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而不书 发表于 2012-3-24 17:19:17

引入文化创意机制 加快文化旅游发展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资源。与其他消耗性资源不同,文化资源是我们祖先所创造、遗留下来的财富及其所凝聚的智慧,保护好了,具备重复利用、永续利用的价值和特点,因而无比珍贵。消耗性资源可以再生,文化资源一旦消失便不可再生,所以保护文化资源尤其显得重要。就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来说,文化滋润旅游,全面拓展旅游,增添旅游魅力,成为旅游灵魂。即使是山水风光旅游,也必须借助文化解读景点,渲染气氛,点石成金,提升品位;旅游、承载、传播、普及文化,使文化为人民大众所喜爱,是实现文化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从世界旅游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举凡旅游大国,如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埃及、印度、西班牙、泰国、西班牙、土耳其等,大多以文化旅游占的份额较大。国内旅游发展也凸显了这样的态势。而且,与利用山水风光等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相比,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的创意空间和利用空间都大得多。所以,让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数千年文明一脉相承,多元一统,文化资源丰富,博大精深,特色显着,发展文化旅游潜力巨大。我国连绵不断、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各民族、各地方的历史特色,我国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以及各民族、各地区的特色文化,我国的文物之海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乃至洪荒以来流传各地的神话传说及种类繁多的宗教资源等,都可以在新形势下运用一流的创意、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含科技手段)开发出琳琅满目、令人神往的文化旅游产品。故此,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旅游已取得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绩。

  然而,近些年来,伴随着文化理念的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文化表现方式和文化传播手段的增多,广大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迅速增大,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原有的文化旅游形式已难以满足我国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旅游发展所提出的要求。虽然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旅游作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来予以重视、规划和推动,但是不少地方大有一哄而起之势,基本上还处于数量扩张、粗放经营状态,成效往往不甚明显。究其原因,一个共同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在文化资源的利用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创新资源利用方式不够。或照搬、模仿国外的模式,如各地主题公园的迪斯尼模式普遍开花,不利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发展后劲不足;或固守传统的模式,如许多地方的文化旅游多是建园子,盖房子,辟广场,竖雕像,刻碑林,塑腊像,布场景,搞展览等等,这在知识爆炸、信息畅达、社会节奏飞快的今天,吸引力显然已经大为降低;或一旦出现某种方式的创新,各地便竟相效仿,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物旅游方式、各种“印象”的大型实景演出、影视基地类旅游等,无疑都是好的创新,但全国各地的大遗址都搞成此类遗址公园而无自身的创新和特色,“印象”式演出到处开花,影视基地密集开建,恐怕也是难以普遍吸引游客的。

  如何通过引入文化创意机制,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使我们的文化生动活泼起来,充满情趣和吸引力,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所喜爱,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无疑是我们努力的关键所在。

  所谓引入文化创意机制,即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过程中,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式方法,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进而形成科学创新的机制,从而提升景区景点和其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人的知识、技能和智慧,借助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特别是科技手段),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从而产生高附加值产品或提供高效益服务的一种新兴产业。国内外成功经验说明,在文化旅游产业中引入文化创意方式方法,可以使文化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并产生最佳效益,正好可以解决我国目前许多文化旅游项目效益不佳的难题。为此,特提出如下系列建议:

  第一,必须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根主线,特别是抓住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少年,满足其好奇、好玩、娱乐等需求这个重点,来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发展我国的文化旅游。(按:好奇、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好玩就不是孩子,不好奇的孩子对什么都不会感兴趣,便什么都不想学。所以传统的观瞻兼说教式的旅游如今已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要通过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使文化旅游各种项目从形式到内容及表现、游乐方式等,都适应他们的需求,对他们充满吸引力,让他们通过文化旅游纵情玩乐,释放情绪,舒缓压力,调整身心,激发求知欲,获得想要的知识,喜爱祖国文化。所以,国内外发展文化旅游的经验教训都说明:抓住了这根主线,文化旅游就能充满吸引力,就能做大做强。反之,无论你谋划得如何头头是道、沾沾自喜,无论你的园子多么规模浩大,内涵如何丰富,不能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们喜爱,都将是得不偿失的。举旅游演出来说,一说到地方戏,大家都认为是各地旅游演出重要资源,但真正搬上旅游场所舞台,却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益。其中重要原因是:这种农耕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今已很难激发起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情趣,必须根据当今观众欣赏需要创新地方戏资源利用方式。可喜的是,国内已有剧院抓住当今观众的需求特点,将本已受到冷落的地方戏结合动漫或3D或4D等新技术,令观众耳目一新,上座率大增。有的旅游场所为了更好地表现文艺内容,运用一系列新创意、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整台综合性表演,美仑美奂,提升旅游演出的吸引力,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从而使他们喜爱,从而使演出团体迅速走出困境,实现快速发展。

