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培训讲座: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技巧
本帖最后由 老秘在线 于 2012-2-19 13:22 编辑今天,由我来谈谈讲话稿的写作。
谈讲话稿,要从会议谈起。会议是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一种经常的、广泛的活动形式。领导干部一年大约有1/3至1/2的时间泡在会议上。开会就要有人讲话,讲话就要写稿。讲话稿的质量往往决定会议的质量,传达会议的精神主要是传达领导的讲话。领导讲话在传达政令、布置任务、指导工作和交流经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讲话稿的写作太重要了。这个任务大部分落在秘书身上,因此撰写讲话稿是秘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秘-书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如果不会写讲话稿,很难说是一个合格的秘书。翻开办公厅文印室的打印记录,讲话稿约占一半以上。写讲话稿是很辛苦的工作,讲话稿的时间性一般都很强,有时,头天晚上交给的任务,第二天上午就要用,不但时间急,而且还要保证质量。为了赶写一篇稿子,文秘工作者不仅要绞尽脑汁,苦苦思索,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熬红了眼睛、累掉了头发。由此可见,怎样写好讲话稿的确是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为了提高讲话稿的写作质量,文秘工作者迫切需要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成功经验的借鉴。遗憾的是,在众多的公文写作论著中,对讲话稿的写作没有详细的论述,有的只是凤毛麟角,一带而过。即使有所涉猎,也往往是流于空泛,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究其原因,一是讲话稿不是法定公文的正式文种,对它的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二是会议的种类繁多,讲话人的身份各异,风格互别,参加会议的人也参差不齐,因此对讲话稿的写作很难规定一个固定化的模式。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和总结,加以抽象和概括,进行理论的升华,就可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供广大文秘工作者遵循。
讲话稿与公文是近亲,同属于公用文书。但它不是法定公文,两者在写作思路、方法和模式上有着明显区别。不能用写公文的办法去写讲话稿,也不能用写讲话稿的办法来写公文。讲话稿在格式上比较自由和灵活,不象公文的格式那样统一和严格。在内容上,讲话稿侧重于写形势、认识和工作作思路,以及对工作的部署和工作经验的介绍,而公文侧重于法规性和政策性的内容,更具有权威性。在语言使用上,由于讲话是靠有声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因此讲话稿更加强调口语化,要符合讲话的习惯特征和要求。
今天,我和大家研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话稿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个问题,讲话稿的写作技巧。
一、撰写讲话稿的基本原则
如上所述,讲话稿不同于法定公文,没有统一的格式,在写法上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可以说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也不是一团乱麻,无章可循。只要认真研究和疏理,还是可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供大家共同遵循的。这里,我把自己多年来撰写讲话稿的体会,概括为五个符合。
(一)要符合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领导人的讲话,特别是党政领导的讲话,不同于一般个人的演讲,个人演讲宣传的是个人的意见,而领导讲话表达的是党政机关的意志,具有准法定文书的性质,有较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约束力。要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讲话内容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能发表与其相悖的言论,这是一条政治纪律。有的人缺乏全局观念,从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利益出发,对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小动作,这是不允许的。
在多数情况下,领导讲话对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贯彻不好,不是有意抵制,而是由于学习不够、理解不深造成的。因此,在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学习吃透有关文件精神。如果领导让你写一篇关于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讲话稿,你如果不把十七大精神学好吃透,则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好的。学不好就写不好,写出来也是牛头不对马嘴,也不能用。为了撰写好讲话稿,撰稿人应对有关文件先学一步,领导应允许他们阅读密级较高、按规定阅读不到的文件,并让他们列席有关重要会议,以便及时准确地把握和领会领导意图,加深对有关文件的认识和理解。这不是特殊化,而是工作的特别需要。
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深入,需要充实调整和修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于过去制定的政策、法规,废除了一批,修改了一批,新出台了一批。关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和政策,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在表述上有明显的不同。十四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主表现好的也可以入党,十七大提出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各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秘工作者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关注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最新发展。
