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市全民阅读活动的调查报告
三月的鹏城,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组成联合调研组,就深圳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调研。一、读书月——深圳闪亮的名片
从2000年的11月开始,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逐步发展成为深圳一张闪亮的名片。深圳读书月,这个全国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的读书文化节庆,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十年坚守,十年耕耘,十年创新,6000余万人次的参与,2000多项活动的展现……读书月不仅成为深圳彰显文化魅力的独特品牌,更见证了深圳人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的确,在这样一个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闻名的城市,文化、读书甚至写作等“形而上”的风雅之事风靡全城,是有些出人意料的。在外人看来,这个从小渔村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可以发行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建设第一高楼,可以成为第一个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城市……但唯独文化,需要代代积累沉淀、需要信念价值坚持的文化,深圳可能永远排不上座位。可事实是,这座仅有30年历史的新兴城市,“十年磨一剑”,打造了一件与文化相关的盛事——“读书月”。 如今,读书月活动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到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圳也因此而成为一个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引领全国的新鲜风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不仅是对人而言,对于一座城市也是如此。对一个城市的认同往往开始于、也着眼于对这个城市的文化认同,书香浸润的城市往往具备高屋建瓴的精神气度和卓尔不群的文化气质。
很多人认为,深圳的城市气质其实并不适合阅读。这里飞快的节奏、忙碌的人群、激烈的竞争、喧嚣的氛围都是一种“反读书”的力量,阅读需要的是舒缓有致,是足够的闲暇,是内向与安宁。然而,2000年以来的十来年间,也就是深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这十来年间,深圳用读书月这样一种形式,在繁忙的都市中辟出了一块文化净土,营造出了“满城飘佳句,相逢说读书”的动人情景。这是一座热爱读书的城市,18年来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作为世界单店经营面积最大的书店,深圳书城中心城每年都有4万到5万的人流量,还吸引着香港的读者来书城购书。深圳读书月让外界在经济指标之外更多地从文化指标上考量深圳。2009年,“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在深圳召开,会议高度评价深圳读书月的成功经验,读书月组委会被评为“全民阅读先进单位”,读书月活动成为全国书香城市建设的成功典范。广东的南国书香节、湖南的三湘读书月、上海的世博读书、北京的读书庙会、天津的50天读书节、内蒙古的读书大接力、新疆的天山读书节……深圳的读书星火已成全国燎原之势,崇尚读书的新鲜风气输出到全国60多个城市,再开风气之先。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能否在深圳得到共同发展?这是特区建设初期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今天的深圳用实践作答:深圳人是坚定的“统一论”者,在社会主义的深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以协调发展,经济和文化可以比翼齐飞。读书月活动就是明证。
千万市民的文化盛宴
市民文化生活中,阅读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持久的文化需求,是市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权利之一,而举办读书月正是有效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一种途径和载体,是深圳保障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一项大胆探索和创新。从2000年首届读书月的三大板块50项主题活动,到2010年已发展成五大板块403项主题活动,11届读书月举办读书主题活动累计达2000余项,直接参与者超过1000万人次。读书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展和丰富,读书月的活动形式不断翻新,读书月深深扎根于社区和基层,深入市民群众生活,实实在在地办成了老百姓自己的事,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知识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进入了千家万户,真正实现了让市民共享文化成果。
在深圳百花二路和五路转角处,坐落着一家名为“物质生活”的书吧。小书吧坚持了11年并被选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人文书店”。创始人晓昱说:“如果不是深圳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城市阅读的气氛越来越浓厚,书吧绝对不会开到今天。”
在深圳,“可以不用带钱包到图书馆”,遍布城市和社区的624家图书馆和图书室对任何人都免费开放。每天清晨排队等候入馆的读者,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深圳独有的文化景观。中心书城的24小时书店“星光阅读栈”,被誉为“黑夜里温暖读者心灵的一盏灯”。
书香的因子已融入深圳市民生活方式中,“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的理念深入人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3%的读者认为读书月刺激了购书欲望;65.7%的读者认为读书月产生了良好读书气氛;61.2%的读者表示读书月期间,读书时间有较大增加。
