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范文 发表于 2012-2-17 20:17:40

关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当前,各地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热议纷纷。北仑作为省市临港工业集聚区与开发开放先行区,在后危机背景下同样也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外部压力、集约发展内生动力与转型升级方式路径选择等客观要求。本文结合国内外宏观背景,立足北仑现有产业基础,对北仑产业转型升级途径和方向做以分析。
  一、转什么
  究竟什么是转型升级,怎样才算转型升级,见仁见智,并没有公认的概念界定与判别标准,主流舆论也只是回答了转型升级的目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宽泛的载体主要体现在实施战略制定、行业结构调整、经营结构优化、行业科技进步推动等方面。对北仑而言,回答产业转型升级转什么前,有必要理清几个前提:
   一是转型升级内涵必须厘清。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落后的、该淘汰的产业,只有不完善的、没有做好的产业。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综合考量国家和省市对北仑区域的定位,横向对比比较优势是什么,有无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必须回答转什么、向何处转、如何转等基本问题。北仑工业立区、港口兴区的定位不会改,工业做大做强,港口带动搞活,是开展转型升级的前提。在产业梯度上,工业为纲,服务为目,强基固本,纲举目张,现阶段北仑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是,工业如何依托纵向完善产业链与横向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夯实工业基础,增强工业的内在素质和内生动力,进而带动与港口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梯次跨越发展。
  二是转型升级必须因地制宜。产业转型升级并非意味着去向高新技术、尖端技术发展,而需立足北仑区域的要素资源、人才资源、产业基础等因素,科学进行综合分析,以集聚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选择的走转型升级道路。北仑临港工业发达但以单体项目居多,转型升级不应寻求主业以外的盲目多元化发展,而应推动临港大工业进行“补链、集群、联动、共生”的集聚化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以加工制造为主,转型升级应寻求如何开展高效整合“6+1”产业链为目标,突破单纯的低附加值加工产业链锁定,扩大对高附加增值环节拓展和掌控。如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应突破代加工的环节固化,而寻求“重研发、强设计、树品牌、建物流、拓市场”过程增值,并非不切实际的“不务正业”,政府也不应简单的搞一刀切式的“腾笼换鸟”和“梯度转移”。
  三是转型升级主导归于企业。必须遵循“市场选择权优于行政选择权”这一根本性原则,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为“企业服务、企业冲锋”。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直接面对市场和消费,知道如何转向、转向那里、那些环节需要转、如何转收益最大。政府的职责是服务好企业和产业主体,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运营环境,通过切实的举措减轻企业的成本费用负担,简化办事环节与程序,让企业有能力、轻装开展转型升级。将选择权交予市场,将主导权赋予企业,市场选择永远优于行政选择。
  四是转型升级方式应多元化。“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北仑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节能降耗减排,而且实现企业产业的有效对接,是转型升级;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高端化、高档化发展,是转型升级;工业企业向服务业领域拓展,从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从加工制造向树品牌转变,优势企业对关联企业进行整合,是转型升级。诸如此类,转型升级的评价标准应以凡有利于生产运行效率与经营效益提升、有利于外延粗放发展向内涵集约发展转变、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与劳动者报酬提高的,均可纳入转型升级范畴。
  二、啥能转
  北仑作为产业体系相对完善的开放型经济区域,区内产业分为临港大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两大并行类,其中临港工业主要包括钢铁、石化、能源、造纸、汽车和船舶等六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主要有塑机、模具、电缆等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文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外还有粮油加工与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若干家。北仑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必须立足于可能性与可行性,对现有产业进行梳理比较后做出判断。
  (一)临港产业:
