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发表于 2012-4-16 08:31:08

精神向上眼睛向下 发展与惠民并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有务实的作风作保证。黄石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心要静、身要沉、情要真”的要求,着力激活精神资源、锤炼工作作风,加快城市转型,开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良好局面。
            谋发展之道
    以学习激活精神资源。在推进城市转型发展中,黄石市始终把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升华思想境界、增强政治动力的根本举措,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建立“一把手”抓学习的领导责任制,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开设“磁湖干部讲堂”组织经常性专题讲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头脑。同时把理论学习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决策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同实现本地的科学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形成齐心协力抓发展、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以统筹促进科学发展。虽然黄石矿产资源日渐枯竭,但精神资源永不枯竭。在工作思路上,着眼于破解“产业发展无集群、工业发展无园区、城市发展无空间”发展瓶颈,提出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三大战略”,努力探索科学转型的新路径;在发展方式上,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要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可减少十几亿元的税收,坚决关停“五小”企业1000多家,实现由“光灰城市”向生态宜居城市转变;在工作重点上,着眼于形成累积效应,突出城市功能化建设,着力强化港口辐射、产业聚集、示范引领、生态宜居“四大功能”,集中精力大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聚力推进转型跨越。黄石有着3000多年开发史,长期走的是依赖资源发展道路,形成较深的“恋矿情结”。为了打破传统路径依赖走出转型跨越新路,我们始终坚持提升理念和想象力,积极借助外力、凝聚内力,千方百计汇集一切有利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资源”。对外抢抓机遇、争取政策,成功争取到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等9个国家级试点,在创业促就业、住房保障、工矿废弃地开发整理等领域创出了“黄石经验”,较好发挥探索示范作用。对内鼓舞士气、聚集合力,成功举办迎接建市 60周年和迎接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双迎”活动,有力彰显“包容、创新、唯实、自强”的黄石精神,将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有效转化为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黄石的工作动力。
            立向下机制
    在导向上引领干部眼睛向下看。对广大干部来说,只有保持眼睛向下看的自觉性,才会有身子向下沉的主动性。我们始终坚持基层一线用干部的导向,注重在项目建设、信访维稳、新农村建设等一线锻炼、培养、选拔干部,真正不让埋头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既让更多优秀基层干部上得来,又激励更多干部朝下走。同时,在全市大力倡导“多树基层威信、多给基层放权、多给基层减负、多给财力倾斜”的“四多”工作导向,着力强化基层阵地建设和经费保障,把更多的目光转向基层、把更多的实惠落实在基层,不仅夯实了基础,而且为干部在基层建功立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空间。
    在行政构架上推动重心下移。当前基层中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层级越往下,往往事越多、人越少、钱越少,不仅严重制约基层工作职能的发挥,而且也成为制约机关干部走入基层的体制障碍。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按照“横向大部制,纵向扁平化,全局整合资源”的思路,在全市推行了“撤街办、合社区、并机构”的市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压缩行政层级,推动人员力量和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夯实基层基础,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小管理、大服务”格局。同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撤城区派出所、联勤连责、一警多能”的警务改革,形成“市局―分局”两级指挥调度体系,大大加强了城区一线执法执勤警力,群众安全感和治安状况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工作机制上促使干部下沉。基层一线是转变干部作风、锤炼干部能力最好的实践平台。全市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市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联系县(市)区、服务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包保重大信访案件、联系新农村示范点和扶贫点等工作,引导全市上下形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坚持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连续3年组织“双迎”活动,采取“倒逼”机制,大力度推进“双迎”项目建设,并实行定责任领导、定协调负责人、定牵头责任单位及负责人、定配合单位、定项目建设内容及工作目标的“五定”责任制,全市干部群众始终保持“5+2”、“白+黑”的工作拼劲,以我们工作的“辛苦度”换取发展“加速度”,以发展的“加速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做惠民实事
    面对面贴近民众。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把增进群众感情放在首位,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力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人大代表进万家”等活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点对点帮扶,给予群众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在全市架起了连心桥,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距离越来越近、感情越来越深。特别在两轮“三万”活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和“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中,党员干部带着真情实意走村串户,扎扎实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市各部门单位结合岗位实际,创新畅通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渠道,打造了“潘兰英职工维权热线”、“刘国保志愿者服务总队”,“爱心储蓄,养老互助”等品牌,涌现了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王林、优秀组工干部肖明等先进典型。
    心连心解决民忧。民生最根本,民忧最紧迫。面对资源枯竭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湖北省委提出的“六民要旨”(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的要求,满腔热情帮民困、解民忧、保民利、促和谐。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历史遗留的信访问题,全面落实市领导包保责任制。为了摘除悬在西塞山区黄思湾地区30000多名居民头上的“定时炸弹”——板岩山危岩体,我们把板岩山地质灾害治理连续两年作为全市头项安居工程、民心工程来实施,工程竣工后,万余群众自发签名感谢政府。正是我们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全市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
    实打实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多年来,黄石市积极探索棚户区改造与公租房结合的办法,创新了“五个一”住房保障模式(多项产品一个篮子归并,多股力量一个平台汇集,多类群体一个口子保障,多种需求一个通道转换,多种标准一个杠杆调节),“十二五”期间将基本完成73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和132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建设任务,努力使困难户在住房保障上一步“奔小康”。积极抢抓全国创建创业型试点城市的机遇,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七个接力棒”全过程帮扶机制,开展信用社区无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全市“4050”人员和独立工矿区困难人员基本实现了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通过解决民生问题长效机制的建立,使得干部服务群众的真情更浓了。
作者:王建鸣 来源:学习时报

独钓寒江雪 发表于 2012-4-16 21:52:11

写得还真不错。收藏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神向上眼睛向下 发展与惠民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