在深圳,人们在阅读中领悟,在探讨中思考,追求内心宁静和谐。每年11月的读书月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文化闹钟”。这期间,一大批如经典诗文朗诵会、青工书屋、读书论坛、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等专家称赞、百姓称道的原创品牌性读书活动,让市民群众的生活因读书而充实,生命因读书而精彩。
城市文化的知识积蓄
爱读书的人是美丽的,书香馥郁的城市也必然是美丽的。如果说十年前,深圳的美丽在于她青春之城的外表、活力奔涌的创造、飞速发展的经济,如今则更美在品位和气质、文化和内涵。十年坚持,深圳读书月拾级而上,不断超越,让城市由“文化沙漠”变成了“文化绿洲”。深圳政府舍得拿出最好的土地、投入巨资、倾注最大的心血来建设图书馆和书城,为市民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温馨家园。目前,深圳已拥有4个经营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书城,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600余家,在国内率先实现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为了方便市民能随时随地阅读,深圳图书馆自主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凭着身份证和100元押金所办的读者证,任何时间,只需要2分钟就可以让这个“市民身边永不关闭的图书馆”吐出你想要的书。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家有书声不怕穷”;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读书的城市有品位”。阅读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更关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知识积累,将决定一个人的最终高度,也将决定一个城市的最终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全民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通过读书月的举办,深圳表明了自己的文化态度、文化追求,表明了自己的远大志向,这也是深圳软实力的源泉。正如2010年11月1日发布的《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0)》展示的读书月美好未来:到2020年,力争把读书月打造成为与东方魅力都会相匹配的特色文化品牌,市民阅读率提高到75%,每届读书月的总参与人数达到1200万人次,倡导并实现“每人每天阅读1小时”,争取成功申办“世界图书之都”。通过阅读,用大气压制浮躁,用优雅驱除粗俗。书香社会,如约而至。
二、十年之路——年轻城市的高贵坚持
可以说,读书月走过的十来年时间正是深圳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座年轻的城市,为何能够将一项全民阅读活动坚持了10年之久?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深圳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年复一年地坚持举办一项大型读书公益活动,是由于一批有知识、有理想的深圳人怀揣信念、默默奉献,是由于一批蜚声文坛、思想理论界的学者积极参与,更是由于形成了一套“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成功运作模式。经过10来年的锤炼,深圳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委托承办的成熟制度:深圳读书月交由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承办,市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等联合承办,并由专家学者对活动的主题论证、主题活动评估及书目推荐进行论证,媒体宣传报道,市民踊跃响应,举全市之力办读书月。同时还吸引了深圳移动、万科等知名品牌企业参与协办或特别支持。整个活动中,政府的拨款微乎其微。读书月专项资金前五届每年只有区区80万元,第五届以后逐年递增,最高也不过每年四五百万元。正所谓10年读书月,总开支不够修1公里的高速路。
第一,政府倡导。也许你读什么书政府管不了,也许你在什么地方读书政府也管不了,但是,让更多的人来读书,为更多的人读书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市民的文化权利。这样的观点已经在深圳成为社会的共识。我们在考察中了解到,党委和政府的倡导在深圳读书月活动中的意义极为重大,不但体现了一种文化责任的担当,体现了公共服务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读书月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把握着读书活动的整体定位、目的与方向。读书月的各项活动,都是在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深圳市新闻出版局精心策划、组织落实的。每届读书月的筹备期间,都会根据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成立和调整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由市领导亲自挂帅,有关部门领导为组委会成员,形成“领导亲自督阵、部门协同作战”的格局,在其号令下,调动起深圳全部文化单位的力量。到去年为止,仅读书月的承办单位就达31家。深圳一方面建设图书馆之城,每年拨出2000万元的图书购置经费,使市民有地方可去、有书可读,为市民读书创造条件,创造好的读书环境、氛围;另一方面,通过读书月活动把人们的兴趣引导到读书上来,让更多的人喜欢读书,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去读书,有更多的好书可以去读。
第二,专家指导。读书月不仅要让大家“好读书”,同时也要让大家“读好书”。可是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政府说了不算。好书需要专家、教授、学者来推荐。深圳的同志介绍说,深圳读书月十分重视专家的作用,从第一届读书月筹备开始,就成立了读书指导委员会,聘请了十几位专家,集中在读书月期间开展一系列的新书、好书、好文章推介与评选活动。每逢读书月,深圳读书月组委会都要向社会公布专家们推荐的100种藏书与当年大陆出版的10大好书,受到市民的普遍关注与欢迎。读书月组委会还聘请饶宗颐、金庸、陈佳洱、谢冕、余秋雨等为特别顾问,对读书月主题论证、主题活动评估、阅读与藏书书目推荐等进行把关。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读书月各项主题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阅读能力与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逐渐形成了健康阅读的氛围。
