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 发表于 2012-5-9 11:42:01

也谈学习

作为一个非常有名气(当然比余秋雨大师小点,这很正常)的诗人,野草即使写博文也得遵循这样的“三不原则”:不写“新闻”,不赞美眼前这个伟大时代,不涉及过于具体的人和事。因为都已经是诗人了,就比较敏感,觉得自己是立法者,应该高人一等。并且总是担心不提高警惕性,就会陶醉于这个“由文字所构筑的幻象”中变得迟钝和麻木,从而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纯粹的自寻烦恼的自虐症),于是只好回避了无数重大的事件。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为偷懒找来正当的理由,让朋友们以为野草是勤奋好学且聪明秃顶的(顶未全秃,称半秃比较贴切)。二是可以趁机躲在远处用望远镜观察茂密的山林,多拍些模糊的城市风景题材的照片,以获得一个比较接近真实世界全景的绝佳视角(虚构的场景),以显得自己达到了专家学者(如今专家学者太多,超过他们不是难事)的水平。包括一年前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因为我既无法深入灾区,也难以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疼痛。只好随了俗以诗歌来“呈现”并表达个人的悲伤……但看过野草《魂系汶川组诗》的朋友却说:“即便如此,你这也只是为自己的老于世故寻找托词!长此以往,虽避免了从一个细小角度表达现实世界的局促,难免又陷入‘世事无常’与‘个人之渺小’的悲观主义情节无法自拔(含混的因果关系)。危险啊!”对于有远大理想的革命青年来说,悲观肯定是不好的(唯物主义视悲观为一种病态,也不可能不懂得欣赏悲剧的美感)。它影响身体发育,容易未老先衰,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从而陷入无尽的迷茫(信仰坍塌和方向迷失),甚至缩短我们肉体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时间。其实作为朋友的他并不知道,对于一个非常有名气的诗人(仅仅只是假设)来说,悲观未必是件坏事(洗脑的效果之一就是没有了悲情意识),只是还需要弄清楚悲观的理由。再说坏事也可变成好事,但怎么变还是比较复杂,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学习与研究已经指向虚无,不具有词义的本意。但此处与“白马非马”一样,只是诡辩逻辑的呈现)。要圆满解决这些复杂问题,就必须加强学习,所以,学习才是重要的(文虽可曲径通幽却难恢复学习本意)。

    学习(从本意延伸其所指)的方式很多,多买书和游学天地间扩展视野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两条途径。古人不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么?可这两样都不易做到,读万卷书你就得花钱,一本书20元也得用20万去购书,现在的图书馆不仅太少且借阅非常之麻烦。而“行万里路”就更需要本钱。虽说有飞机有火车提供无比真实的速度,但出行的花费更甚于买书。如果钱少了绝对走不远。这“开拓视野”是需要条件的,可见知识得来终是不易。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少数先富起来的人就不用担心了(工业化发展路径的反思)。比如央企的高管和总裁,比如管人管钱的要害部门,比如走私毒品的黑老大以及只为富人盖房的房地产老总们(时代的产物,大多是可耻的)。这些人除学习飙车练习杀人技术之外,就只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先富起来的人丝毫也没有带领穷人致富的打算(自私是人的天性),甚至对小平同志的嘱咐也嗤之以鼻(去偶像时代的一种常态吧)。大多数人也不爱学习(也不能说不爱学习,只是丢失了“诚实”、“责任”和“良心”的本义而钻研“厚黑之学”),如果你跑去问他们:为什么不学习?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麻烦。还费钱!哪能跟你们比啊(虚构的对话)……因为他们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总觉得跑出去学习花费最少的还是处级以上的行政领导(地产商和地方政府的共谋其实也有许多矛盾,关机还是利益的分配问题),于就是赌气——不学习了(偷换概念后的转折)!当然,这些专家学者型领导(近年来因媚上而由秘书自造的词语)还是很注重学习品位和质量且从不用考虑游学的成本。其所读之书——只需列出书单和提纲,自有秘书屁颠颠地前去办理。好的书自己收藏了,洗脑的东西就让有关部门向青年干部推荐。而出行就更是方便。不是不同职位都有“特殊招待费”么(县处的正副职标准稍有区别)?反正用的都是财政的钱,一切手续有人办理,全程都有人打点。非洲也好(因为太落后,去的不多),欧洲也罢,就象推开一扇雕花的玻璃门去自家院子散步,稀松平常得很。可这也只是局部现象啊,可见开发商的认识还是太偏激。

