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 发表于 2012-2-17 09:34:19

市关工委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一个并无“实权”的关工委,一群两鬓苍苍不辞辛苦的“老同志”,勇于挑起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任,乐于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办实事,善于帮助弱势群体解难题,在教育青少年的过程中注重以德育人,强化源头治理,较好地防止、减少、弱化了严重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的产生,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和风细雨开“心锁” “天下第一难”不再难

  时下人们都把拆迁比作“天下第一难事”,且由于暗箱操作、暴力强拆、补偿过低等问题时有发生,饱受各方诟病。我老秘网市各级关工委组织“五老”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阳光拆迁”,让 “暗箱”变为“阳光”,让征地赢得民心,受到群众好评。地处城郊结合部的高平市南城街道办事处龙渠社区于2008年启动城中村改造工程。这项工程直接牵涉到整个居委会700多户、2700多口人的利益。在各种矛盾纠纷接踵而至,复杂疑难问题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社区党支部依托村关工委,组织李新旦、原金牛、秦春才、田瑞生、田贵新5名退下来的老村干成立社区动迁“五老”调委会,走街串户,一家一家做工作,反复向居民讲政策。信息公开了,居民明白了,心中的疑虑消除了。“五老”调委会累计协助两委调解各类纠纷200多起,其中房产纠纷60多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全村没有一起矛盾上交,没有发生一起材夜思案件。一期改造工程5栋回迁楼2008年奠基开建,今年年底竣工,可安排400多户居民居住。为何“五老”一出山,天下第一难就不难?因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这就需要很多有素质、有经验的人加入到管理和服务的行列中来。五老”队伍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良好素质,能担负起党和人们赋予的历史重任。

  村有一宝“和事佬” 家长里短“疙瘩”解

  在泽州县犁川镇崔河村老百姓都把“五老”誉为“和事佬”,有了矛盾纠纷都愿意找关工委,请“五老”出面调解。村上红白理事会有个规定,本村村民去世后,占坟地需补偿对方青苗款折合25公斤小麦。村民崔相根父亲病故后,弟兄四人由于家务矛盾谁也不愿出这25公斤小麦,导致父亲的遗体迟迟无法下葬。为此,老党员崔小前和崔小坤主动做工作,还各自垫付了12.5公斤小麦。他们的做法,教育感动了崔相根兄弟。事后,弟兄几个主动登门道歉,并归还了小麦。村民李晓叶的儿子外出打工,在一次瓦斯爆炸中不幸遇难。矿上赔了款,儿媳妇改嫁时,没给老太太留下一分钱。崔晓满立即找司法部门调解,又到法院替老人起诉,最终运用法律武器为老人讨回了公道。近年来,经该村“五老”调解的民事纠纷共有100多起,促进了全村的和谐与稳定,被上级树为“三无”(无赌博、无打架斗殴、无材夜思案件)平安村。

  社区银发巡逻队 看院护校保平安

  城市社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各种商业网点和娱乐场所星罗棋布,流动人口多,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城区关工委就动员社区“五老”组成老年义务巡逻队,在辖区派出所和社区民警的指导下担负起街道、楼道、院落、学校的义务巡逻任务。

  2010年6月14日晚上,城区东街办事处康乐社区的郎保炉和范小娥二位老同志在小区巡逻时,发现一外地口音的人腿部有伤,未办理暂住证,又不愿出示身份证,行迹十分可疑,就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派出所,民警将此人带回所里审讯发现此人系网上通缉的嫌疑犯。这些走街串巷佩戴黄袖标的巡逻老人,对住户善意提示,对陌生出入人员认真盘问,对校外交通秩序主动维护和疏导,不图名利,不要报酬,既维护了社区和谐,又解决了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受到了广大居民的赞誉。