(二)要符合本地区、本系统的实际
强调写讲话稿要符合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是让大家照抄照转,搞上下一般粗,那不是真正贯彻党的政策,而是对党的政策的消极怠工行为。党的政策是统辖全局的,而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贯彻党的政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有的同志写讲话稿不注意联系实际,只会在文件和报纸上摘抄,文章写的篇幅不短,但自己的东西不多,通篇大话、空话、套话。这样的讲话被称为“通用牌”,这里讲也行,那里讲也行,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讲的话都没错,都能找到根据,没有什么风险,也不会犯错误,但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不沾边,也不解决什么问题,说了等于白说。文化大革命把文风搞坏了,写文章抄来抄去,说什么“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caiyescaiyescaiyes.cn“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梁效抄毛主席语录”,形成了十分恶劣的文风。毛泽东同志说过,我写文章,不大引马克思、列宁怎么说,报纸老引我的话,引来引去,我就不舒服,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有人写文章满篇的毛主席语录,送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说,都是我的话,我不看了。现在这种遗风在某些单位还比较突出,写文章自己不动脑子,缺乏创新精神,习惯抄人家的。抄来抄去,还是那碗饭,没有新鲜感。我不反对引用别人的话,但不宜太多,引用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有的人写讲话稿喜欢穿靴戴帽,开头写一大串“当前什么什么形势一片大好,我单位也和全国一样,怎么怎么好", “在什么什么指引下,在谁谁领导下,帮助下,努力下,在什么精神鼓舞下", “通过怎么怎么取得什么什么成绩",罗嗦了半天,没接触主题,使人听了厌烦。还有的讲话不分场合、内容和讲话者的身份,都要拖个尾巴, “在什么什么领导下,为什么什么而奋斗。,’这些话在一些业务、座谈会上完全可以省掉。
要把问题抓准、抓好,闭门造车不行,也不能凭一知半解就动笔,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每次召开重要会议之前,都应先进行一下调研,通过调研,摸清底数,主要是把工作成绩、经验、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搞清楚,然后再动笔去写。
(三)要符合讲话者的意图和身份
为领导写讲话稿不同于自己写文章,自己写文章往往随心所欲,不受这样或那样的条件约束,只要自己满意就行。而给领导写讲话稿就不行,它要受到诸多限制,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首先要摸清领导意图。领导讲话要反映领导意图,即反映领导对上级精神的理解情况并及结合本地实际贯彻上级精神的想法和思路。必须让领导满意和认可,稿子才可通过,领导不满意,就要返工。而要了解领导意图,主要有三点:一靠当面谈,就是在写稿之前请领导谈观点,谈思路,谈意见。领导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有时谈一次不行,可以多谈几次。领导讲话虽然由一个人去讲,但他代表的是党委、政府,有些重要讲话需要整个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二靠平时接触、观察,揣摸领导的意图。秘书与领导朝夕相处,时间长了,对领导的观点思路,要讲什么话,有什么风格特征,摸得比较清楚,写起稿子来就比较得心应手。三是通过研究会议的主题、内容和出席会议人员的身份,把握领导意图。有经验的秘书,看一看开的什么会,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就知道领导要讲什么话。
中央一再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自己动手写讲话稿和重要文件,否则就是放弃领导责任。毛泽东选集里的文章,大部分是毛主席自己动手写的,有时生病,自己不能写,就口述让别人写,写了再修改,这为大家做出了表率。在这方面有的领导做得不好,究其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70年代我在南京军区司令部当秘书,常给首长写讲话稿,那时的首长都是红军,在家里是放牛娃,当兵后学了几个字,有的连信都不会写,讲话离开稿子不行,秘书怎么写就怎么讲,有时还把字读错。现在不同了,领导都是大学生,有的是研究生、博士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动手。可现实情况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有的自己不动手,写个会议主持词也要靠秘书代劳。我在机关就遇到这种情况,有的部门让秘书为领导写讲话稿,既不交代观点,又不交代思路,只说一句“你写去吧",写完以后也不把关,就往党委送。这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强调领导亲自动手,不是要求领导拿起笔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写。领导工作很忙,有时一天要讲几次话,都让领导亲自写实际上做不到,也没有必要。要领导亲自动手,主要是出观点,出思路,提要求。动手写还得靠秘书,因此秘书的责任丝毫不能因强调领导亲自动手而减轻。
