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老秘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本帖最后由 文秘家园 于 2012-2-24 02:50 编辑近年来,习水县按照贵州省“建设旅游大省”和遵义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战略思路,确立了“把旅游业建成后续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特别是遵发(2006)2号文件出台后,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以红带绿,红绿共舞”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把旅游培育成为对外开放中的先导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加大旅游规划和宣传推介,积极招商引资,着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以来,全县接待游客累计达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4亿元。其中:2006年接待游客21.6万人次,旅游收入1.18亿元;2007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57%。2008年接待游客71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116%。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习水县旅游资源状况及优势
(一)红色文化资源。习水县是红军长征期间在局部地区转战时间最长的县,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战役,一、二、四渡就发生在习水县境内。青杠坡战役更是因新中国的两代领导核心、一任开国总理、五任国防部长、七大元帅、上百位将军共同在此浴血奋战,并由此拉开“四渡赤水”的序幕而成为古今中外的战争奇观。众多的红军长征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了习水今天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四渡赤水纪念馆,红军和中央机关驻地旧址,青杠坡战斗遗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旧居等既是红色旅游景点,又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二)绿色生态资源。习水有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张国家级名片,境内有中国丹霞谷、中国杉王、天鹅池、飞鸽子、长嵌沟、清溪沟、漏仓沟、铜罐口八大绿色生态旅游区(点)。与贵州赤水、四川合江佛宝、四川古蔺黄荆、重庆江津四面山等十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相邻,处于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核心地带。境内生态资源以丹霞地貌为代表,全县丹霞地貌达565平方公里,分布在三岔河、长嵌沟、清溪沟、铜罐口、漏仓沟等地,辅以涌泉瀑布,奇峰画壁、灵水秀石、珍稀动植物等,形成了地球同纬度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带。
(三)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一是三岔河历史人文景观。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蜀汉章武三年摩崖石刻,以及清嘉庆年间实业家袁锦道修建的佛寺、自塑宝像、太阳神、招财牌坊、花楼、摩崖石刻等,袁锦道在其间修建的锅厂、纸厂、铸币厂、铁厂、蓝绽厂等48家工厂,形成贵州早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雏形,是贵州早期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二是土城千年古镇。从七十年代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7000年前的石器时代,土城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镇文化、盐运文化距今2000多年,现有保存完好的船业工会旧址(又称船帮)、盐号(贮存发放盐的仓库)、宋酒窖、石板街等古建筑群和九龙囤古战场遗址等。三是灿烂丰富的酒文化。据《史记》记载,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即出产于古称习部的现习水境内,自古就有“枸酱习部来”之说。由土城沿赤水河溯流而上的中国贵州省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郎酒厂、茅台酒厂等构成了赤水河灿烂的酒文化。
(四)良好的区位优势。习水地处黔北、渝西、川南交汇地带,是出川、入渝的重要窗口。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1871.9米,最低海拔275米,气候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3.1℃,冬暧夏凉,年均降雨量1112.5毫米,无霜期253天,森林覆盖率达52%,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天然氧吧”和“绿色空调”。离省会贵阳300 km,离成都350km,离重庆240km,距最近的长江口岸60多公里,距最近的火车站90多公里,距最近的飞机场100多公里,处于成渝经济辐射圈和黔渝经济辐射圈的交汇地带,也是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重要链接点。
二、旅游资源开发及取得的成效
(一)初步建立了旅游规划体系。《习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习水县红色旅游修建性详规》、《丹霞谷景区修建性详规》、《土城古镇保护规划》、《土城古镇修复规划》等指导习水旅游发展的规划先后通过评审并付诸实施。天鹅池、飞鸽子、丁山坝等景区修建性详规已完成编制工作,并进入评审阶段。
