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力 影响力 拉动力 吸引力 支撑力
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围绕主题主线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部署,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旅游业在践行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抓住机遇,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湖北旅游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十一五”的五年,湖北旅游业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在旅游产业地位上,实现了由国民经济的一般性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历史性转变。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在旅游发展态势上,实现了由单打独奏向整体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全省上下正在把旅游业作为一项共同的事业向前推进;在旅游市场格局上,全省首次出现入鄂游多于出省游的可喜局面,实现了由旅游集散地向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性转变。基于这三大转变,湖北旅游业发展日益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旅游发展势头持续强劲。2009年,旅游业以迅猛之势崛起为我省新的“千亿元产业”。2010年继续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省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1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60.53亿元,分别增长39.01%和45.4%,是我省旅游发展速度最快的年份。我省旅游业在全国位次前移,两项指标分别跃居第9位和第10位。
(二)旅游产业地位全面提升。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下发《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 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定位,动员全省上下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并将旅游业发展指标分步纳入市州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13个市州、4个省直管地区和多个县市区分别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旅游发展被提上更重要的议事日程。
(三)旅游发展格局明显优化。“以武汉为龙头,加快建设武汉城市旅游圈,积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城两圈”旅游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武汉借高铁机遇,强化旅游中心城市地位和游客集聚功能,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核心地位凸现,宜昌、十堰不断强化在鄂西圈中的核心城市与核心板块地位,咸宁、恩施脱颖而出,成为全省旅游新的增长极,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武汉龙头带动、两圈互动、多极推动的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四)对外旅游形象日益鲜明。近年来,我们成功举办华中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推出湖北旅游形象广告,拓展航空、高铁等新的旅游宣传阵地,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征集确定“灵秀湖北”旅游主题形象口号,湖北旅游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一个“特色鲜明、品质卓越、便捷舒适、管理上乘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形象正在向海内外游客展现。
(五)旅游引擎功能不断释放。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服务业的发展和农业、工业等领域拓展已产生深刻影响,在推动就业、促进增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省旅游业新增直接就业5.8万人,带动间接就业25万人。旅游业还带动生态公路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并向新的领域延伸。
湖北旅游业跨越式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提升期、机遇叠加期、黄金发展期,也是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
(一)总体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省在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中,明确了旅游业在武汉城市圈先行先试中的抓手作用、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的引擎作用、在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中的先导作用,同时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中也都强调了旅游业的作用,为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把旅游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将旅游业推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台。
(二)良好的政策环境带来了强大的影响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指出,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就业机会多,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作出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重大决策,强化了具体措施,给旅游业加快发展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各地积极动员部署,出台政策性文件,旅游强市、兴市和旅游强县、活县、兴县等战略迅速从政策层面转化为实践层面,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广阔的市场需求积蓄了强大的拉动力。去年,我省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武汉市超过8000美元,很多城市达到5000美元,人们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全民法定节假日达到115天,闲暇时间大大增多,旅游已成为人们的日常需求。特别是由于私家车的普及、旅游城市和景区运营线路增多、旅游信息获取渠道畅通、旅游服务社会化趋势增强等等,形成了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为旅游发展积蓄了强大的拉动力。
(四)快捷的交通体系给予了强大的支撑力。武广高铁率先开通,推动我省旅游走向高铁时代,必将进一步释放“同城经济”的巨大效应。同时,武汉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航空枢纽,在增开国内航线的基础上,开通至主要客源国的航线;以武汉为中心、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接的全省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特别是随着全省主要旅游景区的高等级公路五年规划三年建成,景点可进入性大大增强,将为我省旅游业加速向纵深推进提供重要支撑。
(五)崭新的旅游形象注入了强大的吸引力。“灵秀湖北”旅游主题形象鲜明生动,使我省旅游对外宣传促销的针对性、主体性和凝聚度不断增强,旅游整体竞争力大大提升。同时,以“灵秀湖北”旅游主题形象为总揽而开展的系列对外宣传促销活动,必将刺激和带动我省旅游市场的大幅增长。
抓住一次机遇,就会赢得一次跨越;错过一个重大机遇,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努力实现湖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湖北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举措
结合省情实际,湖北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5亿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全省同期GDP的12%以上,湖北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在全国居于前列,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使我省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便捷舒适、管理上乘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五年大跨越,头年是关键”。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5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50亿元,较上年增长20%,努力开创旅游业发展新局面。
(一)强化政府主导,营造旅游发展氛围。深入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鄂发11号文”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充分发挥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形成部门联动发展旅游业的合力;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兴办旅游业,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业,进一步形成社会联动发展旅游业的合力。
(二)发挥引擎作用,促进“两圈两区”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引擎作用,在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抓手作用,积极跟进省委、省政府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以旅游业加快发展促进“两圈两区”建设,推动全省跨越式发展。
(三)狠抓重大项目,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加快承接“两个转移”,加速吸纳民间资本,积极推动政府投资。加大对已签约旅游项目开工的督促力度,力争今年建成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开放一批新的旅游景区,营运一批旅游服务设施,打造一批4A级以上旅游景区、五星级旅游饭店、高星级游船和4A级以上旅行社,强化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制定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主体,力争我省有旅游企业进入全国旅游企业20强。
(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新型业态。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生态等的资源性融合,发展特色专项旅游;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漂流等各类户外活动及住宿设施专用产品,加快与旅游商品、游船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融合;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推动旅游与金融、保险、邮政、通信、商务会展等的服务性融合,拉动消费增长。
(五)开展行业创建,培育旅游精品名牌。按照“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特色鲜明、管理成熟”,“有文化底蕴、有科技含量”的要求,开展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湖北旅游强县、湖北旅游名镇、湖北旅游名村、名街等“五位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加强旅游产品系统集成,打造推广“江城武汉”都市风情、“峡江神山”休闲度假、“世界遗产”文化经典、“土苗清江”民俗风情、“养生温泉”生态休闲、“水乡神韵”湖泊乡村、“浪漫荆楚”文化体验、“精彩三国”文化寻踪、“巍峨大别”红色经典、“炎帝史迹”祭祖朝拜等十条旅游线路,培育有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名牌。
(六)宣传“灵秀湖北”,提升旅游整体形象。大力开展“灵秀湖北”旅游形象宣传主题年活动,将“灵秀湖北”形象覆盖到旅游全领域。开展“一主四专”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即围绕“灵秀湖北”主题,以新的高速铁路(公路)开通为契机,开发沿线省市旅游市场;以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为契机,打造首义文化旅游品牌,拓展海内外华人旅游市场;以“中华文化游”旅游主题年为契机,开发周边国家为主的国际旅游市场;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设计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开展红色旅游专题营销推广活动。
(七)坚持规范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素质。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在做好咸宁等地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同时,建设完善地方旅游标准体系,不断提高我省旅**业标准化工作水平。继续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市场执法监督力度,开展“零负团费”、挂靠承包经营和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查处扰乱旅游经营秩序和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自律,规范旅游经营行为。
(八)实施人才兴旅,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培训一千名旅游职业经理人、一万名导游和领队、十万名各类旅游职业技术工人。抓好院校与企业的结对共建工作,采取“一对一”的办法,将旅游企业作为大专院校的对口共建点,促进学校教育与旅游实践相结合,促进旅游企业管理服务上档次;支持有特色、有实力的校企联盟建立专业化培训基地。指导旅游院校结合我省旅游发展实际,调整专业结构,增设湖北旅游课程,注重学生实践锻炼,为旅游支柱产业和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加强旅游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使其真正发挥“政府智库、业界智囊、学术高地”的作用。■张达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