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秘 发表于 2012-2-22 15:59:16

关于我老秘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为了全面掌握我老秘网区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于2007年7月对发展黄州文化事业课题进行了调研。在广泛座谈、全面分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一、建区以来黄州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建区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文艺工作“双百”方针,围绕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积极的、健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初步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教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区乡部门整体联动”的大文化工作格局。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了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区文化局精简内设机构,清理整顿文化行政审批项目,为文化主体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区影剧院成功改革改制。区博物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等事业单位,通过实行聘任制、“目标责任制”等形式,转换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效能。建立健全了农村基层文化服务机构,每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文化服务中心”,建立了服务中心“以钱养事”的工作机制。

2、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改造建设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区图书馆和文化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和“国家二级文化馆”。争取国家投资558万元,实施了李四光纪念馆维修改造工程,分别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国家地震局确定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陈潭秋故居红色旅游景区项目列入全省“十一五”期间十二个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建立了赤壁广场、青年广场、青砖湖广场等一批群众性休闲健身娱乐公共活动场所。

3、文艺精品创作日益繁荣。

近几年来,黄州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农民画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50余件,出版绘画专集3本,350件精品被国际友人收藏。黄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自创歌曲质量高,歌词《人往高处走》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歌曲《乡音》在鄂东民歌大赛中获作词、作曲、演出3个一等奖;歌曲《廉政之歌》在全市汇演中荣获一等奖。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独具特色,小楚剧《巧莲绣字》在省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比赛中,获创作、舞蹈、表演三个二等奖。群众文艺创作丰富。全区业余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3100余件,发表展出作品1400余件次,获奖420余件次。其中,国家级40余件,省级60余件,获全国群星奖2件,楚天群星奖5件。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硕果累累,论文《机遇·现状·对策》在中国文化学术研究会《文化大视野》上发表;《农村文化需求供求矛盾与对策》在《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和《湖北文化》上发表。

4、社区文化建设彰显特色。

按照文化工作“城市向社区转移,农村向村组转移”的工作方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展演活动。41个社区有管乐队、腰鼓队、秧歌队、宣传队、扇子舞队、太极拳队、龙灯队、文学书社、书画协会等业务文艺队伍180余支,队员8000余人。建新社区荣获“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称号,“社区大家乐”发展成为城区文化生活的特色品牌,每年组织展演活动10余场,演出节目近百个,观众4万余人次,多次被省市各大媒体报道。

二、加快发展黄州文化事业的基础条件

在鄂东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黄州的文化地位非常独特,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的基础非常厚实。

1、有珍贵的古代文化遗迹

黄州文化遗址弥足珍贵。黄州境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周为弦子国,东周楚宣王迁邾国封于此,南北朝置南安县,隋代改称黄冈,一直是鄂东地区的政治中心。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黄州遗留下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重要史迹。目前,黄州区域内共有古文物遗址115处,古墓葬12处,古建筑8处,近代重要史迹8处,其他文物15处,著名的遗址有螺蛳山遗址、禹王城遗址、国儿冲古墓葬、太平寺古墓群、樊家古墓群、国山古墓群、谢昶墓等。

螺蛳山遗址位于堵城镇区北侧,山丘露文化层1-2.5米,东北侧有泉水,大旱不涸。1957年,考古部门在此掘出大量文物,其中有石族、骨针、蚌壳、鱼骨、龟甲残片,有细泥红陶、夹砂粗灰陶、泥灰夹陶、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等6个陶系,最薄陶胎约1毫米,有两颗泥灰陶豆,是原始文化中少见的遗物。该遗址有仰韶文化、青莲文化、屈家岭文化等特点,距今有5000年历史。禹王城遗址位于黄州城北郊,又名邾城、女王城、汝王城、吕阳城等名称。清光绪8年《黄冈县志》载,“楚宣王灭邾,徙邾如此”。建国以后,禹王城地上、地下均发现了大量的历史文物,有战国时期的铜剑、铜鼎、铜墩、铜戈、铜矛;有东汉时期的九莲灯、象酒壶、梅花青铜镜等,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的安国寺,有1350年的历史,比著名的黄梅五祖寺早3年,比香火正旺的武汉归元寺早980年,自古以来是鄂东三大名寺之一。北宋天元年间,韩琦投奔其兄,在安国寺内发愤读书,后考中进士,在宋仁宗嘉佑年间任枢密使、宰相。安国寺因韩琦发迹而声名远扬,嘉佑八年,宋仁宗御赐“安国”寺名,并赐玉印一牧,相传为天下三个半印之一。

