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香:谁能把官做大?
本帖最后由 老秘在线 于 2012-3-21 18:59 编辑把事做对做好与把官做大并不一定划等号。我在《领导干部十大纠结》一文中有述。调研中,有干部直言不讳:当下,干部任用程序外人看上去严密但实际上每个环节都有漏洞,都有可操作空间。谁能把官做大,越来越摸不着规律。但有个市委书记说,做事没有时间、心思跑官,跑官没有时间、心思做事,这是客观的。所谓“小步快跑”的干部往往干得少跑得快,所谓能力强通常是无法证实的主观性极强的定性判断。破格提拔通常是“萝卜提拔”,没有强项找强项,找到强项根据需要无限放大强项。秘书提拔快,但并不总是这样,得看领导行不行,还得看行的领导对秘书什么态度。当秘书没有可能不得罪人,就看不得已得罪了人时领导什么态度,如果领导苛责,周围人能不根据领导的态度决定是讨好秘书还是非议、挤兑秘书?领导的人品能力是秘书的不能不信的命:领导人品能力不行,领导出事秘书安然?若秘书“道不同不为谋”,秘书能走多远飞多高?同,慢慢死或不知哪天死;不同,立即死。
机关中处以下干部正派干事的都会得罪人,能不能得到公认把官做大,上级领导的能力和态度是最重要的。上级领导能力弱,会时时处处提防你功高盖主,你不能真傻但必须装傻,经常肉麻地公开表白你的忠诚。即使领导能力强,你只做好工作而不花时间和领导联络感情,指望领导百毒不侵,永远听不进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的谗言,等于指望领导不是人。
到了厅局级,干部要把事干好把官做大,西方重技术中国重艺术。你说哪个更容易掌握?中国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干部队伍中,西方国家鼓励最优秀的人才去做科研、做企业,哪个更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和谐?
以上问题可以讨论,但价值不大,因为已经有结论。
附:[领导干部的十大“纠结”]
生活百味杂陈,工作纷繁复杂,在理论与实践、知道与做到、对错与利弊、大事与小事、规则与创新、个人与组织、做事与做官、动机与结果、本色与角色、本能与境界之间,领导干部经常面对诸多的选择与顾虑,面对两难甚至多难困境,纠结在所难免。
理论与实践
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又指导实践。离开实践,理论是无源之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则具有盲目性。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执政兴国的一大法宝。但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容易,有时逻辑严密、说理充分的理论,遇到丰富的、鲜活的实践,显得苍白无力,而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却找不到理论依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个过程。领导干部用理论武装头脑,可以使自己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每到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都特别强调理论武装全党。但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一事当前,一味翻“本本”,找“条条”,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是教条主义,会贻误大事。毛泽东说,教条主义者如同“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
理论和实践往往不合拍。对实践进行总结、升华的理论滞后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超前于实践。这必然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困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找准结合点,即用传统理论、经典理论解决常规问题,用创新理论成果解决新问题。
知道与做到
领导干部要“知道”,包括知道理论、规则、程序、方法等,这些都是“做到”的条件,但具备了条件,不等于做好了工作。领导干部经常会陷入“知道”却“做不到”的苦恼。
“知道”和“做到”之间不能划等号。知道该做什么和真正做到之间需要有积极的态度和高强的能力。没有积极态度,就算有能力,“知道”也“做不到”。但如果没有能力,即使态度好,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知道“不该做什么”和真正做到“不该做的事不做”之间需要品德、修养,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导干部需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种种诱惑面前,拒腐蚀,清正廉洁。
