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秘书 发表于 2012-5-10 17:46:13

关于苏北四县加快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的基础,县域兴则全市兴,县域强则全市强。与苏中苏南部分地区相比,我老秘网市主要差距反映在县域经济上。“十二五”期间,淮安要实现“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3月下旬,市政府办公室组织人员赴盐城建湖、连云港赣榆、宿迁沭阳、徐州沛县开展调查研究,对四个县的发展成绩及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并结合我老秘网市实际,对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苏北四县经济发展情况

此次调研的建湖、赣榆、沭阳、沛县四县,过去基础与我老秘网市县(区)差不多,近年来通过自身不懈努力,经济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在苏北位居前列,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在短短3天时间里,通过听介绍、到现场、看典型,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震撼之一:县域经济高速发展。1996年区划调整之前,沭阳经济总量不及楚州,赣榆也曾长期落后,但经过十多年的拼搏,均站在了苏北前列。从经济总量看,去年,四县GDP最高的沛县达到301.6亿元,最低的赣榆也有223亿元。从一般预算收入看,沭阳达26.26亿元,同比增长49.7%,居苏北之首;沛县、建湖也都突破20亿元,增长40.6%和52.6%;最低的赣榆也有18.4亿元,增长57.1%。从金融投放量看,去年沭阳、建湖金融机构贷款均在百亿元以上,分别为147.31亿元和112.28亿元,赣榆、沛县也分别达98.72亿元和70.63亿元。

震撼之二:特色产业支撑明显。四县围绕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抢抓机遇,强力打造特色产业,有力地发挥了支撑作用。沛县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去年分别实现产值94亿元、161亿元,正在全力打造500亿元光伏产业。建湖着力打造石油装备、节能灯具两大特色产业,今明两年将分别突破百亿元,已经成为中国石油装备、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沭阳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玩具、鞋帽、木材加工五大龙头产业,培育出丝袜、画材、包覆纱、针织毛衣、手机扬声器、电动车蓄电池、单缸机活塞、天然VE、防水模板9个“全国单打冠军”,传统的木材加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赣榆大力发展海珍品养殖,规模居全省首位,中钢石英硅产业链年产值近百亿,上海航天光伏连云港基地规模全省最大、全国第二。

震撼之三:城乡面貌变化巨大。沭阳区划调整前城区面积只有9.7平方公里,现在达到60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城区规划实施12层以上楼宇500多栋,拥有苏北县(市)最长、最高的城市天际线,3D影院等一应俱全。赣榆抢抓沿海开发机遇,投资20亿元兴建占地3.6平方公里的琴岛天籁片区,强力推进6平方公里的海滨城区建设。沛县围绕丰富的汉文化资源,精心组织实施了微山湖旅游码头、汉之源公园、刘氏宗亲会馆等旅游景点,全力打造汉文化旅游品牌。建湖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大力实施城乡规划、供水、公交等“六个一体化”,2009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震撼之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赣榆新海石化去年实现产值101亿元,镔鑫特钢、航天光伏在未来两年内销售都将超百亿元。建湖加强与中国石油、中国商飞等央企合作,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中国石油30万吨燃料乙醇、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商飞航空产业园等“一步登天”项目。沛县充分利用电价、运输和外部资源优势,巧做“无中生有”文章,大力发展铝加工产业,正在打造华东地区新型铝材产业基地,力争产值超300亿元。沭阳去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7个,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老口径)达到681家,12家金融机构进驻;去年全省发放15亿元农村扶贫小额贷款,沭阳一家就发放了3亿多元,占全省五分之一还多。