  陵川县崇文镇城西社区退休老教师苏金松,是个“爱管闲事的人”。退休六年来,他每天和治安队员们在街头巷尾、社区内外义务巡逻,疏导交通,维护治安,检查网吧,保护环境,参加各种活动累计达800余次,宣传、宣讲300余次,印发有关材料5000余份,做好人好事200余件。一天中午,他居住的城西社区居民正吃午饭,巷道里十分安静。突然,邻居家中突然传出激烈的吵闹声,他立即放下饭碗,向邻居家跑去。邻居的女婿怒气冲冲指着邻居夫妇大吵大骂。他好言相劝,眼看事态即将平息,谁知邻居的一位亲戚突然闯进门来,怒气冲冲边骂边照那女婿身上踹了一脚,激化了矛盾,使得刚刚平息的气氛又紧张起来,女婿情绪失控,跑进厨房提起一把菜刀,狂乱挥舞喊叫着,在场的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景惊呆了。眼看一场恶性流血事件将要发生。紧急关头,苏金松奋不顾身冲上去,用两手紧紧摁住他拿刀的手,用尽全身力气将刀夺下,及时制止了事态的恶化,而他的手却被刀背划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事后,有人问苏老师:“看你一个文人,想不到这么胆大,就不怕伤着自己?”苏金松笑笑说:“这事我应当去做。”他先后被晋城市见义勇为协会评为“见义勇为勇士”,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被市文明委、省文明委授予“见义勇为勇士”称号,连续四年荣获县老干部局特别奉献奖,去年又获得山西省第三届公民道德模范殊荣。

  助学帮教促就业 大事小情有人管

  着力解决青少年失学、失业、失足三大热点、难点问题,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益尝试。市关工委经常组织“五老”深入村镇、社区、企业、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解决“三失”的重点放在“关心”上,对青少年群体中一些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通过积极耐心的思想引导,转化成促进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的积极因素,从源头上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安定团结。

  绝不让一个边远贫困山区的孩子失学!近年来,市关工委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失学辍学的十种模式》,由关工委发起,众多“五老”参与的“两只羊”扶贫助学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山区农村,对口特困家庭,已使2000多名贫困山里娃靠“两只羊”完成了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学业。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受到中央文明办的表彰。这种变“输血”为“造血”式的扶贫方法,被誉为一大创举,带动了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得以在全国迅速推广。由关工委和当地新闻媒体共同发起的为百名贫困孤儿寻找“爱心爸妈”活动让261名贫困孤儿享受到了慈父祥母般的关爱。我老秘网市各级关工委还采取集体直接帮、“五老”结队子、动员社会力量献爱心等办法,直接救助的失学、辍学生达1200人,资助的特困生达3200余人。使全市2000多名特困生、6000名贫困生无一失学、辍学。

  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日渐上升的严峻形势,“五老”们提出了“遏制青少年犯罪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把治理重点放在了城镇闹市、公路铁路沿线和经济较发达的31个乡镇、办事处。以法制教育为主线,以案释法,正面引导,仅高平市关工委的百名“五老”组成31个普法宣讲团,一年间深入中小学校宣讲80多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到16万人次。在对刑满释放青少年的帮教中,各县(市、区)关工委在进行“三帮一”(关工委、老干部、家属)教育的同时,还建立了12个帮教安置基地,共接受安置了325名失足青年就业,减少了重新犯罪,使全市近三年1000余名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的青少年无一出现“二进宫”,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率两年下降了2.46个百分点。

  我老秘网市资源整合,“五小”企业和小煤矿关闭后,农村部分青年人就业困难,有的人不务正业,打麻将赌博,酗酒闹事,有的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针对这一在转型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我老秘网市各级关工委针对弱势群体、下岗落榜青年就业难的问题,探索实践《促进下岗落榜失业青年再就业的10种途径》,充分发挥“五老”优势,通过牵线搭桥传信息,义务培训授技能,自办实体创岗位等多种形式,先后介绍安置无业青年15950余名。农村落榜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因文化低、年龄小,没技能,就业困难。市关工委组织退休干部韩永库等老同志联合办起晋城市关心下一代青年技能教育基地——晋城长城职业技术学校。面向贫困山区,招收家庭困难的农村青年学习计算机、汽车维修、厨师、美容美发等专业,使2000多名贫困青年学到了一技之长,找到了合适的创业和就业岗位,有的还被输送到北京、上海等地去就业。劳务输出,是解决纯农业山区青年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全市各级关工委发挥“五老”优势,帮助青年找岗位。老同志们不顾年老体弱,不畏艰难困苦,凭着满腔热忱和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靠两条腿一张嘴,跑前跑后,四处奔波,甘愿为农村劳务输出当红娘,为转移青年就业找岗位,靠老同志介绍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年在3万人以上。

  我老秘网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在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通过积极耐心的思想引导,从源头上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安定团结,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文/刘高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市关工委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工作