(二)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000年以来,先后修建了习水至犁园坝、茅台至习水、习水至赤水、习水至四川合江、习水温水至江津东胜、习水至新站等二级、三级公路,打通了习水的出境通道,提高了习水各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条件。仁赤高速动工建设后,制约习水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将得到缓解。2002年,采取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开发模式,引进厦门金中达集团公司习水福源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习水丹霞谷景区。启动了杉王景区的开发,先后建设了景区公路1公里、景区大门1座、停车场2000平方米,办公服务设施400平方米,景区步道3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00余万元。至2006年,丹霞谷景区先后建设旅游公路12公里,人行步道10公里,旅游宾馆一座,以及客服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并购置旅游观光车等旅游娱乐服务设施,完成投资3500万元。争取国债资金500万元,县财政匹配200万元,硬化天鹅池景区公路8公里,改造小桥景区公路12公里,兴建人行步道8公里。2008年又修建了飞鸽景区公路8公里,维修停车场1500平方米,改造办公服务设施2700平方米,发动景区村民建设乡村旅馆,累计完成投资620万元。四渡赤水纪念地景区建设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纪念馆主体工程、布展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消防设施、纪念馆外墙立面装修、古镇沿街立面改造以及青杠坡旅游公路3.5公里、战斗遗址纪念碑、浮雕墙、停车场、接待房等基础配套设施;完成了红军总参谋部、总司令部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驻地旧址维修等。**** Hidden Message *****
四、今后旅游发展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总体目标
坚持把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扩大开放、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的大事来抓,努力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从2008年起,全县旅游综合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8亿元。到2015年,创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以上。到2020年,创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以上,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以上,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以上。把习水打造成融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和酒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强县。
(二)工作思路
以成立“赤水河旅游发展联盟”为契机,着力加快“旅游活县”战略的实施,按照打造“五个一”的旅游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为龙头,重点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有较强吸引力、系统配套的精品旅游景区(点),以高品位的景观吸引游客,以高品位的文化内涵丰富和拓展旅游领域。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优旅游商品,满足广大游客购物需求;注重旅游宣传促销,创作一批旅游文艺作品,提升习水知名度美誉度;立足习水实际,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养一支旅游人才队伍,加强旅游的开发、建设、管理和推介,打造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重要链接点;以革命老区和古镇为依托,发掘长征文化、古镇文化、生态科普文化、酒文化、古屯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其他文化,建设一种特色旅游文化。通过产业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努力把习水县建设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支持和配合遵义 “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打造,将会展经济引伸至习水,形成“以红带绿,红绿共舞”的旅游格局。
1、打造一批旅游精品景区。神奇习水,绿洲红城是红军长征途中的红玛瑙,是自然生态王国的绿宝石。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层次、突出特色、完善配套”的要求,重点开发避暑度假、山乡体验、户外运动、爱国主义教育等特色旅游项目。切实抓好以“四渡赤水纪念馆”为核心,以青杠坡战斗、四渡赤水一、二、四渡渡口遗址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产品组群,突出“出奇制胜”主题,形成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红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发现“红在习水”,积极开发“红满习水”,力求做到“红动习水”。充分利用土城“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名片,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利用古屯文化、赤水河船运文化、盐文化、古镇文化,把土城建设成一个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镇历史为一体的魅力古镇。以天鹅池、丹霞谷、飞鸽子、小坝、清溪沟等为重点,打造绿色生态和丹霞地貌为主题的自然旅游品牌。以丁山坝、赶场坡和官店金海水车等为重点,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亮点和重要切入点,集中相关政策、资金,扶持建立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示范点,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龙头的乡村旅游,建设休闲避暑类、度假类、农事与农业类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启动习酒工业旅游园区建设,深度挖掘习酒、土城等地源远流长的酿酒文化,不断丰富就文化内涵,把习酒镇建成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和中国酒文化名镇,打造酒文化旅游品牌。
2、开发一批旅游特色商品。把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逐步扩大旅游商品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产出效益。积极鼓励和支持单位、个人开发富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土特商品。规划好旅游小集镇、旅游物流街和购物点,为旅游购物提供场所和平台。支持个体和私营企业开办旅游定点购物商店,改善旅游购物环境,推动商贸旅游发展。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旅游商品精深加工和包装。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制作一批具有民俗风情和文化特点的纪念性工艺品。鼓励、支持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举办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旅游商品征集、评比和展示、展销活动。对企业从事产品研制开发的信贷资金,经旅游主管部门和财政局审查确认,政府可给予贴息支持。对旅游商品出新、出奇,打入市外、省外市场的企业,由县委政府给予相应奖励。