位于安国寺附近的青云宝塔,建于明朝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七级浮屠,四面八方,建成时,上镇武昌、汉阳诸郡之水口,下为黄州古郡文星之起峰,是黄州一大盛事,因塔高耸入云而得名。起塔后34年,“塔之顶非烟非云,出白气者月余”,后“塔坏,飞其五层入泖湖”,到1848年才得以重建。现塔顶有一朴树,虽久旱不雨,而树常青,实为一奇。

2、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州文化底蕴深厚,历朝历代都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善书、豪册、皮影戏、渔鼓、小曲、莲花落、小品等诸多曲艺门类,流传广、影响深,发展齐全。境内以画为生的画匠处士世代延绵,手艺高超。历代名家书法,使黄州境内的书法不断繁衍进步,魏书、楷书、草书、篆隶多种多样。山田歌、樵歌、船歌、采茶歌和放牛歌、号子、生活小调、花灯小调、风俗歌和儿歌等民间音乐和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牌子锣鼓和丝弦锣鼓等民间器乐经久不衰,留有曲牌《老大》、《泣颜回》、《步步娇》、《清水令》、《红如水》、《雁儿落》等80余种。剪纸、扎纸、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异彩纷呈,盛行至今。“黄州点子”、“黄冈善书”、“黄州民间绘画”、“东坡饮食文化”等被列入黄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黄州点子”被列为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州点子”是历史上民间流传的曲艺形式,并随艺人传播到荆楚地区。“黄冈善书”是以说唱善人善事为主要内容的鼓书(评书),清末明初,极为盛行,每年盛夏金秋时节,稍大村庄,户长领头派饭筹资,延请艺人打鼓说书,流传极广,影响极深。“农民画”是黄州的知名文化品牌,闻名于日本、台港澳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东坡饮食文化是黄州的文化特色,据史料记载,有66类东坡菜、7种东坡酒,其中35类在黄州研制,东坡蜜酒、黄州“压茅柴”酒在黄州酿成。每道菜、每种小吃的创制,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一首通俗的歌曲,著名的《老饕赋》、《菜羹赋》、《东坡羹颂》、《炖肉歌》(又题《猪肉颂》)、《食豆粥颂》、《煮鱼法》、《食雉》、《春菜》、《元修菜》、《蜜酒歌》二首,《豆粥》、《棕争》、《众狗不悦》、《蒸豚(猪头)待》等流传至今。

3、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黄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人文薮泽,人文底蕴深厚。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游历黄州,写有《赤壁送别歌》一诗。晚唐杰出诗人杜牧曾任黄州刺史。北宋年间,韩琦寄居黄州发愤读书,“白昼青灯,风雨无怠”,终成大器,成为一代名臣。宋元丰三年,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留下了“两赋一词”等脍炙人口的诗篇,东坡赤壁因此名扬神州。东坡以来,南宋大诗人陆游、杨万里、戴复古,大词人辛弃疾,元代大书画家赵孟俯,明朝大臣刘伯温,主持修纂《永乐大典》的解缙,清朝同治皇帝,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张之洞,革命烈士秋瑾,当代名人郭沫若、黄炎培、李一氓等名流学士,旅次黄州,游历悼古,赋诗题词,凭吊先贤,增添了黄州的文化色彩。黄州本土文化人才辈出。明代276年中,黄州府考中进士317名,举人1465名,清朝前65年中,黄州府考中进士86名、举人466名,区内名士刘子壮为清朝状元。