二、苏北四县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同处苏北大地,具有相近的发展基础,面临相同的发展机遇,建湖、赣榆、沭阳、沛县四县的发展成绩令人瞩目,成功经验给人启迪。落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成功的秘诀却异常相似。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敢闯敢试,弘扬敢为人先精神。事在人为,人在精神。苏北四县的发展历程表明,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上的差距,说到底是观念上的差距,是思想解放程度上的差距,是精神状态上的差距。对苏北来讲,需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作支撑。赣榆把“居危思进、锐意创新、众志成城、敢争第一”做成标牌,放在城市出入口的醒目处,增强全县上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振兴赣榆的使命感。在沭阳,“责任文化” 让所有干部都动了起来,不仅机关“一把手”年初要上电视承诺目标、年底要兑现,对乡镇、部门的副职也量化考核、全县排名,甚至将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也用起来。对苏北来讲,需要有更高的参照系来对照。沛县坚持“跳出沛县看沛县、走出徐州看沛县”,不仅邀请浙江、上海企业家和决策咨询专家来为经济发展“把脉问诊”,还聘四周“邻居”讲课,编写10万字的《周边发展启示录》分发给每一位干部,组织开展“周边大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确定新的定位,去年成为全国县域经济、产业发展能力“双百强”。对苏北来讲,需要有开放的市场观念去激活。随着城市化加速,沭阳建立“以绿养绿”新机制,对城区道路两边绿化地进行招投标,花木大户按政府规定要求在预留绿化地上从事苗木栽植和管养,今年32公里道路两侧40万平方米的绿化任务,政府没出一分钱。

二是大干快上,夯实后发争先基础。只有以干为先,才能创造辉煌;只有以快补晚,才能后发先至。赣榆为了抢抓沿海开发机遇,全力加快港区建设,每天投入100万元用于填海造陆,明年5万吨级航道、防波堤、液体化工码头、通用泊位工程等将全面投入使用。凭借“港口”优势,赣榆集聚了一批投资超亿元的石化、冶金机械、生物科技、新型能源项目,全力打造苏鲁边界的经济高地。2005年,沛县确立生态肉鸭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政府政策扶持,5年时间形成了从养殖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目前,该县生态肉鸭年饲养量达1.5亿羽,年孵化苗鸭2亿羽、加工肉鸭2亿羽,均居全国第一。沭阳为建设蓝天商贸城,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了老城区10万平方米所有拆迁户的合同签订。为加快工程进度,他们对所有工地实行“三数一交”,每天到工地上数设备、数工人、数材料,每个工地每周交2万元保证金,如果达不到进度要求2万元没收,下周再交2万元。

三是政策驱动,加快支柱产业培育。产业对一个地方发展的支撑作用十分突出,产业兴则地方兴,产业强则地方强。纵观苏北四县,都在培育支柱产业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一是选得“准”。沛县依托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煤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煤盐化工产业园成为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生态肉鸭实现养殖中心—屠宰中心—加工中心—销售中心的产业链,成为全国鸭产品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全国最大羽绒交易及出口基地。二是舍得“放”。花炮曾经是建湖传统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全省60%的生产企业集中在建湖,是全国三大烟花生产基地之一。从2008年起,该县主动关闭花炮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发展航空装备、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投资50亿元的航空产业园,重点发展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航空座椅、餐车、航空特种车辆,“十二五”期间将建成省级以上航空航天产业基地。三是持续“抓”。为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建湖2008年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2009年增加到1亿元,今年则达到2亿元,在企业上市、重组合作、技改扩能、创新创牌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

四是打造特色,坚持差别竞争路径。特色是县域经济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县域经济就没有优势,更难有大的突破。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四县成功之处就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向外借力,优势互补。建湖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在全省率先建设苏沪合作共建园区—嘉定科技工业园,并与中国商飞合作,加快发展航空装备产业。赣榆利用人脉关系,吸引航天机电公司投资建设1000MW组件、500MW电池片的光伏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先建成500MW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一手抓对内引导,挖掘潜力。沭阳立足人口大县实际,近年来大力实施低房价战略,迅速提高了城市化水平,集聚了人气,又促进了服务业发展,激活了商气。沛县按照项目集群、产业集聚、园区集中原则,全面提升新型铝材、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临港产业4个特色园区,争取本地及周边地区200万吨铝锭50%以上在沛县加工,年产1200万吨原煤50%以上在县内转化,高效设施农业的初级农产品50%以上在县内加工。