3、培养一支旅游人才队伍。切实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抓好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实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实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等级考核制度,运用法规和制度保证旅**业整体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各类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要积极参加省、市旅**业主管部门的岗位培训,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各星级宾馆老秘网的服务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对乡土人才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鼓励支持旅游企业积极加强与旅游院校合作,搞好员工岗位和技能培训。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在旅游产业链上全方位招商引资。加大在旅游招商引资方面的宣传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4、创作一批旅游文艺作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整合和壮大全县文艺作品创作队伍,制定激励政策,利用文化专业队伍、专家名人、科研院校、民间艺人、社会中介机构等,对全县长征文化、生态文化、酒文化、古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认真挖掘、整理、研究,鼓励作品创作。特别是要以全县红色文化、民族风情、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作为创作主题和背景,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通过文艺作品、文学创作、影视作品、音像制品、广告画刊等不同形式,创作一批人们喜闻乐见、独具风格、内容健康、内涵丰富的作品,不断提升习水在全国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5、传承一种人文精神。提升习水文明程度,需要更好传承人文精神。要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留下的精神遗产为宝贵资源,进一步发掘和深化红军克难攻坚、百折不挠、出奇制胜的精神内涵,提炼深化为人们景仰和向往的精神追求,使之成为激励全县人民艰苦创业、加快繁荣的不竭动力。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旋律,深度挖掘和宣传“三关”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传承关爱互助、友爱仁义、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三关”成为全县人民建设和谐、创造和谐的最强音;要充分挖掘习水厚重的历史,传承勤劳质朴的习水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开放包容的性格和明礼诚信的素养。
(三)工作措施
1、编制完善相关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要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制定出高起点、高品位、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使规划具有科学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防止低水平项目和重复建设现象。就习水而言,要注重保护旅游生态环境、自然风貌、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遗产等,走可持续发展路子,严格按照《习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州省赤水河旅游线路规划》、《习水县红色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习水县乡村旅游规划》,加快重点景区及县城旅游配套功能建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2、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大胆探索各种有效的融资渠道,老 秘网从政策、资金、服务上加强引导,通过市场机制招商引资、多方筹资,形成多元筹资体制。如以文物修复和保护的名义立项申请上级经费;以发展文化事业项目的名义申请上级经费;以建设红色文化的名义,积极争取军队支持和导向性投入。县财政每年投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规划、申报项目、宣传促销、发展研究、队伍培训、资源保护等。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大引资、贷款、融资等工作的力度,采取合资、合作、参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旅游开发。积极探索以贴息等方式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的路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习投资兴办文化旅游业,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参与全县文化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引导习水县文化旅游业进入良性竞争循环。
3、不断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加快旅游景区景(点)连接公路、人行步道、车站码头等设施建设;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公路沿线电力、供水、通讯、车站、医疗、餐饮、厕所、环保、旅游标识等设施。巩固“创卫”成果,深化“整脏治乱”,搞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积极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优秀园林城市,全面提升“绿洲红城”品牌形象。