对错与利弊
由于时空的转换,是非对错的观念和标准也会发生变化,领导干部要迅速适应环境,把握时代特点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正确地做出判断和抉择。但并不是“对的事就做,错的事就不做”,有时,在某种领导情境中,很可能对的事不能做,错的事不能不做。
是非对错具有主观性、相对性。主观上认为对的事,客观实践可能证明是错的,反之亦然。时间、空间变了,是非对错的标准也会跟着变。如果坚持“对的事就做,不对的事不做”,领导干部经常会无所适从,甚至会做错误的事。有时还会出现自己认为做的事是对的,但实际上却后果严重、代价巨大。
利弊可以计算,具有可操作性。所以,领导干部在进行行为选择、重大决策时,不仅要明是非,更要讲利弊。当然,利弊大小的计算是针对人民、针对公共利益而言的。这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大格局,站在全局想问题,立足局部做事情。
对与错、是与非,就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而言,没有现成的判断标准,众说纷纭。领导干部就要权衡利弊,作出决策,至于是非,留待历史评说、人民评说。邓小平曾经说,对新生事物“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大事与小事
领导干部要做大事。“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庸官、不得人心的官不是不干事,很多情况下是日以继夜地做了下属该做的小事,结果让下属没事干,让组织的工作没有秩序、没有效率。
领导干部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但领导干部做小事不是事必躬亲,而是放手而不撒手,指导下属做好每一件小事,既保证大事做成,又使自己有更多的精力谋划大事。
领导干部要把握大事小事的衡量标准。否则,可能会把大事当小事忽视了,耽误大事或错过时机,也可能会把小事当大事抓,结果本未倒置了,导致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大事小事都是相对于实现目标的关联度而言的。如果是与“为实现目标创造条件、扫除障碍”这类工作的关联度大的事,就是大事,反之就是小事。
**** Hidden Message *****
本色与角色
每个干部都有其与生俱来的本色。如个性、性别。在领导活动中,性别通常并不具有天然的绝对的优势。但在不同领导环境中、不同的领导岗位上,不同的性别在领导活动中的绩效会有所不同。领导干部经常会遇到本色与角色要求之间的冲突,过份地强调保持本色,不能适应角色要求,会导致领导干部对工作的不胜任或周围人对其评价的下降。
领导干部的本色要与其角色要求一致。最理想的状态是领导干部本色天然地与角色要求一致,但实践中二者不一致是经常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能够自觉控制或弥补个性上、性别上不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部分,必要时打磨个性中与工作不适宜的部分,并模糊性别意识。虽然人的个性、性别很难改变,但领导干部可以而且能够依靠个人的毅力、修养等张扬或控制其某个方面的特点,使之与角色要求一致。
本能与境界
人在社会中生存必然具有一些本能,包括生理、安全、交往、尊重等方面的需求,对金钱、权力和名誉的向往等。领导干部的行为固然受本能支配,依据本能做事或许没有错,但境界崇高更具人格魅力。一事当前,考虑个人安危得失是本能,先人后己是境界。因境界高而产生的人格魅力更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让下属自觉追随、自愿服从,使权力行使更顺畅。
领导干部心系百姓,勤政敬业、清正廉洁是为官本能与境界的统一。完成这种统一,需要领导干部加强修养,包括政治坚定、高瞻远瞩,谋划全局、促进发展、谨慎用权,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也包括多吃两样东西——吃苦、吃亏,相信“储水万担,用水一瓢;大厦万间,夜眠六尺;黄金万两,一日三餐”,把时间和心思用在做好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工作上。
在纠结中思考、在纠结中实践,是大变革时代领导活动常态。领导干部承认纠结才能解开纠结,才能引领、指导群众一道走向未来。
(刘炳香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 刚入门的小秘,学学前辈经验,请多多指教 有的人立志做大官,有的人立志做大事,而更多的人是立志不出事,整天混日子。 o(︶︿︶)o 唉,本分做人,本分做人 做事没有时间、心思跑官,跑官没有时间、心思做事 谁能把官做大? 有关心是不是什么都好说啊 领导十大纠结 常学常新 常学常思 看看吧,只看题目就知道不错 好好看看!!! 呵 ,前来讨教讨教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