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是以乡村社区为生活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形态。乡村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改善村容村貌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对新农村建设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北仑西片区这个重要经济板块为样板,分析其乡村旅游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时代新形势和新环境,探索一条可以达到“未见其人,先有其心;未至其地,先有其民”至高境界的乡村旅游之路。在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的当下,发展乡村旅游是填补西片区旅游产业的一个空白。下面我就西片区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谈谈自己的想法。一、西片区乡村旅游的现状及特色优势
北仑西片区位于宁波市东北部,甬江口南岸,是北仑区开发开放时间最早、经济外向度较高的区域。西片区包括小港、戚家山两个街道,现辖43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总面积为82.55平方公里。目前区域常住人口为6万人,加上外来流动人口10万人,区域总人口约为16万人。目前,有旅行社及门市部4家,旅游景点1个,宾馆饭店3家。近年来,伴随着西片区城市发展的加速推进,小港和戚家山街道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具体有以下特色和优势:
一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西片区紧靠科技园区和东部新城,位置恰好处于北仑区西部和市区东部中心,是市区通往北仑、舟山的必经之路。并且,市区内姚江、奉化江、甬江水系交汇甬江口并入海。因此,该区域是观看甬江景致、滨海休闲、农家乐等的绝佳地方,便于吸引外地旅客与北仑市民前来观港、亲海及休闲。同时,西片区区域广阔,建筑密度低,多为尚未列入城市建设的近郊农村,且环境条件好,田野风光优美,实为旅游业发展的上佳之处。
二是旅游资源禀赋优异。如戚家山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尚留金鸡山总指挥台、戚家山营垒、抗英、抗法、抗日炮台等历史遗迹,七星延陵学校和蔚斗小学均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小港街道依山村具有佛教文化氛围的茅洋寺香火日盛,游人如织,高尔夫球场位居其中。小浃江水系整治工程即将全面完工。区域内已经形成小港漕头王服饰街、兴洋毛毯直销处、维科家纺直销处、新秀丽箱包直销处和贝发制笔直销处5个购物点。
三是旅游开发空间大、地质条件好。虽然西片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但农业经济还存在比较大的比重。尤其是通途路和江南公路沿线,农村旅游文化独具特色,保存也比较完好,具有发展高端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葡萄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4200亩左右,主要集中在小港街道丁家山、鲍家洋和湖芳一带。新棉村的草莓面积达到 200余亩,初步形成以小水果为主的采摘农家乐。
四是可开发的旅游项目特色强。从目前尚未开发的几个乡村旅游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自然原生态型。此类型以主要以通途路以南的方前至丁家山沿线10个村村落为代表,现有自然山水风光景色非常怡人(五盟炮司谭瀑布,依山高尔夫球场、车考场地、茅洋寺等)。该区域可以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农家乐等自然景观景点的开发。当地农民还利用该村绝佳的自然生态环境,腾出闲置的房屋,定位于“小桥流水人家,养生休闲最佳”目标,接待游客观光旅游。2、农业观光型。以葡萄、草莓等小水果基地为代表,可以开设旅游观光、采摘互动等项目。3、景观长廊型。还可以利用整治后的20公里小浃江两岸绿化景观带,作为今后居民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不仅可以吸引区内外及市区旅游休闲人群,还可以带动旅游产业的提升。还可以开发甬江南岸滨江景观长廊。
五是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随着区域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快,宾馆饭店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有旅行社及门市部4家,旅游景点1个,宾馆饭店3家。并且,位于小港街道新立村的宁波华生国际家居广场,将于明年4、5月份开工建设一座四星级老秘网,由宁波开发投资公司开发建设。老秘网按四星级标准建设,10层,设置标准房、套房共300间,床位400个。项目的设计方案现已完成,大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可以建成,届时将大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对于西片区旅游的开发和宣传、推广无疑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六是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带动作用强。特别是近年来,区域内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开发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有重点地打造旅游特色乡村,采取“统一规划,政府引导,乡村为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打造特色” 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抓得紧、动作快,起点高。同时,对区域的乡村旅游试点村把握机会,研究市场、科学策划、强调参与、重视管理、加大宣传;树立创品牌意识,及时总结经验,创新模式,使试点村对西片区乡村旅游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二、发展西片区乡村旅游的必要性