  第二,必须针对文化资源的不同类型、不同的内涵特点,以及不同的游客对象,科学运用新的创意和相应的方法、科技手段来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发展我国的文化旅游。例如,目前我们正在安徽马鞍山市利用李白文化资源打造满足大众需求,特别是满足广大青少年需求的李白文化创意产业园。此园以李白文化为主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太白游踪、太白仙踪、唐风唐俗为线索,有机融入李白诗歌和相关历史文化(包括酒文化),创造性地运用科技型缩微景观、主题公园、仿生机器人、动漫、3D及4D、新型演艺、电影特技、多媒体、幻影成像、情景再现、世博会及现代博物馆等新的科技手法,着力打造在全国带有示范和导向意义的旅游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且结合园区内容开发一系列旅游纪念品。从园区的外形与布局、建筑形式、场景,到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游乐方式、人物形象、神仙形态、服饰器具等,都是中国式的。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意和创新,让李白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生动活泼起来,激发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和情趣,特别是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娱乐目的,让他们在随性游乐、放飞心情的同时,喜爱进而了解、吸收李白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同时,由于此园中的李白文化博物馆旨在全面、系统展示李白文化,其他园区所有项目都有根有据,不失李白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原真,所以可以达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目的。可以预计,此园建成后,将会大大带动马鞍山市及其周边旅游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会促进安徽全省乃至全国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

  第三,注重利用优势特色资源,创新创意、创新手段,打造重量级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带动当地及周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发展文化旅游要尽可能避免零打碎敲,因为小的旅游点即使拼凑起来也缺乏吸引力,难以吸引大量客流,难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国内外发展文化旅游的事实一再表明,一处大规模的吸引力强的旅游园区,往往会带动整座城市或整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当年深圳市率先利用国内各民族民俗风情资源打造“中华民族园”等主题公园,使其一跃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旅游城市。近年来,安徽芜湖市引进华强集团和技术团队,接连打造“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世界”等科技类娱乐型主题公园,从而使该市旅游产业跃居全省前列,相关的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美中不足的是,从其园区建筑来看,还是给人以迪斯尼乐园的感觉。而且,虽然其中有不少属于自主创新的内容,特别是第二个园子内有不少反映民族文化的主题内容,但未能抓住诸如《西游记》之类的优势文化资源,而是根据香港无厘头喜剧电影《大话西游》之类的资源演绎项目,其持久性可能会受影响:一是会受到即将兴起的上海迪斯尼乐园的影响,二是将会受到正在兴起的真正民族特色的新型主题公园的影响。

  第四,注意综合利用文化资源及相关资源,结合文化旅游发展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以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100处大遗址之一,以玉文化名世)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为例:可以通过争取各级政府文物保护经费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遗址博物馆,使得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得到科学、全面、系统展示,从而成为做大做强这一带文化旅游的资源依据。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依据凌家滩遗址文化内涵,运用新的创意,策划“凌家滩文化原始体验乐园”方案,利用此方案招商引资,在遗址建设控制地带之外,完成该园区建设。其中包括“有巢氏部落文化体验园”(渔猎时代)、“凌家滩部落体验养生乐园”(原始农耕时代)、“凌家滩部落探险猎奇园”,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系列旅游纪念品;同时,利用附近的太湖山、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白石洞、太湖寺、养鹿场及这一带的农田、水域,通过科技、生态等手段,对外展示(含游客体验)实际含金量很高的传统农业、观光农业及特色养殖乃至其他相关旅游(除古洞探奇、寺庙旅游外,还有运漕古镇游、渔滩湿地风光游等),并且发展特色餐饮、休闲度假等产业,举办“少儿原始体验夏令营”等活动,并且努力使上述园区成为大中小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基地。这样,还可以促进当地服务业、农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这一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致富,同时也将会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

