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 发表于 2012-5-5 07:55:37

谈谈如何搞好基层财务工作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提供经济信息的管理行为。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可靠的会计信息能帮助领导选择决策方案,作出正确的决策。会计工作的任何失误,都会影响基层单位开展正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特别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相对简单、专职会计人员少,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不高、专业知识贫乏,甚至还存在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这样必然影响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会给单位的正常工作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如何搞好基层财务工作,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笔者认为:

一、选好会计人员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为社会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人或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会计人员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之一。为此,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立体的经济知识和内外协调能力。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指在会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概括的讲,就是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职业道德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并不是突出地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和会计业务处理中,而往往体现在“一闪念”之间。有多少年轻的会计工作者,在“一闪念”之间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也有多少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的老会计工作者,在“一闪念”之间晚节不保。

基层单位人员相对较少,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都是兼职人员,少有专职会计,因此在选择会计人员时,应当选择那些事业心和责任心较强,且工作细心的同志担任,同时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相对固定,避免频繁更换。特别是对未取得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单位领导应鼓励其参加从资格考试,对通过资格考试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报销相关费用。上级主管部门也可以将基层单位会计人员是否取得从业资格纳入目标管理,进一步规范基层财务工作。

立体的经济知识,就是会计人员首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业务,会记账、算账和报账。其次还应熟悉财经法规和各种会计准则,了解经济法、合同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处理各种经济业务事项中必须合法、合理、规范和具有约束力。再次,会计人员还需要熟悉甚至精通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技术,熟悉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电算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应具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会使用财务软件。只有具备了这些立体的经济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基层会计人员多数为兼职,在从事会计工作的同时,还从事有其他业务工作,加之,基层单位业务量小,会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时间相对较少,这样,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在工作中就很难得到提高。为此基层单位应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内外协调的能力,就是指一是对内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二是外部协调和沟通能力。由于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会计部门的特殊性,会计人员要与基层单位打交道,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要与采购、保管、销售以及其他部门的人员来往,要全面、系统、总括地了解单位的经济状况情况,要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信息。

二、规范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和规范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依法理财能力,规范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根据《会计法》等法规制度,制定出符合本单位业务开展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中体现以下两项原则:

1.适应性、可操作性原则。适应性是一项制度的生命。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单位实际,不能照搬硬抄《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或其他单位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要与单位其他管理制度相衔接。内部财务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要按单位实际对有关内容、程序、权限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单位会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2.监督性原则。对每项重要经济业务都要安排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方式,便于及时掌握和归集所需要的信息。对会计账目列示方式、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要进行具体详尽地规定,如单位财产盘亏或盘盈、重大资产处置、大项经费开支事项等财务处理前,必须履行的审批手续,需要的支持文件等。
  其次,要严格执行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有明确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程序:
  1.重视部门预算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部门预算编制,应着重对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单位专项工作支出等进行详尽、细化的预算,编制年度预算方案,提交单位领导同意后,作为资金管理的依据。
  2.在坚持“一支笔”审批的基础上,重大支出实行集体决策程序。应着重明确有关接待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控制标准,以及超支审批程序。

3.固定资产管理着重要对单位价值、购置签批、处置报批、年度清查等环节明确标准或操作程序,并指定科室负责资产的日常集中管理工作。
  4.根据内部会计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分设岗位,做到不相容职务互相控制。

三、强化费用管理

一是要合理分配费用指标。根据上年财务开支管理状况,结合当年工作的实际情况,合理预算全年的费用支出,将各项财务指标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做到既确保监督管理工作业务的必要费用开支,又厉行节约。

二是落实费用报账制。严格财务收支审批手续,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对大额费用开支实行事前申报、会议研究等办法,小钱办大事,确实把有限的经费用在该用的地方,同时要接受全体干部职工的监督。

三是加强监督和检查。明确财务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层层把关。会计每月对费用开支情况进行自查,重点查看原始票据的合法性、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审批权限的有效性。财务人员应联合办公室每年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检查,核对账、簿、卡、实是否相符,有无存在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现问题及时纠改。文/赖显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如何搞好基层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