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的规避及控制
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施行审计监督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审计行为与法律、法规相违背,提出的意见和作出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不符,以及审计评价失实等,从而受到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总的来说,环境、工作人员不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审计方法选择不恰当、审计取证可靠性不强、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被审单位配合不默契、传统的技术方法等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审计风险。当前,审计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审计机关及工作人员所面临的被追究法律、行政责任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减少审计风险,降低其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应该充分引起各级审计部门的重视。
一、优化审计环境。社会经济中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混乱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大了审计风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社会经济环境,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使审计机关能掌握相对真实可靠的信息,减少被误导的可能性,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加强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应根据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及时修改和制定切合需要的审计法规,尽可能使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有关事项均有法可依,使审计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还要尽快以审计法为基础,制定国家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把风险控制作为审计准则的重要内容,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差错,达到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审计规范,认真进行审计工作准备,实施中把握审计质量。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工作各程序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合规、内容完整、方法恰当。作为审计组长或主审,对组员的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目标完成情况实施必要的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三、建立各级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建立配套的质量控制措施,实行工作职能分工和牵制,对审计项目质量实行三级负责制,既主审负责制、复核制、集体审理会议审定制,以有效控制审计过程中容易引起风险的环节。特别要把好审计证据质量关,突出证据的有效性。作为项目主审,须对助审人员的取证材料、底稿进行审核、确认,专职复审人员对审计报告初稿及审计资料进行复核,审理会议对重大审计事项集体“会诊”,确保证据充分有效,必要时可进行二次取证。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审计复核、集体审理在必要时可提前介入,进行跟踪检查。二是实行内部管理制度。如建立对审计人员质量考核制、审计目标责任考核制、审计相目“精品工程”比率制、审计人员廉洁自律规定等,对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职业道德等方面形成有力的控制和约束。
四、提高审计技术方法水平。随着审计工作日趋复杂,改进审计技术、更新审计手段已迫在眉睫。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项目质量、防范与降低审计风险。因此,不懂计算机的人员将失去审计资格,要在审计队伍中开展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整体应用计算机水平,以达到在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目的。另外,在审计小组人员结构中应增加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比重,组成一支既有审计师也有计算机专家的综合性的审计队伍。
五、建立融洽的工作关系。实践经验证明,只有通过审计多次与被审计单位接触,审计人员放下架子,碰到问题要多协商,建立融洽的工作关系,才能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才能了解到实际情况。在审计实施前,要对被审计单位全面了解,认真搞好审前调查,注意收集被审计单位经济动态等有关资料;审计中要多方面听取情况,详细询问,审计签证时,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公平对话;审计结束,及时反馈审计意见,与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进行协商和探讨,以征求意见的态度出现,并出示规范性文稿签字备档。因此,只有通过平时审计接触,才能及时沟通,取得被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双方对审计带来的顾虑和摩擦,以达成共识,更好的实施审计和及时纠错。
六、要区分会计和审计责任。在实施审计中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非常重要。如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应有资料接收清单,并要求被审单位对其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承诺,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又如被审计单位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拒绝、妨碍检查,转移隐匿有关资料、资产,这是被审计单位承担的责任,审计部门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责任。对于上述情况,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法》等有关规定,在审计报告中如实反映有关情况或对报告反映内容进行限制,以避免被转嫁的审计风险。只有责任分清,才能避免审计中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七、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一是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提高必要的职业培训,开展后续教育,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理论研讨。二是经常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恪守审计规范,倡导敬业精神,不循私情,秉公执法,达到遏制审计风险的目的。三是审计部门应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其在繁杂的审计工作中灵活、有效地控制各种风险诱发的能力,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
八、强化审计过程的督导。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必须由管理层对项目组进行统一的质量控制、业务督导和信息沟通。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内部组织架构、经费预算等形式对审计项目实施有效督导。由于审计过程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状态,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项目组在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项目组与管理层应通过保持高效、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反馈信息。如法制室通过制定严格的复核程序,对审计全过程核对清单、审计总结目录、审计差异汇总表等,要求项目组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总结、审计报告及附注、审计工作过程作出明晰的记录和详细的解释,对审计对象的重大事项、重大经济活动要做专题性的解释性说明,以利于管理层审阅。文/宋天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