北仑西片区因地处东部新城的接壤处,是北仑区实施“一城三区“的战略重地。从西片区今后发展的定位来看,是“宁波市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以贸易采购为主的宁波生产服务中心之一、滨海综合服务“枢纽区”,滨水宜居生活区”。因此,以乡村旅游促动西片区开发建设,对西片区今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是可以大力提升城市溢出效应。目前,以东部新城开发为重点的城市东扩正在加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并且,北仑区“一城三区”战略部署已经全面启动,乡村旅游利用这种有利时机,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特别是西片区距城市中心仅10多分钟路程,城市居民在节假日以及休假期间,到城市郊区作短暂旅游或互动,放松紧张工作环境,西片区可以利用这种城市溢出效应,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大做文章,这对于提升西片区旅游品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可大大促进旅游及其他服务业发展。目前西片区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旅游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促进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西片区的旅游资源和开发状况分析,目前西片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还缺乏优势,着力发展西片区节点旅游,逐步促进西片区从节点旅游向目的地旅游发展是西片区旅游发展的现实路径。而节点旅游必需要有一个或几个极具吸引力的景点吸引外地旅客。西片区最大的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将极大提升西片区旅游形象,是西片区节点旅游的最大的亮点。将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到西片区消费,带动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保险、旅游购物、休闲及其他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推进西片区的服务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有利于发挥西片区的综合功能,塑造西片区城市新形象。今后,西片区不仅是工业制造业基地,也是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活所在地。因此,会有大批人群到西片区工作生活,大量外商投资在西片区,这些都是吸引游客来西片区旅游的重要资源。只有真正把西片区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海城区,并形成城市标志性建筑和休闲旅游设施,才能改变目前人们对西片区的印象,提升城区品位,促进西片区由临港工业区向现代化的滨海城区转变。
三、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1、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维护乡村旅游形象。
乡村旅游在内部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负盈亏。但对游客市场来讲,对社会来讲,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是一个统一的形象。这个地方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经营特色、服务质量、文化品位等,任何局部的印象都会带来游客对整个地区乡村旅游的肯定或否定。所以,开展乡村旅游不能凭一时冲动,追潮流,赶时髦,必须经过严密的市场调查,结合自身条件,精心选择开发项目。政府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证农业旅游的健康发展,同时要鼓励农民建立行业协会,规范农业旅游的经营与管理。
乡村旅游景点的整体形象关系着乡村旅游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经营户一家一户的利益。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为广大游客的利益、当地经营户的利益、旅游地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有条件的村应该把农业旅游的开展作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面貌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指导,给以政策及资金扶持,为本地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政府当前最需要做的工作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出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2、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
乡村旅游不能停留在“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的传统低层次产品上。要提高农业旅游产品的层次,一是要提高农业旅游的可参与性,参与性强是农业旅游的一大特点,让游客下地干农活,上树摘蔬果,下海捕鱼虾,上马牧牛羊;二是提高农业旅游的科技含量,在保持“农味”特色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在乡村旅游项目上的应用;三是丰富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尽可能多地综合粮、果、蔬、畜、渔、草、花等农业资源要素,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吸引客流,延长其停留时间,提高其消费水平。要提高农业旅游的可参与性和科技含量,尽可能丰富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提高档次。要加强重要景区内部管理,提高重点景区点接待水平。有条件的村可建立农业旅游协会,通过制定服务标准,规范经营管理,切实建立“游客至上”理念和服务意识,提高景点景区的竞争力,以赢得更多客源。要十分重视品牌打造,注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服务理念。确保景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重要景点景区要重视精心设计、包装,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提高重要旅游农业景点景区应有知名度。还要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精心组织制作编写乡村旅游指南、乡村旅游交通线路图、景区景点标志牌。要针对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客源市场、不同的客源群,以不同的主题产品进行宣传。目前,我老秘网区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空前激烈。仅靠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靠口碑宣传和散发传单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唯有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方能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
3、保持本色,凸现特色,增强吸引魅力。