  第五,认真总结我国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的经验教训,切实从多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要变过去一般性的景点打造为特色塑造,以各自的特色吸引游人;二是变过去的景点分散、相互孤立为连成线、形成片的资源整合和互动、互促;三是要变过去囿于行政分割、小农式的相互猜忌、相互拆台为相互联合、互利共赢;四是要变过去游客被动参观式的单调旅游为以魅力四射的活动、互动项目吸引的主动参与;五是要变过去观瞻式的静态旅游为融表演、游乐、参与等为一体的动态旅游;六是要变过去平面式的旅游为融参观、欣赏、参与、互动、娱乐、演艺、体验、游艺、餐饮、购物等于一体的立体旅游。

  第六,创新博物馆、文化馆、烈士陵园等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方式,增强其旅游吸引力。毫无疑问,这类公共文化资源也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这类公共文化场所也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场地。例如全国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改后,其在文化游方面发挥的作用陡增。由于这类公共场所参观实行免费,理论上对大众旅游吸引空间更大,旅游的社会效益更加重要,对促进其他相关旅游经济效益提升的空间也很大。然而,目前这类场馆中一个较为普遍的不足是:对外展览展示项目水平不高,创新不够,吸引力不强。所以也要更多地引入创新机制,引入文化创意方法和科技手段,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其对广大旅游者的吸引力,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第七,要尽快从对国外模式的照搬和模仿中跳脱出来,走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之路。例如,近年国内竞相兴起的科技型主题公园,布局不合理,同质化现象严重,基本上走的都是仿迪斯尼之类国外的路子(从建筑外型到项目内容),甚至不乏照搬迪斯尼乐园的例子(香港、上海)。照搬和模仿,不仅无法利用好我们的优势资源,影响我们创造力的提升,无法做大做强我们的文化旅游,而且如果我们的青少年自小就深受这类主题公园以及国外动漫、影视作品等所传播的西方文化、思维模式、审美情趣及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那么必然会导致他们自觉亲和西方、排斥传统,甚至最终成为被和平演变的一代。我们必须从国家文化安全和产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高度,抓紧改变目前这种现象,走优势或特色资源+创意+科技以及各种新方法、新手段的路子,走自主发展的中国特色主题公园之路。

  第八,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决不能随意改变文化资源的真实,否则就会误导游客和观众,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使文化传统及传统价值观乃至现实文化价值观错乱,其贻害绝不可小视。而且这类文化旅游景区(点)也决不会长久。例如,在利用文物遗址创新资源利用方式时,必须首先通过保护措施,使遗址的文化内涵得以完整保护和科学展示,然后在其建设控制地带之外运用新的创意,结合新方法、新手段,使遗址所蕴含的生产生活、民情风俗得以再现,供游人观瞻、体验、娱乐。再如,我们创新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利用方式发展文化旅游时,必须真实再现该名人的生平事迹及其背景文化,包括需要反映的建筑、器具、服饰等都不能错乱。又如,我们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表演、展示(表演艺术、传统技艺等)时,都必须确保其原真,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创新。在确保文化资源原真的基础上,利用新的创意新的手段进行创新,可以使文物旅游出现新天地,可使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承、创新、推广,带来新“产业,可使许多已受冷落的文化旅游景区(点)焕发新春,成为热点,从而带动一方民众致富。这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范例。

  第九,建议国家和地方及时出台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法规、政策,并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加强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走自主创新文化旅游之路的研究。二是加快培养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懂科技、善创新的人才,并且推动国家和地方形成人数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创新力越来越强的专家队伍,组建适应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多样化专家团队(必须是具备相应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知识的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三是以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作发展文化旅游、文化部与科技部就文化与科技深度结合,从而促进相互发展为引领,推动各省市文化与旅游部门、文化与科技部门开展相互合作,从体制、机制、制度上促使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的深度结合。四是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对各地创新文化资源利用方式,走自主创新文化旅游之路,进行财税、融资、奖励及项目等方面支持。

  总之,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针对文化旅游的不同类型、不同资源、不同内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创意和方法。做到创意创新,不照搬别人的创意;方法创意,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科技创新,尽量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别人已用过的手段尽量少用,或尽量结合别的手段运用,或尽量采取与别人不同的用法来用。走别人未走过的路,走自己富于创新的路,从而有效利用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我国文化旅游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文/李修松

KOKO2345 发表于 2012-4-30 10:00:36

帮你顶,人还是厚道点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引入文化创意机制 加快文化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