  1、钢铁产业:作为北仑的重点支柱产业,地理区位和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前景也非常广阔,但目前重点骨干企业集中在中游,上游的宁钢产能总体偏小,下游产业基本处于小而散的状态,产业链结构并不完善,行业内存在着产品结构与上中下中游企业之间的整合与衔接问题。如何纵向以完善区域钢铁产业链,横向通过产品的多元化和多规格化,加强与装备、船舶、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关联拓展,培育产业集群则是产业转型升级中着力努力的方向。
涵盖中下游产品的石化产业链基本形成,但上游的炼油、乙烯等环节缺失。从纵向产业链的完整性与“油头化尾”的配套性来看,转型升级的方向应着眼于于填补空缺的产业链环节,推动台塑企业上游相关项目落地,尽管区外镇海炼化和中石化大乙烯项目的的存在,对北仑纵向石化产业链的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但北仑要完善产业链,实现集群集聚发展,还是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谋求合资、合作等方式来突破政策瓶颈。现阶段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出路可考虑谋求向下游的精细化工领域拓展。

、石化产业:
  2
  3、汽车产业:基本形成了整车和零部件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整车生产企业与部分实力型配件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生产技术,且发展路径是真正意义上的依靠“提质”而非“扩量”的集约式增长,是契合北仑经济社会发展导向的良性产业。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有技术支撑、有品牌效应、有集聚基础、有市场前景,当前产业总体上处于加速发展期,转型升级的关注重点在于自主品牌提升、核心关键技术掌控、产品结构优化、设备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加大等方面。


从北仑船舶产业企业个体来看,三星重工的外企属性决定其生产经营战略服从于母公司的总体战略,产品分段船体作为整船的中间品,所承担的无非是加工制造职能;恒富船业虽然以生产整船为主,但作为民营企业而且无论实力、技术水平、配套能力、产品结构等方面而言,都还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企业的产品以低附加值的中小吨位散货船舶为主,短期内提升扩展空间有限。其余如凯荣船用机械等小型企业,实力、规模和产品都还无法实现从产业链实现配套整合。但从整合区域产业关联角度看,转型升级的方向着力推动与钢铁产业实现对接。

、船舶产业:
  4
  5、造纸能源:造纸产业和能源产业虽在北仑产业体系中有一定地位,但均属于内部产业链不长、集群效应不明显的产业,对外部其它对接产业扩散效应有限,而废弃物排放水平高、环境压力较大。转型升级的方向应从区域整体产业体系衔接出发,以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为导向,通过末端副产品与其它产业原辅材料的对接来开展企业间、产业间、区域内的梯度循环。


  (二)传统产业
  1、装备制造:塑机产业作为国内产品层次系列完备、集聚集群效应明显、技术研发基础雄厚的产业基地,外资企业的高档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和国内高端市场,根植性民营企业产品还集中在中低层次,即使龙头企业海天的产品技术含量与国际高端产品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塑机产品的核心模块和关键系统尚未完全掌握。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应依托根植性民营企业,向上寻求朝技术含量、附加值水高的高端产品延伸,向下积极整合,突破铸件、液压、动力、控制、精度等核心部件和关键系统的技术瓶颈,推动塑机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电缆行业优势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生产设备、产品档次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尤其是部分细分市场产品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应放在优化产品结构上,缩减常规性、低附加产品的比重,着重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扩大专业细分市场针对性强、技术竞争优势明显产品的比例。模具产业模具+产品的发展模式成效显著,产品呈现系列化多元化,企业集聚效应明显,但产品总体档次偏低,不掌握核心技术与加工工艺,缺乏行业公共支撑平台,专业化标准化不足等缺点是制约产业提升的制约,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应依托部分技术创新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构建行业共性平台,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扩大相关产业中高档产品份额,提升北仑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2、服装文具:作为两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产业集群集群效应明显,经济指标体量大且增长稳定。但大中小企业之间产品差异化较小或趋于同质化,除申洲公司通过“纵向一体化”能生产领域做一定程度延伸外,绝大多数企业以贴牌生产加工为主,行业内分化现象严重,不仅缺乏自主品牌引导,而且无法做到向研发设计和市场销售前后两端拓展,事实上被锁定在“6+1”产业链中“1”即生产加工环节。文具产业龙头企业贝发虽拥有自主品牌且在外观设计领域拥有较多专利,但油墨等关键材料制造技术并不掌握,笔身塑性辅料价格市场波动大,低技术、低门槛使大企业并不具有优于小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弹性属性和成本收入边际效应递减特点决定了行业发展很难获得跨越式发展,而要素资源价格尤其是劳动力成本长期看涨,因此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应围绕如何化解成本上升压力,进行“6+1”产业链的高效整合,突破生产加工环节锁定,向研发设计、品牌创建、市场拓展等两端延伸,以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水平为重点。