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期,经营农户都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城市游客的需求。农村人向往城市生活,经营者往往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常常爱把极具地方特色和自身特色的东西花大力气改造成普通的一般化的东西。如把乡村小道改为水泥路面;菜园田垅改为停车场;以经营园林花木为主的花农,也逐步放弃了自己的专长,把花木庭园改作露天饭堂或卡拉OK厅,追求急功近利。“你们城里有的东西我们样样不缺”常常成为他们骄傲的口头禅,这是一种“围城现象”。城市人希望在农村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农村本色生活内容,这与经营者的理解刚好错位,劳神费力却削弱了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这些都需要科学的引导和专业的指导,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邀请专业人士,定期培训经营户和服务人员,培养市场意识,转变观念,培养以游客为中心的观念,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尽力展现乡村旅游的吸引魅力。
西片区城乡生活尚有明显差距,为确保以城镇居民为主的游客的服务质量必须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的培训,摒弃某些不良的农村生活习惯,如不修边幅、礼貌不周、衣冠不整等,特别要纠正农民群众认为服务低人一等的思想。
4、合理规划,建立最佳结构的生态旅游农业模式。
乡村旅游是以生态观光农业为背景或载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在对我老秘网区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量的污水、垃圾随意处理,遍布清溪田垅。用不了多久,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清新的空气与绿色环境将被污染,失去魅力。乡村旅游项目大多位于农村或城郊,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滞后,因而应加大道路、旅馆、餐厅、通讯、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传统农村脏、乱、差的局面。广大农业旅游从业者必须认识到,游客的大多数是城镇居民,必须确保在食、住、行方面适应城镇居民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购、娱、游等要素的农味。
规划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先导。要尽快制定全市农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全市农业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方向。各街道乡镇也应相应发展规划。既要有高起点的总体规划,也要有近中期重要景区景点的控制性建设规划及详细规划。要贯彻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原则。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办好一个。要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现有基础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争取创造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尽快开发乡村旅游的优质旅游产品。
目前,西片区农村旅游发展很快,但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可以开发:1、灵峰绿廊景观休闲带。主要以通途路以南的方前至丁家山沿线10个村区域范围,借助现有自然山水风光景色(五盟炮司谭瀑布,依山高尔夫球场、车考场地、茅洋寺等),连片成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完善该区域的农村路、桥等基础设施,开发农业休闲项目,挖掘旅游景点,游步道建设、有机农产品推广等,适时整理出可开发区域,储备高档宜居项目,以增加发展后劲。2、小浃江自然风光水廊。主要是利用整治后的20公里小浃江两岸绿化景观带,作为今后居民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不仅可以吸引区内外及市区旅游休闲人群,还可以带动旅游产业的提升。鉴于以上考虑,街道经过前期调研及实地考察,建议:开发水上葡萄公园。选址:王家斗。该地块因四面环河,且是废弃的堆土场地,占地面积300亩,是比较理想的开发区域。利用独特地理环境和离市区近的区位优势,做好水文章,开发游船观光、垂钓,即可以上岸品葡萄、农家体验,又可以坐船观景,街道希望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将该项目做出精品,争取成为第二个上海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另外,还可以开发甬江南岸滨江景观长廊,该项目与宁波科技园区接壤。选址东外环新棉区域,开发60米宽的滨江景观带,结合2公里长、占地近200亩的滩涂地,形成观桥、观海、观景旅游湿地项目。同时,利用新棉500亩大棚蔬果基地,通过采摘、农家体验为主的互动项目,吸引人气,培育市场。
必须强调的是要先规划后开发,要强调保护环境和永续利用资源,避免造成旅游资源破坏。对于各种方式的“农家乐”,要倡导健康向上的旅游文化,营造高尚文明的休闲氛围,突出经营的特色化、服务的规范化;对于高科技、生态、观光、采摘等农业旅游,要按照“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突出地域特色和产品特色,防止产品同质化和雷同化;对于现代新农村、古老村镇、生态村庄、民族村寨等,以开发复合型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为目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重点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旅游附加值;对于近年来新兴的乡村旅游,要瞄准国际同类产品,本着保护生态、延续民俗、传承文化的原则,开发与国际水准接轨的高档优质旅游产品。
目前,前往农村旅游的主体是城镇居民,引导城镇居民到农村旅游,是培育和做大农村旅游市场的重点。认真研究旅游消费市场的新需求,探讨农村旅游与都市旅游、绿色旅游、红色旅游、蓝色旅游等结合,及时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四、结论
伴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农业兴起的农业旅游,拓宽了传统农业的内涵与外延,促进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发展旅游,可促使千百万农民实现向非农领域的转化,部分农民的家庭住房变成了旅游接待的家庭旅馆,山场、农田、果园、池塘、老屋成为旅游吸引物,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
“领略乡村文化,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度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永恒主题;依托大中城市、主要旅游景区和乡村自然文化特色,吸引城市居民和旅游者,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积极引导和吸引农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和接待服务,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因素;正确处理和合理分配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目的。 作者:胡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