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负债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高校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促使高校负债发展成为必然。偿债风险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本文对高校负债发展引起财务风险的必然性进行分析,提出化解偿债风险的若干控制策略,以求实现高校“负债-发展-收益”之间的良性循环。【关键词】高校负债 风险分析 控制对策 研究
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已超过办学经费的增长。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与学校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扩大的矛盾急剧凸显,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高校扩张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事业发展与经费供给的矛盾,负债办学、利用银行的信贷资金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2006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蓝皮书预测目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大致为1500亿至2000亿元,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至2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已有不少高校正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在如此巨大的信贷资金面前研究合理规避和控制偿债风险,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负债的风险分析
(一)国家宏观政策对高校负债的决定性影响
为了解决高校经费短缺的矛盾国家以立法形式鼓励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各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第六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通教育经费资金,支持校办产业、高科技企业以及勤工俭学的发展,开办教育储蓄和贷学金等业务”。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办学条件评估”的相关规定然而大部分高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各个高校在国家对教育投入和学费标准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学校扩建引入信贷资金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巨额负债打破了高校长期的“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务管理原则一旦偿债风险凸显政府面对全国如此巨额的信贷资金国家财政不可能将其全部“消化”解决。
(二)金融体制的改革,为高校负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发展,赢利成为其经营的最高目标,各银行之间业务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之间的相互竞争为高校负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信贷环境,同时高校较好的资信信誉及高校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也促使银行主动与学校“攀亲”,提供贷款。但是,对于一个财政拨款、事业收入、校办产业等收入只够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开支的非名牌高校来说,经费结余是很少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负债超过自有资金的一定比例学校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便会陷入财务困境。在目前贴息政策下虽然资金成本较低,但贷款到期之后需要“贷新还旧”形成负债积累若“贷新还旧”不能继续下去时则必然造成学校财务危机。
(三)扩容和竞争的双重压力促使高校不能及时对负债的财务因素进行科学的论证、评估
全国高校规模普遍剧增需要新增大量的基础设施高校急需资金进行硬件设施建设,在这种情况之下都用银行贷款来解决燃眉之急,表现为贷款规模的随意性没有充分考虑到贷款的高额利息支出对现有教育资源产生的负效应对偿债风险认识不足贷款规模大大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对于负债经营风险的大小、何时真正完成本金归还以及规模的安全合理没有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分析。只是注意到什么时候信贷资金到位不太注意贷款分期上的把握对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和投资效益盲目乐观单凭主观意愿而不顾客观实际。
(四)偿还期内贷款本利和的巨大开支必然引起日常支出结构的变化容易导致人心不稳造成人才流失、教学和科研质量下降从高校财务运行的经验数据来看当一个高校的利息费用超过其收入的10%时该校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原有规模便很难保持甚至会萎缩。在贷款的偿还期里学校各项收入持续稳定的情况下要支付大额的本金和利息必然会引起人员和公用经费相对缩减。各个高校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吸纳出现了对教师资源的争夺。高校的规模和师资成正比例关系高校如果不能保证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刚性的平稳或增长面对人才竞争的压力,会造成人才流失和办学质量下降的危险。高校师资是决定高校办学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弱小院校和偏僻地区院校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院校必须付出高出几倍的薪金并附加特殊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同时增加科研投入以便努力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以提高学校的品牌。这些投入又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和加重学校的财务负担使负债高校的经营性风险进一步增大。
二、高校负债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建立健全资金投入决策管理和经济责任制落实投资追踪问效制度
能否把有限的信贷资金用在刀刃上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科学的决策体系要依靠规范的制度来完成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投资决策行为明确决策者各自承担的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高校的校长是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特别是对于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负责对银行贷款行为要组织力量从规划、草案、集体研究讨论做起认真防范负债方案的偿债风险主管财务副校长宏观控制经济活动的实施按照审批权限对资金投入管理承担相应责任对校长负责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内容各不相同。相应的经济责任是逐级向上负责。教育主管部门应将贷款管理作为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各级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和高校资金监控系统。要求高校的贷款项目充分论证拟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中长期贷款计划对所有贷款高校实行贷款备案制度。对于那些投资决策失误、浪费现象严重的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责任追究。
(二)科学合理地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建立最佳信贷资金组合努力降低筹资成本
负债过多既降低资金使用效益又加重高校偿还负担所以确定适度的贷款规模是负债决策的关键。要正确分析财务状况恰当预测所需资金量合理预计贷款的偿还能力将短期、中期、长期贷款有效地结合起来。避免在未来的某一年成为还款的高峰年使债务到期时间均匀分布避免信贷资金的集中支出可以以负债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学校各项总收入的比例)、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偿债率(年度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等为重点对债务的规模和安全性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研究确定本校合理的贷款控制规模。可采取多样化的负债形式如长短期借款、设备租赁与设备融资、后勤建筑和设备融资等。例如在负债规模和各项债务资金成本率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综合债务成本率(各种债务资金成本按所占债务规模比例计算的加权平均数)来估算最佳的负债组合。
(三)加强财务分析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部门根据即时掌握的学校负债建设项目贷款及配套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强财务分析监测学校的财务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偿债风险。高校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为基础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控制偿债风险。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到指标的可采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及预见性。例如负债期内年度预期收入总额、负债期内流动比率等此类指标数额越大则反映偿债能力越强学生生均贷款额、负债与收入比率、负债自有资金比率、人员经费与总收入的比例等此类指标数额越大则反映偿债能力越弱。高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出适合自身的负债额度控制与负债期内预期收入之间的数学关联以保证学校在负债期内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只要高校能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强化学校的财务管理,必将扬长避短,以相对较低的筹资成本取得建设性资金,实现高校“负债—发展—收益”之间的良性循环,保障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地可持续发展。文/张晶
参考文献:
[1]郑丽珠.教育财会研究,2007-04.
[2]石钧,尹洁.教育财会研究,2007-05.
[3]张双红.教育财会研究,2007-06。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外部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