第三,社会参与。组织、动员社会各阶层参与读书月活动,将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参与等各个环节向公众开放,积极吸纳各方意见,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参与读书月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这是深圳读书月活动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读书月的承办单位既有市、区各级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又有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各类文化协会等社会组织。随着读书月活动的推广与壮大,越来越多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深圳市纪委、监察局联合读书月组委会举办了“清风伴我好读书”廉政建设推荐书目活动;深圳市社会劳动保障局举办了“青工讲坛”系列活动;深圳出版业协会组织了 “企业老总写读书心得”的活动,等等。众多社会团体和机构的合作,为读书月带来了新的气象,它们以更专业的服务、更有效率的运作、更充足的资源,使读书月的各项活动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也吸引了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
第四,企业运作。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深圳读书月能够“花小钱,办大事”的诀窍是:企业运作,即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担当感的企业作为读书月活动的主要承办单位,在保障基本投入的基础上,广泛聚合全社会热爱读书的力量,持续而广泛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可见,在深圳,真正“运作”读书月的是企业。读书月组委会从第五届开始,实行委托承办制——由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承办,此举不但转变了政府职能,有效地理顺了运作程序,也让企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发挥。政府在资金方面对读书月活动每年最多只有400万元的投入,随着读书月活动开展范围愈加扩大、内容愈加丰富,每年存在相当一部分资金缺口。为此,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再以总承办名义寻找企业加盟,将运作市场化。正是在这样的运作机制下,万科地产、卓越地产、农业银行、中国移动、杭州银行等品牌企业都先后成为深圳读书月的合作伙伴。在深圳,政府把黄金地段给了书城,而没有给房地产商,这里显然隐含了一个设定,文化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盈利机构,还必须能够更多地带动城市的阅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深圳市充分利用社会团体和机构,尤其是企业的力量,在发展文化事业、举办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方面,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社会化的新路子。
第五,媒体支持。深圳读书月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类媒体的大力支持。深圳市充分发挥媒体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加大对读书月活动的宣传报道,积极吸引媒体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在全社会营造出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深圳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是读书月始终一贯的宣传者、推动着和组织者,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也陪伴着读书月一路走来,这些媒体的支持使读书月影响更广泛,更加深入人心。
三、向阅读致敬——宝贵的启示
1、用读书提振精神,为我们的奋斗壮行。一个城市的阅读史,折射着城市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历史。摩挲书页、捧卷而读,正是深圳人澡雪精神、涵育气质的重要方式。阅读所产生的思考力、创造力和逆转力,将使国家、民族、时代永远充满活力、永远迸发朝气、永远持续前行。这次来深圳,我们听说了王荣同志在党代会上的号召——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让读书月为这种激情鼓劲助力,让全民阅读为这种燃烧输氧加油,让阅读行为成为这个火红年代中最鲜明的注脚、最显著的特征、最醒目的标志。当前,湖北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跨越式发展的大势已成,最需要的就是必胜的信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湖北的地理位置处于全国的中部,但我们的“精神区位”一定要处于全国的前列。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不断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推动思想的大解放,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宽广的心胸,清醒地分析形势,理智地把握机遇,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读书月活动中,深圳强调在打造智慧型、创新型文化的同时,要积极打造力量型的文化,因为只有有力量的文化才能使城市永远免于沉沦,永远保持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永远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和辐射力。现在全国各地的竞争发展已成百舸争流之势,“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应把学习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导,通过阅读和学习产生坚强信心、昂扬斗志、火热激情和实干精神,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用读书提升能力素质,“不做空头政治家”。