4、认真落实兑现优惠政策。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认真制定土地、税收等系列优惠政策,尽可能给予投资开发商优惠。如外商投资可依法在土地出让、转让、租赁、承包、入股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投资兴办旅游项目的企业和个人,对旅游企业经营者,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相关部门在税收上尽可能给予减免。对涉及有收费项目的单位,一律以下限收费等。
5、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文化旅**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旅**政管理体制。如建立的习水县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文化旅游规划、建设、开发、经营的领导和指导,统筹旅游各块工作,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建立统一的、全县一盘棋的旅游开发、管理机制。相关部门明确其具体职能,发挥其管理、综合协调、服务、对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6、切实强化市场营销。旅游业是靠信息流来吸引人流,从而带动资金流、物流,促进经济发展。目前习水县的旅游景点品位不突出,品牌不彰显,县内有价值的景点没能享有应有的知名度,没能广泛刺激起游客的旅游动机。因此,搞好宣传促销,形成品牌和特色相当重要。要建立政府主导、旅游局牵头、各企业参与的一体化营销体制,立足自身实际和发展形势,大力推进旅游促销重心由单一产品推介向整体形象打造转变,县财政每年安排专用经费,由政府统一策划,统一包装,向旅游者提供习水县文化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独特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激发游客观光度假的兴趣。要丰富推介内容和形式,可通过行业联手促销、因时集中促销、高层媒体促销、节庆综合促销等形式,谱“绿曲”、唱“酒歌”、跳“红舞”,全力打造习水“翡翠绿洲、缤纷红城”品牌,使习水文化和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川黔渝旅游金三角中的重要链接点。使旅游者、中外客人真正走进绿洲红城,了解和认识习水,体验“四渡赤水”,感悟红军长征,启迪智慧,洗涤心灵,从而实现人生的出奇制胜;让人们走进绿色空调、天然氧吧,去感受自然、感恩自然,享受避暑胜地给人带来的天人合一的感觉,使旅游者来了还想再来。
四、今后旅游发展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总体目标
坚持把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扩大开放、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的大事来抓,努力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从2008年起,全县旅游综合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8亿元。到2015年,创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以上。到2020年,创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以上,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以上,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以上。把习水打造成融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和酒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强县。
(二)工作思路
以成立“赤水河旅游发展联盟”为契机,着力加快“旅游活县”战略的实施,按照打造“五个一”的旅游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为龙头,重点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有较强吸引力、系统配套的精品旅游景区(点),以高品位的景观吸引游客,以高品位的文化内涵丰富和拓展旅游领域。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优旅游商品,满足广大游客购物需求;注重旅游宣传促销,创作一批旅游文艺作品,提升习水知名度美誉度;立足习水实际,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养一支旅游人才队伍,加强旅游的开发、建设、管理和推介,打造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重要链接点;以革命老区和古镇为依托,发掘长征文化、古镇文化、生态科普文化、酒文化、古屯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其他文化,建设一种特色旅游文化。通过产业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努力把习水县建设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支持和配合遵义 “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打造,将会展经济引伸至习水,形成“以红带绿,红绿共舞”的旅游格局。
1、打造一批旅游精品景区。神奇习水,绿洲红城是红军长征途中的红玛瑙,是自然生态王国的绿宝石。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层次、突出特色、完善配套”的要求,重点开发避暑度假、山乡体验、户外运动、爱国主义教育等特色旅游项目。切实抓好以“四渡赤水纪念馆”为核心,以青杠坡战斗、四渡赤水一、二、四渡渡口遗址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产品组群,突出“出奇制胜”主题,形成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红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发现“红在习水”,积极开发“红满习水”,力求做到“红动习水”。充分利用土城“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名片,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利用古屯文化、赤水河船运文化、盐文化、古镇文化,把土城建设成一个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镇历史为一体的魅力古镇。以天鹅池、丹霞谷、飞鸽子、小坝、清溪沟等为重点,打造绿色生态和丹霞地貌为主题的自然旅游品牌。以丁山坝、赶场坡和官店金海水车等为重点,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亮点和重要切入点,集中相关政策、资金,扶持建立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示范点,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龙头的乡村旅游,建设休闲避暑类、度假类、农事与农业类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启动习酒工业旅游园区建设,深度挖掘习酒、土城等地源远流长的酿酒文化,不断丰富就文化内涵,把习酒镇建成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和中国酒文化名镇,打造酒文化旅游品牌。
