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秘 发表于 2012-5-3 08:21:48

关于加快发展我老秘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调研报告范文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对于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有了明显的突破,但是,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产业的发展拉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农产品转化增值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近期,我们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到部分企业和部门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做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一、发展现状和运行特点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直接加工和再加工的工业,国际上通常将其分为五类:食品、饮料和烟草加工,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木材和木材产品(包括家具加工制造),纸张和纸产品加工、印刷和出版,橡胶产品加工。近几年来,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和扶持龙头企业政策的落实,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有11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特点是:
  1、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0家,比2005年的27家增加13家,加工总产值达到15亿元,比2005年增长91%;固定资产达到3.7亿元,比2005年增长54%;利税总额2.1亿元,比2005年增长65%。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9家,其中湖北白云边股份公司、望春花果汁公司、云祺实业公司、金松油脂公司被认定为湖北省省级龙头企业;恒生油脂公司、绿秀粮油公司等13家企业被认定为荆州市级龙头企业。
  2、与基地、农户的关系日趋紧密。调查数据显示,111家企业去年共联结基地520个,其中市内基地338个,占65%。据统计,全市粮油龙头企业产值达到9.7亿元,连接农户13万户,网络农田45万亩,形成产加销综合产值约15.6亿元。白云边、绿秀粮油、云达米业、永盛米业等10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去年收购加工稻谷15.4万吨,占全市水稻产量的40%;金松油脂、恒生油脂、六合春油脂、科腾油脂等4家油脂加工龙头企业去年收购加工油料5.2万吨,占全市油料总产的78%。
  3、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占居行业绝对主导地位。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0%,固定资产总额占40%,利润总额占88%,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企业占据了全市规模工业的半壁河山,并成为全市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4、品牌不断创新。“白云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品牌,增强了白云边酒在全国白酒系列中的市场竞争力。“上明牌柑桔”、“八宝棉”被认定为湖北名牌产品,我市被纳入全国第二批种植业(柑桔)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市,被纳入全省长江三峡200万亩优质柑桔板块高效经济区项目县市,“八宝”棉通过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验收。金松油脂公司引进生物清洁柴油加工技术获得成功,试产品已达到国家标准。望春花果汁公司开发的“香橙茶”、“柚子茶”等饮品系列在武汉市场打开销路。“一口滋”大米、“云珍”大米获得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效益不高,带动力不强。在生产方面,因长期追求数量为第一目标,以满足鲜食为首位需求,忽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2007年全市40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17家属亏损企业,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亏损企业就有12家,主要原因就是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大部分属微利企业。去年,全市规模粮油加工企业(包括22家米厂、5家油厂和1家面粉厂)共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总额只有118万元。尤其是粮食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全市已达到44家,导致连年争抢原料,生产能力难以充分发挥。从企业规模来看,除“白云边”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两家纺织厂产值达到亿元以上外,其它企业产值均在3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形不成主导地位。
  2、适宜的加工品种缺乏,专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加工要求有专门的品种和稳定的规范化、专业化的原料基地,才能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我市农业以粮棉油为主导产业,生猪、水果、水产为特色产业。虽然,我市粮棉油加工企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产加销基本实现了协调发展,但因国内长期的直接消费需求,使品种类型复杂。目前,仅我市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多达30余种,大面积种植的“荆优928”和“两优培九”只能算优良品种,已算不上优质品种。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又没有固定的原料基地,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和企业吃不饱“肚子”。例如,我市现有粮食加工企业的年总加工能力达到43.9万吨,是现有粮食商品量的3倍。全市松树面积46.05万亩,其中幼林面积45.94万亩,占全部资源的99.8%,42万亩的马尾松林中约有35万亩林木属“小老树、癞子林”,林木生长量不足4%。
  3、技术创新能力低,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加工设备简陋,处在初级加工阶段,附加值不高,生产工艺技术落后,技术人才缺乏。粮食加工企业以大米为主,出现了粮食高产与高效并非同步发展,棉花加工以纺纱为主,油料加工以生产毛油为主,均为简单加工和出售半成品,缺乏对精深加工项目的开发。例如,我市现有200型棉花加工企业26家,明年全部面临关停;我市年出栏生猪一直稳定在100万头以上,但一向以活猪外销为主,生猪屠宰深加工没有突破。我市的“八宝棉”、“上明”牌柑桔虽获得湖北名牌,但无论从品牌质量,还是从知名度上来说还不算高。“八宝”棉因企业改制,过期未重新申报,湖北名牌称号已不复存在。目前,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在产中领域,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产中,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一直忽视,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普遍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储备。
  4、行业标准不健全,企业经营环境不够宽松。尽管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产品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普遍存在标准陈旧、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或与国际不接轨的现象。目前农产品加工产品面临的认证检验标准多而杂,如:针对产品本身有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针对外包装有QS认证、CQC认证等,涉及农业、工商、质监、药监、商检等部门,往往一个企业要应对多个部门不同的认证且都要收费。再加之税率不合理和贷款难,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想做大做强很难。
