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园老董 发表于 2012-4-10 08:50:58

冲刺“全国百强”  建设幸福城市

潜江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深入解放思想、奋力提振精神、狠抓治庸问责、顽强克难奋进,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2亿元,同比增长15.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46.7%;外贸出口3.5亿美元,同比增长9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561元、7684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8.5%。2012年,作为全省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种子选手,潜江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要求,以“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勇争全国百强,建设幸福潜江”为目标,“三抓一促”,着力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幸福城市。
    开展“两项活动”
    为落实省委部署,市委确定2012年为“强化投资建设年”和“深化治庸问责年”,并以两项活动实施贯穿全年,在抓投资中转变干部作风、推动跨越发展。
    (一)开展“强化投资建设年”活动。千方百计做大做实投资,严格考核结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力争超过35%,达到230亿元以上。对上争取投资,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延续、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等重大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对上争取资金增长20%以上;对内扩大投资,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实现技术上档次、生产扩规模,力争投入技改资金增长25%以上;对外招商引资,启动新一轮招商引资“三年倍增计划”,创新招商方式方法,紧密联系央企,巩固“长三角”、突出“珠三角”、对接大武汉、开拓福建海西,力争招商引资增长30%以上;信贷增加投资,进一步做大做强融资担保平台,推动银企、银政深入合作,力争金融机构信贷净投放增长20%以上;社会拉动投资,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开放社会、文化、旅游、城建、市政等各个领域,采取“BT”、“BOT”、“433”等市场化模式,吸引业主投资;着力推动全民创业,力争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7700户、私营企业770家,民间投资增长30%以上。
    (二)开展“深化治庸问责年”活动。围绕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和干部作风等方面掀起“问责风暴”,坚持“落实就是政绩,把事办成就是水平”的工作导向,完善确责、履责、问责机制,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敬畏责任、坚守责任、尽好责任。扎实开展“百个部门比服务、千个项目问责效、万名群众评机关”等系列载体活动,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宁愿政府麻烦、不让企业费事”等观念,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等集成式服务平台,真正做到“项目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竞争力”,“零停留”办公、“零关系”办事、    “零私利”服务。

抓好“三大建设”
    抓住深入开展“迎创”活动机遇,积极推进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区建设,全面提升市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打造经济强市。
    (一)建设大产业。启动实施“工业三年倍增计划”,重点实施“1234”工程,进一步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以潜监线为轴的“一条千亿新型工业带”,努力打造张金、熊口“两个百亿产业重镇”,支持发展金澳科技、金华润化肥、华山水产“三个百亿企业”,大力培育盐化工、甲壳素、家具制造、现代物流“四个新的百亿产业”。 按照“稳定石油开采、延伸医药化工、壮大冶金机械、提升纺织服装、组团农副产品加工”的调整思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下游产品,实现资源良性循环,确保化工产业两年实现“倍增计划”;冶金机械产业围绕铝产品、环保机械、石油钻头、汽车零部件等发展精深加工;纺织服装产业在提高先进装备比重的同时,由“订单型”向“品牌型”转变;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突出绿色生产,发展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
    (二)建设大园区。投资10亿元,推进园林经济开发区、杨市—总口工业园加快融合和潜江经济开发区东扩西并,努力实现“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四年过千亿”的大园区规划目标。2012年启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工作,抓好拆迁还建,启动还建房1200套以上;大力推进园区整体招商融资,利用土地引资10亿元,确保章华南路拓宽、翰林路西延竣工通车,袁光大道、王周线形成路面工程,加快大园区主干道路网和管网、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三)建设大城区。按照“构建大格局、推进大建设、实现大跨越”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与中南建设集团签订五年投资48亿元建设新城区的合作协议,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建成区面积扩大1/3,达到63.8平方公里。今年,新城区建设要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抓好行政中心、规划展示馆、兴隆河、沿堤河和中央公园水体景观及防洪排涝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襄河大道等主干道和范新、河东北苑农民公寓建设,完成二级干道箱涵工程和东荆、河东南苑等5处农民公寓续建工程。老城区建设要加快实施章华大道南延、东环路南延、红梅西路扩宽、红军路改造等工程,继续推进318国道复线、污水处理3万吨扩规、梅苑二期等续建工程,大力推进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道路、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老城区功能。
    实施“四项工程”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会议精神,发挥人文资源优势,实施“四项文化工程”,建设文化名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实施文化品牌“培育工程”。着力打造名人文化品牌,确保年内基本完成以“一馆一院一基地一中心”为核心的曹禺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加快推进章华台基址展示馆和龙湾遗址旅游通道建设,启动龙湾遗址博物馆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水利文化品牌,全面展开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暨引江济汉旅游风景区建设;着力打造宗教文化品牌,做好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出生潜江这篇文章,深入挖掘智者文化资源,完成芦洑宝塔工程,规划完善卧佛寺建设;着力打造饮食文化品牌,举办第三届“中国潜江龙虾节”,推动龙虾产业由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和产业文化转变。
    (二)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抓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不断拓展文明创建的广度和深度,力争早日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三)实施文化设施“基础工程”。不断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预算。推进镇处(场)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继续抓好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实行免费开放。
    (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襄岳线文化旅游带建设,重点打造以兴隆枢纽水利工程景观旅游区、龙湾遗址·章华宫主题旅游区、曹禺文化产业园景区为支撑的文化旅游线路,策划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加快发展文化娱乐、文艺演出、传媒等文化产业,进一步融入全省旅游大格局,使潜江成为荆楚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力争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GDP增幅,到2016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
    实现“民生五有”
    坚持把70%以上的市级新增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实现劳有所得。理顺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努力让每个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都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努力使每个家庭都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力争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1%以上。
    (二)实现学有所教。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特色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集约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设教育强市。
    (三)实现病有所医。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改革,启动中心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化和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四)实现老有所养。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全面推行“五险合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力争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全覆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保障、五保供养、救灾减灾和优抚安置水平。
    (五)实现住有所居。完成省下达的8550套住房保障任务,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国有农场、林场危房改造,努力做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朱汉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冲刺“全国百强”  建设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