2、开发一批旅游特色商品。把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逐步扩大旅游商品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产出效益。积极鼓励和支持单位、个人开发富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土特商品。规划好旅游小集镇、旅游物流街和购物点,为旅游购物提供场所和平台。支持个体和私营企业开办旅游定点购物商店,改善旅游购物环境,推动商贸旅游发展。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旅游商品精深加工和包装。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制作一批具有民俗风情和文化特点的纪念性工艺品。鼓励、支持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举办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旅游商品征集、评比和展示、展销活动。对企业从事产品研制开发的信贷资金,经旅游主管部门和财政局审查确认,政府可给予贴息支持。对旅游商品出新、出奇,打入市外、省外市场的企业,由县委政府给予相应奖励。
3、培养一支旅游人才队伍。切实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抓好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实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实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等级考核制度,运用法规和制度保证旅**业整体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各类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要积极参加省、市旅**业主管部门的岗位培训,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各星级宾馆老秘网的服务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对乡土人才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鼓励支持旅游企业积极加强与旅游院校合作,搞好员工岗位和技能培训。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在旅游产业链上全方位招商引资。加大在旅游招商引资方面的宣传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4、创作一批旅游文艺作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整合和壮大全县文艺作品创作队伍,制定激励政策,利用文化专业队伍、专家名人、科研院校、民间艺人、社会中介机构等,对全县长征文化、生态文化、酒文化、古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认真挖掘、整理、研究,鼓励作品创作。特别是要以全县红色文化、民族风情、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作为创作主题和背景,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通过文艺作品、文学创作、影视作品、音像制品、广告画刊等不同形式,创作一批人们喜闻乐见、独具风格、内容健康、内涵丰富的作品,不断提升习水在全国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5、传承一种人文精神。提升习水文明程度,需要更好传承人文精神。要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留下的精神遗产为宝贵资源,进一步发掘和深化红军克难攻坚、百折不挠、出奇制胜的精神内涵,提炼深化为人们景仰和向往的精神追求,使之成为激励全县人民艰苦创业、加快繁荣的不竭动力。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旋律,深度挖掘和宣传“三关”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传承关爱互助、友爱仁义、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三关”成为全县人民建设和谐、创造和谐的最强音;要充分挖掘习水厚重的历史,传承勤劳质朴的习水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开放包容的性格和明礼诚信的素养。
(三)工作措施
1、编制完善相关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要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制定出高起点、高品位、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使规划具有科学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并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防止低水平项目和重复建设现象。就习水而言,要注重保护旅游生态环境、自然风貌、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遗产等,走可持续发展路子,严格按照《习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州省赤水河旅游线路规划》、《习水县红色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习水县乡村旅游规划》,加快重点景区及县城旅游配套功能建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2、积极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大胆探索各种有效的融资渠道,老 秘网从政策、资金、服务上加强引导,通过市场机制招商引资、多方筹资,形成多元筹资体制。如以文物修复和保护的名义立项申请上级经费;以发展文化事业项目的名义申请上级经费;以建设红色文化的名义,积极争取军队支持和导向性投入。县财政每年投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规划、申报项目、宣传促销、发展研究、队伍培训、资源保护等。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大引资、贷款、融资等工作的力度,采取合资、合作、参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旅游开发。积极探索以贴息等方式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的路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习投资兴办文化旅游业,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参与全县文化旅游业的开发和经营,引导习水县文化旅游业进入良性竞争循环。
