破案率明显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社会环境更加文明,文明城市创建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服务管理资源有效整合,基本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社区建设规范化、农村管理社区化,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民文明素养明显提高;社会行为更加规范,社会管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完善,公共权力配置和行使受到有效规范和约束,社会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二、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任务
我老秘网市去年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明确提出了建立“八大体系”、开展“十二项试点”,完成“三十八项任务”的总体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做好深化拓展工作。同时,根据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和我老秘网市社会管理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着力完善一个格局、建立健全四项机制、加强和创新十大体系”的重点任务,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各项工作。
(一)着力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紧密结合我老秘网市实际,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形成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立法、监督等职能,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支持政协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健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动员组织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
(二)建立健全民生保障和改善机制。深入推进“富民、育民、惠民、便民、健民、安民”六大民生工程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从源头上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基础。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终身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在就学、就医、住房、出行、养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积极实施扩大就业、支持创业的政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新型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全覆盖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大欠发达地区帮扶力度,关心关爱困难群众,建立低收入群众收入随同经济增长逐步提高的机制。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和妇女儿童保护、老龄服务、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人口计生、红十字、慈善等方面工作。
(三)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论证、咨询、评估、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社会各方对决策的有效参与。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实施、重大活动举办等,都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项缓出台或不出台,切实防止因决策不当损害群众利益或引发社会矛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监督、倒查和追究,对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等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等诉求表达方式,健全诉讼、行政复议等法定诉求表达机制,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办理保障机制,促进群众诉求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化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和包案督办等制度,规范信访秩序,健全信访问题解决和终结机制。
(五)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监测、排查和预警机制,强化社情民意收集研判,及早发现和预防倾向性、苗头性的矛盾和问题。强化调解意识,创新调解方法,把调解优先原则更好地体现到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中。深入推进诉调联动、警调联动、政调联动、访调联动、检调联动等机制建设,切实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及其联动配合,着力构筑“大调解”工作体系。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有效解决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物业管理、消费权益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构建多元调解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法律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推行基层和谐促进会、村法律顾问、民主恳谈、村民说事等做法,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宁波”建设,以系统化构筑、科技化引领、社会化整合、扁平化指挥、网络化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城乡社区警务制度建设,全面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把警务工作进一步拓展延伸到最基层。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和执法单位以及城乡社区警务室、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增强基层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提高视频监控的应用实效。加大社会治安薄弱环节、重点地区整治力度,采取挂牌督办、领导包点、通报警示等方式,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加强国家安全,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七)加强和创新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乡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督管理站(所)全覆盖。进一步落实部门和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扎实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等领域的监管和整治力度,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建立食品药品风险分析和质量追溯制度,大力整治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坚决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和人员、资金、物资、装备、技术准备制度,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和灾害应急监测预警、灾情研判、信息发布、快速反应、救援处置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军地协调,强化防灾减灾教育,切实提高应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八)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推行“新老宁波人共建共享融合模式”,扩大社会融合组织覆盖面。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承载能力,认真落实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把以证管人与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深化流动党员管理,发挥流动党员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权责明确、协调统一的境外在甬人员管理服务联动机制。改进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的帮教管理,建立健全对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艾滋病病人等的社会关怀帮扶制度。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技能培训。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市救助站为中心、县(市)区为依托、街道社区为补充的救助管理网络和长效管理制度。
(九)加强和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体系。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职代会、监事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员工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改善员工生产和生活环境,切实加强人文关怀,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大力加强“新甬商”队伍建设,促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深入推进光彩事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推动在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建立党工团组织,探索发挥党工团组织作用的有效途径。
(十)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坚持一手抓引导发展、一手抓依法管理,形成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督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重点培育和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积极稳妥推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逐步扩大社会组织备案管理范围,加快推进各类社会组织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分离。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社会组织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依法监管,健全社会组织评估和退出机制。拓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渠道,通过项目购买、项目奖励、项目补贴、公益创投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依法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甬活动的服务与管理。
**** Hidden Message ***** {:soso_e100:} {:soso_e100:} {:soso_e100:} {:soso_e100:} 最烦就是要回复才能看到,最烦就是要回复才能看到,最烦就是要回复才能看到,最烦就是要回复才能看到,最烦就是要回复才能看到,最烦就是要回复才能看到,最烦就是要回复才能看到, 社会矛盾重重,不改革不创新无法支持改革和发展. 挺好的,希望能多一些这样的文章, 创新社会管理,也要创新自我管理。 谢谢分享,提供了不错的思路 面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员工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改善员工生产和生活环境,切实加强人文关怀,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大力加强“新甬商”队伍建设,促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深入推进光彩事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推动在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建立党工团组织,探索发挥党工团组织作用的有效途径。
(十)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坚 学习 感谢分享,启发思维,拓展思路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