  3、粮油加工:产业相对独立,原料国际市场采购,产品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生产属性决定了产业链短,不同企业的产品属性导致产业内与产业间关联度不强,既无法进行产业链延伸,又无法开展产业间整合,转型升级重点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考虑。
  (三)服务业
  对北仑而言,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和引领支撑区域经济成长前提下,服务业转型升级要回答的不是提升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到多少,而是从众多的服务业类别中选择何种产业作为核心产业,以此为基点,核心引领,平台支撑,有序外延,梯度合理,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业体系。
  1、生产性服务业: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划分,比较公认的是包括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行业,构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作为临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区域,依托港口的物流业是北仑不二选择的核心产业。但信息化水平低,缺乏高水平、高层次的物流企业,低水平运作模式,布局分散与多点化经营导致集约性不足等是当前北仑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北仑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应以提升水平和优化布局为核心,在理顺区域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借助梅山保税港区大平台和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做好产业整合和布局优化,依托重点项目推动物流产业向专业化、多层次、宽领域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尤其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建设,积极开展海铁多式联运、大宗资源配置、国际中转配送采购和转口贸易等国际物流,并以此为中心,带动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形成以港口增值服务为中心的梯度层次科学、港口特色显明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2、生活性服务业:除了关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民生稳定的产业需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外,多数产业应赋予市场主体来自发运作,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应放在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上。
  三、转向哪
  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根本转变,自远非朝夕之功,需弃短利而谋长远,不以小区域内小而全的产业结构为追求,而以构建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外围产业为层次的结构科学、梯度有序、特色显明的地方产业体系为目标。北仑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究竟应转向何处,上文已对各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梳理,现作如下小结:
  1、临港产业:六大临港产业转型升级以推动纵向延伸产业链与横向推动联动发展为导向,集聚集约发展为目的,核心产业应以钢铁和汽车两大产业为先导,带动船舶、塑机、模具、汽配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石化与船舶本属于长链程产业,但北仑石化产业布局需服从服务于省市发展战略的客观约束,船舶生产企业实力总体不强、短期内还无法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等因素,决定了两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处于支撑地位;造纸和能源产业链短与外部扩散有限的属性只能作为外围产业,转型升级应从区域大循环角度出发,将两产业置于循环经济中重要链环。由此可见,临港产业转型升级倚重对象放在钢铁和汽车上来,产业梯度为内层钢铁与汽车,中层石化与船舶,外层造纸与能源。
  2、装备制造:装备制造塑机、模具、电缆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着眼于突破装备工业技术瓶颈,重点放在工作母机、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控制系统、高端产品等方面的掌控上来。塑机产业转型升级以大型加工中心研发为核心,全面突破铸件、液压、电机、控制等部件和系统的技术制约,提高产品精度和寿命,提升高技术、高附加产品比重。模具产业转型升级在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基础上,增强设计研发和新材料应用能力,实现模具工业的标准化、专业化、高端化。电缆产业转型升级应依托细分市场,扩大自主品牌效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走集约发展道路。可以说,如从狭义的转型升级来考量,装备制造业将是今后北仑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着力点和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