3、不断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加快旅游景区景(点)连接公路、人行步道、车站码头等设施建设;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公路沿线电力、供水、通讯、车站、医疗、餐饮、厕所、环保、旅游标识等设施。巩固“创卫”成果,深化“整脏治乱”,搞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积极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优秀园林城市,全面提升“绿洲红城”品牌形象。
4、认真落实兑现优惠政策。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认真制定土地、税收等系列优惠政策,尽可能给予投资开发商优惠。如外商投资可依法在土地出让、转让、租赁、承包、入股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投资兴办旅游项目的企业和个人,对旅游企业经营者,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相关部门在税收上尽可能给予减免。对涉及有收费项目的单位,一律以下限收费等。
5、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文化旅**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旅**政管理体制。如建立的习水县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文化旅游规划、建设、开发、经营的领导和指导,统筹旅游各块工作,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建立统一的、全县一盘棋的旅游开发、管理机制。相关部门明确其具体职能,发挥其管理、综合协调、服务、对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6、切实强化市场营销。旅游业是靠信息流来吸引人流,从而带动资金流、物流,促进经济发展。目前习水县的旅游景点品位不突出,品牌不彰显,县内有价值的景点没能享有应有的知名度,没能广泛刺激起游客的旅游动机。因此,搞好宣传促销,形成品牌和特色相当重要。要建立政府主导、旅游局牵头、各企业参与的一体化营销体制,立足自身实际和发展形势,大力推进旅游促销重心由单一产品推介向整体形象打造转变,县财政每年安排专用经费,由政府统一策划,统一包装,向旅游者提供习水县文化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独特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激发游客观光度假的兴趣。要丰富推介内容和形式,可通过行业联手促销、因时集中促销、高层媒体促销、节庆综合促销等形式,谱“绿曲”、唱“酒歌”、跳“红舞”,全力打造习水“翡翠绿洲、缤纷红城”品牌,使习水文化和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川黔渝旅游金三角中的重要链接点。使旅游者、中外客人真正走进绿洲红城,了解和认识习水,体验“四渡赤水”,感悟红军长征,启迪智慧,洗涤心灵,从而实现人生的出奇制胜;让人们走进绿色空调、天然氧吧,去感受自然、感恩自然,享受避暑胜地给人带来的天人合一的感觉,使旅游者来了还想再来。 旅游公路12公里,人行步道10公里,旅游宾馆一座,以及客服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并购置旅游观光车等旅游娱乐服务设施,完成投资3500万元。争取国债资金500万元,县财政匹配200万元,硬化天鹅池景区公路8公里,改造小桥景区公路12公里,兴建人行步道8公里。2008年又修建了飞鸽景区公路8公里,维修停车场1500平方米,改造办公服务设施2700平方米,发动景区村民建设乡村旅馆,累计完成投资620万元。四渡赤水纪念地景区建设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纪念馆主体工程、布展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消防设施、纪念馆外墙立面装修、古镇沿街立面改造以及青杠坡旅游公路3.5公里、战斗遗址纪念碑、浮雕墙、停车场、接待房等基础配套设施;完成了红军总参谋部、总司令部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驻地旧址维修等。 旅游公路12公里,人行步道10公里,旅游宾馆一座,以及客服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并购置旅游观光车等旅游娱乐服务设施,完成投资3500万元。争取国债资金500万元,县财政匹配200万元,硬化天鹅池景区公路8公里,改造小桥景区公路12公里,兴建人行步道8公里。2008年又修建了飞鸽景区公路8公里,维修停车场1500平方米,改造办公服务设施2700平方米,发动景区村民建设乡村旅馆,累计完成投资620万元。四渡赤水纪念地景区建设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纪念馆主体工程、布展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消防设施、纪念馆外墙立面装修、古镇沿街立面改造以及青杠坡旅游公路3.5公里、战斗遗址纪念碑、浮雕墙、停车场、接待房等基础配套设施;完成了红军总参谋部、总司令部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驻地旧址维修等。 公里,旅游宾馆一座,以及客服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并购置旅游观光车等旅游娱乐服务设施,完成投资3500万元。争取国债资金500万元,县财政匹配200万元,硬化天鹅池景区公路8公里,改造小桥景区公路12公里,兴建人行步道8公里。2008年又修建了飞鸽景区公路8公里,维修停车场1500平方米,改造办公服务设施2700平方米,发动景区村民建设乡村旅馆,累计完成投资620万元。四渡赤水纪念地景区建设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纪念馆主体工程、布展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消防设施、纪念馆外墙立面装修、古镇沿街立面改造以及青杠坡旅游公路3.5公里、战斗遗址纪念碑、浮雕墙、停车场、接待房等基础配套设施;完成了红军总参谋部、总司令部旧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驻地旧址维修等。 四、今后旅游发展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总体目标