其次,写讲话稿,还要搞清楚讲话者的身份。是分管领导还是业务部门的领导,是主要领导还是副职领导,一定要弄清楚。领导的身份不同,讲话稿的内容、角度、口气也应有所不同。因此,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就要进入“领导角色”,暂时把秘书的角色放在一边,时时想到我要是书记、县长,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只有站在领导的角度,才能写出符合领导意图,让领导满意的讲话稿。如果一次会议既有领导讲话,又有业务部门同志讲话,讲话内容要有明确分工。领导是管宏观的,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侧重于讲形势、讲认识、讲大政方针;业务部门是管微观的,应多讲业务问题和具体的方式、方法问题。从业务部门的角度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写出的都是业务上的事情,体现的是业务部门的水平,所以领导不满意,通不过。我有时下地州搞调研,地州领导告诉我,有的部门给我写的稿子,跳不出业务圈子,写了些我不该讲的话。这方面有时闹出笑话。记得有一次自治区开处理邪教的会议,一位副厅长在会议上发言,稿子是业务处写的,用业务处的口气,张口闭口“我处如何如何”,这个副厅长照本宜科,也是“我处我处”的讲,听的人搞不清是副厅长还是处长。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口气太大,超越自己的权限,如有的处级干部在下边讲话,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这就越权了。有的下级领导讲话给上级和兄弟单位提要求,也是越权行为。
再次,讲话稿还要与讲话人在会议上扮演的角色相适应。演一台戏,有唱主角的,有唱配角的,也有跑龙套的,他们的动作和唱腔应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相适应。开会也是一样,有的会议,特别是比较大型的会议,有做工作报告的,有大会发言的,有介绍经验的,也有领导作指示的,这些讲话从内容到形式各具特色。工作报告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老秘网认为,
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篇幅相对较长;大会发言多是介绍某一方面的情况并提山意见和建议,篇幅一般较短;经验介绍,应用汇报的口气,介绍本单位、本系统某一方面的工作经验;领导作指示的讲话,主要是从宏观上提要求、作指示。
有些大型的会议,主报告可以长一些,讲得全面一些,充分一些,其他人可以少讲或不讲。如果要讲,角度要新,文字要精炼。老 秘网发现,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人习惯讲长话,动则几十页,洋洋数万言。有时县里开会,张书记讲了,李书记讲,买买提县长讲了,司马义县长讲,一样的内容,一样的角度,一样的面孔;有长度、没力度;有厚度,没深度,就像毛主席说的“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下面传达,一天都读不完,而且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无用的东西之中,实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四)要符合与会者的职业特点和接受能力
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怎么样,要拿到市场上检验,让消费者去评价,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应视为好产品。讲话稿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质量如何,要看听众的反映,如果听众感到满意,讲到他们的心坎上,并受到教育和鼓舞,这个讲话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不成功的。
俗话说,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领导讲话要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收到满意的效果,首先,要把握听众的心理需求,讲他们爱听的话,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雨后送伞。其次,要符合听众的职业特点,要看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职业群体,是工人还是农民,是学生还是干部。职业群体不同,讲话引用的事例、使用的语言也应有所不同。第二,要适应听众的接受能力。听众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强,可以讲得深奥一些;听众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要讲得通俗一些。如胡锦涛同志在6月2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讲的几句话,既符合讲话者的身份,又符合与会者的身份。面对的听众既是会议代表,又是活泼可爱的孩子,讲话的口气,既符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又像慈祥的爷爷。最近,某县搞反教警示教育,派人下去宣讲,向干部讲和向农民讲都用一个稿子,批判什么“度论”、“天论"、“开目"。结果干部听得津津有味,而农民听得昏昏欲睡。后来,根据农民的特点,修改了讲话稿,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进行讲解,农民都乐意听了。总之,写讲话稿,一定要适应听众,做到深浅适当、软硬适中,切不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
当然,一人做饭百人吃,让百人都满意是困难的。讲话者在一个会议上讲话,可能面对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要适合每个人的口味也是困难的。这里只能照顾多数,而不能苛求让每个人都满意。
。**** Hidden Message *****
写讲话稿要注意前后照应。照应是指文稿的内容前后的关照,协调和呼应。照应能帮助人们了解文稿脉络或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能使文稿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相辅相成,是体现文稿逻辑关系,强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开头与标题的照应,结尾与开头的照应,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照应等。例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开头与标题,结尾与开头照应得都很好。(本文作者系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新疆秘书公文协会会长满宗洲)
值得好好研究研究{:soso_e100:} 学习 学习 学习学习!!! 写作宝典,受教{:soso_e100:} 受益匪浅,不错,要多多学习啊 来收藏的,怕以后找不着。
虽然现在离领导还是很远 但是我相信学了就会有用处的 说的很有道理,学习了! 说的很有道理,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