黄州古代人文资源优势独特,当代人文资源异彩纷呈。黄州是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烈士的故乡,曾诞生了湖北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有陈潭秋故居、聚星学校等革命胜迹。黄州还是原国家代主席董必武求学之地。

4、有活跃的文化工作队伍

黄州有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文化活动推陈出新,文化艺人代有人出。1953年,原黄冈县有147个业余剧团和演唱组。大跃进时期,一度有歌咏队572个,演唱组238个,文艺积极分子达35000余人。现在,城区有高素质的文化创作人才,有自治的文化活动组织,有身怀绝技的民间绘画艺人,有一支活跃城乡的文化演出队伍。由区政府顾问刘积群与老干局、文化局于1986年共同组建“黄冈东坡诗词书画会”,共吸收离退休干部、教师会员共210余人,先后刊印《芦海吟》、《晚晴诗词》、《茶村诗词》等内部不定期刊物,发表诗词3万余首。

三、当前黄州文化事业发展的存在的主要不足

总体来说,全区文化事业呈蓬勃发展之势,但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与黄州的历史文化地位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产业规模不大

黄州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区文化产业规模不大,总户数只212户,从业人员只有5000余人,其中歌舞厅及附设有卡拉OK的音乐茶座、酒吧、休闲厅22家,音像制品出租、零售、放映17户,印刷厂18户,图书摊店37户,电脑打字复印12户,网吧106户。文化产业的结构不优,现有212户从业单位中,网吧占了一半,其他也是娱乐行业和打字、复印等被动性服务单位,没有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覆盖面较窄。文化产业的社会贡献不大,无论是提供的就业岗位,还是创造的税费收入都很微弱,与工业化中期阶段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相比极不相称。

黄州文化市场建设滞后,市场发育不充分,没有集中的、专业的、有档次的文化市场,文化企业、经营网点分布比较杂乱,既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文化市场管理体制不顺,服务功能不强,该管的管得不到位,一部分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2、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利用不够

黄州的东坡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东坡文化资源丰富厚重,但开发挖掘不尽人意。发源于黄州的以东坡菜和东坡小吃为主的东坡饮食文化,曾为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具大的贡献,但名副其实的东坡系列食品仍“养在深闺人未识”,现有开发品种少,生产规模小,市场覆盖率低,处于民间作坊加工状态。

黄州区农民画由农民设计,农民创作,原生原态,贴近生活,构思独特,变化多样,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的充分肯定,受到了海内外文化人士的普遍好评,是黄州独具特色的文艺精品。农民画创作题材丰富,农民画产品易于产业化经营,有着广阔的营销市场,极具开发价值。但目前我老秘网区农民画只是创作作品,没有制作成文化产品,知名度很高,但产生的经济效益很小。

黄州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既有古色旅游景点,又有红色旅游线路,还有绿色旅游产品,以及休闲农庄资源。投资7000万元的安国寺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太平寺、三官寺等寺庙相继建成。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科学的旅游线路规划,没有专业的以经营地产旅游产品为主的旅游公司,缺乏旅游经营的专业人才,旅游产业处于自发、无序状态。

3、文化遗产保护不力

近几年来,我老秘网区在保护文化遗址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历史上的破坏、建设性的毁损、保护资金投入上的不足等多种原因,一部分文化遗产面临生存危机。螺蛳山遗址、禹王城遗址、青云塔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亟待加强保护。螺蛳山遗址,建国后由于筑堤防汛、围湖造田和耕作,遗址表层遭到破坏。禹王城遗址历经战火焚毁,只剩下一些土堆。“黄州点子”、“黄冈善书”、“黄州民间绘画”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人才匮乏,豪册、皮影戏、渔鼓、小曲、莲花落、小品等诸多曲艺门类以及山田歌、樵歌、船歌、采茶歌和放牛歌、号子、生活小调、花灯小调、风俗歌和儿歌等民间音乐和民歌有失传断代的危险。