三、我老秘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差距

2005年,市委曾召开专题会议,对县域经济进行了研究部署。近年来,市里制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各县(区)也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县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去年,8个县(区)GDP、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均占全市3/4左右,成为拉动全市发展的主力军。但与苏北其他县(区)相比,淮安县域经济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Hidden Message *****
四、加快我老秘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淮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能不能如期实现小康目标,能不能顺利实现进位争先,空间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后劲在县域,出路也在县域。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淮安未来,决定着淮安地位。各级、各部门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拿出更大的力度,制订更实的措施,推动县域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快速发展。

一要推进思想解放,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能不能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首先要看思想解放的程度、精神振奋的强度。县(区)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当前要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对外多放开,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成功经验、运作模式,政府该退出的坚决退出,可放开的一律放开,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企业选择;对上多争取,加强与国家部委、省属部门联系,多走动、多汇报,确保有更多的项目受到关注,更多的资金流向县域。二是机遇意识。随着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县(区)发展环境将更加宽松,特别是省里今年将出台扶持淮安发展的特殊政策,我们必须及时抓住用好这些有利的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县域经济更快发展。三是争先意识。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就一番事业。各县(区)不仅要和自己比、过去比,也要和其他地方比,动态掌握排名位次。要立足自身实际,在苏北确立一个参照系,制订具体赶超计划,通过3—5年努力实现进位争先。四是实干意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重点工作抓起,从关键环节抓起,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把心思放在发展经济上,把重点放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把精力放在服务企业和群众上,紧张快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扎扎实实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二要突出发展重点,找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在产业定位上,要突出一个“工”字。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强县”作为第一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十二五”期间,各县(区)每年要实施2个以上投资10亿元或1亿美元的重大项目,确保投资增幅在40%以上,推动县域工业突破千亿元。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盱眙凹土和钢管轴承、金湖石油机械、汽摩配产业和仪表线缆、涟水高档服饰和白酒酿造、洪泽航空铝材和密胺、楚州新型建材和教学模具、淮阴太阳能和无缝钢管等特色产业,确保“十二五”末每个县(区)打造2—3个百亿元产业,争取突破500亿元产业。在载体建设上,要突出一个“园”字。统筹推进开发区、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全力打造特钢、食品、凹土新材料、石油机械等6个销售规模500亿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培育电子信息、太阳能综合利用、新医药、教学具等8个销售规模超100亿的省级产业基地和10个销售规模50亿元的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同时,加强县域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培育江苏(涟水)上水科技创业园、洪泽高速道口市场群等集聚区发展,力争在2015年全市拥有各类服务业集聚区20个以上。在路径选择上,要突出一个“引”字。积极开展珠三角系列招商活动,大力引进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的台资项目,引进与现有台资企业和优势企业配套项目,鼓励和引导在淮台资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力争“十二五”全市台资实际到账50亿美元以上。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和大集团,有针对性地包装、推介项目,各县(区)每年引进2—3个投资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同时围绕本地支柱产业和优势资源,招引一批配套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在主体培育上,要突出一个“民”字。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扶持壮大一批有特色、有规模和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力争到2015年,县域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提供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80%以上。

三要加强优势互补,放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共赢效应。既要坚持一县一特,放大县(区)优势,又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规划引导,努力在“共赢”中实现发展的“乘数”效应。一是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建议由市经信委牵头,发改、科技、规划等部门参加,围绕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规划布局等因素,按照开票销售到2015年超百亿、到2020年力争达500亿的目标,为各县(区)选准1—2个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此基础上,要从现有产业内选择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或招引世界500强、行业100强和上市公司,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开票销售超50亿或达百亿,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构建区域化企业布局。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凡是因客商选择没有落户在本县(区)的,仍然计入招引县(区)实绩,并相互协调好利益分成比例,共同推动项目建设。鼓励市、县(区)园区共建,如依托市盐化工园区,发挥淮阴、楚州、洪泽岩盐资源优势,相互协调建设盐化工分园,相互支持,利益共享,共同做强。三是推进一体化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加快中心城市规模扩张、功能完善,推进县城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加强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在加快公交、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一体化进程中,必须进行统筹规划。

