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央苏区县”发展的对策措施
面对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中央苏区县将如何加快发展?又将怎样来保障民生?如何更快推进小康进程?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实现中央苏区县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措施。弘扬苏区精神,为苏区振兴提供不竭动力。首先应不断弘扬苏区精神。苏区精神博大精深。作为苏区干部群众,我们要把苏区精神作为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并与时俱进,代代相传,使之成为加快苏区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不竭力量源泉。其次应大力宣传苏区精神。苏区精神同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再次应深入学习苏区精神。新时期学习和弘扬苏区精神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将苏区精神落实到加快苏区发展与振兴的具体实践中。
抢抓发展机遇,争取更多更大支持。首先应尽快审批《中央苏区振兴规划》,明确苏区县的发展定位。苏区县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具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为此,建议中央把43个苏区县作为一个“特殊发展版块”,体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为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次应建立中央部委和央企的长效对口帮扶和政策扶持机制。一是帮扶方面。建议建立长期对口挂包帮扶制度。二是政策方面。按照政策、项目、经费“三优先”原则,大力支持苏区社会事业发展,尤其要优先安排苏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项目。三是转移支付。建议提高苏区县的县级财税分配比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苏区县级财政有足够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其次应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但要减免资本金的配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加快苏区县发展尤显必要和紧迫。建议在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国省道干线时,优先安排苏区县的布局建设。同时建议给予苏区县减免资本金配套的待遇,现在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在地方政府完成低价征地和拆迁补偿后,还要地方财政配套大额度的资本金,苏区县财力不堪重负。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快苏区县科学发展步伐。首先应着力“做大”。当前,苏区县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总量偏小。可以说,没有一定的总量,各种要素就难以聚集、各种资源就难以充分发挥,苏区县经济欠发达的地位就难以改变。为此,苏区县要千方百计把经济总量做大,努力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使自身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其次应着力“加快”。当前各地竞相发展,中央苏区县原本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更应该立足于“快”,只争朝夕、立足优势、扬长避短、能快则快,但必须是“好”中求“快”。在确保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能够增加财政收入、提升经济实力的特色工业、农业和旅游产业,千方百计引进和实施一批效益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力求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县市的差距。
进一步改善民生,不断提高苏区人民的幸福指数。首先应优先发展教育。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和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力争“十二五”期间县县都有一所达标高中,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其次应提高医疗水平。要加大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公共卫生和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让苏区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要加大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针对苏区县、山区县医疗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要实行更宽松的政策,在薪酬补贴、职称评聘、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特殊的待遇,增强苏区县对人才的吸引力。再次应办好惠民实事。加快完善苏区社会保障体系,在抓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苏区农村群众的最低生活补助和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改善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待遇,全力保障苏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解决苏区县的发展问题,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最重大的民生工程,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苏区的关心和支持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效,不断促进苏区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扎扎实实通过几年的努力,把43个中央苏区县这一“特殊发展版块”建设得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作者:梁奕章 来源:学习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