4、文化事业活力明显不足

由于体制机制僵化,财政投入不够等因素,文化事业活力相对不足,文化事业单位难以为继。全区没有文联组织,也没有社科联组织,大多数文体单位和文艺个人者各自为战,自生自灭,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文化工作队伍后继乏人,年龄老化,区文工团难以独立承办整台文艺节目。优秀文化作品精品创作多,批量生产少,文化特色不明显。文化设施比较落后,目前,图书馆馆藏图书7.2万册,其中受读者欢迎的图书仅1万册,每年补充的书籍非常有限。现办理借书证的读者只有3000多个,年经营收入不足3万元。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设备简陋,不能满足读者要求,文化宫也只能开展一般性的文化培训活动,电影院等公众文化活动阵地逐步减少。

四、发展黄州文化事业的建议

发展先进文化,提升综合实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省九次党代会将文化建设列为未来五年全省“五大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响亮提出使湖北“成为文化综合实力居于中部前列的文化强省”的目标。为此,老秘网特就加快发展黄州文化事业提出以下建议:

1、提升文化地位,发展先进文化

要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文化事业的认识,将其作为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放在突出位置。建议区委、区政府及各地各部门,要统筹部署,整体推进,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同时研究、同时落实、同时考核、同时奖惩,推进协调发展。要研究制订黄州区2020年文化事业发展纲要,明晰全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举措,编制黄州区“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年度工作任务。要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体目标,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实际,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州文化,孕育和丰富黄州精神。组织编写黄州区乡土文化教材,宣传黄州乡土文化,增进市民和中小学生对黄州乡土的感情,增强建设黄州的凝聚力。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丰富文化活动内容。要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每年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会,宣传推介黄州,提升黄州的良好形象。要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社区大家乐”、“农家乐”为载体,深化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2、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 Hidden Message *****

shqscsfdx86 发表于 2023-5-19 11:04:17

要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文化事业的认识,将其作为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放在突出位置。建议区委、区政府及各地各部门,要统筹部署,整体推进,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同时研究、同时落实、同时考核、同时奖惩,推进协调发展。要研究制订黄州区2020年文化事业发展纲要,明晰全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举措,编制黄州区“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年度工作任务。要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体目标,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实际,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州文化,孕育和丰富黄州精神。组织编写黄州区乡土文化教材,宣传黄州乡土文化,增进市民和中小学生对黄州乡土的感情,增强建设黄州的凝聚力。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丰富文化活动内容。要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每年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会,宣传推介黄州,提升黄州的良好形象。要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社区大家乐”、“农家乐”为载体,深化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知行 发表于 2014-11-1 18:03:27

2007年的材料,现在看起来也不过时,只要加上现在的政策术语和提法,应该也能派上用场的!

知行 发表于 2014-11-1 17:50:35

2007年的材料,现在看起来也不过时,只要加上现在的政策术语和提法,应该也能派上用场的!

¤迷失茫茫 发表于 2015-8-19 11:22:22

以“社区大家乐”、“农家乐”为载体,深化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欧阳白帆 发表于 2015-4-20 15:26:34

要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文化事业的认识,将其作为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suifeng 发表于 2014-10-16 16:53:49

急需像这样的好文来借鉴参考

浪得虚名读书人 发表于 2015-10-20 21:08:43

结构不错,认真学习,感谢分享。

白面书生 发表于 2015-9-16 09:00:16

很好,要学而不思则罔学习

517966107 发表于 2015-8-28 09:08:34

学习下调研报告的写法

小庞 发表于 2012-8-27 15:54:09

写的不错,对我帮助很大,继续支持老秘!

qwe38 发表于 2012-8-28 16:06:40

非常好的文章支持一下谢谢了

zyh104 发表于 2012-10-24 15:18:38

好!受教了{:soso_e179:}

周小猪 发表于 2013-4-24 14:51:45

好极了,boss刚好需要一篇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文章,谢啦{:soso_e112:}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我老秘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