四要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坚持把人才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加快人才集聚,凝聚发展合力。一是建设发展型干部队伍。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县、乡党政正职要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在同一岗位要干满一届。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畅通基层干部的上升通道,引导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把素质硬、作风好、成绩显著的干部用起来,激发基层活力,夯实发展基础。二是打造科技型人才团队。坚持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放到同等位置,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到县(区)工作。县(区)要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的技术协作,通过产学研、技工贸结合,提高技术推广和开发应用能力。要建立人才到基层工作的激励保障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对到基层、企业工作的发放补助,并在职称评定、市县部门人才招聘上作出相关规定。三是构建紧密型人脉网络。围绕向上争取,加强与省厅和国家部委联络,建立官方人脉网络;围绕招商引资,加强与在大企业、大集团工作的本籍人士联系,建立资方人脉网络;围绕引凤还巢,鼓励在外务工、创业人员返乡创业。

五要健全体制机制,营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扩大县(区)权限。在不违背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采取授权、委托或设立垂直机构等方式,凡是能够下放给县(区)的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区),凡是县(区)能做好的事项全部交给县(区),从体制机制上松绑、放权、减负、让利,使县(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每年安排一批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县(区)进行企业技改、技术研发和品牌创建。对县(区)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名录,在规划选址、用地指标、融资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由市领导挂钩服务。引导商业银行到县(区)布点,加快县(区)信贷担保机构建设,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三是强化督查考核。由市重大项目督查办按月对县(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督查,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公布一次县(区)主要经济指标,每半年公布一次县(区)经济发展排序。市委、市政府每半年组织一次重点项目观摩活动,每个县(区)提供10个大项目,引导县(区)把注意力集中到大项目建设上来。四是坚持有功重奖。完善科学发展目标考评体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重点考核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列统企业数量、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培育等指标。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两名或综合排名在全省、全市连续保持进位的县(区)党政正职,除进行经济奖励外,优先向上级推荐提拔重用;对连续三年进入全市十强或排位大幅度前移的乡(镇)党政正职,优先提拔重用,让县(区)、乡镇的干部有干头、有想头、有奔头。

(调研组成员:姜筱卉 郝道君张柏 唐广 卓剑 姚凤雷)

越王勾践 发表于 2016-8-22 10:40:19

强化正向激励机制 激发干部担当有为

小飞非 发表于 2015-10-28 22:29:46

内容丰富 层次清晰 结构到位 语言凝练

$苦瓜蘸蜜^ 发表于 2014-12-31 15:57:13

好好学学框架,刚刚领了这么个活。。。

road666 发表于 2015-9-28 11:41:07


写的很好,很不错,收藏了,学习了。

马陵布衣 发表于 2016-6-10 11:46:07

体量庞大,一篇好文,收藏了

石头品质 发表于 2015-9-23 09:00:14

纹银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horsen_007 发表于 2012-5-23 18:04:03

好文章,要认真学习!

韬光养晦 发表于 2012-5-28 21:34:28

好文章,要认真学习!

菰芦 发表于 2012-7-2 09:58:03

这类文章应该多组织,多刊发

gp001 发表于 2012-7-4 14:46:11

很好,谢谢提供这么好的作品

rsql 发表于 2012-7-18 10:04:59

写的很好,很不错,收藏了,学习了。

极致做事 发表于 2012-7-24 16:51:31

谢谢主人,正在做这方面的调研!

lxh20050661 发表于 2012-7-25 16:21:46

学学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四川小小秘书 发表于 2014-12-24 21:45:30

学习,看看差距在哪里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苏北四县加快发展的调研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