坚持把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扩大开放、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的大事来抓,努力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从2008年起,全县旅游综合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8亿元。到2015年,创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以上。到2020年,创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以上,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以上,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以上。把习水打造成融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和酒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强县。 水至江津东胜、习水至新站等二级、三级公路,打通了习水的出境通道,提高了习水各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条件。仁赤高速动工建设后,制约习水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将得到缓解。2002年,采取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开发模式,引进厦门金中达集团公司习水福源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习水丹霞谷景区。启动了杉王景区的开发,先后建设了景区公路1公里、景区大门1座、停车场2000平方米,办公服务设施400平方米,景区步道3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00余万元。至2006年,丹霞谷景区先后建设旅游公路12公里,人行步道10公里,旅游宾馆一座,以及客服中心等相关配套设 坚持把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扩大开放、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的大事来抓,努力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从2008年起,全县旅游综合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8亿元。到2015年,创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以上。到2020年,创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以上,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以上,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以上。把习水打造成融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和酒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强县。
坚持把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扩大开放、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的大事来抓,努力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从2008年起,全县旅游综合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8亿元。到2015年,创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以上。到2020年,创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以上,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以上,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以上。把习水打造成融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和酒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强县。 坚持把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扩大开放、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的大事来抓,努力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从2008年起,全县旅游综合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8亿元。到2015年,创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以上。到202 坚持把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扩大开放、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的大事来抓,努力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从2008年起,全县旅游综合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8亿元。到2015年,创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以上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巢湖市要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实现经济总量有新突破、城市面貌有新变化、人民生活有新改善,把巢湖市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高地、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山川秀美的生态之城。围绕这一目标定位,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全力发展巢湖大旅游正当其时。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引领发展。规划是引领旅游业发展的龙头。要按照高品位、整体性、特色化的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规划和培育。围绕巢湖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等高对接,全面融合,积极做好旅游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创新旅游产品,发展特色旅游。巢湖市山水独秀,在旅游产品策划和开发上,要坚持差别发展、错位发展,进一步彰显特色和优势,打造旅游度假目的地。要发挥“湖优势”,做活“水文章”,以中庙、巢城为两极,以滨湖旅游观光大道为轴线,推进“湖”、“泉”资源的整合,打造以水文化为基础的生态型休闲度假特色旅游区,以巢南、巢北区域为两翼,打造滨湖观光游览区。重点打造以下类型:
