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发表于 2012-2-27 10:47:11

避免“成本沉淀”

   几年前,看过一幅漫画,印象很深。两个男人,张三和李四,各自挖井找水。张三挖了几米下去,不见水,等不得了,就换一个地方,挖了几米,还是不见水,又换一个地方,这样换了好几个地方。李四埋着头,就在一个地方一直挖下去,井越来越深。最后,张三筋疲力尽,功夫白费,找不到水。李四挖的井,冒出了一大股水。李四兴高采烈,张三垂头丧气。这幅漫画,揭示了生活、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成本沉淀”。
    什么是“成本沉淀”?做一件事情,投入一些成本,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效果不显著,等不得了,没有耐心和毅力,就放弃,重新去做另一件事情。做另一件事情,又投入成本,过一段时间又放弃,又去做第三件事情,如此反复。第一件事情上投入的成本,对于第二件事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第二件事情上投入的成本,对于第三件事情来说,同样是没有意义的。这样反复,成本不断投入,成效总是看不到,所投入的成本实际上都被浪费,也就是“沉淀”了。漫画中的张三,他不是没有努力,但他的努力都白费,所投入的成本都沉淀了,最终却什么成效也没有。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前面投入的成本,对后来的活动不起作用,没有意义,这就是“成本沉淀”现象。这几年,大家经常讲“不折腾”。什么是“折腾”?像张三那样,不断造成“成本沉淀”,反复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白费功夫,浪费成本,最终什么成效都没有,这就是折腾。
    在个人工作事业中,应注意避免“成本沉淀”。一个人要在工作事业上取得成就,需要投入很多成本,经过长期持续努力,逐渐积累,最终才能取得一定成就。成本投入,可以说,从我们出生就开始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工作。工作以后,还要继续投入各种成本,还要继续努力。投入的成本,有家庭、社会为我们投入的,也有我们自己投入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个稳定的方向,明确的目标,不断投入成本,持续努力奋斗,使投入的成本不断转化为阶段性成果,最终才能取得较大的成就。如果轻易改变方向,随意转移目标,反复地“重新开始”,以往投入的成本就会不断沉淀,对以后的发展不利,更难以取得突出成就。
    从事某项职业,实在不得已,不要随意改变,在一个职业中,经过长期实践和磨炼,经验增长,能力提高,技巧熟练,关系积累,到了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时候,会取得很好的成就。做研究工作,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术方向,积累知识,长期思考,反复研究,最终会成为这个领域里的专家。我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世界性的杰出成就,有人问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袁先生说“要做专家,先做庄稼”,这是一个有深刻含义的比喻。庄稼要在一个地方扎住根,吸收营养和阳光,逐渐延伸根须,才能成长,才会结出果实。如果庄稼漂来漂去,扎不住根,就不可能成长,更不要说结出果实。袁先生之所以取得杰出成就,就因为他像庄稼一样,扎住根,一辈子“搞水稻”。有记者问一位奥运长跑冠军,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冠军说“我一直都在悄悄做一件事”。记者以为是什么不得了的秘诀,急切问是什么秘诀,冠军平淡回答两个字“跑步”。
    如果职业上,这山望着那山高,心猿意马,跳来跳去,最终将一事无成。学术研究上,如果今年一个方向,明年一个领域,换来换去,最终难以取得突出的学术成就。如果袁先生今年搞水稻,明年搞小麦,后年搞玉米,就不会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如果那位奥运冠军,今年跑步,明年跳高,后年又去游泳,什么冠军都不会得到。为什么?因为以往投入的成本都会沉淀,成本不会转化为阶段性成果,最终什么成就都没有。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科学发展,应避免“成本沉淀”。形成一种符合科学规律的发展思路,制定一项发展决策,开始实施,就要投入各种成本,而且这种成本是巨大的。一种思路、一项决策,从开始实施到取得成效,需要经过一定时期,需要持续的艰苦努力,要有耐心和毅力。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投入各种成本。实施一段时间,成效不明显,等不得了,就换一种思路,换一项决策,又投入成本,如果这样反复,前面投入的成本就会沉淀。前任领导的思路、决策正在实施,后任领导来了,另搞新的思路、决策,这样延续下去,将会不断产生成本沉淀。发展思路和决策不稳定、不连续,造成很多成本沉淀,严重浪费资源,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对推动科学发展极为不利。
    我们讲“可持续发展”,通常是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条件角度来讲的。从广义上看,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是多方面的,保持发展思路和决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例如,发展支柱产业是各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一个支柱产业的形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需要不断投入成本,持续扶持发展,这个过程往往需要经历若干年。确定一个支柱产业,搞两、三年,成效不明显,就换一个支柱产业,这样下去,投入的成本不断沉淀,“支柱”总是看不见,浪费了很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发展思路和决策的稳定性、连续性。那种今年一套思路,明年一套战略的做法,只会造成成本沉淀,浪费资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对待创新,要坚持科学精神,采取理性行为,避免不切实际的“过度创新”,不要搞那种劳而无功的“创新”。一项创新,从探索研究、构思设计,到产生创新成果,再到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投入各种成本,需要经历一定时期。在创新问题上,一种突出现象是“为创新而创新”,成本沉淀太多。一种创新成果产生了,不切实推广应用,这项创新的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又转向另一项创新。甚至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项创新搞了一段时间,成果还没出来,就中途停止,又去搞别的创新。就这样,创新,创新,为创新而创新,成本不断沉淀,大量资源浪费,创新成果稀少,创新效益微弱。创新,本来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却被不少人搞成无意义、无价值的折腾。真正的创新,应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创新效益大于创新成本,而不是相反。
    造成“成本沉淀”的原因,客观方面有一些原因。从主观方面看,主要是做事情没有耐心和毅力,缺乏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心浮气躁,思路不稳定,决策不连续,行为不坚定。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浮躁”。当前,浮躁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浮躁,必然产生折腾,对个人,对组织,对社会,都是有害的,它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大量的“成本沉淀”,成本投入太多,成效很小。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是一种“高代价、低效益”的行为,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绝对避免成本沉淀,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避免的,是不必要的成本沉淀。做什么事情,理性思考,科学决策,有耐心有毅力,思路稳定,决策连续,行为坚定,能够避免很多“成本沉淀”。作者:李志昌 来源:学习时报
    回到那张漫画给我们的启示,做什么事情,学李四,不要学张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避免“成本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