  5、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产加销联结机制不完善。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通常采用“企业+农场”形式,农业发展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化较高,形成了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虽然我市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由于农户多、规模小,专业进程缓慢,农产品原料基地形不成规模,存在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是一种松散的买卖关系,而不是一种固定的契约关系,或连成利益共同体。例如,我市的订单粮食业务开展较早,早在1996年,原王家桥楚桂保健酒公司就在王家桥镇订单种植“猫牙”米,1997年,银达利米业公司在陈店镇订单种植“荆优928”,在万家乡订单种植籼糯稻谷等优质品种,2004年在纸厂河订单种植“川香优二号”,但由于在收购时企业普遍受到收购资金制约、市场价格限制和农民诚信度等问题影响,订单履约率一直很低,致使粮食订单渐渐失色,农民对企业失去信任。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仍停留在农民种什么、市场上有什么就收购什么的传统经营方式里,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指导农民种植和引导粮棉油等种植结构调整的有效机制。
  三、对策建议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要根据《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松滋实际,重点围绕粮食、棉花、油料、生猪、水果、水产品、林业等七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利税总额达到3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
  2、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要通过资源整合、招商引资等手段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使每一个产业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粮食加工,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白云边股份公司,力争年产值突破10亿元,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全国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同时,整合全市44家大米加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使大米年总加工能力达5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入围全省粮食经营企业20强。棉花加工,在整合现有26家加工企业的基础上,重点扶持望春花纺织和神舟纺织,发展一家年产10万绽的棉纺企业,并充分发挥“八宝棉”的品牌效应,引进终端棉制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油料加工,整合6家规模油脂加工企业,加速开发精制食用油和油脂化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生猪加工,要引进一家年屠宰能力在200万头以上的肉品加工企业,配套建设30万吨的优质饲料加工企业。水果加工,发挥望春花果汁公司先进设备的作用,搞好技术、产品和市场开发;同时,积极引进一条5万吨加工能力的桔瓣罐头加工企业。水产加工,扶持聚龙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做大做强,使其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产值达到5500万元以上;同时,充分发挥“洈水”鳜鱼商标效益,搞好鳜鱼的深加工。林产品加工,整合现有的4家木材加工企业,逐步关停淘汰一批小作坊、小车间,发展一家年加工10万立方米的板材加工企业;同时,引进一家年产松香1万吨的林业化工企业。
  3、建设优势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原料基地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继续按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无害化”的要求,抓好各类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加工原料。全市重点是抓好水果、生猪等七大基地的建设,在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品质,培植品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两线一流域”柑桔基地建设和实施陈店与宜都的全省柑桔板块基地连接和全市14大板块基地开发工程,使水果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以云祺、正大、全强、三堰淌等养殖小区为龙头,着力抓好良种母猪发展,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使全市年出栏优质猪达到200万头以上。以特种养殖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洈水水库水质优势,把松滋建成两湖平原最大的鳜鱼繁养基地。以杨林市、陈店等丘陵乡镇为重点,建立优质稻基地30万亩,以平原湖区乡镇为重点建立棉花基地20万亩、油菜基地50万亩。充分利用现有林业项目植树造林,大规模地发展速生丰产林产业;同时,加快对50万亩各类低产林的改造步伐,使全市拥有活立木资源蓄积量保持在225万立方米以上。
  4、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健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各项审批制度和申报制度,继续把龙头企业纳入市规模工业企业管理范畴,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部门收费绿卡制度。健全企业与农户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联接机制,扶持乡镇、村发展农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形成“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的经营模式。金融部门要继续组织好银企对接,按照有关政策对守信的龙头企业保障收购资金;农业部门要协助企业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识;工商、技术监督部门要协助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和驰名品牌等省级以上名优品牌,争取“十一五”期间有1—2个产品获得国家级名优产品称号,4—5个产品获得省优、部优产品称号,申报1—2个有机食品标志,4—5个绿色食品标识。市政府一方面要建立农产品加工的科研基金,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对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并对纳税首次突破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奖励;对获得国家级名优产品、省部级名优产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识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荆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要开展“四个一”的驻企服务活动,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时,市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疫病疫情防控体系,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保证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调研组成员:易发宇、李兵、雷小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加快发展我老秘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