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温家宝总理曾在新华网提到:“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2009年《人民论坛》杂志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有七成多的党政干部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每周用于读书的时间在6小时以下,甚至更少;五成多受访者表示每年的阅读量不足6本。据我们了解,有的县市领导干部甭说读书,连省委、省政府的一些重要文件都没有看过,这种状况令人堪忧。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讲,热爱读书和学习体现政治信念,反映事业追求。一个热爱读书和学习的领导干部,把读书和学习作为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精神境界,生活就会充实,追求就会远大。我们应该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加强读书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活到老学到老,在读书学习中提高领导发展的本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如果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就无法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一个“空头政治家”!对此,我们应该高度警惕,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在坚持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3、用读书推动转型,为再出发积蓄力量。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读书和学习是不断创新的起点和基础,是向着科技创新高峰不断攀登的阶梯和基石。当读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成为一个地区人民群众的素质和品格,那么这个地区创新的活力和潜力将不可估量,经济的转型发展就会水到渠成。深圳市通过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据介绍,该市明确提出打造创意设计之都,高度重视新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导文化创意产业从一片空白迅速成为该市第四大支柱产业。湖北是农业大省、传统工业大省、科教大省,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战略调整期,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社会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或重要路径。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步到位”,就必须从主要依靠消耗物质资源取得高速增长向主要依靠开掘知识资源和创意力量的新型发展路子转变,就必须比以往更加倚重于知识的力量、更加依靠广大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只有促进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不读书就会“穿新鞋走老路”。我们应该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人人爱读书读好书,以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头脑,用知识给湖北科学发展的马车披上金黄的战甲,向着自主创新的制高点大步挺进。
4、用读书提升幸福指数,让社会共享和谐。“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和深度。读书不仅仅是在获得知识、汲取智慧,也是在借鉴经验、接近真理,还是在陶冶情操、滋养人格。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说:“阅读将使我们与伟大的人物为伍,生活于对崇高思想的渴望中,在每一次困惑中都会被高贵和真理的火光所照亮!”读书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亲近书籍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然而,功利主义与浮躁心理让人们远离读书,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社会道德滑坡,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深圳市连续11年坚持开展读书月活动,不仅极大地激发了深圳人的读书热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净化人们心灵,提升文化水准,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读书,深圳市民的生活少了一点烟酒味、一丝浮躁,多了一点书卷香、一些祥和。我们在调研中真切地感受到:爱读书的人,往往拥有灿烂的心情;爱读书的城市,充满着快乐和阳光。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诞生过一批又一批的文化名人,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理应是读书的沃土。我们应该鼓励大家翻开书页,在浓浓墨香中,细细体味读书的喜悦,静静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力量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如果人人都爱上读书,整个社会也必将多一份和谐与安宁。■
调研组成员:
吕东升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
曹 松 省政府驻深圳(广东)办事处主任
张世华 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处长
谢 红 省委政研室秘书处副处长
宋 歌 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主任科员
郑黎明 省委政研室城市处主任科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