  3、服装文具:转型升级的途径有二,一是着力创建自主品牌,依靠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水平,走产品增值型道路;二是以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为中心,进行“6+1”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循“微笑曲线”由生产环节分别向上下游延伸,将前端研发设计与后端市场服务等增值环节近可能多的握于己手,实现产业的集聚发展和整体增值。但从长远来看,两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劳动要素资源在多年强制性生育控制后,新增和可供转移的劳动
图1:产业链价值微笑曲线
力在未来全面不足状态将日趋严重,在内有“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成本的长期趋势性上升,外有“十二五”及更长时期优化国内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扩大内需市场的宏观政策约束,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体前景并不乐观。
  4、服务业:服务业转型发展是关涉宏观层面北仑二三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的问题,但在充分发挥临港区位比较优势和工业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前提下,服务业可成为北仑经济增长的另一支撑动力,却不可能成为主导,尤其是北仑工业化进程尚处于深化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着力突出依托港口和保税平台全力发展物流及其相关产业,余皆交予市场自发探索;生活性服务业依托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人口集聚规模,构建公平发展外部环境,由市场自发进行整合。
  四、靠谁转
  一是各司其职,企业为主。转型升级需明确界定政府与企业各自的边界,即“政府服务、企业冲锋”。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和产业的微观单元,知道转什么、如何转、转何处,生产流程、管理组织、技术水平和实力基础对转型升级的支撑度,转型升级的主体只能交由企业。对政府而言,需从大处着手,明确明确转型升级的重点与方向,制定转型升级的政策和扶持手段,引导开展调结构。
  二是内外有别,倚重民营。开发开放和招商引资是北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但大产业、大项目的外资方往往是从全球角度进行上下游产业链的生产布局,落户北仑项目多为加工生产环节,增值环节往往在外,转型升级所需的两端延伸不会配置。而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塑机、电缆、模具等内生根植性产业一直谋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和集聚发展。经济发展重规模总量,更要重质量,故而转型升级的倚重对象应放在民营企业身上,在同等的政策资源和要素资源保障条件下,同等的环境容量下,更应注重对此类产业和企业的支持。
  五、怎么做
  (一)企业干什么
  一是发展转型,即通过重视品牌培育建设和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实现成本有效控制,提供高性价比产品抢占市场。
  二是产品转型,即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开拓高端市场,以高端化、高性价比产品拓展,提升附加值水平。
  三是业态转型,即通过多业并举开拓新发展领域,从加工制造领域向服务业延伸,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四是市场转型,即内销外销并举,国内国际市场并重,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二)政府怎么做
  1、理顺机制:理顺区域管理体制,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大空间大平台,从全区域视角谋划项目布局,从大空间推进企业聚合,依托大平台开展转型提升,全力消除体制性内耗与政策性内耗,区域一体化管理机制是转型升级的必要前提。
  2、甄商选资:强化“甄商选资”,引进“补链型”、“联动型”项目,完善产业链,纵向上以现有重点企业为基点,向上下游拓展,完善和拉长产业链;横向上应以优势产业为中心,加强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加快建立“核心产业引领、承继产业支撑、大中小企业联动”的产业共生集聚体系。
  3、平台搭建:以“一带一区一城六基地”九大产业基地(功能区)和工业企业“122”培植工程实施为契机,大力开展产业布局和企业进出调整,全力推动形成“核心产业引领、中间产业支撑、边际产业配套”的梯度产业体系。
  4、定向帮扶:积极采取差异化的扶持措施,将转型升级与集聚发展的重点放在内生根植性的民营企业上来,优先保障和满足转型升级过程中各类要素资源的需求,尤其应将有限的财政科技研发扶持资金放在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物流服务等几类产业上来。
  5、循环经济:以临港重化工业龙头,中游生产制造和下游深加工积极对接,推动跨产业、跨产品、跨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北仑循环经济推向深入,实现转型升级与节能降耗减排的目标有机结合。作者:贺党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