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的气魄 “拼”的作风 “攻”的方法
“人的精神状态就是投资环境”。近几年来,沙洋县大力营造“提振信心、不甘落后、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精神区位优势,坚持擂发展、拼经济、攻特色,全县上下呈现出团结拼搏、科学实干、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在全省前进10多位,沙洋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在全省前进30多位,经济社会保持了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2009年,沙洋被中央综治委授予“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沙洋在财政困难条件下取得全国一流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以“擂”的气魄和决心提升精神区位
——跳起来摘桃子,树立“再造一个新沙洋”的目标坚定发展信念。发展必须要有敢于超前的大目标。近年来,三届县委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提出了“4321”的发展思路,即“四个推进”(项目进园、农民进城、人才进库、文化进户),“三字要求”(擂发展、拼经济、攻特色),“两创举措”(鼓励全民创业、全民创新),一个目标(再造一个新沙洋)。县委决策科学,思路明晰,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跨越式发展的信心。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4.8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1.7%;外贸出口达到2903万美元,同比增长53.9%,是2006年的264倍。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多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已基本实现了“再造一个新沙洋”的目标。
——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开展讨论教育活动凝聚发展共识。从2007年8月开始,全县范围内多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教育活动,破除“不能为”、“无作为”、“不作为”等思想束缚;《奋进歌》、《沙洋之歌》等11首地方歌曲在沙洋普遍传唱,进一步凝聚人心、积聚人气、激活人脉,形成了“热爱沙洋、关心沙洋、支持沙洋、建设沙洋”的良好氛围。
——更新观念,强化服务,通过“换位锻炼”活动点燃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近几年,全县共安排11家执法职能单位领导班子成员59人、中层干部220多人,深入30多家企业进行“换位体验”。同时,选派8名乡镇镇长、常务副镇长到浙江挂职学习锻炼2个月。2010年,县委加大力度,在全县选调1000名党员干部到重点企业、城区重点工程建设一线和经济局、信访局等部门进行“换位体验”,使一大批干部受到了锻炼,增强了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和激情。
以“拼”的作风和勇气提升发展速度
——拼项目建设速度。近几年,县主要领导带头抓好分管、联系的各项工作,落实好“一岗双责”,分管领导和单位负责人都强化各自责任,实行一月一汇报、一季度一结账,进一步强化干部“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发展意识。楚玉食品、天一药业、亿泰袜业、福鑫医疗器械等20多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在100天内建成投产,拼出了前所未有的“百日速度”。
——拼干部能力作风。“能力和出力看出力,出力和力度看力度”。县农业局、发改局为争取古福泉白酒项目尽快上马,先后多次赴省、市与相关部门协调,有的同志甚至带病工作。经过不懈努力,该项目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名称核准、商标注册、生产许可证办理等程序。2007年以来,全县干部通过赛能力、比作风,共签约项目300多个,到位资金60多亿元。
以“攻”的方法和措施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县委、县政府带领干部群众应急谋远,自我加压,全县大抓项目、招商创业、优质服务的发展氛围和发展合力已经形成,科学发展态势日益明显。“硬环境”建设方面,通过开展全年不间断的城市建设和项目建设,目前沙洋县基础设施建管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项目落地发展更加顺畅;“软资源”建设方面,全县干部谋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大大提高。
——弯道超越,壮大经济实力。四年前,沙洋没有一家科技含量高的亿元企业,没有年缴税过500万元的大户。目前,全县规模企业达到16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1家,全年规模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04.23亿元,年均增长44.2%;坚持“招商至上、项目为王”,2010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20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3个,实际到位资金31.1亿元,同比增长47.7%,是2006年的8倍;直接利用外资1678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5%,是2006年的3倍。正邦集团等三大“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明达浮法玻璃等5个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成功落户沙洋。
——克难攻坚,破除资金“梗阻”。针对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县里定期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洽谈会,继上年签订了14亿元的政银、银企合作协议后,2010年县内各金融机构与32家重点企业又签订了总额10.2亿元的银企合作协议,授信总额达到9.8亿元。近几年来,沙洋县还积极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县城区项目建设共拆迁300多户、6万多平方米,为城市建设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
——全面发展,充实发展内涵。在招商引资上,以资源为依托“选商入园”,如以棉花生产加工为依托,先后引进亿泰袜业、正和纺织、顶呱呱彩棉纺织等企业,形成“种—轧—纺—织—制”的产业链,实现了从初级的单一产品到产品的多元化、高附加值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三次产业占比进一步优化,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农业。在开发区建设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多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和利税占全县工业经济相应比重大幅提升。在新农村建设上,以“一村、一流域、两镇、五线”为重点,建立完善迁村腾地、产业培育等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垢冢、吴集、雷都、荆南等新社区试点村建设成效初显,投资4亿元的郭店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投资10多亿元的王坪新农村建设—“正中水镇”项目正在大手笔推进。在城市建设上,突破资金制约“瓶颈”,采取以土地换项目的方式先后融资10多亿进行长林路等11项重点工程建设,2010年又投入2.6亿元用于城区主干道改造、西荆河整治等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现代农业建设上,沙洋县成功进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行列,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在现代交通物流和市场建设上,全年累计投资3亿元建设公路350公里;以投资20多亿元的汉江流域综合治理为切入点,港口物流建设正在加紧进行;投资10多亿元的专业市场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发展循环经济上,编制了以“一心三区十园”为核心内容的全国第一个县域全覆盖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水生资源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加工转化三大循环经济产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上,认真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和“四访促和谐”活动,信访总量与2006年比下降50%以上;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迅速。
——追求极致,塑造沙洋新形象。倡导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理念,推动各级干部积极作为。如先后成功举办以“千里花海、金色沙洋”为主题的中国荆门(沙洋)第三届油菜花旅游节,建成我国首家油菜文化博物馆,年吸引省内外游客达20万人次;成功举办全省惩防体系建设现场会等大型活动;农业循环经济、“法治高阳”的成功经验在全省获得积极推广,“真心服务,开放胸怀”的人文理念已为海内外客商所认同。■郑中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