    记得去年地震时,北京的记者们在第一时间聚集在国家地震局等消息。可因为大楼实在太旧了,有损形象且不方便办公,地震局领导们只好利用装修这一、二个月的空隙组织去欧洲学习了。也留下几个办事员接电话,三五个民工搞装修,但办公大楼仍冷冷清清的。主要领导根本不可能在地震的第一时间回国。而记者们大多都是被宠坏了的小王爷,本以为自己是说一不二的大老爷呢,可对付中小企业的那一套办法怎么就不灵了呢(记者们见利忘义失去道德底线也是众所周知)?见此情景就不高兴了,加之事情重大,就想以“生命重于一切”为借口批评国家地震局工作作风不实。但记者们的阴谋终未得逞(朋友们可以查阅当时“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佐证),所谓“信息滞后且行动迟缓”的责任之事终是不了了之。再说,领导们也都是爹生父母养的,都是凡人,怎么可能知道——他们刚一出国就会地震呢?可见学习虽然重要,但地震时仍然坚持学习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好在学习与地震时间重叠概率实在太小,千载难逢。也怪不得这次学习时间安排得不合理(地震虽是百年一遇,但频繁的学习活动难免出现重叠),当时被动点也仍是可以理解的。前年冰灾,远在北京的总理已到了南方,可南方的首脑们却在长沙开会学习,根本不可能赶回(难道又是巧合?此处“学习”也包括开会、讨论以及其他活动)。虽说长沙离郴州比较近,但路上结冰了,怎么回去?今年5月17日,株洲市区一座拆除中的大桥塌了,死了些人,也伤了些人,据说还有27台车被压在桥下。但我们在严肃的党报上能够看到的只是些“领导高度重视”、“委托别人去看望事故受伤人员”和“追究责任(当然是下属和别人的责任)决不姑息”(早干什么去了?什么叫“高度重视”呢?其实只要重视就行,“低度重视”都行呢)之类暖人心的话语。这样的“新闻”看多了,人们很容易就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事也不大,死去的人即使救不活也是值得的。有了这么多大领导的慰问简直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呢(此为余秋雨大师的口吻)!反正人都得死,还不如死在领导的关怀之下比较有面子,风光。只要有了领导的重视,比如责任啊赔偿啊都会很快解决的,还会有什么其他大问题呢(一直追问下去,你会吓出一身冷汗)?记得前两年凤凰一座在建大桥震了,出于好奇,我想知道死伤的确切数,费了好大的劲仍是一无所获。在所有的正规报纸上,我们看到的只有整版整版的“主要领导指挥救灾”的果敢和沉着,简直是一篇又一篇优秀事迹纪实文章。整版的文字,密密麻麻的,绝对是高手操刀。作为干部的推荐材料还行,但就是与报道事故的主题无关,更别说死亡受伤的确切人数了。看得都令人绝望了。

    当然,绝望的只是野草这个自以为非常有名气的诗人。这5月份株洲大桥塌了,主流记者又以同样的角度,同样热情洋溢的节奏和高度责任心以及高超语言驾驭能力,进行了正面报道(就下面的那篇报道,行文流畅,可谓用心良苦)……而且还有惊人相似的一个情节——又是主要领导在美国学习,赶不回来(还是巧合)!这不,“远在美国学习的‘是为书籍臣君吻’委托市长XXX再次到市中心医院看望‘5·17’事故受伤人员,以表达他对事故遇难者的沉痛悼念(他是谁啊,不就一市委书记么?悼念还委托呢,可耻!)。”作为诗人的野草难免犯糊涂了,这美国人怎么净办学校培养中国人呢?不是都经济危机了么,招再多的中国留学生也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啊。难道刚上台的美国总统弱智到“把培养中国高官作为解决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么?”如果小布什有此想法,我信,但……学习当然重要,即使像我这么有名气的诗人也需要学习。可为什么这些死人伤人的事故总喜欢在我们的主要领导去美国学习之后才发生呢?真让人迷惑。这些个事也不像香港电视剧里“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的套路啊?处理事故责任人当然也重要,可也不能因此就误了学习吧。不然,广大群众都与时俱进跑前面去了,领导却原地踏步走甚至退步走(这是极有可能的),口令和吆喝再雄壮有力也白搭,不可能带领人民奔小康呢。我们知道,世上所有的灾难都是相似的,众生如尘如土只是渺小昆虫蚂蚁的代名词。苦难的承受者终归寂寞,而记者们想让人铭记的只是风风光光的几个爱学习的人,甚至是远在美国却每时每刻胸怀祖国和人民的好同志。今天野草破例了,既写了具体的人也说了具体的事,估计又会有坚持原则的女同志以此证明野草已不能算是著名诗人了。她们认为,诗人就应该远离政治,关心材夜思以及“窝里斗”,可我总得弄清楚悲观的理由吧,思考这与哲学有关的问题不也是学习么?还不花老百姓的钱,做不做鸟诗人都是无所谓的。其实这些个死人伤人的事也不是什么新闻了,随便收集几份连贯的报纸就可发现,这“重大事故”每年每月都发生且有惊人的相似。就像那些个“矿难”、“注水猪肉、毒米和交通事故”一样,只是时间和地点不停转换的蒙太奇镜头……学习是重要的,因为怕出事就如小脚女人裹足不前(步子还可以再大一点,胆子也可以再大一点……)不去美国学习绝对不行。耽误了发展岂不成了时代的罪人?我们都要弄懂一个简单的道理——发展是必须付出代价的。

    平静地接受这些局部发生的灾难,才可能辩证(辩证法的滥用与“白马非马”有异曲同工之妙)地看待这些问题。当然,这很深奥。诗人是不会懂的。但诗人也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才可能让人在一个稍稍高出水平面一点点的山坡上,等着黑夜的降临,借着星月之光来观察一个时代逐渐模糊的背影。最后我还得声明,此文仍是个“复调”文本,其中的因果、逻辑并不具有线性指向,都是些“假逻辑”,语言的“张力”只在对常见词语的解放中。文中虽然说了些具体的人和事,且明显有“错别字”,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作为一个悲观的诗人,我总有“敌人人多势众”的幻觉,寂寞而孤独。只好先把自己隐蔽在密林中放放冷箭。这也是极为重要的生存之道,怎么能怪野草胆小如鼠呢……作者: 野草飞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