滨湖休闲游。推进以巢湖为中心的滨湖旅游及滨湖低碳城镇群建设,使之成为国内最美的内陆湖泊旅游特色休闲度假景区。加快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湿地公园、生态农庄、休闲娱乐、餐饮老秘网等设施;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开发水上旅游、低碳养生休闲旅游;推进集观光游览、渔农生活体验、度假疗养、运动休闲等多种旅游形态于一体的巢湖风景区建设。
温泉养生游。做响“中国温泉之乡”品牌,以半汤为核心,以温泉保健疗养为主题,挖掘温泉资源、培育温泉文化,在继续发展大众温泉旅游的基础上,统筹规划,规模开发,整合提升,加快建设现代高端温泉养生度假区。
历史人文游。巢湖流域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历史遗存丰富独特,文化博大精深,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深入挖掘巢湖悠久的古巢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厚重的历史名人文化和多样的地质文化的内涵,重点开发有巢氏、有巢国和“陷巢州”传说、“三将军”故居、淮军文化园、柘皋老街、鼓山寺、温家套惨案纪念遗址等景区(点),打造精品历史人文旅游线路。
特色乡村游。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业态,尝试发展巢居(穴居-巢居)演进、民俗表演、歌谣喱语等地方文化特色乡村游,统筹规划建设环巢湖旅游带,吸引周边城市居民来体验乡村游的乐趣,带动巢湖市旅游市场开发,促进旅游业大发展。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道路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重点推进滨湖旅游观光大道与滨湖新区的交通对接,加快环湖旅游通道(环湖车道、游览步道)建设。同时要加快通往景区、景点主要交通道路建设,开通辖区内主要景区、景点旅游公交专线,早日实现巢城--中庙公交专线运营,实现旅游交通一站式、便捷化。
建设滨湖新城,打造“三宜”胜地。坚持生态优先、旅游优先、基础设施优先,加大环巢湖地区开发力度,并以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理念和标准,按照“活水、靓城、扩容、增绿”的思路,规划建设巢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滨湖新城。等高对接合肥总体规划,科学编制环巢湖地区综合开发规划,严格控制各类零星建设,滨湖区域原则上不安排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扩容工程。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实现扩容增效,其中柘皋老街、黄麓大学城、烔炀经开区拓展区、槐林渔网城等要做出特色。大力实施活水靓城工程。利用山体资源,修建山体公园,让城市“绿”起来;利用水面资源,实施活水工程,让水“活”起来;利用行政中心现有资源,盘活政务新区,让城市“新”起来;利用现有道路资源,重点整治半汤路、健康路、龟山路等主干道两侧,使建筑、绿化、亮化和道路相协调,让城市“美”起来。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坚持交通先行,狠抓城市路网改造提升,让城市“动”起来。大力实施城市民生工程。加快建设一批菜市场、公园、文化广场等看得见、摸得着,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畜禽水产、花卉苗木、绿色蔬菜、优质水果等特色生态农产品,整治优化农村综合环境,打造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应用转化的展示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加强分工合作,大力拓展市场。加速资源整合,推进转型升级。深度开发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建设渔农体验区,开发湖边沙滩、水上运动、特色餐饮等业态,发展水文化旅游;发挥“三将军”名人效应,打造红色旅游;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加强与合肥区域的产业联动,促进旅游发展。
实行客源共享,释放资源能量。加强与六安、淮南、滁州等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线路组合、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协调开发环巢湖旅游,实现旅游产品互补、精品线路整合、客源互动与市场共享等目标,携手打造泛巢湖旅游度假区。牵手马、芜、铜等皖江城市,推动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实现市场互通、资源互用,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通过精品旅游线路的组织和联合营销,积极开拓长三角旅游客源市场。按照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全面发展的思路,把环巢湖的景区(点)等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构建2条旅游线路,即以滨湖休闲和温泉养生为主题的巢湖一日游精品线,以休闲度假、温泉养生、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为主题的巢湖二日、三日游线路。
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品质形象。要立足市场,立体营销,依托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加强与省内以及长三角地区城市宣传媒体联系,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举措,力争在省级以上,尤其是国家级主流媒体上开展巢湖旅游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激活省内游、扩大周边游、做好短线游,巩固省内市场,拓展国内市场,开发国际市场。
文章质量高,谢谢分享! 看了很多调研文章,但是感觉好类似哦,没有解决实在问题啊 坚持把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扩大开放、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和消除贫困的大事来抓 正需要相关资料,写得非常好,谢谢! 700平方米,发动景区村民建设乡村旅馆,累计完成投资620万元。四渡赤水纪念地景区建设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纪念馆主体工程、布展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消防设施、纪念馆外墙立面装修、古镇沿街立面改造以及青杠坡旅游公路3.5公里、战 正需要相关资料,写得非常好,谢谢 {:4_86:}{:4_105:}{:4_103:} 嘎嘎嘎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