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议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
努力解决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管理“一手软”的问题,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于走出GDP崇拜误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管理到服务
传统的社会管理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就是把社会管住就可以了,社会不发生乱子就可以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不是把社会管住、管死,而是着眼于增加社会活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所以,中央强调“创新”社会管理,传递的是一种崭新的发展战略,需要实现从“管理管控”到“寓管理于服务”的转变。
**** Hidden Message *****
从控制到协商
新时期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大多属于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方式上,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实现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要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动态平衡。
要改变主要靠行政手段通过管、控、压、罚实施社会管理的方式,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尽管从主观上说,创新社会管理要求人们从以往简单的“维稳”思路中解放出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很多方面,社会管理的内容还是非常缺失,很多干部仍然容易简单地把社会管理理解成为社会控制,而且是基于暴力手段之上的控制。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纠正,和以往的“维稳”一样,社会管理反而会使政府和人民、社会之间进入一个恶性互动模式。这正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的。
在社会转型时期,发生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要及时发现矛盾,弄清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发展的规律,在管理环节上,实现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的转变,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加强源头治理,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民生、民主、民心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积极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以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和向好的方面转化,尽最大可能做到不积累、不激化、不蔓延、不升级、不向坏的方面转化,使社会处于动态平衡、动态优化、井然有序、健康运行的状态。作者:李抒望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坚持重心下移,强本固基,有效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社会管理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强本固基。以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各镇办(社区)综治维稳办工作力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该区立足实际,加强综治维稳中心(站)的建设,整合了综治、信访、司法、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力量,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民情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一事一档,认真了解群众诉求,分类管理,形成掌握社情民意的第一手资料,保证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抓实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着力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社会管理工作要立足预防,以防为主,加强源头治理,着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减少治安隐患。制定实施《狮子山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加快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确保了人、财、物的投入。与此同时,坚持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做到苗头性问题早发现,倾向性问题早提示,警示性问题早预警。
力促标本兼治,突出治本,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社会管理工作要坚持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矛盾。为此,狮子山区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的原则,开展以解决黄赌毒问题、校园周边安全问题、非法传销问题等主题的针对性强的专项整治行动。以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平安家庭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大创建工作投入,丰富创建活动的载体,增强创建的质量和效果。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实效性、正面性,不断加强法律政策宣传,培育人们积极健康心态,营造良好氛围。
坚决调解优先,综合化解,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群众诉求的问题复杂而相互交叉,我们注重甄别分类,因案施策,调解优先,综合化解。结合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充分发挥镇办(社区)综治维稳中心、司法所、基层组织各单位(学校、企业、村)调委会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到“信访有人接、矛盾有人调”,力争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办(社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狮子山区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区、镇办(社区)、村(居委会)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平台,强化人民调解,全力推动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深入推进综治“网格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推进人口信息协作共享机制建设。此外,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村(居委会)接访制度,设立信访信箱、投诉电话等,确保民情、民意、民智顺畅上达,畅通民意渠道,主动积极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强化领导责任,齐抓共管,全面推行综治目标管理。狮子山区坚持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健全社会工作目标管理机制,根据综治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检查,实行一票否决。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做到社会管理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评比,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健全工作督查机制。加大建立和健全社会管理工作督查机制力度,采取事前督查、跟踪督查、事后督查的方法,加强对信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督查,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非常好,很到位……………………………… {:soso_e132:} 看看{:soso_e104:} 想学习一下,请赐教!这是一个相当新的课题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了好好妇了。 好文章,下载下看看,谢谢楼主
十八届四中全会后,社会管理创新将从法治的角度实现再创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